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安徽宣城:等高對接滬蘇浙 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中的企業生產場景 趙強 攝

中新網宣城9月7日電 (記者 趙強)宣城作為安徽省內唯一既與江蘇又與浙江接壤的省轄市,

是中部地區承接東部產業和資本轉移的前沿陣地, 是安徽省對接滬蘇浙的橋頭堡、示範區。 最近, 宣城市委發出“向蘇浙對齊, 在全省爭先”的號召, 並提出了新形勢下的新任務、新要求、新目標。

宣城市委書記韓軍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 在等高對接滬蘇浙方面, 宣城已經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的緊密對接落實機制。 明確了總體目標, 即在市級層面以湖州作為學習標杆, 並力爭5年內趕超舟山、溧水、衢州, 同時要求宣城各地區都要瞄準一個目標作為追趕物件。

與此同時, 在城市建設管理方面, 要以杭州為標杆;在社會治理方面, 要以上海為標杆;開發區的體制機制創新上, 要以蘇州工業園為標杆;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所的全面合作,

學習江蘇;在政務服務方面, 學習上海自貿區“只說yes不說no”的先進做法和機制。

2016年, 宣城在安徽率先出臺《關於踐行新發展理念、學習對接滬蘇浙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在全市開展觀念更新學習討論活動的決定》。 以滬蘇浙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經驗做法為參照系, 在全市黨政機關和黨員幹部中開展觀念更新學習討論活動, 學先進、補短板、謀創新、促發展。

在與滬蘇浙對接過程中, 宣城通過“走出去, 請進來”的方式, 一方面, 派出黨政代表團到上海、浙江考察學習;另一方面, 將滬蘇浙有實力的園區、商會、企業、科研團隊等引進來。 通過這種方式, 宣城已與對接城市形成了良性互動關係。

據韓軍介紹, 今年首批到滬蘇浙學習掛職的45名幹部已經學成歸來,

僅2個月便帶回來7個前沿項目, 提供了123條項目線索。 第二批幹部即將派出, 深入感受滬蘇浙的發展環境, 學習當地的創新理念。

從上海松江掛職歸來的宣城市經信委副主任王昌盛認為, 掛職期間, 印象最深刻的是松江“唯實唯幹、克難奮進”精神, 宣城幹部最需要加強的功課是提升“精氣神”。 最大差距是綜合實力, 當前宣城最重要的任務是聚焦工業經濟和實體經濟。 最大短板是科技創新, 當前宣城最緊迫的任務是引智聚才。

皖東南保稅物流中心 趙強 攝

“兩個月掛職鍛煉, 指引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 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開放意識、機遇意識、發展意識、服務意識、環境意識。 ”王昌盛說。

今年, 宣城市還組建了12個市直產業招商組, 積極前往滬蘇浙等重點區域開展招商活動。 其中, 宣城市投促局在上海閔行、松江和浙江湖州等地策劃了多場投資對接會, 推介重點專案, 吸引滬蘇浙的園區、商會、企業落戶宣城。 在良好的溝通對接下,

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相繼簽約或落地建設。

據瞭解, 去年, 宣城新建億元以上專案中, 滬蘇浙投資項目205個, 較2015年提高52%, 占當年新建項目數的83%。 新簽億元以上專案中, 滬蘇浙投資專案162個, 較2015年上升26%, 占當年新簽項目數的59%。

“宣城近年來的發展, 得益於長三角和其他地區的產業轉移, 去年億元以上專案實際到位省外資金790億元, 居全省第3位, 80%以上來自滬蘇浙。 ”韓軍介紹, 目前, 在產業承接平臺建設上, 宣城有兩個國家級開發區, 一個省級高新區, 10個省級開發區。 同時, 還建有蘇皖合作示範區、宣城蕭山羽絨產業園、甯宣產業園和滬宣“飛地”等合作園區。

在等高對接滬蘇浙的同時, 宣城也在積極開展國際合作, 積極引進海外資源、專案、人才來到宣城。 另外,在具體的發展方向上,圍繞“一帶一路”倡議,鼓勵企業與國外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

“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等高對接融入‘長三角”是我們的基本立足點,我們在推進打造開放高地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目標往東看,步子靠東邁,身子朝東擠,位次向前排’。”韓軍說,這個“東”是一個大概念,既是東方,又是世界。(完)

另外,在具體的發展方向上,圍繞“一帶一路”倡議,鼓勵企業與國外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

“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等高對接融入‘長三角”是我們的基本立足點,我們在推進打造開放高地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目標往東看,步子靠東邁,身子朝東擠,位次向前排’。”韓軍說,這個“東”是一個大概念,既是東方,又是世界。(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