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今日七月十五,北方的你吃面魚了嗎?

街頭已秋意漸濃, 走路的人雖然還穿著半袖, 但都將雙手插於褲兜, 夾緊了雙臂落寞而過。 紙燒起的火光照紅了燒紙人虔誠的面孔,

燃起了人們對親人的那份思念之情, 讓人看了別有一番異樣。

七月十五是四大鬼節之一。 它包容的節俗比較複雜, 既是民間的鬼節, 又是道家的中元節, 佛教的盂蘭盆節, 僧道俗三流合一。 因此民間的紀念活動也豐富多樣, 有放河燈的, 有吃面人的, 有上墳燒紙的, 包含了追薦祖先、禮神祭祀、超度亡人等寓意, 更有“七月十五捏面人、八月十五殺韃子”的傳說。

在我的印象裡, 在我小時候, 七月十五與鬼節絲毫不沾邊, 它的含義很簡單, 就是能夠吃到香噴噴的白麵面魚。 從記事起, 每到七月十五, 家家就會給小孩子蒸一種叫面魚的吃食, 這是一年中為數不多的法定吃白麵的節日。 那時候白麵還很緊缺, 家家攢的白麵一般要在重大節日或婚喪嫁娶或在有病人的時候才會用到。

每到七月十五前, 媽媽就會在農忙中抽空蒸面魚。

現在的孩子對這樣的一個節日已經毫無概念。 在吃肉都不香的今天, 大概他們永遠也體會不到我當年能夠吃到面魚的那份欣喜。 只是, 社會進步了, 民俗卻逐漸沒落了, 往往又會成為我們若干年後需要保護的非物質文化, 不勝令人感慨唏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