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漫步魅力姑蘇 賞四大古典名園

“人間天堂, 東方水城”——蘇州, 粉牆黛瓦、小橋流水、珠璣古巷, 這座歷經 2500多年滄桑的古城, 素有“園林之城”的美譽, 江南園林甲天下, 蘇州園林甲江南。 “雨醒詩夢來樵葉, 風載書聲出藕花”也許是對園林意境的最好描摹。 歲月悠悠, 就讓我們穿越歷史長河, 走進蘇州園林。

蘇州“四大名園”——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 分別代表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園林藝術風格。 咫尺之內再造乾坤, 蘇州園林蘊含著濃厚的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化內涵, 是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遠山皆有情

————滄浪亭

這是滄浪亭石柱上的楹聯, “清風明月本無價”出自歐陽修的《滄浪亭》“清風明月本無價, 可惜只賣四萬錢”, “近水遠山皆有情”出自蘇舜欽的《過蘇州》“綠楊白鷺俱自得, 近水遠山皆有情”。

這座始建于北宋的園林, 經過歷代多次重修, 現存的除了少數宋代建築外, 大部分為明清建築, 格調古樸, 屬蘇州園林中歷史最為悠久的園林。 第一位園主——蘇舜欽, 取《楚辭·漁父》中“滄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 可以濯我足。 ”之意而名。

全園以假山為中心, 建築物環繞四周, 高低起伏, 樹木蒼翠, 有山林氣象。 利用借景, 將園外的水與園內的山聯成一氣, 擴大園景。 整個設計古樸簡潔, 獨具一格。

園內以山石為主景, 山上古木參天, 山下鑿有水池, 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複廊相連。 滄浪亭外臨清池, 曲欄回廊, 古樹蒼蒼, 壘疊湖石。 人稱“千古滄浪水一涯, 滄浪亭者, 水之亭園也”。

五百名賢祠——滄浪亭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 堪稱姑蘇一絕。 壁上嵌有自春秋至清代二千五百多年間與蘇州歷史有關的名人平雕石像594尊, 為清代名家顧汀舟所刻。 另有花窗108式, 圖紋各異, 形式活潑, 別具特色。

人道我居城市裡, 我疑身在萬山中

————獅子林

這座素有“假山王國”之稱的園林建於元代, 因園內“林有竹萬, 竹下多怪石, 狀如狻猊(獅子)者”, 又因天如禪師維則得法於浙江天目山獅子岩普應國師中峰, 為紀念佛徒衣缽、師承關係, 取佛經中獅子座之意, 故名。 這也奠定了獅子林不同于其它園林之處, 傳統造園手法與佛教思想相互融合, 加上近代貝氏家族把西洋造園手法和家祠引入園中,使其成為融禪宗之理、園林之樂於一體的寺廟園林。

獅子林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於世,擁有國內尚存最大的洞壑式假山群,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假山以“取勢在曲不在直, 命意在空不在實”的手法造型,內外上下盤旋曲折,穿洞越谷宛入迷宮,咫尺之間可望而不可即。假山的意境取自四大佛教名山,特別是九華山的境界,呈現了其精神層次,突出了禪宗的文化意蘊。

“崗巒互經亙,中有八洞天,嵌空勢參錯,洞洞相迴旋,遊人迷出入,渾疑武陵仙”,古人道出了“假山王國”的真諦。

倪瓚的《獅子林圖卷》

乾隆一生六次南巡,五次來到獅子林,題匾3塊,賦詩10首,曾攜倪瓚的《獅子林圖卷》找畫中景致,卻發現很難對位,只是意境猶存。面對此景,乾隆不無遺憾地寫下長詩:“早知獅子林,傳自倪高士;疑其藏幽谷,而宛居鬧市。肯構惜無人,久屬他氏矣;手跡藏石渠,不亡賴有此。……”

“何幸何不幸,誰為剖其旨”。乾隆發出如此感歎:這座幾經修繕的園林,仍然保持著自然之趣,雖然與畫裡不符,但現在看來也很不錯,我已經分不清這修繕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了。

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

————拙政園

“天下園林之母”——拙政園,這座建于明代的園林不負盛譽,是蘇州現存最大的古典園林,占地約5.2公頃。不僅是蘇州四大名園之一,更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

拙政園是由第一位園主王獻臣邀請“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參與設計,歷時16年建成,借用西晉文人潘岳《閒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饋)……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取名,暗喻自己把澆園種菜作為自己(拙者)的“政”事。這座古典豪華園林卻在建成不久,在王獻臣之子的一夜豪賭中而易主,“六紅的故事”也因此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全園以水為主,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充滿詩情畫意,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園中現有的建築大多是在清咸豐九年(西元1850年)拙政園成為太平天國忠王府花園時重建,建築物的命名大都與荷花有關。這主要與園主王獻臣因仕途失意而轉向鍾情於山水有關,以此表達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

“濃枝高下繞亭台,初染胭脂漸次開。遮映落霞迷澗壑,漫和疏雨點莓苔。”吟誦著古人的詩句,園中的一花一草仿佛赫然而立。

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樂

————留園

這座代表清代風格的園林以其獨創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築藝術而享有盛名,有“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因前園主姓劉而俗稱劉園,後盛康仿袁枚得隋氏之園而易其同音字為“隨園”, 改“劉園”為“留園”。一字之改,妙不可言,有長留天地間之意,可謂名符其實,雅俗共賞。清末一代朴學大師——俞樾稱其為“吳下名園之冠”。

留園的建築佈局之合理,空間處理之巧妙,皆為諸園所莫及。層層相屬的建築群組,眾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築,變化無窮的建築空間,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虛實相間,構成了有節奏有韻律的園林空間體系,成為世界聞名的建築空間藝術處理的範例。

冠雲峰——留園的鎮園之寶,取《水經注》“燕王仙台有三峰,甚為崇峻,騰雲冠峰,交霞翼嶺”之意而命名。這座石峰據傳是北宋末年為宋徽宗採辦“花石綱”時遺留在江南的一塊名石,被譽為中國三大太湖石之一。

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典型例證,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1997年,留園和拙政園、網師園、環秀山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第21屆會議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蘇州四大名園疊山理水,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講究以小見大,透過微小精緻的景觀見到廣闊渺遠的宇宙,讓人們感受“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地”的美妙,體味“天地一東籬,萬古一重九”的永恆。

芭蕉葉上瀟瀟雨,

暮煙秋雨過姑蘇。

夢裡猶聞碎玉聲,

唯有別時今不忘。

——長城君語

加上近代貝氏家族把西洋造園手法和家祠引入園中,使其成為融禪宗之理、園林之樂於一體的寺廟園林。

獅子林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於世,擁有國內尚存最大的洞壑式假山群,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假山以“取勢在曲不在直, 命意在空不在實”的手法造型,內外上下盤旋曲折,穿洞越谷宛入迷宮,咫尺之間可望而不可即。假山的意境取自四大佛教名山,特別是九華山的境界,呈現了其精神層次,突出了禪宗的文化意蘊。

“崗巒互經亙,中有八洞天,嵌空勢參錯,洞洞相迴旋,遊人迷出入,渾疑武陵仙”,古人道出了“假山王國”的真諦。

倪瓚的《獅子林圖卷》

乾隆一生六次南巡,五次來到獅子林,題匾3塊,賦詩10首,曾攜倪瓚的《獅子林圖卷》找畫中景致,卻發現很難對位,只是意境猶存。面對此景,乾隆不無遺憾地寫下長詩:“早知獅子林,傳自倪高士;疑其藏幽谷,而宛居鬧市。肯構惜無人,久屬他氏矣;手跡藏石渠,不亡賴有此。……”

“何幸何不幸,誰為剖其旨”。乾隆發出如此感歎:這座幾經修繕的園林,仍然保持著自然之趣,雖然與畫裡不符,但現在看來也很不錯,我已經分不清這修繕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了。

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

————拙政園

“天下園林之母”——拙政園,這座建于明代的園林不負盛譽,是蘇州現存最大的古典園林,占地約5.2公頃。不僅是蘇州四大名園之一,更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

拙政園是由第一位園主王獻臣邀請“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參與設計,歷時16年建成,借用西晉文人潘岳《閒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饋)……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取名,暗喻自己把澆園種菜作為自己(拙者)的“政”事。這座古典豪華園林卻在建成不久,在王獻臣之子的一夜豪賭中而易主,“六紅的故事”也因此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全園以水為主,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充滿詩情畫意,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園中現有的建築大多是在清咸豐九年(西元1850年)拙政園成為太平天國忠王府花園時重建,建築物的命名大都與荷花有關。這主要與園主王獻臣因仕途失意而轉向鍾情於山水有關,以此表達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

“濃枝高下繞亭台,初染胭脂漸次開。遮映落霞迷澗壑,漫和疏雨點莓苔。”吟誦著古人的詩句,園中的一花一草仿佛赫然而立。

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樂

————留園

這座代表清代風格的園林以其獨創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築藝術而享有盛名,有“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因前園主姓劉而俗稱劉園,後盛康仿袁枚得隋氏之園而易其同音字為“隨園”, 改“劉園”為“留園”。一字之改,妙不可言,有長留天地間之意,可謂名符其實,雅俗共賞。清末一代朴學大師——俞樾稱其為“吳下名園之冠”。

留園的建築佈局之合理,空間處理之巧妙,皆為諸園所莫及。層層相屬的建築群組,眾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築,變化無窮的建築空間,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虛實相間,構成了有節奏有韻律的園林空間體系,成為世界聞名的建築空間藝術處理的範例。

冠雲峰——留園的鎮園之寶,取《水經注》“燕王仙台有三峰,甚為崇峻,騰雲冠峰,交霞翼嶺”之意而命名。這座石峰據傳是北宋末年為宋徽宗採辦“花石綱”時遺留在江南的一塊名石,被譽為中國三大太湖石之一。

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典型例證,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1997年,留園和拙政園、網師園、環秀山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第21屆會議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蘇州四大名園疊山理水,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講究以小見大,透過微小精緻的景觀見到廣闊渺遠的宇宙,讓人們感受“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地”的美妙,體味“天地一東籬,萬古一重九”的永恆。

芭蕉葉上瀟瀟雨,

暮煙秋雨過姑蘇。

夢裡猶聞碎玉聲,

唯有別時今不忘。

——長城君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