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兒時景仰英雄事,此生傳承英雄志

坐落在山東省聊城市莘縣張魯鎮韓莊村的馬本齋烈士陵園, 距縣城約15公里。 與城內的繁華喧囂相比, 這個占地10畝的陵園安然僻靜。

3月上旬, 記者來到這裡, 走進園內, 只見蒼松勁柏迎面而立, 草木修葺一新。 陵園的守護者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 他叫蔡恩坤, 一位傷殘退伍老兵, 默默守護著馬本齋烈士陵園已有32個春秋。

蔡恩坤告訴記者, 兒時經常聽父輩們講犧牲在莘縣的抗日民族英雄馬本齋的故事, 對其充滿景仰, 久而久之萌生了參軍的想法。 1969年, 蔡恩坤如願入伍, 一次在部隊給軍馬喂草時, 左前臂意外捲入機器致三級傷殘,

退伍返鄉後被吸納到村委會工作。

1985年, 馬本齋烈士陵園建成, 蔡恩坤內心懷著對英雄的仰慕之情, 主動向民政部門申請去守護陵園。 初建的陵園條件簡陋, 進出都是土路, 很不方便, 園內不通水電, 吃飯是個大難題。 蔡恩坤住在園內僅有7.8平方米的磚房內, 每天清晨起床就開始打掃院落, 由於傷殘, 只能一隻手握著掃把, 幹起活來吃力, 常常是幹一會休息一會, 整個陵園打掃下來, 常常需要一天時間。 回憶往事, 蔡恩坤說:“這些年下來已經成為習慣, 不打掃還覺得今天少了點什麼。 ”

32年的守護歲月中, 蔡恩坤見證了不計其數前來弔唁的老軍人, 其中一件事讓他記憶猶新, 也成為他堅持下來的動力。

蔡恩坤告訴記者, 當時幾位元老人在祠堂前對著馬本齋的銅像佇立良久, 失聲痛哭, 並緊握住蔡恩坤的手,連聲道謝。 詢問得知, 其中一位老人就是馬本齋司令當時的警衛連長高翔。 臨走時, 高翔激動地握著蔡恩坤的手說:“謝謝你, 以後老首長就交給你了。 ”這件事對蔡恩坤觸動極大,他說:“每年前來弔唁的人數不勝數, 他們的每一次到來, 都讓我感到守護陵園很有意義。 ”

2012年, 時值馬本齋誕辰110周年,莘縣縣委、縣政府對陵園進行重新翻修,整修了烈士墓和烈士祠堂, 祠堂內掛滿展板, 翔實地展示了馬本齋烈士的英雄事蹟。 2016年, 莘縣縣委協調省民政廳對馬本齋烈士陵園進行全面整修, 目前仍在修繕中。 更多的人參與到維護陵園建設的工作中,

蔡恩坤完全可以休息一下, 但他仍堅持在陵園中歷盡所能地做些事情, 老人已將這裡視作生命的一部分。

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當年的戰鬥故事, 蔡恩坤閱讀了很多關於馬本齋烈士的書籍, 對馬本齋的瞭解逐漸加深, 祠堂內的每一張照片背後的故事他都如數家珍。 每當有學校和單位來給馬本齋烈士掃墓, 蔡恩坤都會擔任義務講解員。 一次次地講解, 一次次地追憶, 蔡老覺得自己可以為宣傳革命精神和教育下一代作貢獻, 他的工作很有價值。 蔡恩坤說:“英雄走了, 但他的精神還在鼓舞著一代又一代後來人。 ”

在蔡恩坤的值班室裡, 掛著一幅字, 上面寫著“為英雄守墓三十載”。 這是馬本齋的兒子馬國超前來掃墓時給他寫的。

每次來掃墓, 馬國超都拉著蔡老的手連連道謝。

隨著年齡的增長, 在長春工作的兒子經常勸老兩口過去安享晚年, 但每次都被蔡老拒絕了。 “我知道有一天我會離開這裡, 但是在這天來到之前, 我會盡力幹好我的工作, 做一名合格的守墓人。 ”

左圖:蔡恩坤老人擦拭陵園石碑。

趙玉剛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