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果樹秋施基肥很重要,“五改”方法你get到了沒

俗話說:“果樹要高產, 秋肥最關鍵”、“四季施肥料, 秋肥最重要”。 這是很有科學道理的。

因為果樹開春後根、枝、葉、花、果各器官的生長發育主要消耗的是樹體貯藏營養。 如果樹體貯藏養分足, 各器官生長就健壯, 坐果率就高;如果貯藏營養不足, 即使春季施肥也無濟於事, 營養生長和開花坐果都會受到抑制。 所以, 增加上年秋季樹體營養貯藏水準對當年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而秋季土溫尚高, 墒情較好, 有利於土壤微生物活動, 施入的有機肥腐熟快, 化肥轉化快, 果樹的地下根系又處於生長和吸收高峰, 地上葉片多而成熟,

光合作用強烈, 秋季施肥就可起到地下地上雙促進, 更有利於光合產物的合成與積累。 因此, 秋季施肥對促進根系吸收能力, 延長葉片光合壽命, 提高光合作用, 增加營養儲備都具有重要作用。

我們根據果農施肥存在的突出問題, 提出果樹秋施基肥要“五改”:

一般來說, 果樹秋梢停長後進入根系生長高峰期, 此後施肥越早越好, 生產上有早秋是金, 中秋是銀、晚秋和冬春是銅是鐵之說。 施基肥要改晚熟品種採收後的晚秋施和冬初施, 為中熟品種采後施和晚熟品種采前施。

越早, 越能促進根系發生, 以肥促根, 以根吸肥, 為肥料吸收創造條件;越早, 土壤溫濕條件越好, 越利於微生物活動, 促使有機肥腐熟和化肥轉化;越早, 肥料和根系接觸的時間越長, 被吸收的機會越多;越早, 越能促進光合作用, 增加樹體的貯藏營養;越早, 越能促進花芽充實, 減少大小年現象。

嘎拉蘋果、紅香酥梨等中早熟品種, 以8月下旬至9月中旬施入基肥最佳;紅富士蘋果、碭山酥梨、紅提葡萄等晚熟品種,

以9月施入基肥效果最佳。 為方便操作, 可在采果前人工穴施或溝施商品性袋裝顆粒肥, 腐熟糞肥以采果後人工或機械翻施為宜。

通俗地說, 給樹施肥如同人吃飯, 有機肥就像饃菜米飯, 化肥就像大魚大肉, 菌肥就像酵面, 微肥就像油鹽醬醋, 四者在沃土、增產、提質、節本方面均有特定功能, 具有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於長期過量施用化肥, 已對果園土壤造成了一定傷害, 致使土壤品質低下。 現階段按需施用化肥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通過合理利用有機資源, 用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 實現有機無機相結合, 以大量元素氮磷鉀促進高產, 以中微量元素提升品質和減輕生理病害, 以農家肥培肥土壤和提高果品品質,

以微生物肥料改善和淨化根際環境以提高根系活力等, 充分發揮各種肥料的優勢, 揚長避短, 實現果樹優質豐產, 土壤肥沃健康, 結果盛期延長之目的。

據調查, 部分果農在施肥過程中有距離主幹過近的傾向, 認為這樣才有利於果樹吸收和提高肥料利用率。 實際上, 一般果樹的水準根分佈範圍是樹冠直徑的2~4倍, 80%的吸收根分佈在樹冠週邊枝的垂直投影邊緣區域。 蘋果、梨、桃、櫻桃、冬棗等果樹開溝或挖穴施肥的合理位置, 應在樹冠週邊垂直投影外沿, 不宜距離樹幹太近。

近年來, 隨著機械化程度的提高, 部分果農施肥時習慣於把肥料往地表一撒, 然後用旋耕機一旋, 省工是省工了, 但卻導致30%的肥料在地表造成浪費。 因為多數果樹屬深根性植物, 在垂直方向上吸收根具有成層分佈的特點, 蘋果、梨等仁果類果樹根系的集中分佈層一般為20~80 釐米土層, 桃、杏、李、櫻桃等核果類為20~40釐米土層。 初果期樹5~30釐米土層為吸收根密集區, 盛果期樹10~50 釐米土層為吸收根密集區,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根據不同樹齡,把80%的肥料施在吸收根密集區。

近年,因為肥料堆施燒根而誘發根腐病的現象時有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是肥料在施肥穴溝堆積,局部濃度過高所致。正確的做法是,先在溝底施入有機糞肥,再回填表土,然後將肥料均勻撒入施肥穴,並用耙將肥料與糞肥和表土充分混合均勻,最後在最表層覆蓋底土即可。

此外秋季施肥要注意,農家肥一定要經過腐熟,化學肥料要與土壤進行混拌,防止肥料腐熟產熱或局部濃度過高造成對根系的傷害。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根據不同樹齡,把80%的肥料施在吸收根密集區。

近年,因為肥料堆施燒根而誘發根腐病的現象時有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是肥料在施肥穴溝堆積,局部濃度過高所致。正確的做法是,先在溝底施入有機糞肥,再回填表土,然後將肥料均勻撒入施肥穴,並用耙將肥料與糞肥和表土充分混合均勻,最後在最表層覆蓋底土即可。

此外秋季施肥要注意,農家肥一定要經過腐熟,化學肥料要與土壤進行混拌,防止肥料腐熟產熱或局部濃度過高造成對根系的傷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