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槍械中的第一謠傳竟然是它,不要再以訛傳訛啦(下)

一名拿著56式衝鋒槍的美軍士兵, 但身上的攜行具根本沒有變化, 這表明他沒打算使用AK, 只是拿著拍照留念

不會用

許多槍械發燒友可能會問:槍,

難道不是一種相通的武器嗎?難道士兵不能舉一反三嗎?實際上還真不是。

首先, M16和AK步槍的操作習慣差異很大。 比如M16是直插式彈匣, 而AK是前卡後掛彈匣;M16保險位於握把上方, 用拇指撥動, 而AK的則是一個位於機匣右側的大撥片;M16為覘孔, 而AK的照門為缺口;M16的拉機柄在機匣頂部, 且有拉機柄鎖, 必須用手指鉤住拉機柄鎖才能拉動, 而AK的拉機柄為隨動拉機柄, 位於機匣右側, 直接拉動即可。

上圖為:AKM與M4卡賓槍(操作與M16相同)的拉機柄(紅圈)、快慢機(黃圈)、彈匣釋放鈕(綠圈), 以及M4的空倉掛機(粉圈), 可見位置、形狀都完全不同, 可是說是迥然不同的設計

簡而言之, M16和AK基本上就是槍械設計中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 它們之間“觸類旁通”的可能性極小。 筆者觀察過參加槍械拆解課程的學生, 他們在接觸AK後, 再接觸M16, 表現出來的基本上是不適應, 諸如插反彈匣、拉不動拉機柄無法上膛、打不開保險、沒見過空倉掛機不知道如何解脫的學生比比皆是, 和根本沒接觸過槍械的人毫無區別。

而對於扔掉M16撿AK的士兵呢?戰場上的壓力要遠大於課堂, 巨大壓力下人更容易忙裡出錯, 此時撿起一支不會用的槍械, 不是應急, 而是危及生命。

此外, 士兵使用槍械時, 不僅僅是會用、能打響就可以。 槍械需要熟練掌握, 這必然會花費不少的時間。 如果一些部隊確實需要使用敵人的武器, 往往會組織專門的訓練。 畢竟, 知道敵人的武器怎麼用並不是重點, 重點是熟練使用。

不敢用

在講為何不敢用之前, 還要說一說越南戰爭中, 美國人用M16替代M14的一個重要原因——M16的槍彈比較輕小。 M14所使用的7.62×51毫米槍彈, 品質為25.5克左右, 而M16的5.56×45毫米槍彈, 品質為11.9克, 只有7.62×51毫米槍彈的一半, 同時體積也更小。

上圖為:使用AK步槍訓練的海豹部隊成員。 美國的海豹部隊曾經從中國進口過一批56式衝鋒槍, 以充當AK步槍的訓練用槍械, 如果槍械撿起來就會用, 還何必進口槍械加以訓練呢?

越南的戰場植被十分密集, 是天然的絕佳潛伏地點, 越南人也確確實實利用叢林對美國人進行了持續的騷擾和襲擊,

而美國人對於叢林中的風吹草動, 一貫以一陣彈雨加以“回報”, 這無疑要耗費大量的槍彈, 而一個士兵的攜行力是有限的, 在這種情況下, 更輕小的彈藥無疑是更合適的選擇。

這樣的背景下, 如果一名使用AK步槍的美軍士兵“冒失”地開火, 那麼和M16步槍迥然不同的AK步槍槍聲, 很可能給他招來叢林另一側的隊友的槍彈。 畢竟, 槍聲也是一種敵我識別的手段。

此外, 長子行動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所謂的長子行動, 實際上就是美國人的秘密部隊——特種作戰團(SOG)實施的一項絕密計畫, 他們製造並投擲了一批射擊即爆炸的陷阱槍彈, 以此造成越南人的傷亡, 打擊他們使用武器的信心, 從而製造混亂, 達到預期的心理戰效果。

7.62×51毫米槍彈(左)與5.56×45毫米槍彈,體積、重量更小的槍彈可以顯著增加士兵的攜彈量

其實,不需要長子行動,美國人的AK步槍同樣不能穩定工作。要知道,當年美國人並不生產AK步槍的槍彈,槍彈的來源無法得到穩定補充,只能依靠繳獲。但當時的越南同樣無法自產AK的槍彈,處於缺槍少彈的境地。其次,越南人的後勤保障遠不及美國,再加上越南戰場環境惡劣,越南人的槍彈保養狀態十分堪憂。

上圖為:越南戰場植被茂密,這樣的戰場環境對敵我識別手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當時的參戰雙方都缺乏有效的識別手段,這就使得槍聲成為一種重要的識別手段

“不能扔”、“撿不起”、“不會用”、“不敢用”,美軍士兵扔了M16撿AK可謂是一個大大的謠言。一些讀者可能會好奇,那這個謠言是怎麼傳播開的呢?

其實,當年美國換裝M16有很多政治因素,相當多的美國人對於小口徑的M16十分排斥,當M16在越南“丟臉”時,一些媒體就開始煽風點火,攻擊M16。而這些媒體的報導傳到我國時,在當時“褒蘇貶美”的政治傾向下,得到了選擇性的放大。而現在,這些難以證實、但本身卻有巨大新聞和傳播價值的段子和謠言,受到了一些媒體的“青睞”,因此其傳播和擴散,也就不足為奇了。

7.62×51毫米槍彈(左)與5.56×45毫米槍彈,體積、重量更小的槍彈可以顯著增加士兵的攜彈量

其實,不需要長子行動,美國人的AK步槍同樣不能穩定工作。要知道,當年美國人並不生產AK步槍的槍彈,槍彈的來源無法得到穩定補充,只能依靠繳獲。但當時的越南同樣無法自產AK的槍彈,處於缺槍少彈的境地。其次,越南人的後勤保障遠不及美國,再加上越南戰場環境惡劣,越南人的槍彈保養狀態十分堪憂。

上圖為:越南戰場植被茂密,這樣的戰場環境對敵我識別手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當時的參戰雙方都缺乏有效的識別手段,這就使得槍聲成為一種重要的識別手段

“不能扔”、“撿不起”、“不會用”、“不敢用”,美軍士兵扔了M16撿AK可謂是一個大大的謠言。一些讀者可能會好奇,那這個謠言是怎麼傳播開的呢?

其實,當年美國換裝M16有很多政治因素,相當多的美國人對於小口徑的M16十分排斥,當M16在越南“丟臉”時,一些媒體就開始煽風點火,攻擊M16。而這些媒體的報導傳到我國時,在當時“褒蘇貶美”的政治傾向下,得到了選擇性的放大。而現在,這些難以證實、但本身卻有巨大新聞和傳播價值的段子和謠言,受到了一些媒體的“青睞”,因此其傳播和擴散,也就不足為奇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