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隱藏在福州城中的小歐洲,醉美老洋房!你見過幾個?

題記

城市是有記憶的, 而建築就是凝固的記憶。 福州城中有不少充滿歷史滄桑的西洋建築遺跡, 如今已成為歷史風雲變幻的見證, 也讓福州城中多了一處小“歐洲”。

羅馬凱旋門式—陶淑女子學堂

同治三年(西元1864年), 英國聖公會(也譯作安立間教會)在英國領事協助下, 租用烏山彌陀寺部分房間創辦女子小學校, 通稱“安立間女學堂”。 光緒四年(西元1878年)夏, 聖公會非法佔用寺產建造西式校舍, 周邊居民聞訊前來交涉, 遭教士辱駡, 群情激憤, 將建築中的校舍拆毀, 並縱火燒毀舊租房兩間(此即有名的“烏石山教案”),

學校停辦。

光緒廿五年(西元1889年), 英國差會任命在榕傳教的“遠東婦女教育促進會”成員朗彼息女士為校長, 負責募款購地籌建新校舍。 光緒廿八年(西元1903年), 嶺後山校舍部分落成, 定校名為陶淑女子學校(Do-seuk Girls' School, 該校名為福州話音譯, 用“羅馬字”拼音書寫,

這種命名方式在近代教會創辦的事業中是很罕見的)。

地點:福建師範大學倉山校區內

哥特式—泛船浦天主堂

明清之際, 天主教由耶蘇會再次傳入, 由於該會的傳教士採取了尊重中國文化與傳統習俗的態度, 成功地在中國民間紮下根來。 明天啟五年(西元1625年),

耶穌會傳教士艾儒略(Jules Aleni)在葉向高長孫的協助下, 在福州城內宮巷建起福州歷史上第一座天主堂——三山堂。

現存的教堂為單塔哥特式教堂, 座南朝北, 外牆用青磚砌造。 正面中央為哥特式塔樓, 塔樓尖頂十字架離地約31.2英尺。 入口門窗框為石制,

哥特式尖券, 並設彩色玫瑰窗。 側立面牆上仿哥特飛扶壁立壁柱, 尖塔狀裝飾。

地點:倉山區新民街54號

哥特式—石厝教堂

石厝教堂于咸豐六年(西元1856年)由僑居福州的英國僑民集資籌建, 並得到英國領事館的幫助, 于咸豐八年(西元1858年)聘請香港土木工程師T.G.Walkers設計,

由本地建築隊施工, 十一年(西元1861年)落成。

與福州的其他面向中國教徒的教堂不同, 聖約翰堂主要供僑居在福州的英國人舉行宗教活動用, 故包括建築形式、命名方式等都不同, 是典型歐洲方式。

地點:倉山區樂群路22號

哥特式—天安堂

天安堂(Church of Heavenly Peace)是美以美會在福州、也是在整個東亞建造的第二座教堂,與最早建成的茶亭街真神堂都是在咸豐六年(西元1856年)建造的,只比真神堂晚幾個月,至今已經有150年的歷史。

該教堂位於福州倉山區天安裡的山坡上,北面就是湍急的閩江。原來這裡有一座寺廟天安寺。

地點:倉山區天安裡15號

安妮女王風—西林小築

西林小築是倉山典型的近代英式住宅,兩層帶地下室磚木結構,紅磚砌築。底層“地下室”為各種輔助用房,入口設於其上,又雙合式八字形臺階登上;上為門廊,磚砌圓柱,中央橢圓拱券,左右為哥特式尖券;門廊內為廳堂,房間環繞中廳佈置。

建築立面略帶英國安妮女王(Queen-Anne style)風格,正面中央開間設置英式女兒牆,其他部分為疊澀簷口;屋頂為四坡頂組合。建築四周圍牆已經後世改建。

地點:倉山區公園路4號

英式—滙豐銀行(現倉山區文化館)

“滙豐銀行”的全稱是“香港上海滙豐銀行”(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創設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總行設香港,次年3月3日開始營業,是英國設在海外的最大私營銀行之一。

清同治五年(1866年)滙豐銀行在福州設分理處,行址設于南台大嶺頂滙豐弄1號,同治七年(1868年)升格為分行,經理是英國人F·G·Walker,屬上海滙豐銀行管轄。抗日戰爭期間,該行於民國31年(1942年)遷往重慶市,抗戰勝利後又遷回福州複業。

1947年,滙豐銀行轉為福州私立塔亭護士學校,銀行遷往進步路27號辦公;1952年,護士學校被政府接辦,銀行社址轉為市二醫院宿舍。2009年,滙豐銀行經過修復,並被樓盤“聚龍尚書院”圈入,目前已掛牌為倉山區文化館。

地點:梅塢路57號“聚龍尚書院”內

英式—英國領事館

英國向福州派駐領事始于道光廿四年(西元1844年)福州開港之時,但在設置領事館過程中受到本地居民的一致反對,無人肯租與房舍,幾經周折才在官府的協調之下借住在烏山積翠寺廂房中。

此後英國領事一直為在城內設置領事館而努力,但都沒有成功。直到十年之後,英國領事放棄了這個努力,由地方政府指定在城外的天安山(遠離居民)雙江台開始建造領事館。

英國駐福州領事館于咸豐四年(西元1854年)動工,咸豐九年(西元1859年)完工,耗時五年,建成辦公樓一座,樂群樓(Foochow Club)一座,以及一些住宅等配套建築。

領事館內目前尚存一座住宅,殖民地券廊式風格,面寬六間,地下一層,地上現存一層,其上已被加層處理。值得注意的是它的簷口線角是不是民間的疊澀做法,而是正規的梟混曲線斷面,這種形式在倉山非常罕見,目前僅知愛國路2號建築使用。

地點:倉山樂群路3號

東歐風格—俄國領事館

清同治四年九月(西元1865年10月)俄國首任副領事德理到任,於次年在今公園路39號建造領事館。本官邸為俄國駐福州領事館的組成部分之一。2006年,俄國駐福州領事館官邸被公佈為倉山區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本建築的使用者為福州九中校友會。該年中,九中校友會組織校友們捐資,對本建築以“修復”的名義進行改造。由於主事者(可能不是校友,只是學校的工作人員)對校園歷史環境不熟悉,加上粗心大意,連建築開間這樣巨大的差別都沒發現,將本建築錯認為另一座樓——已經被改名為“必翰樓”的原俄國駐福州領事館辦公樓,導致原來保存完好的木制俄式門廊被拆毀,改造成英式混凝土門廊,且製作工藝粗糙。

地點:公園路39號(現福州外國語學校院內)

如果來到福州,

不妨去看看這些充滿滄桑感的老房子,

或許能讓你發現一個不一樣的福州。

▍內容整理:微福州貝塔小微

微福州

福州城市生活新媒體

愛在福州,有我陪伴

小編微信 BetaXiaoV

小編QQ 1921661590

微福州QQ群 145728409

地點:倉山區樂群路22號

哥特式—天安堂

天安堂(Church of Heavenly Peace)是美以美會在福州、也是在整個東亞建造的第二座教堂,與最早建成的茶亭街真神堂都是在咸豐六年(西元1856年)建造的,只比真神堂晚幾個月,至今已經有150年的歷史。

該教堂位於福州倉山區天安裡的山坡上,北面就是湍急的閩江。原來這裡有一座寺廟天安寺。

地點:倉山區天安裡15號

安妮女王風—西林小築

西林小築是倉山典型的近代英式住宅,兩層帶地下室磚木結構,紅磚砌築。底層“地下室”為各種輔助用房,入口設於其上,又雙合式八字形臺階登上;上為門廊,磚砌圓柱,中央橢圓拱券,左右為哥特式尖券;門廊內為廳堂,房間環繞中廳佈置。

建築立面略帶英國安妮女王(Queen-Anne style)風格,正面中央開間設置英式女兒牆,其他部分為疊澀簷口;屋頂為四坡頂組合。建築四周圍牆已經後世改建。

地點:倉山區公園路4號

英式—滙豐銀行(現倉山區文化館)

“滙豐銀行”的全稱是“香港上海滙豐銀行”(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創設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總行設香港,次年3月3日開始營業,是英國設在海外的最大私營銀行之一。

清同治五年(1866年)滙豐銀行在福州設分理處,行址設于南台大嶺頂滙豐弄1號,同治七年(1868年)升格為分行,經理是英國人F·G·Walker,屬上海滙豐銀行管轄。抗日戰爭期間,該行於民國31年(1942年)遷往重慶市,抗戰勝利後又遷回福州複業。

1947年,滙豐銀行轉為福州私立塔亭護士學校,銀行遷往進步路27號辦公;1952年,護士學校被政府接辦,銀行社址轉為市二醫院宿舍。2009年,滙豐銀行經過修復,並被樓盤“聚龍尚書院”圈入,目前已掛牌為倉山區文化館。

地點:梅塢路57號“聚龍尚書院”內

英式—英國領事館

英國向福州派駐領事始于道光廿四年(西元1844年)福州開港之時,但在設置領事館過程中受到本地居民的一致反對,無人肯租與房舍,幾經周折才在官府的協調之下借住在烏山積翠寺廂房中。

此後英國領事一直為在城內設置領事館而努力,但都沒有成功。直到十年之後,英國領事放棄了這個努力,由地方政府指定在城外的天安山(遠離居民)雙江台開始建造領事館。

英國駐福州領事館于咸豐四年(西元1854年)動工,咸豐九年(西元1859年)完工,耗時五年,建成辦公樓一座,樂群樓(Foochow Club)一座,以及一些住宅等配套建築。

領事館內目前尚存一座住宅,殖民地券廊式風格,面寬六間,地下一層,地上現存一層,其上已被加層處理。值得注意的是它的簷口線角是不是民間的疊澀做法,而是正規的梟混曲線斷面,這種形式在倉山非常罕見,目前僅知愛國路2號建築使用。

地點:倉山樂群路3號

東歐風格—俄國領事館

清同治四年九月(西元1865年10月)俄國首任副領事德理到任,於次年在今公園路39號建造領事館。本官邸為俄國駐福州領事館的組成部分之一。2006年,俄國駐福州領事館官邸被公佈為倉山區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本建築的使用者為福州九中校友會。該年中,九中校友會組織校友們捐資,對本建築以“修復”的名義進行改造。由於主事者(可能不是校友,只是學校的工作人員)對校園歷史環境不熟悉,加上粗心大意,連建築開間這樣巨大的差別都沒發現,將本建築錯認為另一座樓——已經被改名為“必翰樓”的原俄國駐福州領事館辦公樓,導致原來保存完好的木制俄式門廊被拆毀,改造成英式混凝土門廊,且製作工藝粗糙。

地點:公園路39號(現福州外國語學校院內)

如果來到福州,

不妨去看看這些充滿滄桑感的老房子,

或許能讓你發現一個不一樣的福州。

▍內容整理:微福州貝塔小微

微福州

福州城市生活新媒體

愛在福州,有我陪伴

小編微信 BetaXiaoV

小編QQ 1921661590

微福州QQ群 145728409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