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觀察】從總理到法檢兩長:印在報告上的二維碼需要掃些什麼?

一府兩院報告中印上二維碼, 這個60多年來鮮有先例的現象, 或將從今年兩會開始成為慣例。 繼3月5日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首頁印上二維碼、展示中央政府過去一年目標完成情況之後, 12日提交人代會審議的最高院、最高檢工作報告, 亦在文本中印上二維碼。

除了用H5等新媒體形式展示兩院在過去一年工作情況外, 最高院報告附件中的二維碼, 還連結到包括聶樹斌案在內的9起社會關注的刑事案件庭審視頻;最高檢報告最後則附有12個二維碼, 可以掃出1200余位代表委員過去一年對最高檢工作提出的意見建議。

互聯網時代, 報告上印二維碼, 既是應和潮流之舉, 無疑也體現了一府兩院的親民形象。 早在3月5日總理報告作完當天, 輿論對此就有推進“互聯網+”和“推動數字政務”的讚譽。

但如果置於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大背景下, 這還不是二維碼的全部意義。

“兩高”報告並不是第一次試水二維碼。 早在2015年, 最高院和最高檢就不約而同在發給代表的報告中印上了二維碼, 內容是兩院的“官微”和“官博”。 相比起來, 今年的二維碼非但內容大大擴充, 意義也完全不同——兩年前那次更像是“廣告”, 而今年則是實打實的“報告”。

所謂報告, 是向代表報告, 也是向人民報告。 這是一府兩院在兩會上的核心職責。 作為“報告”的二維碼同作為“廣告”的二維碼,

最大的不同就在於, 它不僅要彰顯一種親民姿態, 更要提供實實在在的“乾貨”, 來告訴人大代表一府兩院究竟做了什麼、做到了什麼、做得如何。

這是貼二維碼的真正意圖, 即通過更充分的資訊公開, 讓代表對一府兩院工作的監督有更多抓手——白紙黑字的報告要在一兩個小時內讀完, 畢竟篇幅有限, 不可能包羅萬象;而要從高度概括的字裡行間審出一府兩院工作的具體績效, 對代表們也是不小的考驗。 在講究績效的時代, 監督需要實而又實, 報告自然也要首先變得實而又實, 公開的內容也應當細而又細。

無論從一府兩院陳述自身工作, 還是讓代表有效開展監督的角度, 對報告進行延展都是愈發迫切的需要。

於是前些年一府兩院報告開始有了“名詞解釋”和“附件”, 後來又配套發給代表一些“參閱資料”, 直到如今“掃一掃”就能看到一府兩院工作實績的二維碼, 甚至是像高院那樣直接亮出庭審視頻, 讓代表以最直觀方式檢驗“司法公正”的含金量。

從形式上說, 這已經詮釋出“陽光下公開”的內涵, 並對民意產生積極而有效的呼應。 也只有在這樣的層面上, 二維碼對於一府兩院報告才會顯示特殊價值, 並且變得不可或缺——它首先應當是向代表和民眾的“如實報告”, 只有這樣, 才可能成為一府兩院的“形象廣告”。 這方面的經驗, 尤其值得各層級的一府兩院和相關機構思考和借鑒。

一府兩院工作報告的文風, 近年來一直是社會關注的問題,

基層一些地方對此也有過一些嘗試, 甚至是突破常規之舉——比如一些地方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入“網言網語”, 甚至把報告寫成一首長長的“五言詩”, 都曾刷新過風氣、也曾引發過爭議。 可以預見的是, 在互聯網時代, 貼二維碼或用其他“互聯網化”的方式對報告進行“再加工”, 也將成為各級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競相仿效的潮流。

但文風問題的實質, 是作風和績效的問題。 以今天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的“互聯網思維”, 貼二維碼本身不難, 難在能不能從二維碼裡掃出人們需要的真東西。 從本質上, 人們需要的不是一份“加長版”報告, 不是一些酷炫的互動效果, 更不是一個單純的“廣告”, 而是真正的“乾貨”——實打實的資訊、利於監督的抓手。

唯有如此, 掃二維碼才是一個有意義的行為, 而不至於像很多事情那樣遭遇“形式大於內容”的非議, 甚至落入“形式主義”的窠臼。

去年兩會後的記者會上, 李克強總理曾當眾表示, 政務公開“要讓群眾像掃二維碼一樣清清楚楚”。 掃二維碼要清清楚楚, 二維碼掃出的東西當然也要清清楚楚。 這方面, 今年的一府兩院工作報告開了一個好頭, 同時仍有完善和提升的空間;而以之為樣板的各級行政和司法機構, 都不妨在貼二維碼之前, 多想一想要“掃些什麼”。

文/朱瑉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