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攻殼機動隊》成真,馬斯克的下一步:將電腦與人腦“連線升級”

繼殖民火星和電動車量產計畫後, “鋼鐵人”馬斯克(Elon Musk)又有了新玩具。 這位億萬富翁企業家最近創立了一家新公司, 為了讓人工智慧(AI)能夠更好的幫助人類—不僅僅靠是外在的機器設備協助,

馬斯克未來希望將電腦與人腦連結, 讓人類能趕上電腦的進步。

“鋼鐵人”馬斯克

45歲的馬斯克是五個孩子的父親, 是商人, 同時也是未來主義者。 除了 Neuralink, 旗下的特斯拉(Tesla)正為了準時推出 Model 3 電動車忙碌中, 同時太空探索科技(SpaceX)則在準備網路衛星發射和火星殖民計畫, 超級高鐵(Hyperloop)也在緩步進行中。

對於一般人來說, 馬斯克手中任何一項計畫聽起來都像天方夜譚, 似乎也都必須耗盡所有心力才能達成, 但在這樣緊湊的行程中, 馬斯克還是想辦法找到時間去踏入一個全新領域, 先是處理棘手的腦部疾病, 再來將協助人類免於被人工智慧(AI)所超越。

馬斯克對於 AI 領域一直相當有興趣,

但他的思考似乎總是快人一步, 在所有人都還在努力發展 AI 技術的同時, 他已經開始流露出對於 AI 發展的憂心, 他認為未來人類的智慧水準將遠遠被 AI 拋在腦後, 為了協助人類趕上未來的 AI 技術, 應該將電腦與人腦直接連結, 將大腦“升級”提高性能。

“升級”大腦趕上 AI

但以目前來說, Neuralink 可能將朝向更為實際的目標邁進, 首批產品可能將是治療癲癇、重度憂鬱症之類腦部疾病的植入物, 有點類似於目前已經用來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腦深層刺激術(DBS)設備, 估計此類型市場規模將高達數十億美元。

報導指出, 位於加利福尼亞的 Neuralink 目前仍在初創階段, Max Hodak 也是成員之一, 對於公司服務他不願多說, 只有證實馬斯克的確參與其中。

根據瞭解, Max Hodak 是 Transcriptic 的創立者之一, 該公司主要提供機器人操作解決方案的雲端平臺, 推動生物實驗室程式化, 讓科學家在電腦旁就能進行生物研究。

除了 Max Hodak 外, Neuralink 也聘請了許多領域的專業學者, 包括美國能源部國研機構、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工程師和柔性電極專家 Vanessa Tolosa, 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大腦運動控制的教授 Philip Sabes, 和波士頓大學教授 Timothy Gardner—他曾經在雀鳥的大腦中植入電極, 研究鳥類唱歌的機制。

“神經織網”技術的未來

報導指出, “神經織網”技術目前仍面臨著幾個障礙, 該如何找到安全的微創手術方式來植入, 該如何使其在大腦中保持穩定, 該如何解碼紀錄數百萬大腦神經元的訊息, 以及最困難的, 該如何說服人們進行局部腦部手術。

即使許多人對這項技術是否真能實現仍然抱持著疑問, 但這些對馬斯克來說, 可能都不是太大的問題。 在特斯拉生產電動車初期, 曾經有傳統汽車製造商表示, 馬斯克永遠不可能賣出一輛受歡迎的電動車, 軍工業也曾經嘲笑他認為私人企業能發射火箭的想法。

至今為止, 馬斯克已經證明太多別人認為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如果 Neuralink 未來真能證明技術的安全和有效性, 也獲得政府的批准開發, 未來人們就真的能進行大腦“升級”手術, 來提高認知功能, 但這究竟會是多久以後的事情呢?在近日浮華世界(Vanity Fair)雜誌中, 馬斯克回應認為, “對於一個有意義的植入技術來說, 我會說應該是四五年後。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