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沒有人真正關心你啊,你心裡沒點數嗎?

文 | 長島冰茶

上周和幾個同事因為一個刪選價值觀的遊戲, 起了爭執。

遊戲背景是假設你有一個孩子要步入社會, 你得從現有的100個裡逐漸刪掉其他95個,

只留下5個給孩子。

過程很痛苦, 每扔下一個特質和價值觀都很捨不得, 甚至還要猶豫一會才能做出決定。

最後我剩下的5個是:健康, 獨立, 對世界有貢獻, 富有, 以及溫暖真誠。

與其他同事們不同, 在這個過程中我拋棄了僅有的3個跟朋友有關的價值觀:

學會做一個好朋友, 能擁有一個好朋友, 一直能與你在乎的人/朋友保持一段愛的關係。

我依次按順序刪掉了它們, 在放棄其中最後一個的時候, 同事強烈不滿地質問我:

“想清楚, 這樣的話你的孩子很可能會孤獨一輩子的!你願意這樣嗎?”

我脫口而出“願意啊”。 後來私下反思, 發現自己真的不是因為一時生氣在狡辯, 答案依舊沒有改變。

其實最後的5個選擇,

與其說是對孩子的期盼, 不如說是對自己的映射。

也就是說, 我可以接受或願意孤獨終老的。

不是因為朋友愛人不重要, 而是真心覺得我們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 最終也會一個人離開。

整個過程就像是一場獨自旅行, 就算有人相伴, 終究各奔東西。

1

人生是階段性的, 走出舊階段進入新階段時, 你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更新一遍自己周遭的環境及心境, 就像你朋友圈點贊的人總會階段性的換一撥一樣。

7月份的時候, 從朋友圈得知, 我曾經的好朋友月月結婚了。

她很美, 照片也很漂亮, 只是挽著她的手和她笑成一團的伴娘, 不是我。

月月和我一個初中, 我們因為違紀一起被攆到教學樓外罰站, 一起逃掉體育課去籃球場偷瞄喜歡的男生, 一起騎車上下學, 我們談天說地, 形影不離。

還記得兩人開玩笑, 她讓我將來給她當伴娘時扮成美少女戰士裡的夜禮服假面。

可如今, 我連婚禮邀請都沒收到。

什麼時候疏遠的呢?

或許是我們去了不同地方上學開始, 一個月幾次的電話變成了幾個月一次;

或許是她跟我吐槽身邊的人和事哈哈大笑時, 我無法理解只好無奈又敷衍地附和;

或許是看到好笑的圖片想發給她時, 發現大前天給她發的連結, 還尷尬地躺在那裡;

或許是受了委屈、感到煩心時, 她因為有事錯過了我的電話, 等回打過來我卻已經處理好了情緒;

......

我們在不同的地方, 處於不同的圈子, 和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故事。

最近一次聯繫還是在一年多以前, 月月準備去一個小城市安家落戶, 我勸她人生還有那麼多可能性, 為什麼要過一眼望到頭的生活。

兩人生氣地大吵, 最後不歡而散, 爭吵中涉及到雙方生活的每字每句都在殘酷地表明:

我們已經分道揚鑣, 前途和未來讓我們被卷往完全相反的方向。

因為資訊不再對接, 再加上時間和距離的阻礙, 兩個人早已經回不到過去。

和小時候吵架不同, 這次之後我們便再也沒聯繫過彼此。

所以啊, 突然間斷了聯繫, 選擇默默走散, 這大概就是成年人的默契, 只有小孩子才會問“你為什麼不跟我玩了”。

我們越長大越能接受人際關係的更迭, 成年人之間的疏遠不需要問為什麼, 接受結果就好了。

2

上週五下午, 快半年沒見的大學好友小安發微信問候, 當時在忙沒來得及回, 等回的時候已經淩晨一點多。

半年裡發生很多事,也有很多話想說,但一想到要把故事講完,解釋太多太累,說出來對方也不一定能理解明白,最後滿腹心事都變成了一句“挺好的”。

各自絮叨幾句,結束對話。

跟月月不同,我和小安都在北京,曾一起結伴去各地旅行,社會圈子和成長環境相近,畢業之後卻也漸漸疏遠。

這常讓我覺得,大學四年的情誼或許不過是命運陰差陽錯開的玩笑。

那時候我們睡在同個寢室,上同樣的課,走同樣的路,吃同樣的飯菜,共同經歷各種大事小情、感受彼此的喜怒哀樂,朝夕相處和如影隨形的陪伴會讓我們產生錯覺:

彼此就是感情深厚的好友,因為我們是如此相同。

可畢業之後就會發現,也許我們需要的只是陪伴而已,距離上的接近讓我們誤以為情感也很近,一旦距離變遠,便會有新的人取代原來“好友”的位置。

所以感情變淡也不一定非要有什麼理由,只不過歲月在變遷,彼此在成長罷了。

前一陣用微信的最新功能“不常聯繫的朋友”,去查看半年內無單聊和半年內沒有回復過朋友圈的朋友,發現幾乎占了我微信連絡人的一大半,而那些時刻保持聯繫的無非是同事和新認識的朋友,舊友寥寥無幾。

沒有什麼太過難受和心酸的情緒,我們似乎也接受了這樣的現實:

當長成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之後,就漸漸懂得了人本來就不是長情的動物,跟所有事物都不是永恆的一樣,只是一起走過一段路而已,又何必把懷念弄的比經過還漫長。

有些人離我們遠了,就會離一些人更近;有些人走了,就會又有一些人來。

我們沒必要耿耿於懷物是人非,也沒必要分開了就誹謗中傷、惡語相向指責對方“你變了”。

那些離開的人,我們感謝你能來,不遺憾你離開,也祝福你以後的歲月一路順遂。

3

記得曾經看過一句話說“全世界沒有幾個人關心你的生活超過十分鐘”,我們一生中很難碰見真正瞭解彼此並一直走下去不離不棄的人,期盼太多反而會傷了自己。

所以別太著急就把新走近的人當成值得深交的知己,用交淺言深快速拉近彼此的距離,使得雙方都有了一些對彼此不切實際的期望。

結果進展太快、瞭解不足導致不斷失望,於是只好一邊說服自己人性本是如此淡薄,一邊在心裡把對方推遠,維持表面的和平。

甚至一不小心,兩人就此分道揚鑣老死不相往來。

與其這樣,不如一開始就明白: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永遠在你身邊的朋友只有你自己。

至於一生知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半年裡發生很多事,也有很多話想說,但一想到要把故事講完,解釋太多太累,說出來對方也不一定能理解明白,最後滿腹心事都變成了一句“挺好的”。

各自絮叨幾句,結束對話。

跟月月不同,我和小安都在北京,曾一起結伴去各地旅行,社會圈子和成長環境相近,畢業之後卻也漸漸疏遠。

這常讓我覺得,大學四年的情誼或許不過是命運陰差陽錯開的玩笑。

那時候我們睡在同個寢室,上同樣的課,走同樣的路,吃同樣的飯菜,共同經歷各種大事小情、感受彼此的喜怒哀樂,朝夕相處和如影隨形的陪伴會讓我們產生錯覺:

彼此就是感情深厚的好友,因為我們是如此相同。

可畢業之後就會發現,也許我們需要的只是陪伴而已,距離上的接近讓我們誤以為情感也很近,一旦距離變遠,便會有新的人取代原來“好友”的位置。

所以感情變淡也不一定非要有什麼理由,只不過歲月在變遷,彼此在成長罷了。

前一陣用微信的最新功能“不常聯繫的朋友”,去查看半年內無單聊和半年內沒有回復過朋友圈的朋友,發現幾乎占了我微信連絡人的一大半,而那些時刻保持聯繫的無非是同事和新認識的朋友,舊友寥寥無幾。

沒有什麼太過難受和心酸的情緒,我們似乎也接受了這樣的現實:

當長成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之後,就漸漸懂得了人本來就不是長情的動物,跟所有事物都不是永恆的一樣,只是一起走過一段路而已,又何必把懷念弄的比經過還漫長。

有些人離我們遠了,就會離一些人更近;有些人走了,就會又有一些人來。

我們沒必要耿耿於懷物是人非,也沒必要分開了就誹謗中傷、惡語相向指責對方“你變了”。

那些離開的人,我們感謝你能來,不遺憾你離開,也祝福你以後的歲月一路順遂。

3

記得曾經看過一句話說“全世界沒有幾個人關心你的生活超過十分鐘”,我們一生中很難碰見真正瞭解彼此並一直走下去不離不棄的人,期盼太多反而會傷了自己。

所以別太著急就把新走近的人當成值得深交的知己,用交淺言深快速拉近彼此的距離,使得雙方都有了一些對彼此不切實際的期望。

結果進展太快、瞭解不足導致不斷失望,於是只好一邊說服自己人性本是如此淡薄,一邊在心裡把對方推遠,維持表面的和平。

甚至一不小心,兩人就此分道揚鑣老死不相往來。

與其這樣,不如一開始就明白: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永遠在你身邊的朋友只有你自己。

至於一生知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