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有了這種能力,人生才可能了不起

在孩子成長的階段,

身為父母, 能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是什麼?

父母都有身為父母的本能,

“我要給我孩子最好的, 保他一世平安無憂”

是很多父母的願望,

這是感性的願望, 是一種不需要思考的愛的表達。

但,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東西,

其實並不是“給他一片真空, 保他一世無憂”,

理性思考的話, 我們會承認, 人生是無常的,

一個人從出生到長大,

到取得自己的成功、扮演各種各樣的人生角色,

可能遇到的挑戰和挫折不計其數。

與其拼盡全力讓孩子有一段“確保贏”的成長,

不如培養孩子一種“輸得起”的品質。

輸得起、能夠承擔挫敗和否定的人,

才有本事去爭取成功;

只想贏, 害怕輸的人, 因為內心的畏懼,

會喪失很多的人生可能。

輸得起的內心, 是擁有一個精彩人生的前提。

抗挫能力比學習能力更重要

去朋友家做客,

正趕上朋友上五年級的女兒放學。

孩子一進屋,

我們就發現她眼睛紅紅的,

朋友開口問了一句:怎麼了?

結果孩子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原來是孩子語文打了89分, 沒過90。

朋友勸了半天沒管用, 最後和我抱怨:

這孩子就這樣, 考不好就哭, 心理素質不好。

可據我所知, 朋友對孩子的學習十分重視,

每天晚上都陪著孩子一起做作業,

雖然不報補習班,

但是會給孩子買各種課外題來做,

孩子除了要完成學校的作業,

還要完成媽媽留的作業。

孩子經不起考試的小挫折,

其實折射出來往往是家長對這件事的焦慮。

如果父母只盯著孩子的成績,

只會抓孩子的學習,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很可能是用孩子的成績當作藉口,

來逃避對“如何教育孩子”更深入的探討。

因為害怕自己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做得不夠好,

或者做錯,

所以才只抓著一件“絕對正確”的事情不放,

那就是成績。

管學習沒錯, 但只管學習就有問題了。

現在,

越來越多的家長都重視孩子智商、情商的培養,

但對挫折商的培養卻相對欠缺。

心理學家認為, 一個人要贏得真正的成功,

必須具備“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

三個因素。

對於父母來說,

做很多努力, 付出很多金錢,

想讓孩子少點挫折, 多出點成績,

不如培養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更重要。

而“挫折商”的培養, 無法假手於人,

父母行為的潛移默化,

以及對待孩子失敗和挫折時的態度,

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的挫折商。

過度保護, 會降低孩子的抗挫能力

我遇到過一些這樣的來訪者,

很年輕, 很焦慮, 對自己極為不滿,

抗打擊能力很弱,

“和室友相處不好”

“進了省重點高中, 月考制度很不習慣,

總是考不好。 ”

“我在大學裡不如別的同學八面玲瓏會交際。 ”

“男朋友竟然說從未考慮和我結婚。 ”

各種無法避免的小挫折小失敗就能把她壓垮。

她經歷了怎樣的成長?

為什麼絲毫沒有否定和抗擊挫敗的能力?

儘管知道自己“不應該這麼脆弱”,

但是潛意識裡對於挫折的“無法承受”,

讓她剛走上社會就開始對自己的人生

充滿了絕望悲觀,

對自己的價值進行著全方位否定。

極低的抗打擊能力, 往往和原生家庭有一定的關聯。

父母在孩子小時候的過度操持和保護,

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脆弱。

孩子無法獨自面對一個個挑戰,

無法在失敗和重來中建立和完善自己,

漸漸地,會形成一種極端化的思維定式——

只想贏,受不了輸。

如果是這樣的養育,

就好像是培育了一顆看起來很青蔥,

但是極其嬌弱的小苗,

只在一個特定且封閉的環境下,

擋住挑戰、拒絕一切不好的結果,

把他養得像模像樣,

卻忽視了這小苗離開了這個環境,

在大自然風和雨的洗禮下將如何生存。

父母輸得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輸得起的人有一個共同特點,

就是他們永遠相信自己能行。

有不少孩子,儘管可以在考試中披荊斬棘,

一步步考進重點中學乃至重點大學,

但一次失敗或者不如預期,

就可能會讓他對自己全盤否定,

其實這樣的孩子,

並沒有在成長的過程裡

建立真正的自信和核心自我。

而只是一心想做個“父母喜歡的好孩子”,

覺得唯有優秀的自己才能被父母接納,

所以不斷努力追求成績。

一旦在成績或者和人比較的事情上失利,

孩子馬上會害怕“父母對自己的不接納”

——孩子無法面對“輸”的背後真相,

其實是父母對於“輸”的無法接受。

曾經有一位媽媽給我寫信,她在信中說:

“我兒子中考失利,分班考也沒考好,

一次次的失敗把我打擊的神經崩潰,

我不知道怎麼面對孩子,

怎麼面對在普通高中的他,以及三年後的一切……

崩潰中……”

看到這封信,

我仿佛看到了一個瀕臨崩潰的,“輸不起”的媽媽,

也看到了那個即要面對考試失敗

和又要面對母親崩潰的孩子。

這位媽媽對孩子的失敗極為敏感,難以接納,

是一位“低挫折商”的父母。

其實背後的心理動機,

其實是:不允許失敗發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人生的考驗不只停留在求學階段,

人生這場考試,

考的是一個人的智商、情商、

考的是一個人面對挫折的勇氣,

考的是一個人內心強大的程度,

而不僅僅是成績。

所以,父母和孩子一起,

一起面對失敗的時候,

其實也是對父母“挫折商”的考驗,

更是對孩子“輸得起”品質的最佳培養機會。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平和地面對孩子的每一次失敗

如果父母應對挫折和失敗的能力很脆弱,

父母的這種緊張和脆弱也會傳遞給孩子。

我們應該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改變對一些不可控結果的執著,

提升自己的抗挫折能力。

在孩子失敗時,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支援,

並及時給予安慰和鼓勵,切記雪上加上霜。

和孩子一起建立起,應對失敗的觀念

如果一個人過分執著結果,就會很在意失敗,

但付出的過程、個人的努力,遠比結果重要。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建立正確的勝負觀:

投入地去努力,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結果則應以順其自然的心態去應對。

父母做到這一點,自然能夠給孩子強大的正面影響。

陪伴孩子,接納失敗帶來的沮喪情緒

失敗的感受誰都不喜歡的,孩子更加如此。

父母如果能陪伴孩子,度過失敗帶來的沮喪時刻,

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優秀和不足,

那麼孩子也能較快地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

漸漸地,

孩子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自我開解、自我疏導,

和失敗平靜相處。

如果你希望孩子有很強的“抗挫折”能力,

有勇氣承受失敗,輸了也不會覺得是世界末日,

那麼,

你看淡結果,孩子就能雲淡風輕,

你學會承受失敗,孩子也就能重頭再來。

人生如果沒有重頭再來的勇氣,

每一步都可能萬劫不復。

能夠在父母的保護下,去經歷失敗,

再在父母的鼓勵下,重新邁出自己挑戰的步伐,

這便是對孩子最好的養育。

父母在孩子小時候的過度操持和保護,

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脆弱。

孩子無法獨自面對一個個挑戰,

無法在失敗和重來中建立和完善自己,

漸漸地,會形成一種極端化的思維定式——

只想贏,受不了輸。

如果是這樣的養育,

就好像是培育了一顆看起來很青蔥,

但是極其嬌弱的小苗,

只在一個特定且封閉的環境下,

擋住挑戰、拒絕一切不好的結果,

把他養得像模像樣,

卻忽視了這小苗離開了這個環境,

在大自然風和雨的洗禮下將如何生存。

父母輸得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輸得起的人有一個共同特點,

就是他們永遠相信自己能行。

有不少孩子,儘管可以在考試中披荊斬棘,

一步步考進重點中學乃至重點大學,

但一次失敗或者不如預期,

就可能會讓他對自己全盤否定,

其實這樣的孩子,

並沒有在成長的過程裡

建立真正的自信和核心自我。

而只是一心想做個“父母喜歡的好孩子”,

覺得唯有優秀的自己才能被父母接納,

所以不斷努力追求成績。

一旦在成績或者和人比較的事情上失利,

孩子馬上會害怕“父母對自己的不接納”

——孩子無法面對“輸”的背後真相,

其實是父母對於“輸”的無法接受。

曾經有一位媽媽給我寫信,她在信中說:

“我兒子中考失利,分班考也沒考好,

一次次的失敗把我打擊的神經崩潰,

我不知道怎麼面對孩子,

怎麼面對在普通高中的他,以及三年後的一切……

崩潰中……”

看到這封信,

我仿佛看到了一個瀕臨崩潰的,“輸不起”的媽媽,

也看到了那個即要面對考試失敗

和又要面對母親崩潰的孩子。

這位媽媽對孩子的失敗極為敏感,難以接納,

是一位“低挫折商”的父母。

其實背後的心理動機,

其實是:不允許失敗發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人生的考驗不只停留在求學階段,

人生這場考試,

考的是一個人的智商、情商、

考的是一個人面對挫折的勇氣,

考的是一個人內心強大的程度,

而不僅僅是成績。

所以,父母和孩子一起,

一起面對失敗的時候,

其實也是對父母“挫折商”的考驗,

更是對孩子“輸得起”品質的最佳培養機會。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平和地面對孩子的每一次失敗

如果父母應對挫折和失敗的能力很脆弱,

父母的這種緊張和脆弱也會傳遞給孩子。

我們應該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改變對一些不可控結果的執著,

提升自己的抗挫折能力。

在孩子失敗時,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支援,

並及時給予安慰和鼓勵,切記雪上加上霜。

和孩子一起建立起,應對失敗的觀念

如果一個人過分執著結果,就會很在意失敗,

但付出的過程、個人的努力,遠比結果重要。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建立正確的勝負觀:

投入地去努力,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結果則應以順其自然的心態去應對。

父母做到這一點,自然能夠給孩子強大的正面影響。

陪伴孩子,接納失敗帶來的沮喪情緒

失敗的感受誰都不喜歡的,孩子更加如此。

父母如果能陪伴孩子,度過失敗帶來的沮喪時刻,

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優秀和不足,

那麼孩子也能較快地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

漸漸地,

孩子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自我開解、自我疏導,

和失敗平靜相處。

如果你希望孩子有很強的“抗挫折”能力,

有勇氣承受失敗,輸了也不會覺得是世界末日,

那麼,

你看淡結果,孩子就能雲淡風輕,

你學會承受失敗,孩子也就能重頭再來。

人生如果沒有重頭再來的勇氣,

每一步都可能萬劫不復。

能夠在父母的保護下,去經歷失敗,

再在父母的鼓勵下,重新邁出自己挑戰的步伐,

這便是對孩子最好的養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