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白菜主要病害的發生及防治

大白菜主要病害的發生及防治

隨著天氣轉涼, 我省大白菜開始進入旺盛生長期, 同時大白菜的各種病害也開始逐漸發病, 這對大白菜的正常生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因此各地菜農要加強對各種大白菜病害的防治, 減輕病害對大白菜生長的影響。

一、白斑病

葉片上初生灰褐色小斑點, 擴大成淺灰色至灰白色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 後期病斑邊緣明顯, 呈灰綠色, 內部變薄, 有時破裂或穿孔。 潮濕時葉背病斑出現稀疏的灰白色黴(分生孢子), 病斑連結成大斑後葉片乾枯。 重茬地, 播種早, 肥不足, 長勢弱的地塊均發病較重。

發病初期噴灑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或 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每隔 7-10天一次, 共噴2-3次。

二、幹燒心

幹燒心病屬生理性病害, 不具傳染性。 通常認為是由於生長快而土壤中鈣供應不及時所造成的。

一般低窪鹽鹼地, 連續不斷大量施入氮肥的地塊, 苗期和蓮座期蹲苗時間過長, 以及結球期缺水等因素, 都不同程度地影響大白菜對鈣的吸收及其在體內的分佈, 引起幹燒心病的發生。

增施有機肥, 避免氮肥過多, 增施磷、鉀肥, 改良土壤結構。 防止苗期和蓮座期乾旱,

及時澆水, 適當蹲苗, 以降低土壤溶液的濃度, 防止土壤板結, 促進鈣離子吸收。 從蓮座期開始噴施1%過磷酸鈣溶液或0.5%氯化鈣溶液, 或每20kg水加氯化鈣140克和萘乙酸1克的混合液, 每隔7-10天噴一次, 連噴3-4次, 均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三、根腫病

主要為害根部, 拔起植株可見主根上的根系少而大多靠近上部, 呈球形或近球形, 表面光滑或凸凹不平, 側根上為圓筒形或指形大小不一, 鬚根上的腫瘤小而多成串生。 地上部發病初期、症狀不明顯, 以後生長緩慢、矮化, 中午基部葉片萎蔫, 早晚恢復正常, 後期葉片變黃直到枯萎死亡。 一般土壤含水量高、偏酸, 十字花科連作地發病重。

與非十字花科蔬菜輪作, 年限4-5年, 水旱輪作2年以上。 施石灰50kg-100kg/畝, 使土壤呈微鹼性。 採用深溝高畦或壟作, 降低地下水位, 雨天注意排澇。 用75%的五氯硝基苯1000倍液在移栽前灌塘(穴)或澆病株。 也可以用25%的瑞毒黴500倍或58%的甲霜靈錳鋅500倍澆施, 10-15天一次。

四、霜黴病

白菜霜黴病主要危害葉片, 常同白斑病混合發生。

自下部葉片開始, 葉面出現褪綠斑或黃斑, 受葉脈限制, 病斑呈褐色多角形, 濕度大時, 葉背長出白色霜狀黴層, 嚴重時病斑可連成片, 使葉片早期枯死, 直接影響產量。 當氣溫16℃-24℃、空氣相對濕度70%-80%時最易發病。

發病初期可選用80%烯醯嗎啉水分散粒劑、40%氰霜•百菌清懸浮劑、30%精甲•嘧菌酯懸浮劑、70%烯醯•嘧菌酯水分散粒劑等藥劑噴霧防治。

五、軟腐病

常在葉柄基部出現水漬狀病斑,引起腐爛、脫幫,露出葉球,嚴重時葉柄基部和根髓部都發生腐爛,並從腐爛處流出黃色濃液,並有一種惡臭味,病菌沿葉脈擴展,很快引起整株腐爛。軟腐病為細菌侵染所致,病菌多由傷口和自然裂口侵入。低窪積水,盲目早播和施用未腐熟農家肥,發病較重。

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及時噴藥防治,並注意噴在接近地表的葉柄及莖基部。常用的藥劑有2%春雷黴素水劑、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20%噻菌銅懸浮劑等。

作者:孟洪濤

編輯:李萌

如有轉載請標明出處

五、軟腐病

常在葉柄基部出現水漬狀病斑,引起腐爛、脫幫,露出葉球,嚴重時葉柄基部和根髓部都發生腐爛,並從腐爛處流出黃色濃液,並有一種惡臭味,病菌沿葉脈擴展,很快引起整株腐爛。軟腐病為細菌侵染所致,病菌多由傷口和自然裂口侵入。低窪積水,盲目早播和施用未腐熟農家肥,發病較重。

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及時噴藥防治,並注意噴在接近地表的葉柄及莖基部。常用的藥劑有2%春雷黴素水劑、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20%噻菌銅懸浮劑等。

作者:孟洪濤

編輯:李萌

如有轉載請標明出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