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回憶殺!那些年最in 的賽車遊戲!你玩過嗎?

玩車的朋友很多都愛玩賽車遊戲

玩街機對戰、pc鍵盤、ps4、psp

到模擬的專業的模擬器…

熬夜過關、連線pk、折騰配件

一切的一切

都因為有顆熱愛速度的心!

今天PlayCar總結了一些當年叱吒風雲的電腦賽車遊戲

這裡面

會不會有你的菜?

極品飛車系列

說到賽車遊戲, 極品飛車系列一定要算上, 從1998年發展到現在, 不算其它平臺獨佔作品的情況下已經發售了20部作品, 玩車君現在給大家說說最經典的幾部佳作。

地下狂飆1&2

兩代地下狂飆, 也就是極品飛車7和8, 開創了極品飛車系列定制改裝的先河。 先是2003年末發售的《極品飛車:地下狂飆》, 以在當時看來極為深度的改裝體驗和暢快的街道競速體驗俘獲的大量玩家的心。

《極品飛車:地下狂飆》封面

生涯模式第一關, 一輛十分“汽配”的DC2, 但在當時看來卻是酷酷的跑車

對比極品飛車1-6代來說, 這是創新的體驗, 除了改裝以外這代作品還融入了街道賽、點對點競速、飄移賽和直線加速賽等地下競速賽事, 玩家可以改造自己的愛車參加不同的比賽, 這是別的賽車遊戲沒有的體驗。

地下狂飆1代的改裝選項十分豐富, 性能提升諸如引擎、渦輪、懸掛、輪胎等方面, 外觀改裝從包圍到大燈, 再到排氣尾嘴甚至刹車卡鉗的顏色都可以自訂, 這在當時是十分新鮮的玩法。

本田S2000, 可以看到卡鉗已經和車身同色

時間來到2004年末, 地下狂飆2代發售, 相比1代作品最吸引人的進化就是開放的自由世界!地下狂飆2允許玩家駕駛愛車在城中漫遊, 同時將已經很出色的改裝系統再次升級, 加入了許多酷炫的小玩意兒, 還提供了馬力機和調校系統, 有專門的場地可以試跑調試車輛。

《極品飛車:地下狂飆2》

ECU調校和齒輪比調校選項

馬力機圖示

地下狂飆2世界地圖,不同顏色的點代表不同的改裝店

地下狂飆2還加入了山道的元素,擁有山路競速和山路飄移賽等特別賽事,將當時的主流改裝和街道競速元素表現得淋漓盡致。

最高通緝

被無數極品飛車玩家稱之為極品飛車最經典的一代,就是《極品飛車:最高通緝》。789這三代作品下來,NFS系列可謂是賺足了眼球和聲譽。最高通緝除了保留地下狂飆2的開放世界和改裝要素以外,還重新加入了備受好評的“員警抓小偷”系統。

剃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5號光頭佬,玩車君到現在都還記得那個戴墨鏡的奸笑

後來出現的ENB畫質補丁能對應絕大多數DX9遊戲,上圖為應用了特調ENB與材質補丁的,下圖為原版,現在打算回味經典的朋友不妨試試全新的畫面感覺

最高通緝的車系分佈也較為平均,JDM跑車、歐洲跑車和美國車數目不相上下,令各種車系的玩家都容易找到心儀的車型。而且通過改裝和特殊零件進行升級即便是開局的GOLF MK5 GTI也能擁有挑戰M3 GTR的實力。

員警叔叔: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是甜甜圈先動的手。

Need For Speed

這代極品飛車沒有代名,EA官方直接將其稱為《Need For Speed》,國外玩家習慣將其稱為NFS 2015,而咱們中國玩家當然就是沿用代數來稱呼了。在經歷了14~18代的低迷之後,極品飛車系列終於回歸初心,將改裝系統重新帶入作品當中。

NFS 2015在玩車君看來更像是向《極品飛車:地下狂飆》的致敬之作,藍色的UI主調、僅有夜間模式和豐富的改裝選項,並且同樣擁有警匪元素,簡而言之就是大夥好哪口我們就做什麼!但是,NFS 2015最大的敗筆在於強制全程連線遊戲,即便是進行生涯模式與RWB中井先生面對面,也必須保持聯網。

熱門如RWB、Rocket Bunny、LB等寬體套件,還有類似“Autosculpt”這一概念的定制系統讓自訂的可能性變為無限多。Autosculpt首次出現在《極品飛車:卡本峽谷》中,這個系統可以無級自訂改裝件的大小尺寸,理論上擁有無限種組合的可能!

這輛R34是否似曾相識?沒錯!就是地下狂飆1代的封面車!

在NFS 2015中,有我們所相熟的RWB中井先生和Ken Block,還有Magnus Walker、Fredric Aasbo、諸星伸一、Vaughn Gittin Jr.等在國外車圈中知名人物,他們與各自的座駕都出現在了遊戲的單人劇情中,有多少玩家是沖著偶像去的呢?

RWB中井啟

Ken Block磚叔

諸星伸一

如果你不認識諸星伸一,那也應該認識這輛騷氣十足的Diablo SV

RACE DRIVER:GRID

令玩車君中二年代沒日沒夜的不是夢幻西遊,而是這款《RACE DRIVER:GRID》!在極品飛車走向低迷的那幾年,與玩車君朝夕相伴的就是這款遊戲了!

與極品飛車正好相反,GRID的遊戲內容是正兒八經的賽車,從方程式賽車到FIA GT系列、D1GP的飄移車和GRID自成一派的JDM TUNED CAR(就是一堆JDM跑車的改裝廠版,如JUN 350Z、R34 Z-TUNE等),還有美式肌肉車和WTCC賽車。GRID由Codemaster打造,除了那個屎黃的色調找不到多少可以吐槽的地方了。

在日本橫濱碼頭的JDM對決

在你跑完四場比賽也就是一個賽季之後,本作的另一個亮點將會出現,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勒芒24小時系列賽,預設是以24分鐘代替24小時的設定,當然你也可以設定為跑足24小時,從LMP1組的奧迪R10 TDI到GT3組的911 RSR都是可以選擇的,想體驗世界級賽事選擇GRID就對了!

奧迪R10 TDI與勒芒24小時耐力賽

GRID遊戲模式的豐富程度決定了它的火爆。這款遊戲擁有飄移、山道、場地、街道賽多種模式,每種模式下還有不同的細分玩法,無論哪種賽車的愛好者都可以找到心頭所愛。

2008年前後的D1GP和Formula Drift漂移車都有收錄,場景為日本涉穀街頭

玩車君最愛的那部分,山路追走模式

閃回系統也是GRID的亮點之一,如果車輛意外損毀,可以透過閃回系統來“時光倒流”到事故前幾秒,剩下的就看你能不能力挽狂瀾了!

這是玩車君見過最騷的操作,沒有之一

塵埃系列

塵埃DiRT系列同為Codemaster家出品,前身為Colin Mcrae拉力系列,直到塵埃2代尚保留著科林麥克雷的銜頭。顧名思義,塵埃系列,一定有些髒髒的東西。

塵埃系列主打非鋪裝路面如拉力、RAID、巴吉車、Rallycross、金卡納等賽事,由於玩車君對非房車賽事不太感冒,所以RAID和巴吉車等等項目就此帶過啦!玩拉力還是要看EVO Vs. STI對不對!

Codemaster家的幾款賽車遊戲基本都採用了自家的EGO遊戲引擎製作,塵埃1代與GRID都是一個年份的作品,所以畫風好像都有相似的……屎黃色,不過好在最後都有畫質補丁能夠挽救!

塵埃1代成功地將當時拉力主題的賽車遊戲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畫質和遊戲性),賽車的駕駛手感與損壞都做得相當真實,玩車君在玩塵埃1的時候常常因為爆水箱與掉輪子而苦惱不已!

塵埃系列的駕駛手感是偏向真實的,也就是說,你可能需要像玩類比賽車一樣去玩塵埃系列,但是好在塵埃畢竟是一款遊戲,如果實在hold不住這溜冰的感覺,將駕駛輔助全開也是極好的!

收穫了一代的好評後,CM社推出了DiRT 2,在玩車君看來,塵埃2是塵埃系列中最成功最經典的一代,續作裡除了DiRT Rally這款硬核拉力作品之外鮮有質的變化。

每個宣傳大圖幾乎都能見到這輛斯巴魯的身影

塵埃2裡的科林麥克雷頭銜已經名存實亡,封面車是當時大紅大紫的Ken Block磚叔,如果沒記錯的話,Ken Block的特技飄移短片在塵埃2發售時也是剛出到第二部。

要是較起真來,塵埃2冠上Ken Block的名頭也不過分

塵埃2代遊戲功能表的創新堪稱一絕,在場景中的內建功能表代入感十足,從房車中一步步走到車子面前確認選項進入賽事,給我真的要出征國際賽事的感覺!

房車內的環境,確認賽事之後桌子上的雜誌封面會有遊戲提示,仔細閱讀會有許多幫助!

許多玩家都說塵埃2是DiRT Rally之前難度最高的一部,玩車君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頭文字D第三部中拓海VS小柏時的伊呂坡落葉戰時拓海說了這麼一句話:既然那麼滑,那就一路滑著過吧!

好像沒有哪裡不對hhh

2011年塵埃3發售,塵埃3的抓地力較前作增強了許多,即便是輔助全關的情況下也不能稱之為滑,塵埃3的重心可以從logo上看出,已經完全Ken Block化了!而且從塵埃3開始正式取消科林麥克雷的頭銜!

並不那麼拉力的塵埃3

金卡納模式才是塵埃3的精髓,拉力模式只能說有這回事並且還是挺好玩的

即便拉力做的有些差強人意,塵埃3依然是一款不錯的遊戲,玩車君表示十分喜歡金卡納那種還有幾百米就將屁股甩起來逆向入彎然後以毫釐之差通過障礙區的感覺,在斜坡上橫著飛來飛去還有對地上的泡沫進行精准打擊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續作的DiRT Rally是名副其實的純真拉力遊戲,說其實擬真之作也不為過,對了,塵埃4剛剛發售,玩車君準備買一份體驗一下,滴,老司機卡。

還有朋友會問,怎麼沒有GT、AC、Rfactor???

別急,這幾款模擬度較高的遊戲,我們將會在下期《模擬器專題》中,帶你一 一細品,敬請期待!

玩車PlayCar 現正式接受車友來稿分享!

ECU調校和齒輪比調校選項

馬力機圖示

地下狂飆2世界地圖,不同顏色的點代表不同的改裝店

地下狂飆2還加入了山道的元素,擁有山路競速和山路飄移賽等特別賽事,將當時的主流改裝和街道競速元素表現得淋漓盡致。

最高通緝

被無數極品飛車玩家稱之為極品飛車最經典的一代,就是《極品飛車:最高通緝》。789這三代作品下來,NFS系列可謂是賺足了眼球和聲譽。最高通緝除了保留地下狂飆2的開放世界和改裝要素以外,還重新加入了備受好評的“員警抓小偷”系統。

剃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5號光頭佬,玩車君到現在都還記得那個戴墨鏡的奸笑

後來出現的ENB畫質補丁能對應絕大多數DX9遊戲,上圖為應用了特調ENB與材質補丁的,下圖為原版,現在打算回味經典的朋友不妨試試全新的畫面感覺

最高通緝的車系分佈也較為平均,JDM跑車、歐洲跑車和美國車數目不相上下,令各種車系的玩家都容易找到心儀的車型。而且通過改裝和特殊零件進行升級即便是開局的GOLF MK5 GTI也能擁有挑戰M3 GTR的實力。

員警叔叔: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是甜甜圈先動的手。

Need For Speed

這代極品飛車沒有代名,EA官方直接將其稱為《Need For Speed》,國外玩家習慣將其稱為NFS 2015,而咱們中國玩家當然就是沿用代數來稱呼了。在經歷了14~18代的低迷之後,極品飛車系列終於回歸初心,將改裝系統重新帶入作品當中。

NFS 2015在玩車君看來更像是向《極品飛車:地下狂飆》的致敬之作,藍色的UI主調、僅有夜間模式和豐富的改裝選項,並且同樣擁有警匪元素,簡而言之就是大夥好哪口我們就做什麼!但是,NFS 2015最大的敗筆在於強制全程連線遊戲,即便是進行生涯模式與RWB中井先生面對面,也必須保持聯網。

熱門如RWB、Rocket Bunny、LB等寬體套件,還有類似“Autosculpt”這一概念的定制系統讓自訂的可能性變為無限多。Autosculpt首次出現在《極品飛車:卡本峽谷》中,這個系統可以無級自訂改裝件的大小尺寸,理論上擁有無限種組合的可能!

這輛R34是否似曾相識?沒錯!就是地下狂飆1代的封面車!

在NFS 2015中,有我們所相熟的RWB中井先生和Ken Block,還有Magnus Walker、Fredric Aasbo、諸星伸一、Vaughn Gittin Jr.等在國外車圈中知名人物,他們與各自的座駕都出現在了遊戲的單人劇情中,有多少玩家是沖著偶像去的呢?

RWB中井啟

Ken Block磚叔

諸星伸一

如果你不認識諸星伸一,那也應該認識這輛騷氣十足的Diablo SV

RACE DRIVER:GRID

令玩車君中二年代沒日沒夜的不是夢幻西遊,而是這款《RACE DRIVER:GRID》!在極品飛車走向低迷的那幾年,與玩車君朝夕相伴的就是這款遊戲了!

與極品飛車正好相反,GRID的遊戲內容是正兒八經的賽車,從方程式賽車到FIA GT系列、D1GP的飄移車和GRID自成一派的JDM TUNED CAR(就是一堆JDM跑車的改裝廠版,如JUN 350Z、R34 Z-TUNE等),還有美式肌肉車和WTCC賽車。GRID由Codemaster打造,除了那個屎黃的色調找不到多少可以吐槽的地方了。

在日本橫濱碼頭的JDM對決

在你跑完四場比賽也就是一個賽季之後,本作的另一個亮點將會出現,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勒芒24小時系列賽,預設是以24分鐘代替24小時的設定,當然你也可以設定為跑足24小時,從LMP1組的奧迪R10 TDI到GT3組的911 RSR都是可以選擇的,想體驗世界級賽事選擇GRID就對了!

奧迪R10 TDI與勒芒24小時耐力賽

GRID遊戲模式的豐富程度決定了它的火爆。這款遊戲擁有飄移、山道、場地、街道賽多種模式,每種模式下還有不同的細分玩法,無論哪種賽車的愛好者都可以找到心頭所愛。

2008年前後的D1GP和Formula Drift漂移車都有收錄,場景為日本涉穀街頭

玩車君最愛的那部分,山路追走模式

閃回系統也是GRID的亮點之一,如果車輛意外損毀,可以透過閃回系統來“時光倒流”到事故前幾秒,剩下的就看你能不能力挽狂瀾了!

這是玩車君見過最騷的操作,沒有之一

塵埃系列

塵埃DiRT系列同為Codemaster家出品,前身為Colin Mcrae拉力系列,直到塵埃2代尚保留著科林麥克雷的銜頭。顧名思義,塵埃系列,一定有些髒髒的東西。

塵埃系列主打非鋪裝路面如拉力、RAID、巴吉車、Rallycross、金卡納等賽事,由於玩車君對非房車賽事不太感冒,所以RAID和巴吉車等等項目就此帶過啦!玩拉力還是要看EVO Vs. STI對不對!

Codemaster家的幾款賽車遊戲基本都採用了自家的EGO遊戲引擎製作,塵埃1代與GRID都是一個年份的作品,所以畫風好像都有相似的……屎黃色,不過好在最後都有畫質補丁能夠挽救!

塵埃1代成功地將當時拉力主題的賽車遊戲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畫質和遊戲性),賽車的駕駛手感與損壞都做得相當真實,玩車君在玩塵埃1的時候常常因為爆水箱與掉輪子而苦惱不已!

塵埃系列的駕駛手感是偏向真實的,也就是說,你可能需要像玩類比賽車一樣去玩塵埃系列,但是好在塵埃畢竟是一款遊戲,如果實在hold不住這溜冰的感覺,將駕駛輔助全開也是極好的!

收穫了一代的好評後,CM社推出了DiRT 2,在玩車君看來,塵埃2是塵埃系列中最成功最經典的一代,續作裡除了DiRT Rally這款硬核拉力作品之外鮮有質的變化。

每個宣傳大圖幾乎都能見到這輛斯巴魯的身影

塵埃2裡的科林麥克雷頭銜已經名存實亡,封面車是當時大紅大紫的Ken Block磚叔,如果沒記錯的話,Ken Block的特技飄移短片在塵埃2發售時也是剛出到第二部。

要是較起真來,塵埃2冠上Ken Block的名頭也不過分

塵埃2代遊戲功能表的創新堪稱一絕,在場景中的內建功能表代入感十足,從房車中一步步走到車子面前確認選項進入賽事,給我真的要出征國際賽事的感覺!

房車內的環境,確認賽事之後桌子上的雜誌封面會有遊戲提示,仔細閱讀會有許多幫助!

許多玩家都說塵埃2是DiRT Rally之前難度最高的一部,玩車君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頭文字D第三部中拓海VS小柏時的伊呂坡落葉戰時拓海說了這麼一句話:既然那麼滑,那就一路滑著過吧!

好像沒有哪裡不對hhh

2011年塵埃3發售,塵埃3的抓地力較前作增強了許多,即便是輔助全關的情況下也不能稱之為滑,塵埃3的重心可以從logo上看出,已經完全Ken Block化了!而且從塵埃3開始正式取消科林麥克雷的頭銜!

並不那麼拉力的塵埃3

金卡納模式才是塵埃3的精髓,拉力模式只能說有這回事並且還是挺好玩的

即便拉力做的有些差強人意,塵埃3依然是一款不錯的遊戲,玩車君表示十分喜歡金卡納那種還有幾百米就將屁股甩起來逆向入彎然後以毫釐之差通過障礙區的感覺,在斜坡上橫著飛來飛去還有對地上的泡沫進行精准打擊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續作的DiRT Rally是名副其實的純真拉力遊戲,說其實擬真之作也不為過,對了,塵埃4剛剛發售,玩車君準備買一份體驗一下,滴,老司機卡。

還有朋友會問,怎麼沒有GT、AC、Rfactor???

別急,這幾款模擬度較高的遊戲,我們將會在下期《模擬器專題》中,帶你一 一細品,敬請期待!

玩車PlayCar 現正式接受車友來稿分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