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脫貧攻堅 秋季攻勢|“滴水穿石”破堅冰——道真自治縣脫貧攻堅紀實

道真自治縣按照“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和“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要求, 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 確立“三步走”目標, 堅持以山地高效農業發展為主的富民產業全覆蓋、以道路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大提升、以人居環境改造為主的民生工程大改善、以基層黨組織強化為主的黨建大引領, 廣泛動員全社會參與, 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效。 2016年, 在全省50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中名列第一, 並榮獲“中國扶貧·政府創新獎”。

30年矢志不移, 30年巨變生輝。 作為全市乃至全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

道真自治縣縣委、縣政府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 始終秉承“滴水穿石”精神、堅定“弱鳥先飛”意志、踐行“馬上就辦”作風, 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域, 按照“扶貧先扶志、精准是基礎、產業為根本、基礎設施是關鍵、項目作抓手、全社會來共建、黨建作保障”的思路, 全力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 持續用勁、精准發力, 取得顯著成效。

砥礪奮進——打造脫貧攻堅示範區

脫貧攻堅是一場輸不起的硬仗。

道真地處黔北渝南之交, 典型喀斯特地貌, 集“民族、貧困、山區”為一體, 全縣轄10鎮4鄉83個村(社區), 總人口35萬, 是全國僅有的兩個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之一, 2002年被列為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重點縣,

14個鄉鎮中有貧困鄉鎮11個, 原277個村中有貧困村182個。 到2014年, 全縣還有貧困村48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6萬余戶6.2萬多人。

30年來, 道真自治縣縣委、縣政府率35萬各族人民發揚“和衷共濟、群策群力”的協作精神、“不願苦熬、寧願苦幹”的奮進精神和“不甘落後、敢為人先”的拼搏精神, 在脫貧攻堅路上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 邁向一個又一個勝利, 取得一個又一個進步。

策馬揚鞭正其時, 千帆競發逐浪高。 伴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嘹亮號角, 踏著扶貧開發的強勁鼓點, 縣委、縣政府把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與脫貧攻堅工作有機結合, 積極搶抓省直機關黨建扶貧、上海對口幫扶、茅臺集團結對幫扶、國開行扶貧幫扶、西北民大幫扶等機遇,

通過黨建凝神聚力。 同時, 統籌“領導幹部遍訪貧困村貧困戶”“四下基層、四解四促”等活動, 全民動員、層層推進, 制定“戰區圖”, 簽訂“軍令狀”, 形成了“黨委主責、政府主抓、幹部主幫、基層主推、社會主扶”的大扶貧工作格局。

因地制宜, 因人施策。 近年來, 縣委、縣政府按照物件、責任、措施、退出“四個精准”要求, 統籌省、市、縣、鄉300多家單位掛幫14個鄉鎮48個貧困村;選拔267名國家幹部組建50個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長期駐村全天候開展工作, 選優配強48個貧困村第一書記;2014年至2017年, 全縣各級幹部共結對幫扶貧困戶16733戶62017人, 做到村村有駐村扶貧工作隊、戶戶有幫扶責任人。

強基破頸——水電路訊房全面覆蓋

30年時光荏苒, 30年艱辛締造, 30年地覆天翻。

“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喝水堪貴如油”, 這曾是道真的真實寫照。 薄弱落後的基礎設施, 不僅是長期制約道真發展的主要瓶頸, 更是成為“守著金山沒飯吃、眼看清泉沒水喝”的絆腳石。

基礎不牢, 地動山搖。 三十年來, 歷屆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致力於打破制約道真經濟發展的瓶頸,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大力開展水、電、路等建設, 特別是脫貧攻堅戰役打響後, 縣委、縣政府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脫貧攻堅關鍵, 以“小康六項行動計畫”為抓手, 整合各類資源, 集中財力辦大事, 大力推動以道路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大提升。

加快推進交通建設, 打通“大動脈”, 從2015年7月起,

用1年時間實施小康路800公里, 創造了道真歷史之最。 道安高速公路(道真段)順利建成通車, 道武高速公路將於2017年開工建設。

加快推進水利建設, 保衛“生命線”, 解決了農村14.2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 農村自來水供給率達96%。

此外, 升級改造農村電網近1000公里, 全面解決了農村無電戶用電問題, 可靠供電率達99.5%;總裝機25.5萬千瓦的角木塘、官莊、浩口等中型水電站開發進展順利。 通訊覆蓋率達96%, 農村無線電視覆蓋率達98%。

特別是2016年以來, 道真公路建設創歷史之最——全縣累計投入資金11億元, 建成各類等級公路1485公里, 實現了農村公路“三個100%”鄉(鎮)之間基本迴圈成網, 內聯外通的交通格局初步形成, 並榮獲“全省農村公路建設試點示範縣”稱號。

今之道真, 山鄉巨變,呈現的是“出門不爬山、喝水不用挑、戶戶住新房、處處人歡笑”的欣欣景象。

成效顯現——減少貧困人口近十萬人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脫貧攻堅的最終成效是讓群眾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三十年來,縣委、縣政府把民生改善擺在更加凸顯的位置,千方百計補齊民生“短板”,帶著貧困群眾衝刺全面小康。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按照“五個一批”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扶貧開發大會精神,出臺“1+14”配套檔,深入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扎實推進科學治貧、精准扶貧、有效脫貧。

隨著產業扶貧、生態補償扶貧、社會保障兜底扶貧、醫療健康扶貧、教育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精神扶貧等一項項措施落地落實,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實現了有活幹、能掙錢、吃得好、住得寬、有學上、好就醫……至2016年底,全縣累計減少貧困人口近10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1年12.3%下降到7.7%,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893元增加到7572元,小康實現程度達91.6%。

脫貧攻堅事關道真長遠發展和群眾福祉,是民生中的民生,大事中的大事。在脫貧攻堅、同步小康攻堅拔寨的關鍵期、衝刺期、決戰期,縣委、縣政府更加精准目標,按照“三步走”的脫貧攻堅行動計畫,2016年減少貧困人口9189人、貧困發生率下降3.03個百分點;2017年自我加壓、奮力跳躍,將計畫脫貧人口由省、市下達的3300人增加到1.3萬人,脫貧標準提高到5500元,確保貧困群眾真脫貧、不反彈;2018年確保貧困村全部出列,按照國定標準退出貧困縣序列,與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攻破100億元大關、確保達110億元、力爭120億元,真正建成縣強民富生態美的新道真。

基礎實,才會行得穩;動力足,方能走得遠。過去30年,道真脫貧攻堅取得累累碩果。如今,為讓更多貧困群眾早圓脫貧夢,共築致富夢,道真上下齊心、和衷共濟,正在擼起袖子加油幹。

山鄉巨變,呈現的是“出門不爬山、喝水不用挑、戶戶住新房、處處人歡笑”的欣欣景象。

成效顯現——減少貧困人口近十萬人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脫貧攻堅的最終成效是讓群眾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三十年來,縣委、縣政府把民生改善擺在更加凸顯的位置,千方百計補齊民生“短板”,帶著貧困群眾衝刺全面小康。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按照“五個一批”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扶貧開發大會精神,出臺“1+14”配套檔,深入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扎實推進科學治貧、精准扶貧、有效脫貧。

隨著產業扶貧、生態補償扶貧、社會保障兜底扶貧、醫療健康扶貧、教育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精神扶貧等一項項措施落地落實,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實現了有活幹、能掙錢、吃得好、住得寬、有學上、好就醫……至2016年底,全縣累計減少貧困人口近10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1年12.3%下降到7.7%,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893元增加到7572元,小康實現程度達91.6%。

脫貧攻堅事關道真長遠發展和群眾福祉,是民生中的民生,大事中的大事。在脫貧攻堅、同步小康攻堅拔寨的關鍵期、衝刺期、決戰期,縣委、縣政府更加精准目標,按照“三步走”的脫貧攻堅行動計畫,2016年減少貧困人口9189人、貧困發生率下降3.03個百分點;2017年自我加壓、奮力跳躍,將計畫脫貧人口由省、市下達的3300人增加到1.3萬人,脫貧標準提高到5500元,確保貧困群眾真脫貧、不反彈;2018年確保貧困村全部出列,按照國定標準退出貧困縣序列,與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攻破100億元大關、確保達110億元、力爭120億元,真正建成縣強民富生態美的新道真。

基礎實,才會行得穩;動力足,方能走得遠。過去30年,道真脫貧攻堅取得累累碩果。如今,為讓更多貧困群眾早圓脫貧夢,共築致富夢,道真上下齊心、和衷共濟,正在擼起袖子加油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