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夏春平:盡心、盡情、盡力,打造華文傳媒論壇精品工程

中國新聞社副社長、副總編輯夏春平。 (資料圖)

中新社北京9月7日電 題:夏春平:盡心、盡情、盡力, 打造華文傳媒論壇精品工程

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 謝萍

“華文媒體散佈世界各地, 在全球性媒體大交匯、大融合的背景下, 希望海內外媒體同仁以論壇為平臺, 切磋交流、增進友誼, 攜手推動全球華文傳媒事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

再過3天, 第九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就將于福州拉開帷幕。 論壇組委會秘書處負責人、中國新聞社副社長、副總編輯夏春平接受專訪表示, 世界華文傳媒論壇以其權威性、國際性、開放性、學術性、實效性、服務性受到業界高度認可, 成為全球華文媒體名副其實的“首腦峰會”。

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由國務院僑辦和中國新聞社共同主辦, 迄今已成功舉辦八屆。 一路走來, 論壇“朋友圈”不斷擴大, 外界關注度持續提升, 成為了華文媒體信賴的“精神家園”。

權威性:打造高端平臺

據夏春平介紹, 歷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均邀請國家領導人出席, 參會代表均為華文媒體界的領軍人物, 彰顯了論壇的高層次和公信力。

夏春平說, 參加第九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的嘉賓有600多位, 其中470余位境外代表中, 香港鳳凰衛視、《明報》《亞洲週刊》、大公文匯報業集團、《澳門日報》、臺灣《中國時報》《旺報》、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印尼《國際日報》、泰國《世界日報》、菲律賓《商報》、法國《歐洲時報》、美國《世界日報》《僑報》、加拿大《明報》集團等海外重量級華文媒體的高層均踴躍參會。

“主旨報告由專業團隊精心撰寫, 對世界各地華文媒體的發展現狀進行了調研、梳理、分析、提煉。 ”夏春平介紹, 每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均推出主旨報告,

詳述兩年來世界華文媒體的發展狀況, 並研判華文媒體未來發展趨勢。

據他透露, 第九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主旨報告已完成撰寫, 報告不僅梳理了全媒體變革中的華文媒體新發展, 而且緊扣本屆論壇主題, 並增加了國際媒體與中國內地媒體的發展現狀, 內容充實, “不誇張地說, 論壇主旨報告已成為業界觀察、研究華文媒體發展的權威視窗。 ”

國際性:全球“邀朋友”

2001年在南京舉辦的首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上, 參會的海外華文媒體就多達130餘家。 此後隨著論壇規模不斷擴大, 參會者的地域代表性更加廣泛。

據瞭解, 參加第九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的470余位海外華文媒體代表來自60余個國家和地區。 其中, 既有美國、加拿大及東南亞各國等華人眾多的國家和地區的華文媒體代表性人物,

也有來自多明尼加、斐濟等華人較少的國家的華文媒體從業者。 值得關注的是,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華文媒體均將參會。

“華文媒體人對本屆論壇的關注和期盼令人感佩”, 夏春平介紹, 印尼《印華日報》總編輯李卓輝雖已耄耋之年, 仍親自赴會;馬來西亞世華媒體集團執行主席張曉卿雖不能親臨論壇, 特派女兒參會;《美中信使報》社長金鳴峰臥病在床, 仍致信論壇組委會, 表達強烈的參會意願。

開放性:暢所欲言、深度交流

“華文傳媒論壇並非哪一家媒體的‘發聲器’, 而是全球華文媒體人共同切磋交流的‘大舞臺’”。 夏春平表示, 與會代表觀點爭鳴,

思想交鋒, 體現了論壇的開放性, 大家在探討中結下友誼, 也達成共識。

“每屆論壇均設置了豐富的議題, 我們期待華文媒體人在平等開放的氛圍中, 暢所欲言, 深度交流。 ”夏春平說, 歡迎華文媒體人在論壇中“倒苦水”、談經驗、交朋友。

據瞭解, 第九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將圍繞“‘一帶一路’與華文媒體新發展”這一主題進行高層次對話。 論壇期間, 將推出“高端論壇”, 由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主持, 邀請六位華文傳媒界的重量級人物展開對話, 精彩觀點的碰撞值得期待。

此外, 五個平行分論壇也將同時亮相, 分別聚焦“一帶一路”中的華文媒體;全媒體變局中的華文媒體創新;華文媒體與中華文化;華文媒體與“中國故事”;海絲之路視野下華文媒體的歷史、理論與實踐等議題。

論壇還特組織嘉賓赴“媽祖故里”莆田,參加“海上絲綢之路視野下的媽祖與海外華文傳媒”論壇;在華文傳媒論壇召開的前後,將有700余位華文媒體代表分赴十余個省市考察采風,他們將通過所見所聞,感受中國發展變化,講述精彩中國故事。

學術性:突顯研究價值

據夏春平介紹,自2003年起,論壇出版《世界華文傳媒年鑒》,全面展現港澳臺及海外華文媒體發展狀況,資料性、實用性、學術性兼具,具有高度的學術交流和文獻珍藏的價值。論壇還推出論文集,具有理性立論與實證資料,不少意見與建議可操作性極強,為華文傳媒的研究提供珍貴資料和參考。

目前,2017年卷《世界華文傳媒年鑒》已出版,收集了近千家海外華文媒體資料,絕大部分為第一手資料,由港澳臺及海外華文傳媒機構或專業研究人員提供、撰寫。《第九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論文集》收錄了由海外華文媒體從業人士及專家學者提交的論文100餘篇,創論壇歷屆論文數新高。其中,阿聯酋、斐濟、多明尼加、希臘、奈及利亞、波札那華媒人士是第一次提交論文。

“論壇還吸引了一大批專家學者”,夏春平說,在第九屆華文傳媒論壇中,將有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暨南大學、華僑大學等高校的幾十位專家學者與會,他們提交論文、發表演講,與海外華文媒體從業者交流,獲取鮮活的研究資料,“論壇已然成為學術界觀察華文媒體發展、探究傳媒業未來趨勢的重要平臺”。

實效性:注重成果導向

“辦論壇切忌搞成虛張聲勢的‘花架子’”,參與了每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籌備工作的夏春平對此很有感觸,他說,世界華文傳媒論壇注重實效,強調以成果為導向,讓參會代表確有收穫。

他告訴記者,本屆論壇推出了兩本影像集《我們的精神家園——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影像紀念集》《行走中國·影像紀念集》,並開展“這五年·我與中國”及“家園”兩大徵文活動,收到華僑華人、華文媒體等踴躍來稿,目前兩大徵文均已集結出版,並在論壇官方網站刊發。

“加上《年鑒》和論文集,總共六本書冊的內容總計約300萬字,可以稱得上是一份‘厚禮’”。

夏春平介紹,本屆論壇還將發表宣言、啟動全球華語視頻資訊共用中心、“一帶一路”華媒協作雲平臺,世界華文媒體合作聯盟官方網站改版上線儀式、“僑寶”用戶端國別版簽約啟動以及百家華文媒體入駐“華輿”用戶端簽約儀式也將在論壇期間舉行。

“推出一系列成果就是為了給華文媒體發展提供切實的幫助,”夏春平表示,實踐證明,借助論壇這個平臺,華文媒體不僅加深了彼此之間以及與中國內地媒體、學界的聯繫交流,而且真正找到了合作的機遇,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可謂受益良多。

服務性:專心做好一件事

“從2001年舉辦首屆論壇,到如今,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已經成為國務院僑辦、中國新聞社傾心打造的一項精品工程。論壇影響力的提升,也源於我們這麼多年盡心、盡情、盡力地為華文媒體服務”。

對海外華文媒體人來說,夏春平是再熟悉不過的老朋友,據他介紹,中國新聞社一直以來為華文媒體打造各種量身定制的服務,包括提供文、圖、視頻稿件,製作海外報紙版面,扶持華文媒體開展上網工程。而在媒體融合的時代,中國新聞社打造移動平臺,構建全媒體矩陣,邀請華文媒體入駐各用戶端,從內容到形式,不斷創新對華文媒體的服務。

“正是因為多年來的不懈努力和真誠奉獻,我們在華文媒體中贏得了良好聲譽,形成了長期合作。”夏春平說,品牌建立的背後是精心的耕耘和始終如一的服務意識。

“現在提倡匠人精神,我所理解的匠人精神就包括專心做好一件事情,並且做到極致。對於世界華文傳媒論壇,中國新聞社就是本著這樣的精神,在精耕細作這片沃土。對我們來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始終都在追求卓越!”

夏春平最後表示,希望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為華文媒體表達心聲搭建平臺,為華文媒體未來發展探索方向,為華文媒體抱團取暖營造“家園”,“我們熱忱歡迎世界各地華文媒體人參加論壇,相信大家將不虛此行,收穫多多”。(完)

論壇還特組織嘉賓赴“媽祖故里”莆田,參加“海上絲綢之路視野下的媽祖與海外華文傳媒”論壇;在華文傳媒論壇召開的前後,將有700余位華文媒體代表分赴十余個省市考察采風,他們將通過所見所聞,感受中國發展變化,講述精彩中國故事。

學術性:突顯研究價值

據夏春平介紹,自2003年起,論壇出版《世界華文傳媒年鑒》,全面展現港澳臺及海外華文媒體發展狀況,資料性、實用性、學術性兼具,具有高度的學術交流和文獻珍藏的價值。論壇還推出論文集,具有理性立論與實證資料,不少意見與建議可操作性極強,為華文傳媒的研究提供珍貴資料和參考。

目前,2017年卷《世界華文傳媒年鑒》已出版,收集了近千家海外華文媒體資料,絕大部分為第一手資料,由港澳臺及海外華文傳媒機構或專業研究人員提供、撰寫。《第九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論文集》收錄了由海外華文媒體從業人士及專家學者提交的論文100餘篇,創論壇歷屆論文數新高。其中,阿聯酋、斐濟、多明尼加、希臘、奈及利亞、波札那華媒人士是第一次提交論文。

“論壇還吸引了一大批專家學者”,夏春平說,在第九屆華文傳媒論壇中,將有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暨南大學、華僑大學等高校的幾十位專家學者與會,他們提交論文、發表演講,與海外華文媒體從業者交流,獲取鮮活的研究資料,“論壇已然成為學術界觀察華文媒體發展、探究傳媒業未來趨勢的重要平臺”。

實效性:注重成果導向

“辦論壇切忌搞成虛張聲勢的‘花架子’”,參與了每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籌備工作的夏春平對此很有感觸,他說,世界華文傳媒論壇注重實效,強調以成果為導向,讓參會代表確有收穫。

他告訴記者,本屆論壇推出了兩本影像集《我們的精神家園——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影像紀念集》《行走中國·影像紀念集》,並開展“這五年·我與中國”及“家園”兩大徵文活動,收到華僑華人、華文媒體等踴躍來稿,目前兩大徵文均已集結出版,並在論壇官方網站刊發。

“加上《年鑒》和論文集,總共六本書冊的內容總計約300萬字,可以稱得上是一份‘厚禮’”。

夏春平介紹,本屆論壇還將發表宣言、啟動全球華語視頻資訊共用中心、“一帶一路”華媒協作雲平臺,世界華文媒體合作聯盟官方網站改版上線儀式、“僑寶”用戶端國別版簽約啟動以及百家華文媒體入駐“華輿”用戶端簽約儀式也將在論壇期間舉行。

“推出一系列成果就是為了給華文媒體發展提供切實的幫助,”夏春平表示,實踐證明,借助論壇這個平臺,華文媒體不僅加深了彼此之間以及與中國內地媒體、學界的聯繫交流,而且真正找到了合作的機遇,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可謂受益良多。

服務性:專心做好一件事

“從2001年舉辦首屆論壇,到如今,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已經成為國務院僑辦、中國新聞社傾心打造的一項精品工程。論壇影響力的提升,也源於我們這麼多年盡心、盡情、盡力地為華文媒體服務”。

對海外華文媒體人來說,夏春平是再熟悉不過的老朋友,據他介紹,中國新聞社一直以來為華文媒體打造各種量身定制的服務,包括提供文、圖、視頻稿件,製作海外報紙版面,扶持華文媒體開展上網工程。而在媒體融合的時代,中國新聞社打造移動平臺,構建全媒體矩陣,邀請華文媒體入駐各用戶端,從內容到形式,不斷創新對華文媒體的服務。

“正是因為多年來的不懈努力和真誠奉獻,我們在華文媒體中贏得了良好聲譽,形成了長期合作。”夏春平說,品牌建立的背後是精心的耕耘和始終如一的服務意識。

“現在提倡匠人精神,我所理解的匠人精神就包括專心做好一件事情,並且做到極致。對於世界華文傳媒論壇,中國新聞社就是本著這樣的精神,在精耕細作這片沃土。對我們來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始終都在追求卓越!”

夏春平最後表示,希望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為華文媒體表達心聲搭建平臺,為華文媒體未來發展探索方向,為華文媒體抱團取暖營造“家園”,“我們熱忱歡迎世界各地華文媒體人參加論壇,相信大家將不虛此行,收穫多多”。(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