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最受愛戴也最受憎恨的美國總統

文/靜黎

佛蘭克林·羅斯福

1932年, 是美國的大選年。 這一年6月, 美國的民主黨人集中在芝加哥的體育場內, 正準備為提名51歲的佛蘭克林•羅斯福出任本党的總統候選人。

這時支持羅斯福的人甚至連一首競選主題歌都還沒有確定。

羅斯福的競選助理人豪幾乎是出於隨意地挑選了一首《起錨》, 原因是羅斯福曾任海軍部助理部長。 然而就在樂隊即將奏起這支樂曲的前幾分鐘, 豪的女秘書突然沖過去對豪說, 這支曲子絕對不能用, 原因是它在一家香煙公司贊助的廣播節目中, 早就被用過了。

豪沒奈何, 只得更換主題歌, 他抓起話筒, 沖著站在不遠處的樂隊說了一句:告訴他們演奏《幸福的日子又來到了》!

幸福的日子又來到了!

天空的烏雲盡掃了!

讓我們重唱一首歡樂之歌——

幸福的日子又——來——到了

《幸福的日子又來到了》就這樣成了那一代民主黨人的黨歌。

幸福的日子又來到了!這樣的歌詞固然有那麼點鼓舞的味道, 但對於1932年的美國人而言, 幸福的日子已經遠離他們太久了, 至於什麼時候才能再次來到, 他們似乎連奢望的力氣和信心都已經耗盡。

沒有工作, 沒有錢, 沒有任何出路, 想不出任何辦法, 看不到絲毫希望, 有的只是躋身在領取救濟的隊伍中, 漫長地等待。 “幸福”不過是政客們忽悠選民的漂亮話, 能夠得到一點點免費的食品才是老百姓最實在的冀求。

1932年的美國人並不知道、似乎也不敢奢望, 佛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美國新總統後能將他們帶出那噩夢一般的生活。

4年前, 共和黨人胡佛在競選總統的時候, 也曾信誓旦旦地說, 他要每家鍋裡有一隻雞, 每家車房裡有兩輛車。

可4年過去了, 結果如何呢?

“他們總是等到有問題爆發出來, 然後才在最後一秒尋找阻止全面崩潰的方法”——1932年佛蘭克林•羅斯福這樣說。

只是最後一秒阻止崩潰的方法, 1932年的胡佛政府似乎還沒有找到, 全面崩潰的事實就毫不遲疑地到來, 而且它到來的步伐是如此之快, 肆虐的程度又是如此之深。

大蕭條期間失業男子在領取救濟麵包和湯

恐慌像一種傳染病, 而銀行擠兌便如同這種病毒在公眾心理肌體上傳播累積到一定程度的總體爆發。

“我們已經到了山窮水盡, 再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這是即將卸任的胡佛總統在新總統羅斯福宣佈就任的當天淩晨, 發出的慘澹一言。

挑一個辦法試試看

1933年3月3日正午12時, 在那個噩夢達到頂峰的年頭, 羅斯福當選為第32屆的美國總統。 羅斯福能收拾這個爛攤子嗎?

隨著國會山的鐘鳴, 羅斯福終於成為美國第32屆總統。 他的就職演說通過廣播網響遍了美國大地。

然而令眾多華府政客吃驚的是, 羅斯福一改在競選時曾經貫守的中庸甚至有些妥協、軟弱的政治主張,

他在就職演說中, 明確提出, 將要求國會賦予他一件唯一足以應付目前危機的武器, 這就是, 讓他擁有足以應對緊急事態發動一場大戰的廣泛的行政權。

這也就意味著羅斯福要求議會對他採取或今後要採取的任何措施, 都要一律通過。 這對於三權分力的美國政權基礎而言, 無疑是極大的離經叛道。

此時的政客們似乎才恍惚地預感到, 之前顯得軟弱妥協的羅斯福不過是為了競選成功而迂回隱忍的狐狸, 而此時的他卻漸漸地昂起了獅子的頭。

羅斯福是極其高效的, 就職當晚, 他連慶祝舞會都沒有參加。 他援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定下的《對敵通商法》, 宣佈全國銀行一律休假四天。 他要求第73屆國會在星期四召開特別會議,以便討論緊急法案。

四天后,國會只用了38分鐘就通過了羅斯福的緊急法案。法案規定,囤積通貨的要判刑;授權政府發行20億元新鈔。當晚國家印製局的印鈔機就全部開動了。

兩天之後,一袋袋裝滿新鈔票的飛機從華盛頓起航送往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從那裡又立即分送到各銀行。

而對於那些囤積通貨戶,羅斯福則主導政府動用了宣傳機器,3月8日聯邦儲備委員會宣佈:凡2月1日以後向銀行提取過黃金,而到下星期一還不退回儲存的,銀行便公佈他們的姓名。

此法一經提出,各地銀行門前又排起了長龍來。到星期六晚間為止,各州銀行已經回收了共計3億元的黃金和黃金兌換券。

以此為儲備,又可以發行7.5億元的新鈔票。不出一周,就有13500家銀行複了業,交易所又重新響起了電鑼聲。紐約股票價格猛漲15%。道鐘斯的股票行情發報機傳出了這樣一句話:“幸福的日子又來到了。”

幸福的日子雖然還沒有到來,但羅斯福的一系列舉措迅速地抑制了金融恐慌,既沒有發生幣制混亂,也沒有實行銀行國有化。雖然此番的生機是以通貨膨脹為代價的,但羅斯福當時別無它法。在競選時,他曾向全美民眾承諾:我將帶領美國走出危機。

“如果我失敗了,我就是美國的末代總統。”可是他不甘失敗。

“挑一個辦法試試看嘛,失敗了,我們就再換一個。總之,要搞點什麼試試”,羅斯福對身邊的幕僚發出最直接質樸的要求,因為在他看來,自己能在大選中取得一面倒的優勢,就是因為人民授權他進行變革,可以說怎麼變都行,只要快變就是。

不變就沒有希望,不變,就找不出更好的辦法,不變就離信心越來越遠。而惟有信心才是戰勝恐懼的最佳良藥。

新政百日

羅斯福自上任以來,每天工作14個小時,他的工作效率及工作精力,可謂驚人。從1933年3月9日在人們的歡呼聲中制定出《緊急銀行法》到6月16日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在這短短的三個月期間,羅斯福敦促國會通過的全部重要的變革計畫,超過了美國自建立國會以來所通過的全部計畫的總和。

羅斯福總統將他的改革計畫稱之為“新政”。為了配合新政的實行,兌現結束經濟大蕭條和讓美國人回到工作崗位上去的競選承諾,羅斯福放棄了胡佛政府一直恪守的政府絕不應插手干預經濟的自由經濟的政策,取而代之的是有限度有範圍有針對的國家控制經濟策略。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羅斯福在執政初期便成立了這樣幾個機構:國家復興委員會,該委員會允許企業之間合作以提高產量;勞動促進委員會,該委員會為那些失業者提供就業崗位;民間資源保護隊,該組織招募年輕人來保護國家自然資源;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該局修建堤壩、疏通河流、植樹造林和在南方修建水電站。

這一系列機構都是特別針對降低失業率,以國家政府的名義,展開各項公共事業的建設,從而在短期內為大量的失業者提供了工作崗位。

除此之外,國會還在1935年通過了兩部法律,這兩部法律在以後的許多年中改變了美國工人的生活。一部是《國家勞資關係法》,這部法律強化了工人的權利,並給予工會更多的權力;一部是《社會保障法》,該法創建了一個為退休工人提供生活費的聯邦社會保障體系。

也正是因為這兩項法律,佛蘭克林•羅斯福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受人愛戴同時也是最受人憎恨的總統。愛他的人認為他在挽救美國,並保護了普通人特別是勞工階層的利益;而憎恨他的人則指責他賦予聯邦政府太多的權力,勞資關係將限制企業的利潤最大化,從而摧毀私人企業,而社會保障及福利體系也將成為聯邦政府日後的巨大負擔。

羅斯福與孫女

愛也好,恨也好,在全國一片狼藉的時候,愛或恨的評論似乎都不如現實情況的變化來得更具說服力。

在羅斯福上任的頭四個月,聯邦儲備委員會經過調整的工業生產指數已由59上升到100,股票債券爬出了溝底,小麥、玉米和其他產品的價格也都開始回升,飽受大蕭條折磨的農民又多了幾百萬元的收入。

“羅斯福已經挽救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巨大危局,贏得了個人的大勝利。”《紐約時報》如是評價。

他要求第73屆國會在星期四召開特別會議,以便討論緊急法案。

四天后,國會只用了38分鐘就通過了羅斯福的緊急法案。法案規定,囤積通貨的要判刑;授權政府發行20億元新鈔。當晚國家印製局的印鈔機就全部開動了。

兩天之後,一袋袋裝滿新鈔票的飛機從華盛頓起航送往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從那裡又立即分送到各銀行。

而對於那些囤積通貨戶,羅斯福則主導政府動用了宣傳機器,3月8日聯邦儲備委員會宣佈:凡2月1日以後向銀行提取過黃金,而到下星期一還不退回儲存的,銀行便公佈他們的姓名。

此法一經提出,各地銀行門前又排起了長龍來。到星期六晚間為止,各州銀行已經回收了共計3億元的黃金和黃金兌換券。

以此為儲備,又可以發行7.5億元的新鈔票。不出一周,就有13500家銀行複了業,交易所又重新響起了電鑼聲。紐約股票價格猛漲15%。道鐘斯的股票行情發報機傳出了這樣一句話:“幸福的日子又來到了。”

幸福的日子雖然還沒有到來,但羅斯福的一系列舉措迅速地抑制了金融恐慌,既沒有發生幣制混亂,也沒有實行銀行國有化。雖然此番的生機是以通貨膨脹為代價的,但羅斯福當時別無它法。在競選時,他曾向全美民眾承諾:我將帶領美國走出危機。

“如果我失敗了,我就是美國的末代總統。”可是他不甘失敗。

“挑一個辦法試試看嘛,失敗了,我們就再換一個。總之,要搞點什麼試試”,羅斯福對身邊的幕僚發出最直接質樸的要求,因為在他看來,自己能在大選中取得一面倒的優勢,就是因為人民授權他進行變革,可以說怎麼變都行,只要快變就是。

不變就沒有希望,不變,就找不出更好的辦法,不變就離信心越來越遠。而惟有信心才是戰勝恐懼的最佳良藥。

新政百日

羅斯福自上任以來,每天工作14個小時,他的工作效率及工作精力,可謂驚人。從1933年3月9日在人們的歡呼聲中制定出《緊急銀行法》到6月16日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在這短短的三個月期間,羅斯福敦促國會通過的全部重要的變革計畫,超過了美國自建立國會以來所通過的全部計畫的總和。

羅斯福總統將他的改革計畫稱之為“新政”。為了配合新政的實行,兌現結束經濟大蕭條和讓美國人回到工作崗位上去的競選承諾,羅斯福放棄了胡佛政府一直恪守的政府絕不應插手干預經濟的自由經濟的政策,取而代之的是有限度有範圍有針對的國家控制經濟策略。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羅斯福在執政初期便成立了這樣幾個機構:國家復興委員會,該委員會允許企業之間合作以提高產量;勞動促進委員會,該委員會為那些失業者提供就業崗位;民間資源保護隊,該組織招募年輕人來保護國家自然資源;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該局修建堤壩、疏通河流、植樹造林和在南方修建水電站。

這一系列機構都是特別針對降低失業率,以國家政府的名義,展開各項公共事業的建設,從而在短期內為大量的失業者提供了工作崗位。

除此之外,國會還在1935年通過了兩部法律,這兩部法律在以後的許多年中改變了美國工人的生活。一部是《國家勞資關係法》,這部法律強化了工人的權利,並給予工會更多的權力;一部是《社會保障法》,該法創建了一個為退休工人提供生活費的聯邦社會保障體系。

也正是因為這兩項法律,佛蘭克林•羅斯福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受人愛戴同時也是最受人憎恨的總統。愛他的人認為他在挽救美國,並保護了普通人特別是勞工階層的利益;而憎恨他的人則指責他賦予聯邦政府太多的權力,勞資關係將限制企業的利潤最大化,從而摧毀私人企業,而社會保障及福利體系也將成為聯邦政府日後的巨大負擔。

羅斯福與孫女

愛也好,恨也好,在全國一片狼藉的時候,愛或恨的評論似乎都不如現實情況的變化來得更具說服力。

在羅斯福上任的頭四個月,聯邦儲備委員會經過調整的工業生產指數已由59上升到100,股票債券爬出了溝底,小麥、玉米和其他產品的價格也都開始回升,飽受大蕭條折磨的農民又多了幾百萬元的收入。

“羅斯福已經挽救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巨大危局,贏得了個人的大勝利。”《紐約時報》如是評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