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人、一杖、一蓑衣,他紮根莽莽秦嶺30年,創百億經濟效益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陝西理工大學教授李新生的故事給了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一人、一杖、一蓑衣, 他用三十餘年的時間紮根茫茫秦嶺, 致力於科研成果的產業化;一心、一意、一奉獻, 他將全部的心血傾注巍巍巴山, 間接創造了近百億元的經濟效益。

陝西省漢中市留壩縣地處秦嶺深處, 有著40多年的西洋參種植歷史, 但是產品一直在低端徘徊。 李新生帶領團隊夏冒酷暑、冬頂嚴寒, 經過多年考察、論證和實驗, 終於幫助當地實現了西洋參種植的產業升級, 該地生產的保鮮西洋參、西洋參果酒等產品後來遠銷港澳及東南亞地區,

當地群眾的收入增加了, 其合作專案“仿生態西洋參保鮮技術開發及應用”也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

陝西省漢中市洋縣盛產黑穀, 早在1980年就建成了黑米酒廠, 但是酒廠的工藝水準一直不高, 一度處在倒閉的邊緣。 李新生將自己的研究成果“黑米色素分離純化及機械化生產技術”轉讓給酒廠, 並組成科研團隊對酒廠進行生產指導, 黑米酒廠的產品品質終於提高了, 一下子銷路大開, 一個廠子就這樣被救活了。

三十餘年, 10多個專利、160多篇論文、10多部教材、2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專案, 為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作科技諮詢40多次, 承擔產學研合作項目30多個, 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7000多個, 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援和智力支撐。

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長年累月不分晝夜的工作節奏, 擊垮了李新生的身體。 在李新生上午連上了四節課, 下午又作了一場專題報告後, 昏倒在地。 醫生診斷為消化道惡性細胞間質瘤, 這是一種罕見的癌症,

李新生接受了手術治療, 而他剛做完手術就通過打電話, 開始工作起來, 李新生說:“時間不等人, 有多少光熱都要趁早發出來。 ”

更多"好教授"李新生故事

請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

【網友點睛】使命是一種覺悟、一種對人生座標的精准定位。 人, 總要明白自己該做什麼、要做什麼, 並且怎樣做才有意義、有境界、有大愛, 這就是人生的使命。 李新生, 在1998年接任陝西理工學院生物系系主任後, 就提出:我們這樣偏僻的地方院校就像遊擊隊, 地方軍;遊擊隊就要打小仗, 解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急切需要。 為此, 他主動出擊找項目, 找事做, 變“要我創新”為“我要創新”。 這種抉擇, 就是一種使命感, 充分彰顯了他的赤子之情和實幹精神。 (咸陽文明網 魏向榮)

責編:丹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