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醫生“心如明鏡”,你卻“一無所知”不要再做聰明的“傻子”!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 有人選擇粗糙的活, 有人選擇仔細的活, 這一點, 醫生無權置喙。

前些天

對深圳某醫院進行了聲討

事情是這樣子的:這位網友不慎被貝殼刺破手掌, 部分貝殼碎片斷在了傷口內。 到醫院後, 醫生建議他拍片, 他拒絕拍片, 自己找個針頭把碎片給剝了出來。

像這種情況, 醫生都會建議你去拍個片子, 看看碎片有沒有殘留, 如果有未取淨的小碎片殘留在裡面引起嚴重感染, 就不好了。 當然, 就算你不做檢查, 也有很大概率會順利康復, 但醫生必須考慮意外。

至於為什麼醫生處理傷口前要拍片子, 這可以有一個合理的解釋:處理傷口前, 醫生要清楚碎片的深度、大小和數量。 手部血管神經豐富, 傷口位置恰恰在小指和環指神經走行位置。 貝殼碎片非常鋒利, 如果不明白具體情況就強行拔出, 有劃破神經的可能。

後來, 這位朋友

這種事情

在現實中並不罕見

甚至可以說

非常常見

就在不久前, 某位元著名記者, 曾經記載過一件事情:他親人出現呼吸衰竭, 醫生建議趕緊插管。 他在電話諮詢另一位元“醫學專家”後, 拒絕插管。 最後, 經過醫生搶救, 他母親脫離了危險。 而他得意洋洋的認為,

自己做出來正確選擇, 打敗了那些試圖給他母親做過度醫療的無良醫生。

對些, 醫生往往很無奈, 面對敵人, 你把醫生手中的衝鋒槍禁用了, 醫生被迫用刺刀和敵人拼殺。 幸運的是, 醫生贏了。 而醫生的勝利, 竟被你當作禁用衝鋒槍合理的理由。

醫生讓我如何如何……

我沒有聽!

而最後也沒事!

這種故事, 很多

而且, 常被用來質疑醫生的

臨床水準和職業操守

就比如:有一把可以裝6顆子彈的左輪手槍, 裡面裝了一顆子彈, 現在有人要拿這把槍向你頭部開一槍, 你有六分之一的概率被子彈打死, 六分之五的概率沒事。 如果你出一百塊錢就可以買通槍手, 就可以把這顆子彈偷偷取出來, 保證你百分百沒事。 這一百塊你出不出?

你會說:當然出啊。 這世上哪有選擇不出的傻子?

事實證明, 你就是那個不肯出這一百塊的“聰明的傻子”。

醫學的檢查手段和治療手段

並非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非黑即白

不用就一定會有嚴重後果

在沒有抗生素的年代, 你得了細菌性肺炎, 也未必一定會死,

但是, 你有非常高的概率會死。 所以, 在有了抗生素以後, 對細菌性肺炎, 醫生要使用敏感抗生素。

受傷後不打破傷風, 你也未必一定會得破傷風, 但是, 你有一定的概率會得破傷風, 而一旦感染破傷風很可能致命。 所以, 醫生對有風險的患者, 要常規注射破傷風。

得了脊髓灰質炎, 你未必一定會死亡或者癱瘓。 但是, 你有相當的概率會死亡或者癱瘓, 所以, 醫生要推廣脊髓灰質炎疫苗接種。

醫學就是這樣子的。 很多時候, 醫生所做的一切, 是為了盡可能拆掉頂著你腦袋馬上要開槍的左輪手槍裡的子彈。

左輪手槍可以裝6發子彈, 頂著你腦袋的這把手槍裡面, 有可能有1發子彈, 也可能有6發子彈, 甚至不排除沒有子彈。 而醫生要做的,第一是搞清楚裡面到底有沒有子彈有多少子彈。這就是診斷。第二是盡可能拆掉裡面的子彈,也許能拆掉1發,也許能拆掉6發。這就是治療。

沒有醫生干預,板機扣動後,你或許也能安然無恙,因為那顆會奪去你性命的子彈幸運的沒有激發。

就算有醫生,板機扣動後,你或許一樣會死。因為雖然醫生努力給你拆掉了5發子彈,而你卻偏偏不幸的碰上了那殘留的最後一顆。

這就是醫學能做的

這就是醫生要做的

但是,醫學不是一個可以粗糙的工作。

只要你來到醫生面前,醫生就有責任儘量幫你避免或降低風險。不過也只是“儘量”,不是絕對。

有時候還是要把“多疑不安”的心交給專業人士,畢竟每一次生病都可能“生死攸關”!

只是那危險,醫生“心如明鏡”,你卻“一無所知”!

有些時候醫生們的辛苦

是在這個威風淩冽的職業背後

我們不常看到的畫面

醫生的職責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會是——治病,畢竟醫生的字面意思就是“業醫治病者”。

這個答案並沒有錯,但只回答正確了一部分。關於這個問題最經典的答覆,請仔細讀下面這句話:

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

這是長眠在紐約東北部的撒拉納克湖畔的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中文翻譯簡潔而富有哲理: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

特魯多對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許多照料方法至今仍被沿用著。他死後被埋葬在撒拉納克湖畔,墓碑上刻著的話,即是他一輩子行醫生涯的座右銘。

可以說這個簡單的座右銘完美地詮釋了醫生這種職業,大部分疾病本身是一個長期過程,相應的,治療也是一個長期過程。大家理解的看病,只是單純門診的“看”。醫生看病的十幾、幾十分鐘,只是一個瞭解疾病,給出診療建議開始,後續會針對疾病的不同時期,再做判斷和指導,有些慢性疾病要持續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長期隨訪。而這些,讓患者和醫生在不斷的交流,會面中加深關係,而醫生的職責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從最開始的單純治療疾病本身,到不間斷的隨訪、瞭解病情並給出幫助指導,再發展為更為貼心的,從生活中,心理上給予的安慰。

特魯多銘言詮釋了醫者的職責,在治療背後,是更為親密的知己關係。“治癒,幫助,安慰”簡單樸實的六個字,卻蘊含著深刻的意義。這句銘言是對醫生職責的真實寫照,從另外一個角度詮釋了醫生本身和整個醫學行業。

時至今日,很多醫生(醫務人員)仍在踐行著這句銘言,履行自己的神聖職責。不管你是不是醫學工作者,只要你尊敬醫生和醫學行業,請理解並銘記這句話: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 —E.L.Trudeau

醫學空間-讓連接有價值

四大主版塊:MS.TV,醫學文獻,行業資訊,醫友圈

長按二維碼關注

·END·

而醫生要做的,第一是搞清楚裡面到底有沒有子彈有多少子彈。這就是診斷。第二是盡可能拆掉裡面的子彈,也許能拆掉1發,也許能拆掉6發。這就是治療。

沒有醫生干預,板機扣動後,你或許也能安然無恙,因為那顆會奪去你性命的子彈幸運的沒有激發。

就算有醫生,板機扣動後,你或許一樣會死。因為雖然醫生努力給你拆掉了5發子彈,而你卻偏偏不幸的碰上了那殘留的最後一顆。

這就是醫學能做的

這就是醫生要做的

但是,醫學不是一個可以粗糙的工作。

只要你來到醫生面前,醫生就有責任儘量幫你避免或降低風險。不過也只是“儘量”,不是絕對。

有時候還是要把“多疑不安”的心交給專業人士,畢竟每一次生病都可能“生死攸關”!

只是那危險,醫生“心如明鏡”,你卻“一無所知”!

有些時候醫生們的辛苦

是在這個威風淩冽的職業背後

我們不常看到的畫面

醫生的職責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會是——治病,畢竟醫生的字面意思就是“業醫治病者”。

這個答案並沒有錯,但只回答正確了一部分。關於這個問題最經典的答覆,請仔細讀下面這句話:

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

這是長眠在紐約東北部的撒拉納克湖畔的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中文翻譯簡潔而富有哲理: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

特魯多對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許多照料方法至今仍被沿用著。他死後被埋葬在撒拉納克湖畔,墓碑上刻著的話,即是他一輩子行醫生涯的座右銘。

可以說這個簡單的座右銘完美地詮釋了醫生這種職業,大部分疾病本身是一個長期過程,相應的,治療也是一個長期過程。大家理解的看病,只是單純門診的“看”。醫生看病的十幾、幾十分鐘,只是一個瞭解疾病,給出診療建議開始,後續會針對疾病的不同時期,再做判斷和指導,有些慢性疾病要持續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長期隨訪。而這些,讓患者和醫生在不斷的交流,會面中加深關係,而醫生的職責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從最開始的單純治療疾病本身,到不間斷的隨訪、瞭解病情並給出幫助指導,再發展為更為貼心的,從生活中,心理上給予的安慰。

特魯多銘言詮釋了醫者的職責,在治療背後,是更為親密的知己關係。“治癒,幫助,安慰”簡單樸實的六個字,卻蘊含著深刻的意義。這句銘言是對醫生職責的真實寫照,從另外一個角度詮釋了醫生本身和整個醫學行業。

時至今日,很多醫生(醫務人員)仍在踐行著這句銘言,履行自己的神聖職責。不管你是不是醫學工作者,只要你尊敬醫生和醫學行業,請理解並銘記這句話: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 —E.L.Trudeau

醫學空間-讓連接有價值

四大主版塊:MS.TV,醫學文獻,行業資訊,醫友圈

長按二維碼關注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