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西工大介萬奇教授榮獲2017年陝西省“教書育人楷模”榮譽稱號

根據陝西省教育廳2017年8月31日陝教【2017】306號文件, 在第33個教師節來臨之際, 依據《關於做好2017年陝西省教書育人楷模推選工作的通知》精神, 經各市教育局、各高等學校和相關單位逐級推薦, 在專家評審, 綜合衡量的基礎上, 省教育廳決定授予我校介萬奇教授2017年陝西省“教書育人楷模”榮譽稱號。

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介萬奇教授是我國凝固技術和晶體生長領域的著名專家, 全國模範教師, 在教學和科研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成績, 在學生和同行中享有盛譽。

一、傾注滿腔熱情, 躬行教書育人

“講臺上, 書桌邊, 寒來暑往, 撒下心血點點;潤花蕾, 育桃李, 春華秋實, 拳拳赤誠一片。 ”這正是介萬奇人生的真實寫照。

“一個教師最好的產品就是他所培養出來的優秀學生”。 介萬奇教授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他的這句座右銘。 1988年剛剛踏上工作崗位, 他就擔任了本科生班主任,

工作認真負責, 在學習上嚴格要求學生, 將自己的學習經驗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們, 為他們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氣氛, 所指導的班級平均學分積居全年級第一;在生活上主動關心學生, 及時瞭解學生的生活狀態, 説明他們解決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

介萬奇一直堅持在教書育人的第一線, 勤勤懇懇, 任勞任怨。 在本科生教學工作中, 注意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科研最新動態相結合, 將科研工作的研究成果應用於教學, 使課程內容不斷更新, 保持與學科同步發展。 他講課引經據典, 旁徵博引, 教學精彩紛呈, 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大家在輕鬆的課堂環境中受益匪淺, 因此他成為同學們最受歡迎的教師之一。 同學們都說:“介老師用他淵博的知識吸引了我們,

獨特的課堂魅力征服了我們”。

介萬奇特別重視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 對每個學生論文的研究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一方面向同學們介紹相關知識, 努力提高學生的知識層面和擴大學生的科研視野, 使學生對本學科的發展方向有所瞭解。 另一方面, 他還注意培養和訓練學生查詢和閱讀文獻的能力, 讓他們獨立設計實驗方案, 再與他們一起討論設計方案的可行性, 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和即將遇到的難題, 使學生具備了畢業以後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古人雲:大木百尋, 根積深也;滄海百仞, 眾流成也;淵智洞達, 累學之功也。 國外的研究學習使介萬奇開闊了視野, 增長了才幹。

1992年在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完成洪堡獎學金的研究任務回國後後, 把為國家培養棟樑之材作為自己的主要目標之一, 傾注了滿腔熱情。

在研究生培養工作中, 他嚴格要求, 認真把關, 鼓勵學生勇於創新, 多方面發展, 支持學生參加國際會議、校際交流和聯合培養, 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睿智之士。 作為教師, 介萬奇教授最大的願望就是培養出比自己更強的學生。 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承諾。

介萬奇不僅重視教書外, 更重視育人。 作為研究生導師, 他在科研上嚴格要求學生, 在思想上也不放鬆。 他常教育學生, 要想做好學問, 首先要學會如何做人, 特別強調學生的集體主義和社會責任感, 不要計較個人得失。 在要求學生的同時,

介萬奇更是用他的行動為學生做出了表率, 真正做到了“學高為師, 身正為範”。

他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 指導和組織學生深入生活, 關心社會, 親自帶領學生參加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同時, 熱心公益教育, 積極參與科普講座活動, 指引年輕人走入科學的殿堂。 通過暑期國際學校這個開放多元國際化的平臺, 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輕人產生了思維的碰撞, 激發了科研創新的火花。

二、把握科研前沿, 服務國家需求

介萬奇師從周堯和院士, 從事金屬凝固技術研究, 在應用相變熱力學與動力學原理解決凝固控制問題方面做出創造性貢獻。 在工程應用方面, 開發出大型複雜鋁合金鑄件反重力鑄造技術與裝備。 近年來,又開發出複雜薄壁鋁合金鑄件石膏型無冒口精密鑄造技術,現已應用於大運空調系統、大型航空發動機油路系統和超高速航太飛行器油箱等國防裝備,獲2015年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介萬奇將凝固原理應用於化合物半導體晶體生長研究,提出了晶體合成、生長及後續退火處理的熱力學與動力學方法,解決了晶體結構、成分與缺陷控制的難題,開發出輻射探測器級CZT晶體等多種Ⅱ-Ⅵ族化合物晶體製備技術。晶體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準。該項技術獲2013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三、科學管理,開拓創新

除了在教學和科研領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外,介萬奇在學科和平臺建設以及管理方面,也做出了令人讚歎的業績,尤其是在擔任西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期間,展示出了他獨特的管理才能。

1996年以前的西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專業單一,研究內容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招生、就業也面臨諸多問題。1996年學校決定組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校破格任命年僅37歲的介萬奇擔任學院院長,介萬奇不負學校領導的重托,銳意改革,開拓創新。上任伊始,就把拓寬專業作為工作重點,充分利用學院3位院士和近20位博士生導師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推動學院的大力發展,使學院走上了工理結合,相互促進的良性發展軌道,並建設了材料學和材料加工2個國家重點學科,使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科在全國眾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名列前茅。

四、回應時代號召,積極投入雙創洪流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科研的號召下,介萬奇還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開展科研成果轉化,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介萬奇為實驗室的研究工作制定了“頂天立地”的思路,就是“要不上書架,要不上貨架”。以西北工業大學研發的新型輻射材料與器件技術為基礎,在西北工業大學科研成果轉化相關政策的支持下,組建了國內唯一的探測器級CZT晶體生產企業-陝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多項空白,打破了國外公司技術和產品的壟斷,提升了國產核與輻射儀器的核心競爭力。

介萬奇在繁忙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中,始終不忘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師,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和帶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以德立身、立身以執教,這不僅僅是介萬奇教授的人生信念,更是一位樸實而又嚴謹的科研教育工作者的人生目標。

三尺講臺,無數莘莘學子,見證了介萬奇教授言傳身教,誨人不倦的人格魅力;一盞檯燈,眾多科研成果,滲透著介萬奇教授執著研究,刻苦攻關的職業精神。

寒來暑往,撒下心血點點;春華秋實,拳拳赤誠一片。這正是介萬奇教授從開始從事教育事業直到今天的真實寫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介萬奇教授在回顧自己走過的道路時,認為自己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因為他把真情給了他的學生,把真愛給了材料研究,把青春奉獻給了平凡而光榮的教育事業。

(審稿:孫華強)

近年來,又開發出複雜薄壁鋁合金鑄件石膏型無冒口精密鑄造技術,現已應用於大運空調系統、大型航空發動機油路系統和超高速航太飛行器油箱等國防裝備,獲2015年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介萬奇將凝固原理應用於化合物半導體晶體生長研究,提出了晶體合成、生長及後續退火處理的熱力學與動力學方法,解決了晶體結構、成分與缺陷控制的難題,開發出輻射探測器級CZT晶體等多種Ⅱ-Ⅵ族化合物晶體製備技術。晶體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準。該項技術獲2013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三、科學管理,開拓創新

除了在教學和科研領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外,介萬奇在學科和平臺建設以及管理方面,也做出了令人讚歎的業績,尤其是在擔任西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期間,展示出了他獨特的管理才能。

1996年以前的西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專業單一,研究內容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招生、就業也面臨諸多問題。1996年學校決定組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校破格任命年僅37歲的介萬奇擔任學院院長,介萬奇不負學校領導的重托,銳意改革,開拓創新。上任伊始,就把拓寬專業作為工作重點,充分利用學院3位院士和近20位博士生導師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推動學院的大力發展,使學院走上了工理結合,相互促進的良性發展軌道,並建設了材料學和材料加工2個國家重點學科,使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科在全國眾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名列前茅。

四、回應時代號召,積極投入雙創洪流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科研的號召下,介萬奇還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開展科研成果轉化,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介萬奇為實驗室的研究工作制定了“頂天立地”的思路,就是“要不上書架,要不上貨架”。以西北工業大學研發的新型輻射材料與器件技術為基礎,在西北工業大學科研成果轉化相關政策的支持下,組建了國內唯一的探測器級CZT晶體生產企業-陝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多項空白,打破了國外公司技術和產品的壟斷,提升了國產核與輻射儀器的核心競爭力。

介萬奇在繁忙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中,始終不忘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師,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和帶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以德立身、立身以執教,這不僅僅是介萬奇教授的人生信念,更是一位樸實而又嚴謹的科研教育工作者的人生目標。

三尺講臺,無數莘莘學子,見證了介萬奇教授言傳身教,誨人不倦的人格魅力;一盞檯燈,眾多科研成果,滲透著介萬奇教授執著研究,刻苦攻關的職業精神。

寒來暑往,撒下心血點點;春華秋實,拳拳赤誠一片。這正是介萬奇教授從開始從事教育事業直到今天的真實寫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介萬奇教授在回顧自己走過的道路時,認為自己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因為他把真情給了他的學生,把真愛給了材料研究,把青春奉獻給了平凡而光榮的教育事業。

(審稿:孫華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