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十九大代表風采」鄭小紅:讓老百姓感受到法律的溫暖

鄭小紅在工作間隙。 (記者 倪娜 攝)

湖北日報訊 記者 楊康

“鄭法官, 請您務必將基層法官的心聲帶到十

九大去。 ”8月23日下午, 武漢鐵路運輸法院法官邢金明對前來調研的鄭小紅千叮萬囑。

鄭小紅是武漢市江漢區法院民一庭庭長, 連日來, 她走進多個基層法院, 就司法改革、司法公正、智慧法庭建設等問題聽取意見和建議。

磨破嘴皮子, 啃下“硬骨頭”

1988年, 鄭小紅進入江漢區法院工作。

無論處理何種案件, 她始終笑顏以對, 被大家親切稱呼為“微笑法官”。

2007年, 鄭小紅調到民意街法庭。 為調查民情, 她走遍轄區67個社區、30個小商品市場, 騎壞了3輛自行車、2輛電動車。

在長期基層調研和司法實踐中, 鄭小紅總結摸索出“聽敘法”“釋明引導法”“擱置矛盾法”“換位思考法”等調解工作法, 有效化解大批矛盾突出、群眾關注的民事糾紛案件。

2008年4月, 86名市民因所購商鋪逾期交房等因素對開發商提起訴訟, 陳偉是該案的代理律師。 因涉案人數多, 調解難度大, 陳偉勸主審此案的鄭小紅直接判決。 鄭小紅清楚, 直接判決省心省力, 但不一定能讓雙方心服口服, 長遠來看必留下隱患。 她找陳偉要來86個當事人的電話號碼, 逐個聽取他們的訴求,

尋找利益共同點。 經過5個多月反復勸解, 雙方終於達成一致, 簽訂調解協議, 將所有款項執行到位。 “原本是一樁難啃的‘硬骨頭案’, 鄭法官偏偏用她的耐心和責任心成功化解, 實現了開發商和商戶的雙贏, 我由衷敬佩。 ”陳偉豎起大拇指說。

判決書, 不是案件的“休止符”

自2004年獨立審案以來, 鄭小紅主審案件3000多件, 保持了無裁判差錯、無超審限、無申訴上訪案件的“三無”紀錄。

在她看來, 一個好法官, 不僅要熟悉法律條文, 還應通達世情, 常懷悲憫之心, 做困難群眾的“貼心人”。 她常說:“法律雖然嚴肅冰冷, 但法官應該有溫度。 透過這股溫度, 才能更好詮釋法律的公平與正義。 ”

市民李某身患重病, 其住所因品質問題常年漏水, 他四處投訴得不到解決。

接案後, 鄭小紅多次找社區、街道及相關部門, 請求實地勘驗, 又幫助籌措資金、維修樓棟, 徹底協調解決了李某家中的隱患。 重新住進煥然一新的家時, 李某忍不住嚎啕大哭。

2013年, 鄭小紅發現多起涉案用人單位存在與勞動者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未支付法定節假日加班費、年休假工資等問題。

“類似公益性崗位是否普遍面臨這樣的狀況?”鄭小紅開始思考。

2014年7月, 她利用工作間隙跑遍轄區, 梳理此類崗位在用工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她的調研報告得到江漢區委的重視, 如今, 江漢區公益性崗位人員的用工合同已規範, 相關待遇也逐步得到落實。

今年以來, 鄭小紅已審理100多起案件, 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這些年來,

我幾乎沒能參加過兒子的家長會。 ”鄭小紅說, 她對家人有深深歉疚, “沒有他們的理解和支援, 我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審判工作中。 我唯有加倍努力, 辦好每一起案件, 給人民群眾以看得見的司法公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