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山西運城聞喜旅遊景點

湯王山

 湯王山位於中條山麓聞喜縣的石門鄉境內, 海拔1752米, 是中條山南端的最高峰。 湯王山古名條山, 依《山海經》改稱景山。 西元前一六00年於此發兵, 鳴條一戰, 滅夏建商, 奠定商朝六百年基業, 山得聖而名改為湯王山。 湯王山是商湯文化的發祥地, 縱觀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史, 莫過於堯、舜、禹、湯, 而以商湯文化為主題的文物古跡景區, 全國僅此一家。 運城湯王山風景區古名條山、景山, 夏末桀帝無道, 民不聊生, 人們紛紛投奔成湯, 成湯遂紮寨此山, 歷經七年的休養生息, 操練兵馬, 於西元前1711年, 在此發兵出征伐桀,

滅夏建商, 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 後人為紀念這位明君, 便在當年成湯營寨觀星臺上始建廟於祭祀, 在當地關於湯王山還有個十分古老的、很感人的傳說:湯王得天下後, 連著大旱7年, 一個大臣占卜說, 除非用人做犧牲(祭品), 上天才會下雨。 湯王決定犧牲自己, 救民於水火。 他周身捆了茅草, 登上乾柴堆, 烈火熊熊。 湯王眼看就要被燒死, 忽然天降大雨, 烈火被澆熄了, 百姓歡呼雀躍。 從此人們為了紀念湯王, 便將聞喜境內的最高山命名為“湯王山”。

聞喜文廟

 聞喜文廟位於聞喜縣縣城內東北角。 重建于宋咸平四年, 元大德七年(1303)地震傾壞。 明弘治四年(1491)重建。 占地面積38畝, 坐北向南, 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為大成門、泮池、戟門、大成殿。

右側有傳道齋、授業齋。 大成門前有五龍影壁, 影壁後有硯池。 大成殿面闊五間, 進深三間, 斗拱為五踩雙昂, 琉璃歇山頂。 有極星門、朝門、大成門、泮池、大成殿、明倫堂、學宮、廊房等二百餘間。

門前五龍影壁, 用五彩琉璃燒制而成, 形態生動,

光澤純樸。 大成殿瑰麗莊重, 結構規整, 琉璃脊飾光澤奪目。 廟內石刻甚多, 有宋司馬光撰書宣聖廟碑、有明代孔子線刻像及宋、元、明、清碑四十餘通, 均保存完好。 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董澤湖

龍是中國的象徵, 中國人是龍的傳人, 龍的故鄉就在聞喜縣東鎮東官莊村旁的董澤湖。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記載董父拳龍的地方就是此地。 現有董父廟遺址, 過仙橋舊址, 並蒂蓮石碑和藕荷仙女傳說等, 是一個以龍文化為主題的歷史人文, 荷花生態景區, 董澤湖景區交通通訊十分發達, 東鄰大運高速、二級、三級公路, 聞絳二級公路和南同蒲鐵路, 非常方便各地遊客, 特別是此地盛產蓮菜, 夏秋兩季80㎡的白水灘, 兩岸楊柳成行, 十裡平湖荷香, 龍的故鄉融于蓮蓬荷香之中, 冬天董澤湖的藕, 潔白如玉, 孔多渣細, 脆嫩香甜, 營養豐富, 食用滋補皆佳, 目前經加工而成的綠色食品, “香脆蓮”已暢銷晉, 陝豫等省市, 董澤湖正在成為經濟調整中的特種經濟旅遊區。

中華宰相村

聞喜縣禮元鎮裴柏村, 距縣城25公里。 它以歷史上聲名顯赫的裴氏家族的人文歷史資源和新建的一系列景觀, 於1995年農曆三月三, 正式向海內外遊客開放。

聞喜裴氏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 其始祖為贏秦始祖非子之後, 非子之支孫封(非邑)鄉, 因以為氏。 周僖王時, 六世孫陵封為解邑君,乃去“邑”從“衣”,以“裴”為姓。後裴氏分為三支,分居河東、燕京、西涼等地,但考其譜系源流,皆出於聞喜之裴氏,故有“天下無二裴”之說。聞喜裴氏家族自秦漢,曆魏晉,至隋唐而極盛,五代以後,餘芳猶存。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文章之隆,在中外歷史上堪稱獨無僅有。據《裴氏世譜》統計,裴氏家族在歷史上曾先後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禦史10人,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與皇室聯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附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謂“將相接武、公侯一門”,中國“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郭家莊仇氏石牌坊及碑亭

地址: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郭家莊鎮郭家莊村

該文物位於聞喜縣郭家莊鎮郭家莊村口長約130米的南北向道路兩旁。其中,石牌坊坐北朝南,橫跨南北向道路上,是清代鹽提舉仇嘉謨奉旨為其母孫宜人所建的貞節牌坊。創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1908)。牌坊通體石構,仿木結構重簷歇山頂,蟠龍鴟吻。簷下正、背面皆懸石匾,額枋枋身陽雕有人物故事,花板飾有花草圖案,闌額刻有額題。碑亭分佈在南北向道路兩旁,創建于清同治、光緒年間(1862-1908),共5座。路東2座,皆坐東朝西,自北至南依次為仇毓鏡神道碑亭和仇氏三兄弟德行碑亭;路西3座,皆坐西朝東,自北至南依次為仇氏五碑碑亭、趙太君節壽碑亭和薛太君節孝碑亭。

均為石質仿木結構,建于石砌台基上。除仇毓鏡神道碑亭為十字歇山頂外,余均為單簷歇山頂。碑亭正側面多懸有石匾,額枋浮雕裝飾圖案,石柱鏤刻對聯等。

後稷廟

地址:聞喜縣陽隅鄉吳呂村

創建年代無考,中軸線上僅存有後稷殿、戲臺。後稷殿坐東朝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簷懸山頂。鬥栱四鋪作單下昂,右門墩石上有“至元二十九年五月”所建題記。戲臺上有明清兩代重修題記。

六世孫陵封為解邑君,乃去“邑”從“衣”,以“裴”為姓。後裴氏分為三支,分居河東、燕京、西涼等地,但考其譜系源流,皆出於聞喜之裴氏,故有“天下無二裴”之說。聞喜裴氏家族自秦漢,曆魏晉,至隋唐而極盛,五代以後,餘芳猶存。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文章之隆,在中外歷史上堪稱獨無僅有。據《裴氏世譜》統計,裴氏家族在歷史上曾先後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禦史10人,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與皇室聯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附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謂“將相接武、公侯一門”,中國“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郭家莊仇氏石牌坊及碑亭

地址: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郭家莊鎮郭家莊村

該文物位於聞喜縣郭家莊鎮郭家莊村口長約130米的南北向道路兩旁。其中,石牌坊坐北朝南,橫跨南北向道路上,是清代鹽提舉仇嘉謨奉旨為其母孫宜人所建的貞節牌坊。創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1908)。牌坊通體石構,仿木結構重簷歇山頂,蟠龍鴟吻。簷下正、背面皆懸石匾,額枋枋身陽雕有人物故事,花板飾有花草圖案,闌額刻有額題。碑亭分佈在南北向道路兩旁,創建于清同治、光緒年間(1862-1908),共5座。路東2座,皆坐東朝西,自北至南依次為仇毓鏡神道碑亭和仇氏三兄弟德行碑亭;路西3座,皆坐西朝東,自北至南依次為仇氏五碑碑亭、趙太君節壽碑亭和薛太君節孝碑亭。

均為石質仿木結構,建于石砌台基上。除仇毓鏡神道碑亭為十字歇山頂外,余均為單簷歇山頂。碑亭正側面多懸有石匾,額枋浮雕裝飾圖案,石柱鏤刻對聯等。

後稷廟

地址:聞喜縣陽隅鄉吳呂村

創建年代無考,中軸線上僅存有後稷殿、戲臺。後稷殿坐東朝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簷懸山頂。鬥栱四鋪作單下昂,右門墩石上有“至元二十九年五月”所建題記。戲臺上有明清兩代重修題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