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螞蟻轉型科技金融,高盛稱其科技公司,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差異何在?

雷鋒網報導, 日前, 由萬聯網主辦的第四屆中國供應鏈金融創新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 融信通副總裁張明裕、布比聯合創始人兼CTO王璟、樂商雲集CEO張宇焱、京東金融副總裁王琳、網錄科技CEO呂旭軍五位企業家出席會議並圍繞“Fintech與Techfin定義與盈利模式差異”展開了精彩的對話。 主持人是厚朴金融董事長李書文。

以下是內容詳情, 雷鋒網作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如何定義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

李書文:這兩年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火的一塌糊塗, 請問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究竟有什麼不同?

融信通副總裁張明裕:如果是金融公司首先得有金融牌照,

如果不持牌那就是科技公司, 通過平臺可以放款。 銀行是左手進錢右手出錢, 賺的是息差。

不需要去糾結它到底是什麼公司。 就像我叫張明裕, 但是我要出境的時候寫的就是明裕張, 但在中國我還是想叫張明裕。

樂商雲集CEO張宇焱:可以劃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叫金融科技即為金融服務的科學技術, 科技就是一個工具。 第二個階段叫科技金融, 科技化的金融企業, 例如近期高盛宣稱自己是科技公司了, 它的技術人員已經超過了金融業務人員。 第三最終階段是科技和金融相融合, 無所謂稱呼, 無金融不科技, 無科技不金融, 界限已經非常模糊了。 可能未來最大的科技公司不在矽谷是在華爾街。

網錄科技CEO呂旭軍:回國以後, 我發現不管是科技公司還是金融公司, 大家都在做同樣的事情, 都要做金融, 所以科技和金融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不管有沒有牌照。

公司間盈利模式差異與最大障礙

李書文:各位企業不論是做供應鏈金融的服務還是做供應鏈金融, 盈利模式是什麼?第二個問題, 科技公司吃費用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布比聯合CTO王璟:我們是一家科技公司, 收的是服務費。 理想情況下是收服務費, 如果再不理想的情況就是收專案費, 再不理想的情況就是免費服務。

所謂的遇到障礙, 首先是區塊鏈是一個太技術的技術, 我們花了兩年的時間去教育客戶, 這中間基本上就是免費的,

其次行業內各種牛鬼蛇神都說自己做區塊鏈, 競爭激烈。

另外, 還是國內和國外的環境存在本質的差異, 國外非常尊重技術, 為一次諮詢、一次交流都願意付費, 但是在國內, 公司希望是免費講解、培訓, 然後一聽說專案立項需要一年就很容易黃了。

樂商雲集CEO張宇焱:我們是吃服務費的, 因為吃息差是違法的。 我們過去提供的服務也涉及到供應鏈金融的核心, 就是提供資料。 所有金融的核心都是資料, 有了資料怎麼都好辦, 可以做風控模型、定價等。 尤其供應鏈金融針對中小型企業, 資料來源更加難以獲得。 所以我們公司一直致力於解決如何獲得資料的問題, 如何驗證資料真實性, 這是我們的核心價值。

遇到的最大困難也是在這裡,

我們從過去做到今天, 忽然發現資料的獲得或者資料的驗證這條路走不通, 要麼很難獲得資料, 要麼獲得資料以後很難驗證, 要去驗證成本極高, 這樣經常導致業務做不下去。 所以這也是我們要做區塊鏈的原因, 區塊鏈是能真正解決資料真實性和低成本的技術。

不過, 不要把區塊鏈當成技術手段, 區塊鏈更多的是一種思想。 我們圈子有一句話, 區塊鏈出現之前是互聯網1.0, 而區塊鏈從根本上改變了科技的組織方式, 以前的科技是集權化、機構中心化的, 而區塊鏈可以說是民主化。

京東金融副總裁王琳:我們公司是吃息差的, 也準備一直吃下去, 但是我們也衍生出了吃服務費的團隊。 我們遇到的最大問題是,

供應鏈本來應該是個長鏈, 在這個長鏈上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 這是一個供應鏈的理想狀態, 但是我們經常面臨大家都在爭搶鏈上各個環節的業務機會, 而忽略中間的成本和風險, 導致生態和長鏈無法搭建。

所以我也想呼籲一下大家, 在做新業務的時候先做一個合理評估, 開放合作, 尋求共贏。

雷鋒網將持續跟進業界最前沿動態, 敬請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