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為何說共用經濟具有“革命性潛力”

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 對共用經濟一詞或許這幾年越來越熟悉了。 對於具體共用的東西來說, 大家最熟悉的也許是共用滴滴打車、共用自行車, 聽說過共用睡眠艙但僅僅是聽說而已, 聽說過共用雨傘但結果是很快被拿走一空。 近期, 又聽說共用寶馬、共用租車開始萌芽。 不過, 有幾項發展得非常好、非常實用、非常小巧的東西成為共用經濟, 大家或許沒有聽說過。

共用籃球、共用足球出現了。 場景非常簡單:在北京的一個運動場上, 王會恩用他的智慧手機掃描儲物櫃上的二維碼。 儲物櫃的門打開後,

用戶就可以使用裡面的籃球。 租借費用是每小時大概2元人民幣。 王會恩是一元體育的首席執行官。 他計畫在全中國推行共用服務, 總共提供2000萬個足球及籃球。

共用運動艙是最新的共用熱潮。 是這樣一個場景:在一幢住宅大樓的前面, 李小群(音)在跑步機上跑步。 共用運動艙是最新的共用熱潮, 而李小群首次使用這一服務。 對比一般的健身房, 共用運動艙沒有洗澡的地方, 也沒有更衣室, 設備不算太理想。 不過共用運動艙每小時費用只需約13元人民幣, 令李小群印象深刻。 她說:“人們喜歡這些共用的主意。 ”

共用經濟不是為了共用而共用, 是為用戶帶來極致體驗而共用。 共用經濟集資源節約高效利用、推進全民健身活動、綠色出行普及,

最終是最有力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共用經濟節約型高效型特點本身就是推動經濟的一股力量, 同時共用經濟節約下來的資源落實在每一個消費者身上, 反過來又促進了消費。

共用自行車已經在促進綠色出行上發揮了歷史罕見的重大作用。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一個“老外”反而感受更加深刻。 卡爾·菲耶爾斯特倫(音)是遠東BRT規劃的城市交通顧問。 他認為, 共用單車在短時間內鼓勵使用單車的效用, 遠比數十年的宣傳教育要強。 “我十年來推動使用單車。 不僅在中國, 而是在全世界。 這很困難。 ”“共用單車出現, 帶來革命性的效果。 我認為這是歷史性的機會。 ”

目前, 一個怪像已經出現:中國共用經濟、互聯網金融、電商零售模式等竟然出現了“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狀況。

英國BBC稱中國共用經濟帶來革命性效果:人們喜歡共用。 文章用羡慕的口吻說, 中國使用智慧手機支付的普遍程度, 世上沒有其他國家可媲美。 手機支付亦令共用經濟起飛。

中國共用經濟有兩個深層次東西一定要挖掘出來。 首先是共用經濟潛力非常大。 共用經濟在中國火爆非常、極速增長, 已經開始吸引了以十億元計的創業投資的資金。 共用經濟就像潘朵拉魔盒一樣, 只要打開就會變戲法一樣擴散。 可以預計絕頂聰明的中國人, 將會創出更多共用經濟模式, 同時, 13億人口不僅共用資源多, 而且共用經濟需求大。 這塊共用經濟蛋糕非常之大。

其次是一個業態領先發展後會帶來許多相關領域的快速發展。 這是一個疊加幾何發展趨勢, 特別是中國在這輪工業浪潮中緊緊把握住了新經濟發展機會, 其帶動的產業鏈條非常之長。 比如:移動支付快速發展, 已經帶動智慧手機在中國快速增長, 而智慧手機又帶動幾十個產業鏈的迸發式大發展。 新一輪工業革命的一大特點是, 新技術新產業高度融合疊加, 而不像前幾次工業革命是純而又純的工業革命。

在新經濟發展中, 雖然中國緊緊抓住了互聯網商用的機會, 但將會很快促進甚至是倒逼圍繞工業4.0的新技術高科技的大發展, 包括共用經濟模式在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