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造像丨歲月的輝煌 賞古城石窟

山西, 古稱並州, 自東周(前 8-4 世紀)以來古城晉陽便坐落於此。 天龍山石窟興建於西元六世紀, 即東魏(534-550)及北齊(550-577)年間, 其時晉陽為下都及重要軍事基地。 在隋(581-618)唐(618-907)時期, 晉陽仍為重要的行政中心, 控制著中國北部, 牽制北方部族的進攻。 隨著北齊滅於北周, 佛教被抵制, 但于隋代再次興起。 其輝煌延續到唐代, 也正是此時修建了大量石窟。

晉陽城西的群山是佛教及道教避世清修之地。 佛教徒在此修建了大量寺廟, 部分與石窟佛殿及巨石造像相連。 天龍山擁有此地最大最多的石窟群, 共25座, 其中最重要的洞窟為1到21號窟。

這些石窟延伸約 500 米, 橫貫南向峭壁東西兩側, 其中第1-8窟位於東區, 第9-21窟位於西區。 西區位于天龍山寺上方, 即北齊建造的聖壽寺。 這些石窟切入南面兩段相連的砂岩懸崖, 多興建於六到八世紀。

僅有少數記錄及史籍記載了這些洞窟的年代。 雖然出資修建佛窟的施主多會刻石碑撰文做傳, 但是多數天龍山石碑已不存。 其中, 第 8 窟前的石碑仍可辨認, 記錄了其建于隋584 年。 第二塊石碑位於第16 窟入口處, 可能為北齊所造, 但是大部分碑文已不可考。 另有一塊獨立的石碑, 經鑒定為西元 975 所造, 屬唐覆滅後, 五代十國中的北漢國遺跡。 碑文中記載了修復和翻新一座大型木質結構的過程, 即供奉著大型彌勒佛和其他石雕的第 9 窟。

其中提及在天龍山寺院修建一座大殿, 並澆築鐵質千佛像之事。 由明代重修佛寺的記載可見, 最後的石窟興修於十六世紀。

天龍山石窟造像是中國歷史上最精美的雕刻藝術之一, 其中以唐代作品為最。 一組精妙造像的照片在1920 年首次公開發表, 隨即受到國際矚目。 一時間, 學者、收藏家、藝術商人及博物館專家皆認可了其極高的藝術價值。 很快這些造像遭遇了被從石壁上切割盜走的命運, 流入國際藝術市場。 首先僅有佛像頭部造像受難, 隨後整尊佛像及菩薩像、佛手、浮雕都難以倖免。 一些佛像由於頭部已失, 則被安上新造的頭部一同出售。 天龍山石窟計畫已成功定位了超過一百尊流失海外的造像及殘像,

多屬於博物館或私人收藏。

近期熱文連結

————————長按二維碼一鍵關注————————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瞭解更多

近期熱文連結

————————長按二維碼一鍵關注————————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瞭解更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