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四川行跡:拼個青旅一日純玩團,行到青城山門口未上山

(媽媽, 我走累了!)

“再不跟團了!”

青城山山門口, 參天古樹郁蔥, 夏蟬聲聲從草尖掠過林梢, 像微風拂過水面, 在高潮處, 婉轉成一弧彎彎清麗,

淹蓋了進山遊人們的嘈雜。 四十五元買一杯菊花茶和一大包葵瓜子, 實際上是為有條靠椅休息。 我們咬牙切齒, 揉著腿肚子各自發著誓。

同團八號家庭, 是對年輕小夫妻。 男人背後掛著大旅行包, 胸前兜裡趴著八個月大的寶寶, 左手緊牽尚在哺乳期身形顯臃腫的小妻子, 氣喘吁吁。 他們解下孩子, 放下行李, 也在離我們不遠處的一張桌邊坐下。

都是沒體力再爬青城山的主。 建福宮的賣茶老漢上好茶, 給了兩個盤放瓜子, 提給每桌一壺開水, 自顧不再搭理。

(青城山建福宮門口)

(一)

是在出成都北站的街上隨手接過一張廣告單, 看見中國青年旅行社關於都江堰青城山一日遊的簡介。

廣告單上的價目, 從160到280每人, 都有。 而都江堰與青城山的成人聯票, 都要180元每張。 160或180元的, 進兩個購物點;200元的, 進一個購物點;280元是純玩團。 在旅遊網上看純玩團的報價, 也是260元每人。 於是一番討價還價後, 決定參加純玩團一日遊。

(後來的後來, 寫遊記發自媒體上時, 有驢友和四川本地人推薦,

我才明白, 當日臨時起意關於都江堰青城山的行走, 應該好好百度一下。 不過亦不可惜, 總是會再去的。 )

清晨五點多, 到酒店前臺退房寄存行李時才知道, 我們沒經驗, 原來可以昨夜提前讓酒店準備簡單早餐, 因為入住的是含早房。 六點, 旅行社派小巴車來接, 天空下起了小雨。 要到汽車站換乘旅遊大巴, 等了大半小時, 我們這最早集合的純玩團居然最晚才上到車。 原來, 被通知的大巴車牌號都發錯了。

短髮女導姓陳, 正是都江堰人, 講話語速極快, 亦無甚笑容。 叮囑著我們非聽各項注意事宜, 不肯各人在座位上馬上入睡。 一大清早平白無故生出些事情來, 大約確實是讓人極不順心的吧。

十二個家庭, 我們排在五號。 丫丫和爸爸坐在大巴車中段。

我要暈車, 便與前排第一位的中年女子一起坐。 她是河南人, 兩人結伴成都, 其中一個開會了, 她便獨自報這一日遊團。 脫下一次性雨衣, 她慢條慢理折疊好, 放進背包, 端坐身子開始在座位上吃包子豆漿。

成都的天空, 開始濛濛亮。 我閉上眼, 設想著河南女子與那開會同伴的故事, 腦子裡不由自主構思著某類情節。

陳導在我的右側, 一會坐下用筆在本子上記錄什麼, 一會站起來舉起話筒邊介紹些都江堰的歷史。 她座位上的團友, 是個三十餘歲的男青年。 是這團裡另一個孤身的。 一路上, 頗多怨言。

後來, 爬都江堰的玉壘閣, 下山時他熱切地喊我姐, 請我幫忙用他的手機給他留個到此一遊的大門照。

一日遊結束的傍晚, 我們在成都琴台路一起下車, 這蘇州小夥又約我們一起買成都特產, 說是給侄子侄女帶點。

我們對陌生人的熱切, 總含著下意識的戒備, 並未對人家的笑容多加搭理。

青城山外;攝影:哈根

(二)

旅遊大巴上, 陳導那側的第二位上是個中年男人帶著個十三四歲的少女。 看年齡,像父女倆,可整天行程裡也不曾聽那閨女喊過一聲“爸爸”,應該又不是父女倆。他們聊起天時很親昵,中年男有時故意放大聲音說著女孩去過哪些地方。

午後吃了團餐後上車,中年男抱怨著那團餐的清湯寡水,說是多收個十塊二十塊弄好吃點不行麼?引得前位那蘇州男連聲附和。有人說,再交多錢,團餐也就那個樣。陳導淡淡然:“都江堰團餐是被那家餐廳壟斷的,那麼便宜,沒別家肯做……我一年到頭帶任何團,都吃!”

當我們午後疲憊不堪走青城山門前,等待著導遊退一半門票錢而不上青城山時,這對中年男父女倒出乎意料,他們依舊進山了。雖說只爬了一小段路,卻讓我們佩服了。要知道我們這一大巴車12個家庭,有五組未有體力下午繼續爬山。

不過,這對像父女倆的人傍晚回程的路上,更讓我們大跌眼鏡。大巴車正要從高速口駛進成都最外環,車水馬龍。許是爬一整日山累著了,那少女從睡夢中醒來,突然放聲哭鬧,把全車正打盹的人都驚醒了,居然是:“我要拉尿!我要拉尿!”

中年男數次要求司機停車。司機無奈:“再忍忍,這段路沒廁所……”中年男似乎急了,大喊著:“小孩子,就停在路邊讓她拉個會怎樣!”司機無奈:“這段路不能停車,危險!”那少女披頭散髮哭鬧著,一臉的淚與汗。有家庭出主意:“要不,給個塑膠袋她,讓她蹲座位底下拉吧!”

十三四歲的姑娘啊!怎麼可能?最後,陳導急中生智讓司機繞道最近的加油站,解決了問題。卻急了另一組家庭,他們算計著時間還回酒店取行李趕飛機哦!旅程中的事情,當真千奇百怪。

(清晨的文廟外有藝人)

(三)

大巴車右側第三排,便是與我們同在青城山腳建福宮歇息的小夫妻。

他們帶著八個多月的寶寶出門的,行李多是與孩子有關的物件。寶寶被年輕的母親帶得好極,那麼長時間坐在車上,居然從沒哭鬧過。一下車,便被小父親掛在胸前圍兜裡,才八個多月的小人精,醒來就四處張望著這熙熙攘攘的世界。這大約是他人生與父母的第一次旅行吧?

年輕父親總拽著妻兒的手並無多麼強壯,小母親仰望著的目光卻是時有撒嬌味兒的。他們都架著眼鏡的臉龐上尚有初為父母的孩子氣,卻更有一種由內而外的溫暖幸福四溢出身。應該是很有主意又足夠獨立的小家庭吧,要不然能這樣帶寶寶出門長途旅行不被家中長輩噴死才怪!

我想起丫丫也是八個月大時隨我娘家整個隊伍甘肅遊。老老少少,換乘四五趟車,穿越了大半個中國去蘭州鄉下弟媳的娘家。那也是丫丫人生的第一次長途旅行,她當時那麼小,頂著一頭烏黑的爆炸頭,在火車上被爸爸抱著走來走去,看誰都樂得笑呵呵,一會要去硬座車廂一會要回臥鋪,就不肯丫爸歇停。也讓丫爸被無數陌生遊客誇足了癮。

孩子一定什麼都記不得了。我卻記得,就是那趟旅程開始,之前只上班從不管孩子的丫爸,終於知道帶孩子的艱辛;就在那半個多月的朝夕相處中,女兒開始喊“爸爸”了……一晃眼,居然就已過去了十多年。

十二號家庭,兩男三女,都高得出奇。應該是兩北方家庭結伴出遊吧?兩個高中生般的大孩子,與成年人一樣沉默寡言。我們兩隊八人,正好被安排拼一桌用團餐,所以暈車的我也留心上了他們。用餐時,他們與坐大巴上一樣不出聲,無任何抱怨,古怪的一種默契。那是一種傳統家庭非常好的修養。

(俯瞰都江堰)

(四)

迄今為止,我所有的長途出行中,只拼過四次旅行團。

蘇州一日游時,半途放棄;桂林去陽朔跟的豪華二日游時,丫丫發高燒;唯一覺得尚可的,是在雲南麗江參加過一個香格里拉茶馬古道一日遊。然後就是這次“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一日遊。

參團的後感只有兩個:雖然每次拼的都是所謂純玩團,價格那個差別讓人抓狂;然後就是不停坐車。像我們這種帶著孩子體驗慢生活的行程,實在不適合跟團。體力既不支,又只能走馬觀花。可總出旅程計畫外的行程,懶得不想做功課,就只能跟團。

青旅這個團,上車後還每個人加收了150元: 都江堰擺渡20元,講解接收器10元,電梯40元。青城山索道70元,遊船10元。說是自願項目,其實不交是不行的。那所謂擺渡,其實就是大巴車到景點下車後,集體坐了三分鐘觀光車到賣票點,走路也頂多十分鐘,坑吧?不過,倒是方便集體出行安排的。而且,導遊一提收費時,先就提醒:“下午上不動青城山的,可以退加出的費用,還可以退一半門票錢……”個個就都主動交了唄。

老實說,這半日拼團行程裡,每組家庭有一點是共同滿意的。那便是遇上兩個能說會道的導遊。除了帶隊這陳導一路介紹都江堰的不少文化歷史,奇聞異事。在文廟還遇上個解說員小項,口才也十分了得,把個文廟的風水傳聞、民間傳說描述得那個溜啊,所有人都聽得津津有味。

那小項明分分是位帥哥,卻淡藍道袍,黑布鞋。解說五行八卦中六沖四合的相生相剋時,有團友問項夫人年紀,小項機靈詼諧:“當然大我四歲啊,旺夫!”也不知是真是假。

文廟在08年之前是灌縣中學,因是汶川地震中唯一無傷亡處而開始名聲大噪。它其中的大成殿是當年唯一未毀壞的建築,只掉了幾塊瓦片。事實上,文廟如今更多用於都江堰國學禮儀培訓處,小項領著眾人拜孔聖人時的場面很壯觀,眾人滿臉肅穆與虔誠。

小項說,四川娶新媳婦,門頭掛一面鏡子並非叫照妖鏡,而是驅邪鏡(這有區別麼?)。大成門正門黑色,窗黑色(五行為水)其它門窗都為赤紅朱紅(五行為火)都暗藏中國風水學。又說那正門平日不打開,只在祭祀時打開。反正那繪聲繪色吸引眾人好奇聽完,實在是種能耐。團隊們嘖嘖讚歎,過往還沒遇見過如此專業的導遊。

(文廟裡的小項導遊)

(五)

“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是餘秋雨的墨寶,成了都江堰市旅遊宣傳口號。

陳導沿途領著我們邊走邊解說:那南橋上丁葆貞吃出個“宮保雞丁”的由來;離堆公園的歷史;李冰研發竹籠、臥鐵,馬叉,為治水三寶的典故……

當然,孩子少不得去看了《西遊記》裡悟空偷吃的那棵人參果樹。我最留意的,是李冰父子兩版本:一個版本說二郎神即李冰兒子,都江堰由他們父子齊心修建。另一個版本是李冰這父母官領著老百姓修建的水利工程,古人稱民為子。

聽著陳導戲說這些版本時,我猛然發覺:不知何時起,我的旅程更無心于山水景觀,下意識裡去留心人文歷史或民間風土,一切與人有關的東西。而所有與人有關的東西,都需慢慢體會,慢慢探訪。

青城山景區分前山和後山。前山主看道教文化,文物古跡眾多;後山主看自然風光,水秀林幽。堪稱青城山特色的是日出、雲海、聖燈三大自然奇觀。我們在山門前用軟體“形色”搜索一種粉白嫩嫩的花兒名,叫藍豬耳,居然是草藥,還能治蛇傷。

陳導退回不上青城山的五個家庭一半門票錢,也在山門口樹下坐等進山的團友,約定好四點半集合回成都。我是左右搖擺的,畢竟是道教名山,年少時武打小說裡的青城派多威風啊?千辛萬苦穿越大半個中國到達山門口,居然沒氣力上山看看。尋思著,還是抽時間再來慢慢住上幾日。若是陳導繼續導遊解說,應該不止我們一組會一起再爬一段山路的吧。

與青城山的淵源一定會繼續的。手機微信群裡,朋友圈在轉發著魅力中國城江西上饒與新疆阿拉爾的決戰視頻。味道賽中,上饒推出鄱陽湖的頭魚。藝人劉儀偉解說此菜與四川有關聯,其中用到的主配料乃川芎(音xiong凶),便始於青城山。

古人往這深山禪修,是利用自然環境躲開塵世種種誘惑。“道曰今生,佛說來世”看似很大不同,實際上,都是對心的瞭解。我理解的修行,是讓我們每個人去接近自己的心、瞭解自己的心,去觸碰它。行走在每一種旅途上,錯失,或得到,於我,都是一種修行。

昔日茶馬古道今繁華商鋪

傳聞中的人參果樹

(歡迎推薦青城山后山旅遊攻略)

歡迎進入珍影像第258期。圖片若無特殊說明皆由珍兒拍攝
原題《怯在山門未上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隨意用於他處
更多四川行遊記連結:

臥鋪列車上:長大後,我要去找你玩

四川行之:夜宿峨眉腰,初試修心

龍門二宿:一線天后野猴放鴿,萬年寺路上念斷腸

蓉城碎碎:你敢在寬窄巷子裡被采耳麼?

金頂風雲:峨眉暈車阻行,避開了九寨溝地震

看年齡,像父女倆,可整天行程裡也不曾聽那閨女喊過一聲“爸爸”,應該又不是父女倆。他們聊起天時很親昵,中年男有時故意放大聲音說著女孩去過哪些地方。

午後吃了團餐後上車,中年男抱怨著那團餐的清湯寡水,說是多收個十塊二十塊弄好吃點不行麼?引得前位那蘇州男連聲附和。有人說,再交多錢,團餐也就那個樣。陳導淡淡然:“都江堰團餐是被那家餐廳壟斷的,那麼便宜,沒別家肯做……我一年到頭帶任何團,都吃!”

當我們午後疲憊不堪走青城山門前,等待著導遊退一半門票錢而不上青城山時,這對中年男父女倒出乎意料,他們依舊進山了。雖說只爬了一小段路,卻讓我們佩服了。要知道我們這一大巴車12個家庭,有五組未有體力下午繼續爬山。

不過,這對像父女倆的人傍晚回程的路上,更讓我們大跌眼鏡。大巴車正要從高速口駛進成都最外環,車水馬龍。許是爬一整日山累著了,那少女從睡夢中醒來,突然放聲哭鬧,把全車正打盹的人都驚醒了,居然是:“我要拉尿!我要拉尿!”

中年男數次要求司機停車。司機無奈:“再忍忍,這段路沒廁所……”中年男似乎急了,大喊著:“小孩子,就停在路邊讓她拉個會怎樣!”司機無奈:“這段路不能停車,危險!”那少女披頭散髮哭鬧著,一臉的淚與汗。有家庭出主意:“要不,給個塑膠袋她,讓她蹲座位底下拉吧!”

十三四歲的姑娘啊!怎麼可能?最後,陳導急中生智讓司機繞道最近的加油站,解決了問題。卻急了另一組家庭,他們算計著時間還回酒店取行李趕飛機哦!旅程中的事情,當真千奇百怪。

(清晨的文廟外有藝人)

(三)

大巴車右側第三排,便是與我們同在青城山腳建福宮歇息的小夫妻。

他們帶著八個多月的寶寶出門的,行李多是與孩子有關的物件。寶寶被年輕的母親帶得好極,那麼長時間坐在車上,居然從沒哭鬧過。一下車,便被小父親掛在胸前圍兜裡,才八個多月的小人精,醒來就四處張望著這熙熙攘攘的世界。這大約是他人生與父母的第一次旅行吧?

年輕父親總拽著妻兒的手並無多麼強壯,小母親仰望著的目光卻是時有撒嬌味兒的。他們都架著眼鏡的臉龐上尚有初為父母的孩子氣,卻更有一種由內而外的溫暖幸福四溢出身。應該是很有主意又足夠獨立的小家庭吧,要不然能這樣帶寶寶出門長途旅行不被家中長輩噴死才怪!

我想起丫丫也是八個月大時隨我娘家整個隊伍甘肅遊。老老少少,換乘四五趟車,穿越了大半個中國去蘭州鄉下弟媳的娘家。那也是丫丫人生的第一次長途旅行,她當時那麼小,頂著一頭烏黑的爆炸頭,在火車上被爸爸抱著走來走去,看誰都樂得笑呵呵,一會要去硬座車廂一會要回臥鋪,就不肯丫爸歇停。也讓丫爸被無數陌生遊客誇足了癮。

孩子一定什麼都記不得了。我卻記得,就是那趟旅程開始,之前只上班從不管孩子的丫爸,終於知道帶孩子的艱辛;就在那半個多月的朝夕相處中,女兒開始喊“爸爸”了……一晃眼,居然就已過去了十多年。

十二號家庭,兩男三女,都高得出奇。應該是兩北方家庭結伴出遊吧?兩個高中生般的大孩子,與成年人一樣沉默寡言。我們兩隊八人,正好被安排拼一桌用團餐,所以暈車的我也留心上了他們。用餐時,他們與坐大巴上一樣不出聲,無任何抱怨,古怪的一種默契。那是一種傳統家庭非常好的修養。

(俯瞰都江堰)

(四)

迄今為止,我所有的長途出行中,只拼過四次旅行團。

蘇州一日游時,半途放棄;桂林去陽朔跟的豪華二日游時,丫丫發高燒;唯一覺得尚可的,是在雲南麗江參加過一個香格里拉茶馬古道一日遊。然後就是這次“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一日遊。

參團的後感只有兩個:雖然每次拼的都是所謂純玩團,價格那個差別讓人抓狂;然後就是不停坐車。像我們這種帶著孩子體驗慢生活的行程,實在不適合跟團。體力既不支,又只能走馬觀花。可總出旅程計畫外的行程,懶得不想做功課,就只能跟團。

青旅這個團,上車後還每個人加收了150元: 都江堰擺渡20元,講解接收器10元,電梯40元。青城山索道70元,遊船10元。說是自願項目,其實不交是不行的。那所謂擺渡,其實就是大巴車到景點下車後,集體坐了三分鐘觀光車到賣票點,走路也頂多十分鐘,坑吧?不過,倒是方便集體出行安排的。而且,導遊一提收費時,先就提醒:“下午上不動青城山的,可以退加出的費用,還可以退一半門票錢……”個個就都主動交了唄。

老實說,這半日拼團行程裡,每組家庭有一點是共同滿意的。那便是遇上兩個能說會道的導遊。除了帶隊這陳導一路介紹都江堰的不少文化歷史,奇聞異事。在文廟還遇上個解說員小項,口才也十分了得,把個文廟的風水傳聞、民間傳說描述得那個溜啊,所有人都聽得津津有味。

那小項明分分是位帥哥,卻淡藍道袍,黑布鞋。解說五行八卦中六沖四合的相生相剋時,有團友問項夫人年紀,小項機靈詼諧:“當然大我四歲啊,旺夫!”也不知是真是假。

文廟在08年之前是灌縣中學,因是汶川地震中唯一無傷亡處而開始名聲大噪。它其中的大成殿是當年唯一未毀壞的建築,只掉了幾塊瓦片。事實上,文廟如今更多用於都江堰國學禮儀培訓處,小項領著眾人拜孔聖人時的場面很壯觀,眾人滿臉肅穆與虔誠。

小項說,四川娶新媳婦,門頭掛一面鏡子並非叫照妖鏡,而是驅邪鏡(這有區別麼?)。大成門正門黑色,窗黑色(五行為水)其它門窗都為赤紅朱紅(五行為火)都暗藏中國風水學。又說那正門平日不打開,只在祭祀時打開。反正那繪聲繪色吸引眾人好奇聽完,實在是種能耐。團隊們嘖嘖讚歎,過往還沒遇見過如此專業的導遊。

(文廟裡的小項導遊)

(五)

“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是餘秋雨的墨寶,成了都江堰市旅遊宣傳口號。

陳導沿途領著我們邊走邊解說:那南橋上丁葆貞吃出個“宮保雞丁”的由來;離堆公園的歷史;李冰研發竹籠、臥鐵,馬叉,為治水三寶的典故……

當然,孩子少不得去看了《西遊記》裡悟空偷吃的那棵人參果樹。我最留意的,是李冰父子兩版本:一個版本說二郎神即李冰兒子,都江堰由他們父子齊心修建。另一個版本是李冰這父母官領著老百姓修建的水利工程,古人稱民為子。

聽著陳導戲說這些版本時,我猛然發覺:不知何時起,我的旅程更無心于山水景觀,下意識裡去留心人文歷史或民間風土,一切與人有關的東西。而所有與人有關的東西,都需慢慢體會,慢慢探訪。

青城山景區分前山和後山。前山主看道教文化,文物古跡眾多;後山主看自然風光,水秀林幽。堪稱青城山特色的是日出、雲海、聖燈三大自然奇觀。我們在山門前用軟體“形色”搜索一種粉白嫩嫩的花兒名,叫藍豬耳,居然是草藥,還能治蛇傷。

陳導退回不上青城山的五個家庭一半門票錢,也在山門口樹下坐等進山的團友,約定好四點半集合回成都。我是左右搖擺的,畢竟是道教名山,年少時武打小說裡的青城派多威風啊?千辛萬苦穿越大半個中國到達山門口,居然沒氣力上山看看。尋思著,還是抽時間再來慢慢住上幾日。若是陳導繼續導遊解說,應該不止我們一組會一起再爬一段山路的吧。

與青城山的淵源一定會繼續的。手機微信群裡,朋友圈在轉發著魅力中國城江西上饒與新疆阿拉爾的決戰視頻。味道賽中,上饒推出鄱陽湖的頭魚。藝人劉儀偉解說此菜與四川有關聯,其中用到的主配料乃川芎(音xiong凶),便始於青城山。

古人往這深山禪修,是利用自然環境躲開塵世種種誘惑。“道曰今生,佛說來世”看似很大不同,實際上,都是對心的瞭解。我理解的修行,是讓我們每個人去接近自己的心、瞭解自己的心,去觸碰它。行走在每一種旅途上,錯失,或得到,於我,都是一種修行。

昔日茶馬古道今繁華商鋪

傳聞中的人參果樹

(歡迎推薦青城山后山旅遊攻略)

歡迎進入珍影像第258期。圖片若無特殊說明皆由珍兒拍攝
原題《怯在山門未上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隨意用於他處
更多四川行遊記連結:

臥鋪列車上:長大後,我要去找你玩

四川行之:夜宿峨眉腰,初試修心

龍門二宿:一線天后野猴放鴿,萬年寺路上念斷腸

蓉城碎碎:你敢在寬窄巷子裡被采耳麼?

金頂風雲:峨眉暈車阻行,避開了九寨溝地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