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塞上明珠入畫來——朔州齊心協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紀事

初秋時節, 雁門關外秋色斑斕, 田野蔥蘢。 走進朔州的廣大農村, 映入眼簾的是村淨、水清、景美的新農村景象, 就像一幅水墨畫;步入農家, 院落乾淨整潔, 百姓神采奕奕, 一個環境優美、舒適宜居的農村生態體系正逐步形成, 走走停停之間, 步移景異, 恍入畫圖。

躬身為民謀福祉, 一枝一葉總關情。 朔州市在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建設幸福家園的積極實踐中, 他們展示了“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決心, 使一處處鄉村的環境面貌得到了明顯改善, 老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空前高漲。

如今,

在阡陌縱橫的馬邑大地上, 一幅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動人畫卷緩緩舒展, 朔州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百姓富、產業旺、文化興的新農村建設之路。

朔州新農村景象。

“把脈問診”開“良方”

標本兼治、統籌推進謀全域

朔州有1624個行政村、鄉村人口83萬。

六縣區中, 右玉縣為國定貧困縣, 平魯區、山陰縣為省定插花貧困縣, 全市農村環境集中整治任務重、難度大。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攻堅戰和持久戰”, 這場“戰役”清掃的是垃圾, 凝聚的是人心, 提升的是面貌, 改變的是習慣……朔州市委、市政府意識到, 要解決“攔路虎”, 不能只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要有政策制定的高度與前瞻性, 需要的是直達“病灶”的“良方妙藥”。

在朔州, 一切跟百姓相關的事, 都十萬火急。 在全省農村環境集中整治長治現場會後, 6月8日, 朔州市成立了由代市長陳振亮擔任組長的朔州市環境集中整治行動領導組。 6月9日, 《朔州市農村環境集中整治行動實施方案》正式印發,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駛上了快車道。 一系列標本兼治的措施明確了,

一張張統籌推進的“路線圖”確定了。 朔州人明白只有目標明確、上下一心, 才能凝成合力, 形成攻堅克難的“尖刀”。 他們建立財政可持續投入機制, 把加大資金投入作為推動工作的重要措施, 市縣財政列支了資金, 同時還積極動員社會投資, 保障了農村環境整治的順利開展。 目前, 全市共投入資金36264萬元, 其中市級11250萬元, 縣區5014萬元, 社會投資2226萬元。

沒有有效的監督, 就沒有工作的動力。 朔州把強化督查督導作為推動工作的重要手段, 多次開展現場督查, 加大問責力度, 進一步壓實了縣區主體責任。 在督察組不定期明察暗訪的同時, 將發現的問題認真梳理, 及時通報縣區分管領導。 市政府每半月對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定期通報,

並納入13710系統進行督辦, 對於不能按時完成工作的縣區和單位嚴肅問責追責。

咬定青山不放鬆, 朔州人有著不達目的誓不甘休的韌勁, 因為這關係到轄區百姓的切身利益, 千家萬戶的喜怒哀樂以及黨和政府的形象。

因地制宜祛“病根”

找尋新“動能”, 精准實施特色整治

縱觀朔州推進農村環境集中整治行動, 儘管有些制度還在逐步完善, 有些措施還在開始發力階段, 困難和壓力依然很大, 但向好的勢頭正逐步顯現。

打造鄉村文化旅遊產業、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在整治行動中, 朔州市各縣區結合本地實際, 因地制宜制定城鄉環境集中整治行動方案, 開展了各具特色的整治行動。

朔城區把農村環境整治和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結合起來, 走出了一條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相互促進的路子。

走進朔州市平魯區阻虎鄉迎恩堡村, 一片片油菜花像黃色地毯在田野上肆意鋪展, 和藍天、白雲、特色民居交相輝映, 美不勝收。 村民王業、賈志國說, 村裡環境好了, 種的2000畝油菜花也開了, 來這裡旅遊的人可多了, 家裡的土雞蛋一斤十多元錢都不夠賣。 “前兩天, 有一撥遊客來我家吃了頓家常飯, 給了我100元。 ”村民李占英興奮地接過話茬。 這些變化讓他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在因地制宜祛“病根”的同時, 朔州把實現長效治理作為推動工作的重要目標, 鼓勵各縣區在農村環境整治中積極探索市場化治理機制, 實現專業化、社會化、可持續治理模式。

懷仁縣實施鄉村環衛一體化PPP專案,開展以提供硬化道路清掃保潔作業、村鎮存量垃圾處置作業、垃圾分類收集、清運、轉運作業為主要內容的鄉村環衛一體化託管服務,通過“戶分類—村集中—鄉鎮轉運—縣處理”的城鄉一體化模式處理處置生活垃圾。目前,該專案正在親和鄉、海北頭鄉、何家堡鄉三個鄉試點運行,試點成功後將在全縣實施。

目前,集中整治行動開展兩個多月來,全市以“三環三邊”為重點,以“四治”為主要內容,投入資金3.63億元,農村的環境面貌得到改善。

“三個結合”促長遠

立足創新驅動,挖潛發展新動力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不僅是一場改造農村發展環境和農民生活環境的“攻堅戰”,更是一場涉及廣大農民群眾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的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如何打“持久戰”,朔州人也有自己的“秘笈”,並在實踐中形成了一批可供借鑒、複製的經驗。

把環境整治行動與建設美麗鄉村相結合。朔州市制定了《朔州市美麗鄉村示範點創建活動方案》,更加注重“人的新農村”建設、在大力改善農民生活條件的基礎上,不斷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目前,全市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的公共浴室有12個,在建公共浴室有12個,在全省名列前茅。

把階段性工作與持續性推進相結合,朔州市積極探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長效機制。懷仁縣大力實施“五村聯創”,探索了破解投入大、效果差、難持續的問題,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實行“黨員幹部包村包街巷衛生責任制”。二是推行“專業隊保潔”模式。三是實施“招商引資多元投入機制”。四是全面推廣“路長制”。

把突出重點與統籌兼顧相結合。在實踐中,朔州市在統籌中探索破解農村發展難題的思路辦法。朔城區賈莊鄉薛家店村採用依法依規方式,依法破解拆除村裡危舊房屋的難題。在拆違治亂中承諾原宅基地使用權性質不變,舊房拆除複墾後栽植果樹的所有權和收益權歸舊房主等合理合情合法辦法,拆除村中危舊房28戶,栽植各種果樹80多畝、綠化樹7000多株,使原來有名的髒亂村變成了花園式美麗宜居示範村。二是採用村民自治辦法,建立了衛生保潔長效機制。

同時,朔州市各級環衛理事會與家家戶戶簽訂了義務清潔責任狀,推廣了“推五包、治四堆、創三淨、講義務、抓長久”的工作方法,基本形成了“集體不花錢,群眾義務幹,戶戶比乾淨,長期能運轉”的環境衛生義務清潔模式。

路雖遠,行則必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在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機遇面前,朔州人已經做好啃硬骨頭、打持久戰的準備。農村環境集中整治,不僅要標本兼職,還要為未來積蓄力量,助力朔州經濟發展踏上新征程。

責編:小白

實現專業化、社會化、可持續治理模式。

懷仁縣實施鄉村環衛一體化PPP專案,開展以提供硬化道路清掃保潔作業、村鎮存量垃圾處置作業、垃圾分類收集、清運、轉運作業為主要內容的鄉村環衛一體化託管服務,通過“戶分類—村集中—鄉鎮轉運—縣處理”的城鄉一體化模式處理處置生活垃圾。目前,該專案正在親和鄉、海北頭鄉、何家堡鄉三個鄉試點運行,試點成功後將在全縣實施。

目前,集中整治行動開展兩個多月來,全市以“三環三邊”為重點,以“四治”為主要內容,投入資金3.63億元,農村的環境面貌得到改善。

“三個結合”促長遠

立足創新驅動,挖潛發展新動力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不僅是一場改造農村發展環境和農民生活環境的“攻堅戰”,更是一場涉及廣大農民群眾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的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如何打“持久戰”,朔州人也有自己的“秘笈”,並在實踐中形成了一批可供借鑒、複製的經驗。

把環境整治行動與建設美麗鄉村相結合。朔州市制定了《朔州市美麗鄉村示範點創建活動方案》,更加注重“人的新農村”建設、在大力改善農民生活條件的基礎上,不斷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目前,全市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的公共浴室有12個,在建公共浴室有12個,在全省名列前茅。

把階段性工作與持續性推進相結合,朔州市積極探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長效機制。懷仁縣大力實施“五村聯創”,探索了破解投入大、效果差、難持續的問題,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實行“黨員幹部包村包街巷衛生責任制”。二是推行“專業隊保潔”模式。三是實施“招商引資多元投入機制”。四是全面推廣“路長制”。

把突出重點與統籌兼顧相結合。在實踐中,朔州市在統籌中探索破解農村發展難題的思路辦法。朔城區賈莊鄉薛家店村採用依法依規方式,依法破解拆除村裡危舊房屋的難題。在拆違治亂中承諾原宅基地使用權性質不變,舊房拆除複墾後栽植果樹的所有權和收益權歸舊房主等合理合情合法辦法,拆除村中危舊房28戶,栽植各種果樹80多畝、綠化樹7000多株,使原來有名的髒亂村變成了花園式美麗宜居示範村。二是採用村民自治辦法,建立了衛生保潔長效機制。

同時,朔州市各級環衛理事會與家家戶戶簽訂了義務清潔責任狀,推廣了“推五包、治四堆、創三淨、講義務、抓長久”的工作方法,基本形成了“集體不花錢,群眾義務幹,戶戶比乾淨,長期能運轉”的環境衛生義務清潔模式。

路雖遠,行則必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在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機遇面前,朔州人已經做好啃硬骨頭、打持久戰的準備。農村環境集中整治,不僅要標本兼職,還要為未來積蓄力量,助力朔州經濟發展踏上新征程。

責編:小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