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79歲尹明善宣佈退休,陳衛正式執掌力帆

3月28日, 79歲的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尹明善宣佈正式退休, 辭去董事長職務。 隨即, 力帆集團宣佈現年61歲的陳衛正式成為集團董事長。

丨本文由華商韜略原創

從出版社編輯到億萬富翁, 從製造摩托車到創造自主汽車品牌, 年近半百開始創業, 用30年不斷革新自己的人生。 苦難摧毀了他的前半生, 卻也讓他的後半生更加精彩和頑強。

尹明善一輩子都在向命運挑戰, 且越戰越勇, 仗也越打越大。 他將自己稱為“堅定不移的民族工業實踐者”, 一心要為國家增長技術, 為民族增長品牌, 並願意以身試險。 他說, 我之所以沒像許多人那樣, 被歷史塵封20多年後, 變成一堆活化石, 就是因為我一直在挑戰, 向環境, 向命運, 向自己。

黎明前的黑暗與掙扎

1938年, 尹明善出生在重慶長江邊上的一個小鎮, 少年時代因其家庭的地主成分和母親一起被趕到了鄉下,

12歲起就開始靠賣鋼針賺錢養家。

14歲, 在母親“不讀書則無為”的教育和引導下, 尹明善做出一個決定——將全部家當留給母親, 孤身前往重慶求學。 隨後, “捏著肚皮”讀書的尹明善考入了當時重慶市最好的中學——重慶一中, 成為全校最用功的學生之一。

20歲, 當他離夢寐以求的大學生活僅有一步之遙時, 因反右擴大化影響而遭受批判。 不但讀書夢碎, 就連親哥哥也與其斷絕了關係。

23歲, 尹明善被判“反革命”罪關進大牢, 九個半月後被發配到塑膠廠進行勞動改造, 每天除了被保衛科長、車間主任輪番訓斥外什麼都不能幹, “牛鬼蛇神”的日子過了整整18年。

這本該是尹明善生命中最富朝氣的一段年華, 結果卻變成了他人生中最黑暗與煎熬的歲月。

但他並未因此一蹶不振。

漫長的孤獨期, 尹明善靠看書排解生活的乏味。 從宿舍到車間, 每天來往路上, 他總是盯著手中的書本。 患胃下垂最嚴重的時期, 他也依然堅持學英語, 拿不動書, 就躺在床上, 在天花板上吊下一根繩子、拴上一塊木板, 把英語書固定在木板上讀。

這期間他廣泛涉獵, 完成了知識資本的積累。 因為本事過硬, 他被工廠領導安排擔任英語資料翻譯員, 還被廠裡的電大英語班聘為英語輔導教師。

1979年, 中央落實知識份子政策, 41歲的尹明善得到平反。 被“活埋”了20多年的人生曙光乍現, 他的命運也從此逆轉。

兩年後, 由於“傳道授業”有方, 他被調到重慶市設計院擔任英語教師, 並兼任重慶市電視大學英語中心教研組組長。

期間, 尹明善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 還晝夜不休, 將英國人特裡吉德戈(P.S.Tregidgo)的《實用英語慣用法》翻譯成中文, 該書於1985年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尹明善慶倖自己沒有被黑暗吞沒, 而是咬緊牙關走到這一天。

孤注一擲變身行業巨人

1983年2月, 重慶出版社公開向社會招聘編輯。 尹明善在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 成為重慶出版社編輯。 憑藉自己多年來的知識積累, 他在編輯工作崗位成績卓越, 很快就成為出版社編書最多、獲獎最多、掙錢最多的“三多”人物, 並被提拔為重慶出版社副社長, 事業無限風光。

這期間, 下海經商熱慢慢升溫, 對時代敏感的尹明善也被浪潮席捲。 眼見很多人開始腰纏萬貫, 自己一個月的工資卻只夠買一張重慶到北京的機票,

他心有不甘。 在當時出版社體制下, 有力依然使不出來的抑鬱沉沉壓在他心間。

於是, 不顧親朋好友反對, 他做出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抉擇——向出版社提交辭呈, 扔掉來之不易的鐵飯碗, 到商海這片更廣闊天地施展抱負。

尹明善於不惑之年毅然辭去“鐵飯碗”,開始從商之路

離開重慶出版社,尹明善先是來到重慶國際技術諮詢公司任總經理。這是重慶市外事辦下屬的一個涉外公司,因經營不善,出現嚴重虧損,他們想找個能人扭轉局面。尹明善果然不負眾望,僅運作一年就彌補了公司之前的虧空,還使公司有了數十萬元利潤。

但這家國企也僅是他從商路上的短暫試水。1985年底,尹明善再次放棄已經穩步發展的重慶國際技術諮詢公司,在一片詫異聲中“下海”做了一名書商。他創辦了重慶職業教育書社,“一個讀書人成為一名書商”。

當時,他已47歲,是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中年紀最大的創業者,比40歲創業的柳傳志晚7年,比42歲創業的宗慶後晚5年。

知天命之年,才找到心儀的航向,人生已無多餘時間可浪費,他披星戴雨,勵精圖治。

對尹明善來說,圖書算是老本行。他很快就闖出一片天,由其主編的《中學生一毛錢叢書》系列便大獲成功,先後賣出三千萬冊,在圖書市場一炮走紅。

過去20餘年特殊生活經歷造就了尹明善不怕吃苦的個性,在那個沒有網路的年代裡,他和他的賣書小分隊全靠人力組織貨源,憑“暴走”進行管道銷售。在當時,每本僅有兩分錢利潤的“一毛叢書系列”,硬是被尹明善的賣書小分隊賣出三千萬冊。

這讓他一舉賺了60萬,在年近半百時贏得了人生第一筆“鉅款”。

1992年,尹明善已經是重慶市最大的民營書商,卻也面臨被天花板籠蓋的尷尬處境:主管道永遠被新華書店這位老大霸著,他尹明善做得再好也只能排第二。

不甘心久居人下的他,決定尋找天花板更高的舞臺,再一次,他放棄了穩定的生意。

此後,他涉足過香煙市場,做過服裝生意,始終覺得與自己的目標相距甚遠。但在同一家校辦摩托車廠負責人聊天的過程中,他看到了機會:這家工廠每月需要幾百台發動機,要麼從日本進口,價格極高,要麼在河南購買,價格相對低但品質差。

尹明善一邊聽負責人吐槽,一邊盤算著其中的商機。

重慶曾是重要的軍工城市,工業基礎雄厚。20世紀90年代初期,它已經成為全國摩托車生產基地。不僅擁有“嘉陵”、“建設”這樣聲名顯赫的摩托車品牌,還有許多生產銷售、維修摩托車配件的小企業,“摩托幫”稱號響亮整個山城,人人皆知。

重慶“摩幫”是一個年產值500億元、產業鏈涉及人數300萬人的發動機、摩托車帝國

跟熱門,不做冷門生意,是尹明善的生意經。他強調,尤其中小企業,創業起步要跟熱門,要紮堆,經濟學上稱作“聚集效應”。

1992年,54歲的尹明善紮進摩托車這個熱門裡。他在重慶郊區農村租下一個房間當車間,成立了重慶轟達車輛配件研究所(力帆集團前身),開始製造摩托車配件。註冊資金為20萬元人民幣,這是他折騰一番之後還剩的全部家當。

開業第一天,尹明善手下僅有9人。站在不足40平米的車間裡,他向這9名職工“大放狂言”:我一定要創造出全中國、全世界都沒有的發動機。

兩年後,尹明善的研究所開發出了四衝程100型發動機,寫下中國摩托車行業的新歷史。隨後,他們又相繼開發出90、100型電啟發動機。八年間,憑藉獨到的眼光和創新發展,力帆從小作坊變成了大巨人。

2000年,62歲的尹明善以5.5億元淨資產榮登2000年福布斯50位中國富豪排行榜。同年8月,他用5580萬元買下了寰島俱樂部,將其更名“重慶力帆足球俱樂部”。是年,在四萬球迷的“雄起”聲中,力帆奪得西部球隊有史以來第一個冠軍。

兩輪到四輪的大冒險

2003年,65歲的尹明善已經是國內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商。

輝煌時刻,他依然按捺不住自己的冒險心,做起了從摩托車跨足到轎車產業的夢,立志做出中國的自主品牌轎車。

有人說,這是尹明善一生的豪賭,成功幾率卻非常渺茫。

擺在尹明善面前的難題有兩個:一是拿到“准生證”,二是獲得造車技術。

中國1985年開始施行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制度,要想批量生產汽車投放市場,必須經過嚴格的國家審批拿到“准生證”後才有資格,通常民營車企很難滿足准入條件。

此前,尹明善曾想到通過掛靠在長安汽車、東風汽車和一汽集團等大型國有汽車企業之下的辦法,來避開政策准入的限制,但都合作未果。後來,他又收購了重慶客車廠55%的股份,打算先邁進整車製造行業的大門,再以擴建這家車企的名義,申請轎車生產資格,“曲線救國”後再“借殼造車”。但由於改制不徹底,力帆不到半年就退出了重慶客車廠。

尹明善還是不放棄。2003年8月,力帆又收購了重慶專用汽車製造廠80%的股份(後增持到95%),並吸取了之前的經驗教訓,將這家企業徹底改制,更名為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商標也由“北泉牌”改為“力帆牌”。

在重慶北碚建設轎車生產基地,尹明善開始了造車之路。

年過六旬,尹明善開始“造車”

但這條路,尹明善始終走不順。力帆提出的造車申請遲遲未能通過,樣車也因品質未達標,不得不推遲上市時間。

置身其中,尹明善才發現自己低估了汽車的複雜性:從兩輪到四輪,隔著千山萬水。

但認准了目標,他決定幹到底。他堅信,中國汽車產業的前景光明,道路的大方向是正確的。

2005年10月,中央明確提出要鼓勵自主創新,力帆終於等到機會。

當年12月19日,力帆轎車取得國家發改委核准的“准生證”,成為吉利、奇瑞、比亞迪之後,又一家被承認的自主品牌轎車生產企業。

1個月後,力帆第一款自主品牌轎車力帆520全球上市。

“520”是力帆第一款產品,定位在8萬元左右,由上海同濟同捷公司做車形設計

作為汽車行業的後來者,力帆經過十年的發展,在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創新、品質管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績,已十餘度入選中國企業500強,連續多年成為重慶市出口第一名。

2010年11月25日,力帆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成為廣汽集團之後,國內第二家實現整體上市的汽車企業,開啟了國內民營車企A股上市的先河。

但與此同時,力帆轎車這些年得到的市場反應卻不盡如人意。

到今天,力帆在汽車業的地位都很邊緣化:幹得辛苦,沒有成績。2006年,力帆汽車的產銷量只有1.1萬輛,2007年銷量提升到4萬輛,但受金融危機影響,這個數字到2008年又迅速下滑到1.7萬輛。截止2014年底,公司營業收入雖在增長,淨利潤卻下滑了12%。尹明善在接受採訪時也說,力帆要是仍然按照2014年這麼過下去的話,確實很難受。

但他的激情依舊不減。他將自己稱為“堅定不移的民族工業實踐者”,一心要為國家增長技術,為民族增長品牌,並願意以身試險。

去家族化他為力帆搏未來

今年,尹明善79歲。

他有一對兒女,46歲的長子尹喜地,重慶力帆足球俱樂部董事長;30歲的次女尹索微,現任重慶市某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任力帆旗下財務、融資等公司董事。

這些年,外界對於力帆的繼承者有過各種揣測。尹明善曾多次公開表示:家族裡面如有能人,可以推薦出任力帆董事長,若不如家族外的,就在家族外選董事長和總裁。但外界卻始終將焦點集中在他的兒女身上。

尹明善給出令人意外的答案。2015年6月8日,“力帆之夜”現場,尹明善與力帆集團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陳衛、力帆集團總裁尚游,一起按下啟動i.Blue 1.0戰略的按鈕,他拉著兩人的手舉過頭頂,對所有人宣佈:“他們就是力帆的接班人!”

今天,他正式對外宣佈退休,陳衛成為執掌力帆繼承者,尹明善用行動證實了他為力帆搏未來的決心。

他始終認為,要將力帆做成類似美國福特那樣的百年老店,必須引進現代企業制度,他起用職業經理人而非自己的兒女,背後是其對力帆未來發展佈局的深入考量。

如今79歲的他,一生中做過許多重要決定,每一次都是一場沒有退路的賭博。“敢於嘗試,敢於不同”,已經成為力帆集團的企業精神,也是尹明善企業家生涯裡的深刻烙印。敢冒險,也是他認為自己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END-

《數風雲人物·壹》 ¥47.6 購買

尹明善於不惑之年毅然辭去“鐵飯碗”,開始從商之路

離開重慶出版社,尹明善先是來到重慶國際技術諮詢公司任總經理。這是重慶市外事辦下屬的一個涉外公司,因經營不善,出現嚴重虧損,他們想找個能人扭轉局面。尹明善果然不負眾望,僅運作一年就彌補了公司之前的虧空,還使公司有了數十萬元利潤。

但這家國企也僅是他從商路上的短暫試水。1985年底,尹明善再次放棄已經穩步發展的重慶國際技術諮詢公司,在一片詫異聲中“下海”做了一名書商。他創辦了重慶職業教育書社,“一個讀書人成為一名書商”。

當時,他已47歲,是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中年紀最大的創業者,比40歲創業的柳傳志晚7年,比42歲創業的宗慶後晚5年。

知天命之年,才找到心儀的航向,人生已無多餘時間可浪費,他披星戴雨,勵精圖治。

對尹明善來說,圖書算是老本行。他很快就闖出一片天,由其主編的《中學生一毛錢叢書》系列便大獲成功,先後賣出三千萬冊,在圖書市場一炮走紅。

過去20餘年特殊生活經歷造就了尹明善不怕吃苦的個性,在那個沒有網路的年代裡,他和他的賣書小分隊全靠人力組織貨源,憑“暴走”進行管道銷售。在當時,每本僅有兩分錢利潤的“一毛叢書系列”,硬是被尹明善的賣書小分隊賣出三千萬冊。

這讓他一舉賺了60萬,在年近半百時贏得了人生第一筆“鉅款”。

1992年,尹明善已經是重慶市最大的民營書商,卻也面臨被天花板籠蓋的尷尬處境:主管道永遠被新華書店這位老大霸著,他尹明善做得再好也只能排第二。

不甘心久居人下的他,決定尋找天花板更高的舞臺,再一次,他放棄了穩定的生意。

此後,他涉足過香煙市場,做過服裝生意,始終覺得與自己的目標相距甚遠。但在同一家校辦摩托車廠負責人聊天的過程中,他看到了機會:這家工廠每月需要幾百台發動機,要麼從日本進口,價格極高,要麼在河南購買,價格相對低但品質差。

尹明善一邊聽負責人吐槽,一邊盤算著其中的商機。

重慶曾是重要的軍工城市,工業基礎雄厚。20世紀90年代初期,它已經成為全國摩托車生產基地。不僅擁有“嘉陵”、“建設”這樣聲名顯赫的摩托車品牌,還有許多生產銷售、維修摩托車配件的小企業,“摩托幫”稱號響亮整個山城,人人皆知。

重慶“摩幫”是一個年產值500億元、產業鏈涉及人數300萬人的發動機、摩托車帝國

跟熱門,不做冷門生意,是尹明善的生意經。他強調,尤其中小企業,創業起步要跟熱門,要紮堆,經濟學上稱作“聚集效應”。

1992年,54歲的尹明善紮進摩托車這個熱門裡。他在重慶郊區農村租下一個房間當車間,成立了重慶轟達車輛配件研究所(力帆集團前身),開始製造摩托車配件。註冊資金為20萬元人民幣,這是他折騰一番之後還剩的全部家當。

開業第一天,尹明善手下僅有9人。站在不足40平米的車間裡,他向這9名職工“大放狂言”:我一定要創造出全中國、全世界都沒有的發動機。

兩年後,尹明善的研究所開發出了四衝程100型發動機,寫下中國摩托車行業的新歷史。隨後,他們又相繼開發出90、100型電啟發動機。八年間,憑藉獨到的眼光和創新發展,力帆從小作坊變成了大巨人。

2000年,62歲的尹明善以5.5億元淨資產榮登2000年福布斯50位中國富豪排行榜。同年8月,他用5580萬元買下了寰島俱樂部,將其更名“重慶力帆足球俱樂部”。是年,在四萬球迷的“雄起”聲中,力帆奪得西部球隊有史以來第一個冠軍。

兩輪到四輪的大冒險

2003年,65歲的尹明善已經是國內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商。

輝煌時刻,他依然按捺不住自己的冒險心,做起了從摩托車跨足到轎車產業的夢,立志做出中國的自主品牌轎車。

有人說,這是尹明善一生的豪賭,成功幾率卻非常渺茫。

擺在尹明善面前的難題有兩個:一是拿到“准生證”,二是獲得造車技術。

中國1985年開始施行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制度,要想批量生產汽車投放市場,必須經過嚴格的國家審批拿到“准生證”後才有資格,通常民營車企很難滿足准入條件。

此前,尹明善曾想到通過掛靠在長安汽車、東風汽車和一汽集團等大型國有汽車企業之下的辦法,來避開政策准入的限制,但都合作未果。後來,他又收購了重慶客車廠55%的股份,打算先邁進整車製造行業的大門,再以擴建這家車企的名義,申請轎車生產資格,“曲線救國”後再“借殼造車”。但由於改制不徹底,力帆不到半年就退出了重慶客車廠。

尹明善還是不放棄。2003年8月,力帆又收購了重慶專用汽車製造廠80%的股份(後增持到95%),並吸取了之前的經驗教訓,將這家企業徹底改制,更名為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商標也由“北泉牌”改為“力帆牌”。

在重慶北碚建設轎車生產基地,尹明善開始了造車之路。

年過六旬,尹明善開始“造車”

但這條路,尹明善始終走不順。力帆提出的造車申請遲遲未能通過,樣車也因品質未達標,不得不推遲上市時間。

置身其中,尹明善才發現自己低估了汽車的複雜性:從兩輪到四輪,隔著千山萬水。

但認准了目標,他決定幹到底。他堅信,中國汽車產業的前景光明,道路的大方向是正確的。

2005年10月,中央明確提出要鼓勵自主創新,力帆終於等到機會。

當年12月19日,力帆轎車取得國家發改委核准的“准生證”,成為吉利、奇瑞、比亞迪之後,又一家被承認的自主品牌轎車生產企業。

1個月後,力帆第一款自主品牌轎車力帆520全球上市。

“520”是力帆第一款產品,定位在8萬元左右,由上海同濟同捷公司做車形設計

作為汽車行業的後來者,力帆經過十年的發展,在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創新、品質管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績,已十餘度入選中國企業500強,連續多年成為重慶市出口第一名。

2010年11月25日,力帆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成為廣汽集團之後,國內第二家實現整體上市的汽車企業,開啟了國內民營車企A股上市的先河。

但與此同時,力帆轎車這些年得到的市場反應卻不盡如人意。

到今天,力帆在汽車業的地位都很邊緣化:幹得辛苦,沒有成績。2006年,力帆汽車的產銷量只有1.1萬輛,2007年銷量提升到4萬輛,但受金融危機影響,這個數字到2008年又迅速下滑到1.7萬輛。截止2014年底,公司營業收入雖在增長,淨利潤卻下滑了12%。尹明善在接受採訪時也說,力帆要是仍然按照2014年這麼過下去的話,確實很難受。

但他的激情依舊不減。他將自己稱為“堅定不移的民族工業實踐者”,一心要為國家增長技術,為民族增長品牌,並願意以身試險。

去家族化他為力帆搏未來

今年,尹明善79歲。

他有一對兒女,46歲的長子尹喜地,重慶力帆足球俱樂部董事長;30歲的次女尹索微,現任重慶市某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任力帆旗下財務、融資等公司董事。

這些年,外界對於力帆的繼承者有過各種揣測。尹明善曾多次公開表示:家族裡面如有能人,可以推薦出任力帆董事長,若不如家族外的,就在家族外選董事長和總裁。但外界卻始終將焦點集中在他的兒女身上。

尹明善給出令人意外的答案。2015年6月8日,“力帆之夜”現場,尹明善與力帆集團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陳衛、力帆集團總裁尚游,一起按下啟動i.Blue 1.0戰略的按鈕,他拉著兩人的手舉過頭頂,對所有人宣佈:“他們就是力帆的接班人!”

今天,他正式對外宣佈退休,陳衛成為執掌力帆繼承者,尹明善用行動證實了他為力帆搏未來的決心。

他始終認為,要將力帆做成類似美國福特那樣的百年老店,必須引進現代企業制度,他起用職業經理人而非自己的兒女,背後是其對力帆未來發展佈局的深入考量。

如今79歲的他,一生中做過許多重要決定,每一次都是一場沒有退路的賭博。“敢於嘗試,敢於不同”,已經成為力帆集團的企業精神,也是尹明善企業家生涯裡的深刻烙印。敢冒險,也是他認為自己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END-

《數風雲人物·壹》 ¥47.6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