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儉樸國畫作品欣賞

楊儉樸藝術簡歷

楊儉樸, 1957年生於四川南充龍門鎮。 自號返朴堂主人。 1995年結業于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研修班”。 現為四川中國畫研究院畫師, 四川東方書畫藝術研究會副會長, 人民日報“神州書畫院”特邀畫師。 2012年當選21世紀最具收藏價值與升值潛力的人物畫100家。 其作品多次參加省、市、全國以及海內外畫展並有部分作品獲獎, 入編多部大型畫集並發表於多家報刊雜誌。 曾經先後在成都、鄭州、蘭州、北京及日本東京、大阪、韓國首爾、馬來西亞吉隆玻等地舉辦個展和聯展。 多幅作品為國內外藝術機構和個人收藏。

出版有《楊儉樸國畫集》、《當代名畫家技法解析——楊儉樸寫意人物》、《中國當代名家名作——楊儉樸國畫篇》。

辨經圖68×68cm2015年

畫家涉獵廣泛, 勤學善思, 酷愛讀書。 作品常以唐詩宋詞入畫, 注重意趣、講究筆墨。 畫風純樸清新、自然靈動、清逸高雅。 他的作品構圖講究, 大開大合, 疏密自如。 寫意筆墨酣暢中求凝重、飄逸中求蒼澀, 講究虛實、粗細、濃淡、枯濕、色墨的對比和諧, 使畫面具有節奏感和韻律感。 於詩情畫意中融進自己的人生態度和真情實感, 其作品洋溢著逸世情懷, 並具有鮮明個性和獨特風格。

畫家主張要于畫外求畫,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他堅信“畫品即人品”。 以孔子的“志於道、據於德, 依于仁、游於藝”為座右銘。 十分注重自身的修養與人格的磨練。

讀書萬卷始通神136×68cm2016年

清風相許,筆墨真境

——楊儉樸先生人物畫賞析

袁立鶴

清夜無塵, 月色如銀。

酒斟時、須滿十分。

浮名浮利, 虛苦勞神。

歎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 開口誰親。

且陶陶、樂盡天真。

幾時歸去, 作個閒人。

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癸巳歲, 讀楊儉樸先生的人物畫, 體味的是這首先賢蘇軾的《行香子》。

春過桃花溪68×68cm2012年

何故?意境頗似, 游物于心, 滿心歡喜。 這種歡喜如一種雅興, 美酒盈樽。 從楊先生的畫中可以看出畫家自蜀地而來的旺盛的藝術活力, 可謂是“游物於心, 風神凜然”。

他以這種陌生而又親切的情感, 別有風韻的風格切入這一古老的題材。 在楊先生的作品中無論是高士還是詩人乃至樵夫等等無不神情詭異靈動又親切動人。

賞菊圖136×68cm2016年

他的畫縱心所欲, 妙合天成。 筆筆見生機, 面面得自然。 畫家妙契佛性, 巧寓已情, 用最樸實的表現手法向世人展現出意趣清遠的藝術珍品, 縱觀他年前從四川寄來的畫冊, 很喜歡。 感覺他恍惚馳騁於法度之中, 逍遙於塵垢之外。 可謂是意境超脫, 情趣盎然, 令人心曠神怡。 不免又聯想到“曹衣出水, 吳帶當風”的神韻。 在詼諧中透出幽然, 仙風道骨中又呈神通法力, 更具有佛家的思想和智慧。 他的畫悠悠吾心, 也悠悠眾心。 看完他的畫讓人感覺非常舒服, 他用傳統的筆墨, 簡約、精練的筆墨, 描繪的是看似很傳統的東西, 但其實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 從繪畫角度上講, 他的構思、他的構圖、他的意境,

關鍵是在於意境上是非常高的。 他畫古人、古景、古事, 表達的是今人、今事、今風, 我是如此感受到的。

馴馬圖68×45cm2012年

楊先生的畫是我非常關注的, 即使我遠在北方。 當今社會繪畫道路紛雜, 但我看到楊先生的繪畫一直保持著天真、純正的東西, 從開始堅持到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符號, 這讓我思考傳統和現代的關係。 看似簡單傳統的繪畫, 但這種傳統卻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技法, 甚至是我們的一種生活的理想, 達到了繪畫的一種純粹的力度。 他的畫雖然畫的不是當代題材, 但是他畫的是我們似曾相識的一種記憶, 透出了我們的一種理想, 這種理想在過去對老百姓來說很難實現, 而當代人借著當代的環境實現了古人的願望,

但在實現的同時又在失去著一些傳統價值觀念。 他的畫能引發我們對失去的傳統進行反思, 借古人之意來表達今人對失去的優秀傳統的追求, 思索傳統的意義在哪, 我想這就是他的繪畫的力量所在!

豪飲圖68×68cm2015年

悟者不離本源, 畫風格調高古, 風致高華。 傳統的題材, 樸實的生活, 貫穿了藝術之旅。 飽含川蜀風韻的作品中, 就有著這樣真實而豐富的內涵。 如此至誠至愛, 流諸筆端, 自然幻化出藝術之美和盎然的生機。 最性情, 最坦蕩。

一缽即生涯136×68cm2015年

畫家傳統筆墨基礎扎實, 在《鑒寶中國》31期此次刊登的近作中可見一斑。 在創作作品時畫家筆隨已意, 意在筆先, 筆超法外, 落筆成形。 畫中一個個撲面而來的生靈, 敘述著自己的藝術理想和人生追求。 畫家的形式美是將一個意象思維轉化為視覺形式圖像的創作。轉承啟合,氣韻生動,用筆狠辣帥性而瀟灑大氣。飽滿的情緒始終凝注於運行的筆端,呈現出一種心靈深處生命運行的軌跡,使人從畫面的本身延伸到一種品格及文化範疇去思考,品味到作者內心湧動著得大自在,得大智慧的精神指向。楊先生的人物畫,繼承了中國文人畫的傳統。把傳統中最愜意舒展的部分和適合自我的因素吸取過來,加以改造,切入到當代層次和形態上,豐富和完善了自己的繪畫語言,形成了獨具川蜀特色的情感呈現方式和個性鮮明的藝術風格。傳統文人畫的價值取向,使他的作品無論筆墨或意境都帶有一種濃郁的文人畫氣韻,尤其是在畫風上所獨具的溫情和詩意化的探索更為難得。他筆下的各色人等,在詩意的營造中無不顯現出靈動與恬靜、自然和活潑的生命狀態,具有突出的精神品質和個性,更具有其強大的內在張力和深邃的歷史文化底蘊。

李白送友人詩意68×68cm2012年

畫家為了高標遠達,默默耕耘於川蜀之地,想來錦官城也是畫畫的極好去處。而他今天的筆墨創新、繼承與拓展的多元化態勢,讓我們從傳統中感悟到更多的筆墨人文關懷。關注當代,關注內心,宣導大。追求道德與信仰,使筆墨的發展越來越具有人性化的特徵。

嶽飛詞意136×68cm2015年

筆墨不在名冠一時,而在神留千古。楊先生一向把古人的垂訓銘記在心頭,時刻警醒自己,不去浸受功名利祿的困擾和連累而隱居世外,專心從事藝術創作。重視繪畫本身的筆墨趣味,追求意韻之曼妙悠遠,更注重作品和觀者心靈的溝通。從高士的神態中我們能讀懂佛家宣導的解脫,放下。得大自在,生歡喜心。他在對傳統國畫的學習中,深刻領悟筆墨傳統與當代人文環境的審美情趣相結合,充分協調畫面中高士形態和現代人物動作的一致性。綜上所述,風韻遒邁的楊先生在探索中不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與藝術風格。他氣貫神足,禪意靈動的寫意人物畫也越發受各屆人士認同,可謂是“隨心散性見精神”。

高原放牧68×68cm2012年

禪宗講:“明心見性”。而楊先生也一直注重培養和提升自己高尚的人格和修行,並對繪畫的本質和人物的造型等進行更為廣泛和系統的研究,對人性進行更為深入的挖掘,不斷進行積極有益的探索。相信以畫家扎實的筆墨功底和過人的造型能力,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一定能成就自己的繪畫高峰。在當今美術史上,作為一個標兵繼承和傳承我們華夏5000年的國學歷史文化。他的筆墨是靜的,是感人的。社會是浮躁的,他的心、他的畫是幽靜的;社會是動的,而他的畫非常優雅淡然,每個看過楊先生畫的人都能感受到心靈的震撼。看他的畫給我更多的感受是他創造了一種境界、創造了一種圖式、創造了一種藝術模式,更主要的是精神的東西和筆墨的東西融為一體,達到了一個讓所有人看完之後心都感到不浮躁,確實能夠感動人、打動人的境界。我寫的文章是《清風相許筆墨真境》,楊老師確實達到了這種境界,實現了他的筆墨境界。

荷塘清趣68×68cm2009年

筆墨隨緣。也相信他的作品能給觀者乃至收藏家帶來更多的喜悅和感動!

2014年寫于丹甯山房南窗下

畫家的形式美是將一個意象思維轉化為視覺形式圖像的創作。轉承啟合,氣韻生動,用筆狠辣帥性而瀟灑大氣。飽滿的情緒始終凝注於運行的筆端,呈現出一種心靈深處生命運行的軌跡,使人從畫面的本身延伸到一種品格及文化範疇去思考,品味到作者內心湧動著得大自在,得大智慧的精神指向。楊先生的人物畫,繼承了中國文人畫的傳統。把傳統中最愜意舒展的部分和適合自我的因素吸取過來,加以改造,切入到當代層次和形態上,豐富和完善了自己的繪畫語言,形成了獨具川蜀特色的情感呈現方式和個性鮮明的藝術風格。傳統文人畫的價值取向,使他的作品無論筆墨或意境都帶有一種濃郁的文人畫氣韻,尤其是在畫風上所獨具的溫情和詩意化的探索更為難得。他筆下的各色人等,在詩意的營造中無不顯現出靈動與恬靜、自然和活潑的生命狀態,具有突出的精神品質和個性,更具有其強大的內在張力和深邃的歷史文化底蘊。

李白送友人詩意68×68cm2012年

畫家為了高標遠達,默默耕耘於川蜀之地,想來錦官城也是畫畫的極好去處。而他今天的筆墨創新、繼承與拓展的多元化態勢,讓我們從傳統中感悟到更多的筆墨人文關懷。關注當代,關注內心,宣導大。追求道德與信仰,使筆墨的發展越來越具有人性化的特徵。

嶽飛詞意136×68cm2015年

筆墨不在名冠一時,而在神留千古。楊先生一向把古人的垂訓銘記在心頭,時刻警醒自己,不去浸受功名利祿的困擾和連累而隱居世外,專心從事藝術創作。重視繪畫本身的筆墨趣味,追求意韻之曼妙悠遠,更注重作品和觀者心靈的溝通。從高士的神態中我們能讀懂佛家宣導的解脫,放下。得大自在,生歡喜心。他在對傳統國畫的學習中,深刻領悟筆墨傳統與當代人文環境的審美情趣相結合,充分協調畫面中高士形態和現代人物動作的一致性。綜上所述,風韻遒邁的楊先生在探索中不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與藝術風格。他氣貫神足,禪意靈動的寫意人物畫也越發受各屆人士認同,可謂是“隨心散性見精神”。

高原放牧68×68cm2012年

禪宗講:“明心見性”。而楊先生也一直注重培養和提升自己高尚的人格和修行,並對繪畫的本質和人物的造型等進行更為廣泛和系統的研究,對人性進行更為深入的挖掘,不斷進行積極有益的探索。相信以畫家扎實的筆墨功底和過人的造型能力,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一定能成就自己的繪畫高峰。在當今美術史上,作為一個標兵繼承和傳承我們華夏5000年的國學歷史文化。他的筆墨是靜的,是感人的。社會是浮躁的,他的心、他的畫是幽靜的;社會是動的,而他的畫非常優雅淡然,每個看過楊先生畫的人都能感受到心靈的震撼。看他的畫給我更多的感受是他創造了一種境界、創造了一種圖式、創造了一種藝術模式,更主要的是精神的東西和筆墨的東西融為一體,達到了一個讓所有人看完之後心都感到不浮躁,確實能夠感動人、打動人的境界。我寫的文章是《清風相許筆墨真境》,楊老師確實達到了這種境界,實現了他的筆墨境界。

荷塘清趣68×68cm2009年

筆墨隨緣。也相信他的作品能給觀者乃至收藏家帶來更多的喜悅和感動!

2014年寫于丹甯山房南窗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