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盈動資本」大象:新零售背後的邏輯,是一代人與另一代人的落差

來源 | 盈動資本(ID:incapital2009)

8月30日, 良倉新的眾創空間、阿裡巴巴創新中心, 在下沙正式開倉。 這又是一個拎包入住、互相加持的眾創空間。

在開倉儀式上, 盈動資本創始人大象, 與大家聊了聊新零售這個新物種。

以下是對話實錄:

主持人:什麼是新零售?「新」在哪裡

大象:不管是新零售還是舊零售, 首先它是商業的一種。 我們判斷任何商業形態的新舊, 尤其是作為投資人去關注它, 只注重兩點:一, 多大程度上提升了這個行業或產業的效率;二, 多大程度上改善了用戶的體驗。

這兩個標準是衡量一切專案的最終的標準。

放在新零售中, 首先要衡量的是坪效:每平方產生的效益是多少, 不論什麼樣的零售形態、零售方式, 如果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效率和效益, 那麼所謂的新零售就是無本之木。

去年年初, 我們就開始關注零售的升級, 去日本、美國考察。 2016年年底, 盈動資本投資了速懶鮮生。 速懶鮮生的營業面積是500方, 在這500方裡, 每天的營業額超過6萬。 並且是線上上訂單只占30%的情況下。 正常情況下, 速懶鮮生一天的營業額可以到15萬左右。 這就是典型的零售形態和方式大規模提升了單店坪效。

在傳統零售行業, 一家門店的服務半徑只有1.5公里左右, 速懶鮮生這樣的新零售形態, 能夠將服務半徑從1.5公里, 擴大到5公里的範圍。 所以, 在沒有線上訂單接入的情況下,

光在坪效上, 傳統店鋪就沒有辦法和新零售的店競爭。

同時, 速懶鮮生的模式也是在提升體驗。 他的門店的作用, 更多是用來實地感受的。 使用者們來過一次實體店以後, 看到門店裡的陳列佈置, 能感受到這家店的品控水準和工作流程, 就能建立足夠的信任。 以後在家裡就可以直接用APP下單, 完成點菜、送菜, 足夠方便快捷。

這就符合前面提到的兩個標準:提高效力, 提升體驗。

主持人:新零售是一條多大的賽道?

大象:新零售是一個時代的機會。

無論投資還是創業, 一定要進入最肥、最寬的賽道。 就像巴菲特所說, 人生就像滾雪球, 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 新零售就是這樣的一條賽道。

現在,

整個時代面臨著巨大變革。 我們這代人經歷過貧窮, 而現在00後、95後則從小成長在豐饒之中, 從來沒有體驗過稀缺時代。 時代造就了這種代際落差。 《數位化生存》和《長尾理論》這兩本書, 揭示了豐饒時代和匱乏時代之間, 是兩百年的落差。

落差越大, 機會越大。 正是以時代計的巨大落差, 造就了當下零售、娛樂、金融這些行業的巨大機會。 這就是屬於時代的機會。 時代的機會可以產生千億美金的公司。

主持人:創業者怎麼樣才能跑出來?

大象:新零售也已經有巨頭在跑馬圈地, 淘寶計畫開出10萬家天貓小店, 盒馬鮮生起步就有500家門店。 此外京東、唯品會、美團也都很垂涎。 但是這裡面仍然有巨大的機會!

這樣的大賽道裡, 同時會存在很多小賽道,

能夠做出十億、百億的公司, 機會是層出不窮的。 不是說巨頭做了新零售了, 創業者就沒有機會了。 一個新物種的誕生, 圍繞在這個物種周圍的, 就會誕生更多的技術和服務支撐。 沒有技術提升作支撐, 而只有商業模式創新, 效率提升是有限的。

新零售就是這樣一個新物種、新業態。 我們需要的提升必須是十倍, 不是20%、50%, 而是十倍的提升。 在技術和模式創新的加持下, 十數倍的提升, 往往會比提升50%更容易。 因為前者依靠行業勢能的積聚, 後者只是個體的生意。

在一個巨大的機會面前, 在一條巨大的賽道裡, 機會的核心, 在於能否積蓄起行業的勢能。 盈動資本在看項目時, 60%就是在看勢能:你做的事情當下是不是處於高勢能狀態。

只有在高勢能狀態, 各種社會資源才會向你聚集, 你才能飛起來。 像阿裡、美團、滴滴等行業領域, 如果積蓄不到足夠勢能, 是不可能異軍突起的。

所以, 我們第一個判斷項目的標準, 就是看勢能。 項目能不能成, 60%取決於勢能。

對創業者說, 就一定要放大格局, 在巨大的機會面前, 你的縮手縮腳、保守療法, 並不能迅速積累起行業的勢能, 那最後做著做著, 就只能變成了生意。

第二, 選擇什麼樣的時機。 進入行業太早, 容易變成先驅、先烈;太晚, 則已經有太多選手擠佔了生存空間。

我看專案時, 通常會在確定賽道以後做全面的排查, 看全國範圍內有沒有超過十個團隊在做, 如果有超過十個團隊, 就要看有沒有團隊已經拿到3000萬人民幣以上的投資。 如果這條賽道裡已經出現了這麼大規模的投資,而你才剛起步。對不起,很難了。

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為什麼同樣是做手機,雷軍這麼快起來,而羅永浩這麼辛苦?羅永浩比雷軍傻嗎?羅永浩的能量和社會資源比雷軍差嗎?不差,羅胖優秀。兩個人最根本差別,就在於時機。雷軍的小米手機是2010年4月份面世的,羅永浩註冊錘子手機是2012年5月份。這中間兩年多的差距,就是一個風口起落的時間。風口已經過去,就不可能迅速集聚足夠的社會資源,把你放到高勢能中托舉起來。

創業前,創業者需要問問自己兩個關鍵點:why you?why now?為什麼是你,為什麼是這個時間點。一旦錯過那個勢能積聚的時間窗口,就會做得非常辛苦。當然也有機會力挽狂瀾,等到下一個風口來臨時會重新崛起。但在此之前,你的創業一定回事非常辛苦的。

第三,擁有一個什麼樣的團隊。這個因素占多少?10%。在關鍵時刻,你需要有正確的決策和力挽狂瀾的能力,10%起的就是這個作用。

就像德州撲克,三五個小時一場德撲打下來,95%的輸贏狀況是由運氣決定的。我們的人生也是一樣。巴菲特評價自己的成功,90%的原因是因為自己身在美國,生在一個好的家庭,中了卵巢彩票。

其實,我們也中了卵巢彩票,我們生在杭州,生在這個年代,生活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大時代,我們才能夠在這裡談論創業和投資。有這95%的卵巢彩票在,需要我們個人來決定的,就是剩下的5%而已。但這5%非常重要,沒有這5%,你就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

所以,這個新零售創業者要想成功,60%是勢能,30%是時間,10%是團隊。

此外,還有一個根本性的前提,就是創業者理解這個賽道、理解你的創業項目的角度。新零售出現的根本原因,是一個時代的落差,不像生活在匱乏時代的上一代人,現在的消費者主體生於豐饒,所以他們對用戶體驗,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和上一代完全不一樣。這就是創業者需要理解新零售背後的邏輯,需要理解你在做的事情的角度:是一代人和一代人的差別。

主持人:初創項目,怎樣逃開死亡?

大象:我們信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 —安娜卡列尼娜原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放在商業環境中也一樣,成功的企業都是相似的,死掉的企業各有各的死法(笑)。成功要具備很多條件,死亡只要有一個條件就足夠了。

第一個死亡原因,當然是因為沒錢了,資金鏈斷裂。

第二條死亡的原因,創始人堅持不下去。創業者尤其是創始人,身為領袖,最需要的就是韌性。創業是黑夜獨行,遇到無路可走的時候,也許挺一下就過去了。到現在我們投資的幾十個專案中,那些出問題的項目很多是因為創始人放棄了,一看別人比我們強,算了,還是去打工吧,這也是死亡原因很高的比例。

第三個死亡條件就是團隊分裂。無論是已經做大還是正在路上的公司,都有可能面臨這樣的危機。如今成功的企業,途中也經歷過這樣的事情。51信用卡,現在已經非常成功了。但之前也出現過團隊分裂的事情,簡直讓孫海濤懷疑人生,連掃地阿姨都懷疑他。幸好孫海濤他們堅韌,最終還是挺過來了。為了避免團隊分裂,創始團隊最好是有過合作經歷的,知根知底的、郭廣昌的複星團隊最初是幾個上下鋪的兄弟,那樣的團隊是完美的。

第四個死亡原因,是誤判賽道。有些賽道是偽需求,根本不成立。不僅創業者會誤判,投資人也會。岔開一句,其實對投資人來說,還更大的問題是事對人不對,覺得這個賽道很好,找來找去找不到團隊,退而求其次,選擇一個較差的團隊,投吧。基本上,這樣的專案最終都會出問題。所以,各位選擇賽道的時候一定要論證清楚,論證清楚之後,all in進去。

繞開這些死亡條件,有三個問題需要首先克服掉:

第一、無知。創業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因為你不知道業內在全國範圍內有多少人在,做到什麼程度了。盲目紮進去,很難成功。創業本身的成功率就很低,只有2%。在中國就更難,低於1%。無知,是最高死亡率的死法。現在資訊那發達,你可以預先搜集大量資訊,瞭解這條賽道有哪些選手,多大的選手。如果這一點都做不到,死了也是活該。

第二、選擇的賽道有明顯天花板顯而易見。

第三、團隊。因為一個人肯定做不成事情。特別是初期的時候,我們看項目的時候,很重要的評判標準就是有沒有兩三個長期合作或者大家知根知底,風險來臨困難來臨的時候有一起的團隊。

其實,在新零售避免死亡,更加艱難。不像線上專案,在辦公室敲敲鍵盤就出來了。新零售的核心是供應鏈的組織,物流的管理。這些領域幾乎是要和流氓打交道,這是實打實線下經營的能力,與指手劃腳、在辦公室做做“鍵盤俠”,是完全不一樣的。不像現在有的各種互聯網模式創新,在單純的線上領域,搞搞流量,做做推廣,優化一下SEO,就搞定了。新零售還有房租、消防、安全等一系列的問題,它對團隊的能力要求更高。

流量紅利線上紅利已經過去了,新零售勢能正在積聚,你必須進入到更加髒更加苦的領域,因為只有在更髒、更難、更累的領域,才存在機會。

本文授權轉自盈動資本(ID:incapital2009),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B12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 20170907 No.1655 -

| 回復"目錄"查看B12往期 |

猛戳「閱讀原文」,看你沒看到的文章

如果這條賽道裡已經出現了這麼大規模的投資,而你才剛起步。對不起,很難了。

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為什麼同樣是做手機,雷軍這麼快起來,而羅永浩這麼辛苦?羅永浩比雷軍傻嗎?羅永浩的能量和社會資源比雷軍差嗎?不差,羅胖優秀。兩個人最根本差別,就在於時機。雷軍的小米手機是2010年4月份面世的,羅永浩註冊錘子手機是2012年5月份。這中間兩年多的差距,就是一個風口起落的時間。風口已經過去,就不可能迅速集聚足夠的社會資源,把你放到高勢能中托舉起來。

創業前,創業者需要問問自己兩個關鍵點:why you?why now?為什麼是你,為什麼是這個時間點。一旦錯過那個勢能積聚的時間窗口,就會做得非常辛苦。當然也有機會力挽狂瀾,等到下一個風口來臨時會重新崛起。但在此之前,你的創業一定回事非常辛苦的。

第三,擁有一個什麼樣的團隊。這個因素占多少?10%。在關鍵時刻,你需要有正確的決策和力挽狂瀾的能力,10%起的就是這個作用。

就像德州撲克,三五個小時一場德撲打下來,95%的輸贏狀況是由運氣決定的。我們的人生也是一樣。巴菲特評價自己的成功,90%的原因是因為自己身在美國,生在一個好的家庭,中了卵巢彩票。

其實,我們也中了卵巢彩票,我們生在杭州,生在這個年代,生活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大時代,我們才能夠在這裡談論創業和投資。有這95%的卵巢彩票在,需要我們個人來決定的,就是剩下的5%而已。但這5%非常重要,沒有這5%,你就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

所以,這個新零售創業者要想成功,60%是勢能,30%是時間,10%是團隊。

此外,還有一個根本性的前提,就是創業者理解這個賽道、理解你的創業項目的角度。新零售出現的根本原因,是一個時代的落差,不像生活在匱乏時代的上一代人,現在的消費者主體生於豐饒,所以他們對用戶體驗,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和上一代完全不一樣。這就是創業者需要理解新零售背後的邏輯,需要理解你在做的事情的角度:是一代人和一代人的差別。

主持人:初創項目,怎樣逃開死亡?

大象:我們信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 —安娜卡列尼娜原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放在商業環境中也一樣,成功的企業都是相似的,死掉的企業各有各的死法(笑)。成功要具備很多條件,死亡只要有一個條件就足夠了。

第一個死亡原因,當然是因為沒錢了,資金鏈斷裂。

第二條死亡的原因,創始人堅持不下去。創業者尤其是創始人,身為領袖,最需要的就是韌性。創業是黑夜獨行,遇到無路可走的時候,也許挺一下就過去了。到現在我們投資的幾十個專案中,那些出問題的項目很多是因為創始人放棄了,一看別人比我們強,算了,還是去打工吧,這也是死亡原因很高的比例。

第三個死亡條件就是團隊分裂。無論是已經做大還是正在路上的公司,都有可能面臨這樣的危機。如今成功的企業,途中也經歷過這樣的事情。51信用卡,現在已經非常成功了。但之前也出現過團隊分裂的事情,簡直讓孫海濤懷疑人生,連掃地阿姨都懷疑他。幸好孫海濤他們堅韌,最終還是挺過來了。為了避免團隊分裂,創始團隊最好是有過合作經歷的,知根知底的、郭廣昌的複星團隊最初是幾個上下鋪的兄弟,那樣的團隊是完美的。

第四個死亡原因,是誤判賽道。有些賽道是偽需求,根本不成立。不僅創業者會誤判,投資人也會。岔開一句,其實對投資人來說,還更大的問題是事對人不對,覺得這個賽道很好,找來找去找不到團隊,退而求其次,選擇一個較差的團隊,投吧。基本上,這樣的專案最終都會出問題。所以,各位選擇賽道的時候一定要論證清楚,論證清楚之後,all in進去。

繞開這些死亡條件,有三個問題需要首先克服掉:

第一、無知。創業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因為你不知道業內在全國範圍內有多少人在,做到什麼程度了。盲目紮進去,很難成功。創業本身的成功率就很低,只有2%。在中國就更難,低於1%。無知,是最高死亡率的死法。現在資訊那發達,你可以預先搜集大量資訊,瞭解這條賽道有哪些選手,多大的選手。如果這一點都做不到,死了也是活該。

第二、選擇的賽道有明顯天花板顯而易見。

第三、團隊。因為一個人肯定做不成事情。特別是初期的時候,我們看項目的時候,很重要的評判標準就是有沒有兩三個長期合作或者大家知根知底,風險來臨困難來臨的時候有一起的團隊。

其實,在新零售避免死亡,更加艱難。不像線上專案,在辦公室敲敲鍵盤就出來了。新零售的核心是供應鏈的組織,物流的管理。這些領域幾乎是要和流氓打交道,這是實打實線下經營的能力,與指手劃腳、在辦公室做做“鍵盤俠”,是完全不一樣的。不像現在有的各種互聯網模式創新,在單純的線上領域,搞搞流量,做做推廣,優化一下SEO,就搞定了。新零售還有房租、消防、安全等一系列的問題,它對團隊的能力要求更高。

流量紅利線上紅利已經過去了,新零售勢能正在積聚,你必須進入到更加髒更加苦的領域,因為只有在更髒、更難、更累的領域,才存在機會。

本文授權轉自盈動資本(ID:incapital2009),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B12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 20170907 No.1655 -

| 回復"目錄"查看B12往期 |

猛戳「閱讀原文」,看你沒看到的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