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敦克爾克:個人只是戰爭這座大山上的一粒塵埃

1、大家都覺得敦克爾克是一部戰爭片, 但是導演作為一部戰爭片來拍, 而是作為一部關於倖存者的電影。 也就是說, 如果你想來看槍林彈雨血肉橫飛, 請出門左轉鋼鋸嶺。

2、電影其實在講三個故事:一個持續一個小時的空軍飛行員的故事、敦克爾克海灘上年輕士兵長達一周的逃亡故事、持續了一天時間的小漁船的故事, 三條故事線相互交叉, 環環相扣, 在高潮處會和, 便構成了這部電影全部的劇情。

3、結尾時男主讀完報紙上邱吉爾的演說, 抬起頭愣了愣神, 似乎有些不敢相信這是現實, 電影便結束在這個瞬間。 戰爭所帶來的迷茫, 命運的不可捉摸, 便是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情境。

4、電影一點也不主旋律, 它看待戰爭的方式也與傳統的人文關懷的反戰角度截然不同。 諾蘭拍了一部很私人的電影, 他希望對自己的敘事技巧有所突破, 他希望表達自己對歷史和戰爭的看法。

至於這些敘事技巧和他看待歷史的方式是否是觀眾和評委喜聞樂見的, 他其實不那麼關心。

5、電影其實是靠個體情緒在支撐。 英國人在船上出於恐懼朝混進來的人怒吼;潛水艇水手的恐慌;飛行員默默地算油;英國老船主神一般的冷靜。

6、真實的戰爭就是這麼回事, 一切在戰爭中的人, 做出的行為都有非常個人、非常普通的理由。 借著屍體逃命、偷偷上船、扔下同伴、不讓法國人登船。 這些行為甚至都不稱為醜惡, 因為他們都有同樣普通且合理的理由。 同樣那些自發的民眾、英勇的飛行員。 也並非英雄, 也是基於同樣普通且合理的理由。

7、敦克爾克不是一部激情四射的戰爭片, 表現的卻是戰爭中普通人最真實的恐懼和無力,

這也讓此時出現的零星的人性光芒顯得愈發的偉大。

8、每一個看完《敦克爾克》的人都會說, “你唯一喜歡戰爭的理由大概就是你沒有出生在戰爭年代”。

9、最糟糕的和平, 也好過最偉大, 最正義的戰爭。

10、說到底, 這部電影, 就像是為邱吉爾這段配詞, 做的配套解說:我們將戰鬥到底。 我們將在法國作戰, 我們將在海洋中作戰, 我們將以越來越大的信心和越來越強的力量在空中作戰, 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本土, 我們將在海灘作戰, 我們將在敵人的登陸點作戰, 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 我們將在山區作戰。 我們絕不投降, 即使我們這個島嶼或這個島嶼的大部分被征服並陷於饑餓之中——我從來不相信會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在海外的帝國臣民,

在英國艦隊的武裝和保護下也會繼續戰鬥, 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認為適當的時候, 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來拯救和解放這個舊世界。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