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雙腳不輕練不成太極,還會傷膝蓋!

步步貓行足履冰,

虛實漸變腳雙輕。

練習太極拳必須要謹記一個“松”字, 這也是內家拳和外家拳的根本區別之一。 從體上講, 松的結果是:松-輕靈-氣血通暢-全體透空。

從用上講, 松的結果是:松-柔-剛-剛柔並濟。

因此, 無論哪個練太極的人都知道要松著練。 但許多人就是放鬆不了, 這一方面是因為不知道如何放鬆, 但大部分是因為選擇的修習方式決定了無論如何努力也是進不了松的境界。

太極拳論說:“一舉動, 周身俱要輕靈”。 對照這個要求, 我們在練習套路時好好檢查一下, 每一動, 你放鬆了嗎, 做到輕靈了嗎?我看目前社會上流行的太極套路都以比賽的要求(即姿勢優美的體操舞蹈標準)來衡量, 因此不顧自身條件, 努力追求架子越大、姿勢越低, 認為這樣就是太極功夫高的體現。

但這樣的結果就是無論你自己覺得上半身已如何的松, 但雙腳為了保持低造型,

維持平衡, 是無論如何放鬆不了的。

而要實現全身的放鬆和輕靈, 關鍵的關鍵在於兩腳放鬆(特別是小腿到足這一段)。 腳不松, 全身其實都不會松。 因此, 前人和當代拳家對此是高度重視的, 並形象地作出了雙腳放鬆的要求和描述, 如下:

拳論講的“邁步如貓行”、“如履薄冰”, 楊澄甫的“如踩在水上葫蘆”、汪永泉的“腳不要踩死”、“腳心吻地”、陳耀庭的“兩腳猶如踩浮舟”, 祝大彤的“踩草地、厚地毯的感覺”, 石明的“飄”(即全身關節肌肉節節鬆開, 僵力拙力完全除掉, 腳下沒有一點死力之處, 且有一種升騰感)等等。

我在初中時曾花一段時間練過孫式太極拳, 到現在除了仍舊牢記孫式別具一格的開合手、活步、卍字手外, 得益最深的是通過孫式太極知道郝為真先生(孫祿堂大師的太極拳師傅)的一段話:

“初練時, 如身在水中, 兩足踏地, 動作如有水之阻力。 第二層, 則如身在水中, 兩足浮起, 浮游水中, 能自如運動。 第三層, 則身體輕靈, 兩足如在水面上行走, 臨淵履冰, 神氣內斂, 不敢有絲毫散亂。

此則拳成矣。 ”

不過以當時的認識, 我只將它當是個傳說, 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幸運的是, 還是堅持不斷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隨著時間的積累, 越覺得郝為真先生實實在在說出了太極的真諦。 這正是雙腳放鬆後, 逐漸全身輕靈, 出現一種升騰感, 進而達到氣通全身、神氣內斂的效果啊!

總之, 會松腳, 會輕靈, 從此太極就成功了一半。 不會松腳, 就達不到文章前面講到的體用效果, 推手中也很容易讓人摸到根(腳不松, 你的根就斷在與地面接觸的點上, 腳一松, 你的根就是整個大地)。

更要命的是, 練太極如不注意松腳, 達不到太極應有效用不說, 好多老年人還練壞了腳, 特別是膝蓋, 那些追求架子越大越低而且越下苦功夫練的人, 越容易對膝蓋造成損害。

站樁也一樣, 也要注意雙腳放鬆。 現在好多人開始站樁時還做到放鬆, 時間一長就僵了, 但還在那裡死站, 有的是因為自己還沒發覺僵, 有的是知道僵了還苦苦堅持一動不動, 認為堅持才有效果。 其實發覺僵了, 就要輕輕挪動一下重新找放鬆感覺,讓氣血暢通,站死樁很不好。有一首樁功詩寫道:

弓步倒三七,活樁不費力,

誰把死樁站,老來必癱瘓。

這不是危言聳聽,事實上好多武術名人年輕時功夫厲害,但在晚年不是癱瘓就是雙腳不能走路(這從網上也可瞭解)。在這方面,我很贊同陳全林先生對一些網友的答覆:

“從網上從留言中可知,一些博友站樁,一些博友打坐。根據經驗,提出一點建議。站樁結束,一定要按摩兩個膝蓋,不然,會在老年時落下膝蓋毛病。很多練太極拳的人、練武術的人,晚年多行動不便,膝蓋出了問題,一位前輩說,是站樁與練拳姿勢不對。”

“其實,是站樁和練武中膝蓋受力過多,而在站樁結束後沒有把膝蓋放鬆而使緊張的肌肉緩解、壓力化空。所以,一定要按摩膝蓋。晚上打坐的人,打坐完不要立即睡眠,至少要按摩腿腳,如果時間允許,輕微運動幾分鐘,不外搖肩活胯,按揉足三裡這些小動作。”

“看起來是小動作,且有大效果,能減少你晚年氣血衰退時的腿腳毛病。千萬記住。一些修行的老前輩,晚年大多腿腳出問題,就在於忽視了這些細微的地方,積勞成損,膝蓋、腿腳就會生疾病,影響你的生活品質,儘管你有功夫,那你的功夫有能如何?”

“形意拳大師郭雲琛晚年癱瘓在床,儘管他的拳的威力照樣在身,可有什麼意義?已故太極拳大師李經悟晚年坐輪椅,功夫了得,與弟子在輪椅上推手,弟子照樣近不了身,功夫沒退,只是,腿腳不行了。這些大師尚且如此,何況沒得真傳的盲修瞎練者。要警惕。”

至於如何讓雙腳放鬆、輕靈,總的原則要記住:

1、架子不要太大,太低,一般人弓步的兩腳前後、左右相距一腳就足夠,開始時前後距離還可再小一點,以邁步時不要牽動自己的重心為准。可參考吳式太極的川字步。

吳式被稱為太極拳中的長壽拳(練吳式的人長壽老人很多,吳式太極操另當別論),我認為很大原因是架子適中,利於雙腳放鬆,達到全身放鬆輕靈之功效。真的不要過於追求美觀,練太極是為了自己健康,不是為了表演給人家看為目的,人家的一句評價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2、前腳不要用力踩地,後腳不要用力蹬地。要像落葉一樣平松而落在地上,除了自身體重外,不要給地面加額外的力。像貓一樣輕輕走,不能讓老鼠聽到聲音,像小心翼翼走在薄冰上,一重就要破冰落水。

哈哈,說穿了其實就是平時放鬆的走路,平時走路時你會故意用力地走嗎? 你現在悟了嗎?啊,苦苦追求的功態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放鬆走路啊!但常人一練拳時就落到外家拳的路子上,一定會用力作做,這個習慣思維一下子是改不了的。

這在佛學上道理也一樣,釋迦牟尼當年開悟時講的第一句感歎話是:“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現在大家基本知道只要去掉妄想執著就能明心見性,但妄想執著的習慣思維就是去不掉啊!

等你哪一天悟了,又會發現日常生活中的某個平常狀態就是沒有妄想執著的時候,就是明心見性的時刻,只要將這個狀態保持住就可,並不需苦苦去追求一個狀態。但沒體悟之前,只有通過觀息、觀心、念佛、念咒等種種法門作為工具去逐漸切入去發現。那練習雙腳放鬆也是如此,只好先通過一定方法去專門練習。

有心人可以按以下方法去訓練雙腳放鬆:

雙手放鬆下垂,兩腳在地面上(草地或厚地毯上更好)連續走弓步前進。具體方法我推薦楊禹廷老先生傳授的“雙腳減加法”,可在網上搜索其弟子祝大彤先生介紹的如何練習太極腳的內容和視頻(祝先生寫了好多書,其實這個才是最主要的精華)。

按這個方法練習後,會在地上逐漸體會到踩在草地或厚地毯上的感覺,即有一種升騰感,還會練出雙腳之間靈活的虛實轉換。接下去可換意境,就是想像在薄冰上走弓步,會逐漸體會到更輕靈的感覺,還能練就斂氣的功夫。

另外,以上專門方法訓練有基礎後,進行套路練習時就不必專門去注意雙腳了,結合其他要點的修習,全身會越來越輕靈,最後你會離郝為真先生所講的境界越來越近。

(作者:伏虎)

就要輕輕挪動一下重新找放鬆感覺,讓氣血暢通,站死樁很不好。有一首樁功詩寫道:

弓步倒三七,活樁不費力,

誰把死樁站,老來必癱瘓。

這不是危言聳聽,事實上好多武術名人年輕時功夫厲害,但在晚年不是癱瘓就是雙腳不能走路(這從網上也可瞭解)。在這方面,我很贊同陳全林先生對一些網友的答覆:

“從網上從留言中可知,一些博友站樁,一些博友打坐。根據經驗,提出一點建議。站樁結束,一定要按摩兩個膝蓋,不然,會在老年時落下膝蓋毛病。很多練太極拳的人、練武術的人,晚年多行動不便,膝蓋出了問題,一位前輩說,是站樁與練拳姿勢不對。”

“其實,是站樁和練武中膝蓋受力過多,而在站樁結束後沒有把膝蓋放鬆而使緊張的肌肉緩解、壓力化空。所以,一定要按摩膝蓋。晚上打坐的人,打坐完不要立即睡眠,至少要按摩腿腳,如果時間允許,輕微運動幾分鐘,不外搖肩活胯,按揉足三裡這些小動作。”

“看起來是小動作,且有大效果,能減少你晚年氣血衰退時的腿腳毛病。千萬記住。一些修行的老前輩,晚年大多腿腳出問題,就在於忽視了這些細微的地方,積勞成損,膝蓋、腿腳就會生疾病,影響你的生活品質,儘管你有功夫,那你的功夫有能如何?”

“形意拳大師郭雲琛晚年癱瘓在床,儘管他的拳的威力照樣在身,可有什麼意義?已故太極拳大師李經悟晚年坐輪椅,功夫了得,與弟子在輪椅上推手,弟子照樣近不了身,功夫沒退,只是,腿腳不行了。這些大師尚且如此,何況沒得真傳的盲修瞎練者。要警惕。”

至於如何讓雙腳放鬆、輕靈,總的原則要記住:

1、架子不要太大,太低,一般人弓步的兩腳前後、左右相距一腳就足夠,開始時前後距離還可再小一點,以邁步時不要牽動自己的重心為准。可參考吳式太極的川字步。

吳式被稱為太極拳中的長壽拳(練吳式的人長壽老人很多,吳式太極操另當別論),我認為很大原因是架子適中,利於雙腳放鬆,達到全身放鬆輕靈之功效。真的不要過於追求美觀,練太極是為了自己健康,不是為了表演給人家看為目的,人家的一句評價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2、前腳不要用力踩地,後腳不要用力蹬地。要像落葉一樣平松而落在地上,除了自身體重外,不要給地面加額外的力。像貓一樣輕輕走,不能讓老鼠聽到聲音,像小心翼翼走在薄冰上,一重就要破冰落水。

哈哈,說穿了其實就是平時放鬆的走路,平時走路時你會故意用力地走嗎? 你現在悟了嗎?啊,苦苦追求的功態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放鬆走路啊!但常人一練拳時就落到外家拳的路子上,一定會用力作做,這個習慣思維一下子是改不了的。

這在佛學上道理也一樣,釋迦牟尼當年開悟時講的第一句感歎話是:“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現在大家基本知道只要去掉妄想執著就能明心見性,但妄想執著的習慣思維就是去不掉啊!

等你哪一天悟了,又會發現日常生活中的某個平常狀態就是沒有妄想執著的時候,就是明心見性的時刻,只要將這個狀態保持住就可,並不需苦苦去追求一個狀態。但沒體悟之前,只有通過觀息、觀心、念佛、念咒等種種法門作為工具去逐漸切入去發現。那練習雙腳放鬆也是如此,只好先通過一定方法去專門練習。

有心人可以按以下方法去訓練雙腳放鬆:

雙手放鬆下垂,兩腳在地面上(草地或厚地毯上更好)連續走弓步前進。具體方法我推薦楊禹廷老先生傳授的“雙腳減加法”,可在網上搜索其弟子祝大彤先生介紹的如何練習太極腳的內容和視頻(祝先生寫了好多書,其實這個才是最主要的精華)。

按這個方法練習後,會在地上逐漸體會到踩在草地或厚地毯上的感覺,即有一種升騰感,還會練出雙腳之間靈活的虛實轉換。接下去可換意境,就是想像在薄冰上走弓步,會逐漸體會到更輕靈的感覺,還能練就斂氣的功夫。

另外,以上專門方法訓練有基礎後,進行套路練習時就不必專門去注意雙腳了,結合其他要點的修習,全身會越來越輕靈,最後你會離郝為真先生所講的境界越來越近。

(作者:伏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