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梅溪荊灣小城鎮綜合整治:除歷史頑疾 做好“結合”文章促民生

環湖而建的文化大禮堂、五線下地整治髒亂差、新的休閒文化廣場初現端倪……這段時間, 安吉梅溪鎮荊灣村的村貌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全省開展的小城鎮綜合整治, 也在這裡落地, 9個專案按照計畫有序推進。

現在村裡熱火朝天地做的這些項目, 對以前的荊灣村來說是天方夜譚, 原因這裡的每個村民都明白——澇。 荊灣村位於梅溪鎮東北部, 西苕溪下游, 每年的雨季安吉縣有96%的雨水沿西苕溪經過荊灣村, 村民疲于抗災, 村裡的基礎建設都很難跟上。

從2015年開始, 西苕溪“清水入湖”專案應急段梅溪鎮荊灣村新建堤防主體工程全部完工,

新建的堤防1.2公里, 壩高9.21米, 比歷史最高水位還要高60公分。 這樣不僅將苕溪洪水擋在村莊之外, 而且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解決了水患, 才有小城鎮綜合整治專案的落地。 去年9月29日, 全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視訊會議召開, 會後, 荊灣村黨委書記張利民心裡就盤算著自己規劃由來已久的幾個專案, 他已經意識到機會來了。 在拿到縣裡的小城鎮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後, 張利民懸著的心終於落下來, 加班加點把申報材料寫完遞了上去。

由此, 在小城鎮綜合整治上, 荊灣村抓住了機遇, 將之前的工作有效結合在一起。 如今, 荊灣村已經把水澇轉換成水資源。 環湖而建的文化大禮堂年底前就可以竣工投入;西苕溪沿岸建起了一個100多米長的文化休閒廣場,

娛樂設施、健身器材配備齊全。

這些項目都是村民一致同意的, 荊灣欲把小城鎮綜合整治作為改善民生的一個契機, 讓這些項目儘量更實用、性價比高。 治好水患, 荊灣又通過實施農整專案, 將原本散居的農家屋全部搬遷到統一規劃的新建社區, 將原本分散的水田、旱地、魚塘連成片, 全村繪製了一張面積達4500餘畝的“大藍圖”。

曾經的劣勢變成了資源優勢。 荊灣村擁有耕地面積3106.5畝, 其中糧食種植面積2820.5畝, 全村複墾標準水田達到600余畝, 成了當前農業產業、休閒農業投資商眼中的“香餑餑”。

未來荊灣繼續以改善民生為主要目標, 按照“臨港驛碼頭, 田韻生態倉,

打造水特色文化旅遊小鎮”的目標定位, 利用水資源, 將集鎮全域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水鄉精緻小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