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因斯坦、達爾文和克羅恩病的傳統智慧

翻譯及點評丨北京協和醫院消化科 李玥

來源|醫學界消化頻道(CCCF—IBD學習驛站出品)

Einstein, Darwin and conventional wisdom about Crohn’s disease

D.B. Sachar 紐約西奈山醫院

文獻來源: 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 37 (2005) 227–229

在18世紀的牛頓世界, 物理學的規則很簡單, 宇宙的組織是齊整的。 幾個世紀以後, 愛因斯坦使整個世界變得愈加複雜。 品質和能量之間的區別變得模糊, 三維不再足以描述空間。 需將第四個維度“時間”代入方程之中, 使空間和時間成為一個連續體。

我們對克羅恩病的理解也發生了類似的宇宙大變革。

30年前, 我們天真的希望把克羅恩病納入一個整齊的牛頓模型。 克利夫蘭診所最先將克羅恩病根據解剖分佈 - 回腸、結腸和回盲部受累,

分為“臨床分型”的三維分類。

15年前, 西奈山的研究者以不同的角度即“疾病行為”作為分類的組織原則。 由此, 1992年在羅馬提出了另一種三維分類體系, 包括年齡、解剖位置和臨床行為作為基本描述類別。

然而不久之後, 整齊的牛頓式克羅恩病分類遭受到愛因斯坦革命的衝擊。 兩組研究者幾乎同時意識到, 克羅恩病不能被分類為任何靜態三維度方案, 而不考慮第四維度——時間。 隨著時間的推移, 疾病的臨床演變過程是其最重要的特徵之一。

Farmer等報導了關於復發模式、長期預後以及術後復發的病程相關研究。 而Louis和Cosnes等報導在沒有手術干預的情況下, 克羅恩病的“自然”時間過程。 Papi等近期的報導發表在《消化和肝病》雜誌上,

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 即克羅恩病的臨床行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預測因素而發生變化。 雖然他們的研究僅平均隨訪4.8年, 儘管他們的Kaplan-Meier曲線在每個時間點都沒有顯示出仍在隨訪中的患者數量, 但該研究中有139例隨訪超過23年。 因此有足夠的效力證實, 預計63%的克羅恩病患者在診斷後12年經歷臨床行為的改變。

我們可以從上述研究中得出的一個結論是, 疾病進展的時間過程應該作為一個固有要素加入到表型分類中。 隨著我們對基因型 - 表型相關性的不斷探索, 我們應該納入第四維因素, 如疾病進展速度和術後復發速度作為表型分類的獨立組成部分 ——Louis和Belaiche早在 2001年前提出。

接受“愛因斯坦”帶來的革命, 我們仍需認識到在其基礎上誕生的第二次革命- “達爾文”革命。 正如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以解釋物種的史前起源, 今天的IBD研究者正致力於發現臨床前、診斷前的疾病起源。 要瞭解克羅恩病的時間進程, 換句話說, 我們必須弄清楚何時何地開始。

人類學家仍然對第一個人類祖先的身份感到困惑;同樣, 我們IBD醫生仍然在努力找出可識別的克羅恩病的第一個前體。 Papi等的研究帶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困惑。 在疾病診斷時, 218例患者中有47例(22%)已經存在穿通性疾病, 218例中有70例(32%)存在狹窄性病變。 換句話說, 一半以上的克羅恩病患者在研究的“零點”即診斷時間已經“演變”為一個複雜的終點!

由此, 我們陷入困境。

這些病例如何及何時開始? 我們相信“進化論”, 認為他們開始於一些原始的亞臨床形式, 直到它們出現症狀性疾病時才能看到嗎? 或者我們不得不擁抱“創造主義”, 認為這些病例爆發成為完全形成的世界, 像“創世記”中的亞當? 不幸的是, 我們不能從仔細研讀Papi等的研究中得出答案, 但他們的論文迫使我們來抓住並深入這一有趣的問題。

最後一點:即使我們像愛因斯坦或達爾文一樣擅長自然法則, 但如果我們的定義和分類系統有問題, 仍然會註定要失敗。 目前Papi等的研究加入了一系列先前的報導, 提示維也納分類在將“肛門周圍疾病與其他所有“穿通行為”集中在一起時是錯誤的。

我們必須準備認識、承認和糾正我們的錯誤。

最新資料以及IOIBD工作組對5000多例克羅恩病病例的回顧證實了Papi等人的總結:“肛周疾病應被視為穿通行為的特殊形式”。 像達爾文和愛因斯坦一樣, 今天學習IBD的醫生必須有勇氣和想像力超越我們時代的傳統智慧。

點 評:

這是一篇發表於2005年的述評, 已然過去12年的時間, 述評中所提及的研究已被更多新的研究所替代, 但該述評的立意之廣博和高遠仍然對IBD醫生以及所有從事科學研究的學者具有啟迪意義。

科學革命始於16世紀, 人類歷史和整個世界在這500年來不斷發生驚人的變化。 人類承認自己的無知, 通過科學方法不斷探索, 獲取新知識和新技能, 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和人類的認知。 1687年, 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提出著名的三大運動定律。然而並非萬物運動均遵循牛頓定律,19世紀末,愛因斯坦等掀起新的一波物理理論革命,即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誕生。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提出進化論的觀點。這500年,是人類群星閃耀的時代,人類的智慧體現在不斷求知、觀察求證、思辯,知識體系得以發展和完善,然而並沒有終結。

回到當下,IBD的“世界史”100餘年,“中國史”約60年,作為IBD醫生面臨太多的機遇和挑戰。就本篇述評所提及的克羅恩病疾病分型的發展過程,文中所述均已成為發展歷程的過去階段,眾所周知,當前已經從Vienna發展至Montreal分型,並逐步完善。L4(上消化道)作為L1-3的補充項目出現,p(肛周病變)作為生物學行為(B1-3)的補充項目,而並非穿通行為(B3)所獨有。

然而,Montreal分型仍然沒有實現“愛因斯坦”革命,即加入時間(病程)維度。其次,分型中關於上消化道病變(涵蓋空腸及近端2/3回腸)和狹窄性病變的確切定義也仍然在應用中時有困擾。

另一個重要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對克羅恩病嚴重程度的判斷,不談CDAI的臨床實用性,該評分僅僅在疾病的某一時刻進行量化評分,然而臨床決策需要依賴於包括臨床症狀(PRO)、患者的生活品質、疾病負荷(炎症指標、黏膜表現、病變範圍)、疾病病程(結構改變、手術史、藥物治療史)等內容綜合決定。

總之,文章雖短,引人深思。從科學發展的角度看,相對論和進化論同樣適用於我們的IBD之路,和各位讀者共饗。

(本文僅做學術交流用途)

(整理及編輯:夏璐)

譯者介紹

李玥 醫學博士 副主任醫師 副教授 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亞洲炎症性腸病學會(AOCC)臨床研究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消化分會炎症性腸病學組青年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炎症性腸病專委會委員、北京消化學會青年委員、北京消化學會腸病學組成員。

提出著名的三大運動定律。然而並非萬物運動均遵循牛頓定律,19世紀末,愛因斯坦等掀起新的一波物理理論革命,即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誕生。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提出進化論的觀點。這500年,是人類群星閃耀的時代,人類的智慧體現在不斷求知、觀察求證、思辯,知識體系得以發展和完善,然而並沒有終結。

回到當下,IBD的“世界史”100餘年,“中國史”約60年,作為IBD醫生面臨太多的機遇和挑戰。就本篇述評所提及的克羅恩病疾病分型的發展過程,文中所述均已成為發展歷程的過去階段,眾所周知,當前已經從Vienna發展至Montreal分型,並逐步完善。L4(上消化道)作為L1-3的補充項目出現,p(肛周病變)作為生物學行為(B1-3)的補充項目,而並非穿通行為(B3)所獨有。

然而,Montreal分型仍然沒有實現“愛因斯坦”革命,即加入時間(病程)維度。其次,分型中關於上消化道病變(涵蓋空腸及近端2/3回腸)和狹窄性病變的確切定義也仍然在應用中時有困擾。

另一個重要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對克羅恩病嚴重程度的判斷,不談CDAI的臨床實用性,該評分僅僅在疾病的某一時刻進行量化評分,然而臨床決策需要依賴於包括臨床症狀(PRO)、患者的生活品質、疾病負荷(炎症指標、黏膜表現、病變範圍)、疾病病程(結構改變、手術史、藥物治療史)等內容綜合決定。

總之,文章雖短,引人深思。從科學發展的角度看,相對論和進化論同樣適用於我們的IBD之路,和各位讀者共饗。

(本文僅做學術交流用途)

(整理及編輯:夏璐)

譯者介紹

李玥 醫學博士 副主任醫師 副教授 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亞洲炎症性腸病學會(AOCC)臨床研究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消化分會炎症性腸病學組青年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炎症性腸病專委會委員、北京消化學會青年委員、北京消化學會腸病學組成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