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英媒關注中國網路反擊“喪文化”:“每一次探險都是重生”

英媒稱, 對事業和婚姻感覺前景黯淡的中國千禧一代可以就著“碌碌無為紅茶”和“前男友比我過得好果茶”等一系列茶品沉湎於他們的絕望情緒。

據路透社9月5日報導, 儘管這些喪茶連鎖店的茶品名稱有點半開玩笑的意思, 但它們所反映出的情緒卻是認真的:抱有高期望值的中國年輕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感到氣餒, 開始採取一種在社交媒體上被稱為“喪”的態度。 “喪”這個漢字與形容令人情緒沮喪的“葬禮”有關。

報導稱, “喪文化”因互聯網上的名人而興起, 通過音樂、手遊、電視節目以及傷心的表情符號和悲觀口號得到傳播。

現年27歲的趙曾靚(音)在一個帖子裡寫道:“我今天想奮鬥, 但是天氣冷得要死, 我只能躺在床上玩手機。 ”她在另一個帖子中寫道:“要是明天一睜眼能退休就太棒了。 ”

人民網8月稱這種“喪茶”是在販賣“精神鴉片”, 將“喪文化”形容為“極端、消極、絕望的心態, 很值得關切與討論”。

文章說:“站起來, 勇敢起來, 拒絕喝‘喪茶’, 自覺走正途, 著力抒寫我們這個新時代的自強不息。 ”

報導稱, 儘管“喪”可能只是擺擺姿態或者裝樣子, 但受過教育的年輕人中的失望情緒確實令人擔心。

社交媒體和線上遊戲巨頭騰訊公司甚至開始向“喪文化”發起反擊。 該公司發起了一場名為“燃”的主題活動, 這個字的字面意思是燃燒, 傳達出了一種積極樂觀的精神。

這場活動的口號包括“每一次探險都是重生”。

報導稱, 要削弱“喪文化”可能需要一些努力。

報導稱, “喪”也是對在當代中國城市中努力奮鬥的一種反抗。 與之相連的是在追求成功上面臨的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巨大壓力, 這還通常伴隨著作為獨生子女被期望贍養年邁的父母和祖父母。

儘管中國將近3.8億的千禧一代擁有他們之前幾代人所無法想像的機會, 但他們所背負的期望也越來越大。

今年, 隨著大學畢業生的人數達到創紀錄的近800萬——幾乎是1997年的10倍——就業競爭加大, 大學畢業生的平均簽約月薪僅為4014元。

智聯招聘網站的調查發現, 即使在“海歸”中, 也有將近一半的人月薪不到6000元, 近七成受訪者說他們的工資“遠低於”預期。

報導稱, 如今在北京、上海和深圳這樣的大城市擁有房產變得越來越困難。 經濟壓力也是導致年輕人推遲結婚的原因之一, 官方資料顯示, 在東部城市南京, 去年初婚年齡中位數推遲到了31.6歲。

資料圖片:重慶南坪萬達廣場“喪茶”分店裝潢簡單,

色調以深黑色為主。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