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日本污染擴散 各地水域四成魚體內檢出“微塑膠”

中新網9月5日電 據日媒報導, 日本京都大學環境工程學副教授田中周平等組成的團隊日前匯總的調查結果顯示, 將海面漂浮的“微塑膠”吸入體內的魚類在東京灣、大阪灣、琵琶湖等國內大範圍內被發現, 占到調查總體的四成。

據報導, “微塑膠”是指塑膠袋、塑膠瓶等被紫外線和海浪破壞後形成的小於5毫米的垃圾。 雖然污染在全球海洋擴散, 但調查暴露出日本同樣處於嚴重狀況之中。

由於“微塑膠”易吸附環境中的化學物質, 田中表示“有必要調查對魚類等海洋生物的影響。 ”據瞭解, 人類若食用“微塑膠”會被排出體外。

調查團隊於2016年10月至12月在女川灣(宮城縣)、東京灣、敦賀灣(福井縣)、英虞灣和五所灣(三重縣)、琵琶湖(滋賀縣)和大阪灣展開調查。

總計採集了197條魚樣本, 對消化管進行調查後在74條魚中發現總計140個“微塑膠”, 相當於總數的四成。 檢出率最高的是東京灣的鯷魚, 約占八成。 接下來是大阪灣的鯷魚, 將近五成, 再次是女川灣的遠東擬沙丁魚, 約占四成。

據悉, 鯷魚和遠東擬沙丁魚由於通過用鰓過濾吸入的水並攝入浮游生物, “微塑膠”會隨食物一起進入體內。 這兩種魚五成以上體內檢出“微塑膠”, 遠高於約占兩成、採用其他攝食方法的鯵類等。

報導稱, 即使“微塑膠”的總重相同, 單個尺寸越小吸附化學物質的總量越多。

此次調查對象為0.1毫米以上的微塑膠, 田中稱“今後還將調查更小的‘微塑膠’。 ”

(原標題:污染擴散 日本各地水域四成魚體內檢出“微塑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