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把碧水藍天留給子孫後代

2015年, 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叮囑幹部群眾:“雲南有很好的生態環境, 一定要珍惜, 不能在我們手裡受到破壞。 ”“雲南要努力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雲南發展的重要定位, 也是國家賦予雲南的重要使命。

建設生態文明排頭兵, 雲南有著獨特優勢。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以環境品質改善為目標, 以生態環境安全為底線, 以環境監管執法為抓手, 扎實推進環境保護各項重點工作任務, 雲南取得明顯成效。

雲南香格里拉納帕海濕地 李志剛攝

守護底線
生態網路佈局合理

上世紀80年代, 當知識份子紛紛“孔雀東南飛”時,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研究員楊君興卻從廣東沿海來到綠孔雀故鄉雲南, 一紮便是30多年。 這樣的選擇在楊君興看來並不難: “雲南魚類物種占全國淡水魚的40%, 別說這一生, 就是再多幾生都研究不完。 ”

被宣佈滅絕的雲南閉殼龜被重新發現,

高黎貢白眉長臂猿被確認為獨立物種, 在國內消失多年的彩鹮重新回歸滇池, 近幾年來,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好消息不斷。

越來越多的瀕危動物得到格外呵護。 截至2016年12月, 雲南省已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161個, 總面積約286萬公頃, 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7.3%, 基本形成了佈局合理、類型較為齊全的自然保護區網路體系。

不僅山中動物更為活躍, 雲南水質也在不斷改善。 滇池、杞麓湖成功摘掉“劣”字, 水質由劣Ⅴ類改善為Ⅴ類, 2016年九湖水質總體保持穩定。 2017年上半年地表水水質優良率為78%, 喪失使用功能水體斷面比例為4%;與2014年基準年相比, 優良水體斷面比例提高了12%, 劣Ⅴ類水體斷面比例下降了8%。

圖片源于人民日報

作為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 不少物種都是雲南特有,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獨特地位的亞洲象、綠孔雀, 如今在國內只有雲南仍有分佈。 翻開地圖更為直觀:向東, 雲南地處長江、珠江等大河上游, 雲嶺大地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有助於下游地區安全;向南,

雲南又處於瀾滄江—湄公河、紅河等重要國際河流的上游。 保護雲南生態, 不僅關係到國家生態安全, 更直接關乎我國國家形象。

有減有升比較優勢日益顯現

除草靠人工、施用農家肥、引導村民飼養茶園雞……普洱祖祥高山茶園控制蟲害靠自然。

“要是蟲害暴發, 一隻害蟲5分錢, 雇人手工捉蟲。 ” 普洱祖祥高山茶園有限公司董事長董祖祥表示, 有機農業對環境要求高, 而未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乾淨水源, 在沒有工業污染的普洱並不罕見, 成為發展有機農業的基礎條件。

大理市上關鎮和尾村村民董洪明光賣牛糞, 一個月收入就超過千元, 而買牛糞的雲南順豐洱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有機肥, 也利潤可觀。

圖片源於人民日報

圖①:雲南羅平牛街梯田(俗稱螺絲田)。

袁雪飛攝

圖②:雲南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風電場。

趙 睿攝

圖③:雲南元陽梯田。

袁雪飛攝

圖④:雲南滇池濕地改善, 彩鹮歸來。

李繼明攝

圖⑤:滇金絲猴。

李繼明攝

“如果明年、後年現在的土地也不能種了, 只要是為了保護撫仙湖,該讓,我也讓!”玉溪市澄江區“退房還湖”後的村民謝能,為了保護撫仙湖,種蔬菜用化肥少了,有機肥卻多了起來。改變了廢物利用方式,洱海的污染源如今卻成為雲南農民手中的重要資源。

2016年,雲南全面超額完成減排任務。2016年與2015年相比,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62%,氨氮下降3.08%,二氧化硫下降0.54%,氮氧化物下降0.51%。

有減有升。2016年雲南省環境空氣品質總體保持優良,16個州(市)政府所在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98.3%,較2015年再提高1個百分點。保護環境成為自覺,卻並未成為雲南發展的桎梏。相反,通過綠色發展,雲南生態環境的比較優勢日益顯現。

敢吃螃蟹所有縣域定量考核

今年8月8日,曾被住房城鄉建設部點名批評的入滇河道海河從黑臭水體中銷號。這個曾經的被投訴大戶,如今協力廠商測評滿意度卻達到了94%。

“根據今年出臺的 《滇池流域河道生態補償辦法》,我們簡單做了測算,如果區裡河道治汙不力,最差的情況下,一年被罰款可能高達上億元。” 官渡區水務局局長姚啟說。

2015年5月,雲南省環保廳和財政廳共同出臺縣域生態環境品質檢測評價與考核辦法,成為全國首個將所有縣域納入定量生態考核的省份。

“用環境品質考核倒逼環境管理轉型,有助於真正觸動縣域黨政機關,提高基層環保部門話語權。”雲南省環保廳環境監測處處長鄧加忠表示。

直面問題,從嚴整改。雲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饋意見,按照“一個問題、一套方案、一名責任人、一抓到底”的要求,逐項落實整改措施。

截至2017年6月底,總體完成率約為60%。同時,全面啟動省級環境保護督察,計畫分4批年內對全省16個州(市)開展一輪環境保護督察巡視。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依靠長效機制和制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步伐必須加快。從公安、環保聯合執法、環保法庭到環保公益訴訟,雲南為護航生態文明先行先試。雲南省委專門成立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協調有序推進各項改革工作。

截至目前,雲南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和實施意見、主體功能區規劃、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生態補償、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建設等初步建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已有堅強的制度保障。

高原九湖 清波蕩漾

在滇池邊,有這樣一群“巡樁員”,長年累月守護著滇池界樁,在距離滇池最近的地方查堵污染源,不讓任何污染物進入滇池。夏忠寶就是其中的一位。近10年來,他風雨無阻,守護著自己負責的3根界樁。他說,界樁員的職責,就是為滇池擦亮眼睛,不讓滇池蒙塵。

夏忠寶的樸實言行,蘊涵著雲南人民守護綠水青山的深深使命感。

雲南天然高原湖泊眾多,湖泊面積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9個,包括滇池、洱海、撫仙湖、杞麓湖、異龍湖、星雲湖、陽宗海、程海、瀘沽湖,山水相映,靜謐幽美。這9顆明珠分別散落在昆明、大理、玉溪、麗江、紅河5個州市的17個縣(市、區)。

滇池

九湖治,雲南興;九湖清,雲南美。雲南省委、省政府始終把九湖治理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採取有力措施,持續開展保護和治理工作。

在九湖治理中,雲南因地制宜,實行“一湖一策”。對水質良好的撫仙湖和瀘沽湖,通過劃定重要生態功能區,劃定生態紅線,實行最嚴格的保護,確保了水質穩定;對受到輕度污染的洱海、程海及陽宗海,通過產業結構調整、農業農村面源治理及村落環境整治、控汙治汙、生態修復及建設等措施進行了綜合治理,主要入湖污染物總量基本得到控制;對污染較重的滇池、星雲湖、杞麓湖、異龍湖,採取全面控源截汙、入湖河道整治、農業農村面源治理、生態修復及建設、污染底泥清淤、生態補水等措施進行了綜合治理。

隨著治理專案推進,九大高原湖泊水質逐年好轉。2017年上半年九大高原湖泊水質類別與2016年上半年比較,陽宗海由Ⅳ類好轉為Ⅲ類,星雲湖、杞麓湖由劣Ⅴ類好轉為Ⅴ類。

昔日挖煤 今種芒果

8月8日,一場大雨降臨雲南麗江華坪縣。經過雨水沖刷,成片的芒果樹、楊梅樹格外青翠欲滴。嘉興種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孫紹倫看著窗外,難掩內心喜悅,“昔日的煤炭山如今變成了芒果山,處處生機盎然。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今年51歲的孫紹倫,是華坪縣石龍壩鎮德茂14組的村民,從2001年起從事小煤窯開採經營。“好的時候,我和合夥人一起經營了3口煤礦井。”

2008年的一天,孫紹倫回家探親,漫天的煤灰籠罩著村子,讓人根本無法多呆一秒。開採煤炭讓家鄉環境惡化的現實,驚醒了孫紹倫。他暗暗在心裡立下誓言:“還老家好空氣,將石龍壩變為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鄉鎮。”

說幹就幹。孫紹倫很快就在石龍壩鎮買了160畝荒山,全部種上芒果。2009年,他徹底退出了煤炭開採經營,全身心投入到芒果種植中,從煤老闆變成了種樹王。

每天早上7點半到晚上8點,孫紹倫都會和二十幾名工人在果園裡忙碌。“打塘、修枝、施肥……他樣樣在行。我們常常要向他請教,他是我們心中名副其實的芒果王。” 工人陳國富說。

經過10多年摸爬滾打,孫紹倫經營的160畝荒山披上綠裝。荒山上種下的芒果和楊梅,也帶來豐厚的經濟收入。去年孫紹倫果園裡芒果銷售達150萬元,楊梅收入達五六十萬元。

從煤老闆變成芒果王,孫紹倫的故事只是華坪縣近年來植綠、護綠、興綠的一個生動案例。近年來,華坪縣下定決心恢復生態,陸續關停了全部小煤礦,探索出一套有機、綠色的芒果標準化種植技術在全縣群眾中推廣,鼓勵農民上山種芒果。

2016年,華坪縣芒果種植面積達19.2萬畝,位居雲南省第一,實現產值7.5億元。

文章源自人民日報

只要是為了保護撫仙湖,該讓,我也讓!”玉溪市澄江區“退房還湖”後的村民謝能,為了保護撫仙湖,種蔬菜用化肥少了,有機肥卻多了起來。改變了廢物利用方式,洱海的污染源如今卻成為雲南農民手中的重要資源。

2016年,雲南全面超額完成減排任務。2016年與2015年相比,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62%,氨氮下降3.08%,二氧化硫下降0.54%,氮氧化物下降0.51%。

有減有升。2016年雲南省環境空氣品質總體保持優良,16個州(市)政府所在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98.3%,較2015年再提高1個百分點。保護環境成為自覺,卻並未成為雲南發展的桎梏。相反,通過綠色發展,雲南生態環境的比較優勢日益顯現。

敢吃螃蟹所有縣域定量考核

今年8月8日,曾被住房城鄉建設部點名批評的入滇河道海河從黑臭水體中銷號。這個曾經的被投訴大戶,如今協力廠商測評滿意度卻達到了94%。

“根據今年出臺的 《滇池流域河道生態補償辦法》,我們簡單做了測算,如果區裡河道治汙不力,最差的情況下,一年被罰款可能高達上億元。” 官渡區水務局局長姚啟說。

2015年5月,雲南省環保廳和財政廳共同出臺縣域生態環境品質檢測評價與考核辦法,成為全國首個將所有縣域納入定量生態考核的省份。

“用環境品質考核倒逼環境管理轉型,有助於真正觸動縣域黨政機關,提高基層環保部門話語權。”雲南省環保廳環境監測處處長鄧加忠表示。

直面問題,從嚴整改。雲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饋意見,按照“一個問題、一套方案、一名責任人、一抓到底”的要求,逐項落實整改措施。

截至2017年6月底,總體完成率約為60%。同時,全面啟動省級環境保護督察,計畫分4批年內對全省16個州(市)開展一輪環境保護督察巡視。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依靠長效機制和制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步伐必須加快。從公安、環保聯合執法、環保法庭到環保公益訴訟,雲南為護航生態文明先行先試。雲南省委專門成立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協調有序推進各項改革工作。

截至目前,雲南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和實施意見、主體功能區規劃、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生態補償、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建設等初步建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已有堅強的制度保障。

高原九湖 清波蕩漾

在滇池邊,有這樣一群“巡樁員”,長年累月守護著滇池界樁,在距離滇池最近的地方查堵污染源,不讓任何污染物進入滇池。夏忠寶就是其中的一位。近10年來,他風雨無阻,守護著自己負責的3根界樁。他說,界樁員的職責,就是為滇池擦亮眼睛,不讓滇池蒙塵。

夏忠寶的樸實言行,蘊涵著雲南人民守護綠水青山的深深使命感。

雲南天然高原湖泊眾多,湖泊面積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9個,包括滇池、洱海、撫仙湖、杞麓湖、異龍湖、星雲湖、陽宗海、程海、瀘沽湖,山水相映,靜謐幽美。這9顆明珠分別散落在昆明、大理、玉溪、麗江、紅河5個州市的17個縣(市、區)。

滇池

九湖治,雲南興;九湖清,雲南美。雲南省委、省政府始終把九湖治理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採取有力措施,持續開展保護和治理工作。

在九湖治理中,雲南因地制宜,實行“一湖一策”。對水質良好的撫仙湖和瀘沽湖,通過劃定重要生態功能區,劃定生態紅線,實行最嚴格的保護,確保了水質穩定;對受到輕度污染的洱海、程海及陽宗海,通過產業結構調整、農業農村面源治理及村落環境整治、控汙治汙、生態修復及建設等措施進行了綜合治理,主要入湖污染物總量基本得到控制;對污染較重的滇池、星雲湖、杞麓湖、異龍湖,採取全面控源截汙、入湖河道整治、農業農村面源治理、生態修復及建設、污染底泥清淤、生態補水等措施進行了綜合治理。

隨著治理專案推進,九大高原湖泊水質逐年好轉。2017年上半年九大高原湖泊水質類別與2016年上半年比較,陽宗海由Ⅳ類好轉為Ⅲ類,星雲湖、杞麓湖由劣Ⅴ類好轉為Ⅴ類。

昔日挖煤 今種芒果

8月8日,一場大雨降臨雲南麗江華坪縣。經過雨水沖刷,成片的芒果樹、楊梅樹格外青翠欲滴。嘉興種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孫紹倫看著窗外,難掩內心喜悅,“昔日的煤炭山如今變成了芒果山,處處生機盎然。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今年51歲的孫紹倫,是華坪縣石龍壩鎮德茂14組的村民,從2001年起從事小煤窯開採經營。“好的時候,我和合夥人一起經營了3口煤礦井。”

2008年的一天,孫紹倫回家探親,漫天的煤灰籠罩著村子,讓人根本無法多呆一秒。開採煤炭讓家鄉環境惡化的現實,驚醒了孫紹倫。他暗暗在心裡立下誓言:“還老家好空氣,將石龍壩變為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鄉鎮。”

說幹就幹。孫紹倫很快就在石龍壩鎮買了160畝荒山,全部種上芒果。2009年,他徹底退出了煤炭開採經營,全身心投入到芒果種植中,從煤老闆變成了種樹王。

每天早上7點半到晚上8點,孫紹倫都會和二十幾名工人在果園裡忙碌。“打塘、修枝、施肥……他樣樣在行。我們常常要向他請教,他是我們心中名副其實的芒果王。” 工人陳國富說。

經過10多年摸爬滾打,孫紹倫經營的160畝荒山披上綠裝。荒山上種下的芒果和楊梅,也帶來豐厚的經濟收入。去年孫紹倫果園裡芒果銷售達150萬元,楊梅收入達五六十萬元。

從煤老闆變成芒果王,孫紹倫的故事只是華坪縣近年來植綠、護綠、興綠的一個生動案例。近年來,華坪縣下定決心恢復生態,陸續關停了全部小煤礦,探索出一套有機、綠色的芒果標準化種植技術在全縣群眾中推廣,鼓勵農民上山種芒果。

2016年,華坪縣芒果種植面積達19.2萬畝,位居雲南省第一,實現產值7.5億元。

文章源自人民日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