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蘇德坦克初戰 1.5萬輛為何輸給4千輛0

1941年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 掀起了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坦克戰爭。 “巴巴羅莎”行動開始時, 德軍投入了4171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總數5600輛), 蘇軍在西線部署有15687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總數25700萬輛)。 蘇軍的數量優勢極為明顯, 但蘇軍卻節節敗退, 直到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才扭轉敗局。 據統計, 至12月5日蘇軍共損失2萬輛以上的坦克和自行火炮。

有歷史學家聲稱, 蘇軍坦克雖然數量龐大, 但品質劣於德軍, 是初期失利的主要原因。 但這個理由經不起推敲, 實際上蘇軍坦克不僅數量占優, 品質也明顯優於德軍。 1941年6月, 德軍僅有1440輛III號坦克, 438輛IV號坦克, 其餘都是輕型坦克, 而當時的III號、IV號中型坦克大多數都只有短管火炮, 反坦克能力很差。 相比之下, 蘇軍開戰時已擁有1225輛T-34中型坦克, 636輛KV-1、KV-2重型坦克, 火炮口徑和威力都大大優於德軍。 即使是所謂的舊式蘇聯坦克, 也並非紙糊的, T-26輕型坦克和BT快速坦克,

均擁有45毫米火炮, 威力不遜於III號的37毫米炮和短管50毫米炮, 只是裝甲防護較差。 可見, 面對的蘇軍上萬輛坦克, 德軍坦克不僅數量屈居劣勢, 性能上也相形見拙。

但戰爭初期的發展, 卻是蘇軍坦克出現空前損失, 僅明斯克戰役中, 蘇軍就有近3000輛坦克被擊毀或被俘。

擁有大量新型坦克第3、6、8、15等機械化軍在戰爭初期, 曾積極進行反突擊行動, 但均遭到失敗。 尤其是擁有238輛T-34坦克和114輛KV坦克的第6機械化軍, 幾天內就慘遭合圍被殲滅。

糾其原因主要有五點:

第一, 蘇軍坦克保障不力。 其中舊型坦克設計粗糙,

可靠性差, 即使經過全面整備, 有效操作時間也不過100小時。 T-34等新型坦克則後勤保障太差, 後備零件嚴重不足, 彈藥短缺, 伴隨維修力量也不足。 一旦出現故障和損傷, 蘇聯坦克就只能等死, 無法及時修理或後送。 相比之下, 德軍坦克的保障力量更好, 大量戰損坦克能夠在戰場及時修復。

第二, 蘇軍坦克缺乏兵種協同。 這主要是蘇軍坦克缺乏其他兵種的協同配合。 按照蘇軍機械化軍編制, 1個軍應有3.608萬人、1031輛坦克、100門野戰炮、36門反坦克炮、36門高射炮、186門迫擊炮、268輛裝甲車。 技術兵器雖然非常可觀, 但明顯坦克數量偏多, 步兵、火炮和防空武器比例太低。 而且戰爭爆發時, 蘇聯機械化軍兵力配置並不完備, 再加上指揮的混亂, 步兵、火炮的配合更無從談起。 這種情況下, 坦克只能單獨從事反突擊, 常常陷入德軍步兵的圍困而被殲。

第三,蘇軍各級指揮能力不足。蘇軍經過大清洗後,指揮官素質嚴重不足,對技術兵器的指揮人才更是缺乏,而且蘇軍在戰前擴軍過快,大部分中高級指揮人員都缺乏相應經驗。相比之下,德軍擁有豐富的裝甲部隊指揮操作經驗,因此能夠輕鬆擊敗盲目行動的蘇軍坦克。

第四,蘇軍坦克缺少制空權。蘇德戰爭初期,儘管蘇軍飛機數量也遠遠超過德國(約1.2萬架對4300架),但同樣由於人員素質低下、訓練不足,在空戰中損失嚴重,制空權被德軍牢牢掌握。另一方面,蘇軍坦克缺乏空地聯絡經驗,在偵察、機動和支援方面,就遠遠不足德軍坦克和俯衝轟炸機的聯合行動。

第五,蘇軍坦克的自身弱點。這主要是蘇聯電子技術的不足,大部分坦克均沒有無線電裝置。因此,坦克在群體配合、空地聯絡以及後方火力支援方面,就出現嚴重短板,火力和數量上的優勢難以發揮。坦克之間的通話,甚至還要靠旗語來執行。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蘇軍坦克集群很容易因突發情況而陷入被動,戰術指揮也非常不靈活。

第三,蘇軍各級指揮能力不足。蘇軍經過大清洗後,指揮官素質嚴重不足,對技術兵器的指揮人才更是缺乏,而且蘇軍在戰前擴軍過快,大部分中高級指揮人員都缺乏相應經驗。相比之下,德軍擁有豐富的裝甲部隊指揮操作經驗,因此能夠輕鬆擊敗盲目行動的蘇軍坦克。

第四,蘇軍坦克缺少制空權。蘇德戰爭初期,儘管蘇軍飛機數量也遠遠超過德國(約1.2萬架對4300架),但同樣由於人員素質低下、訓練不足,在空戰中損失嚴重,制空權被德軍牢牢掌握。另一方面,蘇軍坦克缺乏空地聯絡經驗,在偵察、機動和支援方面,就遠遠不足德軍坦克和俯衝轟炸機的聯合行動。

第五,蘇軍坦克的自身弱點。這主要是蘇聯電子技術的不足,大部分坦克均沒有無線電裝置。因此,坦克在群體配合、空地聯絡以及後方火力支援方面,就出現嚴重短板,火力和數量上的優勢難以發揮。坦克之間的通話,甚至還要靠旗語來執行。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蘇軍坦克集群很容易因突發情況而陷入被動,戰術指揮也非常不靈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