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現在多學一樣本事,以後就少說一句求人的話

9月, 又是一年開學季。

一天, 突然接到了老家小叔的電話:

“勸勸你小弟, 這都高三了, 他要退學。 ”

“為啥?”

“還不是看著村裡的其他沒上學的人,

打工做生意, 照樣活得滋潤。 ”

掛罷電話, 我不由搖頭苦笑。

這不是我老家的獨有的現象。

以前, 我讀書時, 努力學習,

考上大學是擺脫貧窮的唯一出路。

現在, 這確已不是唯一的出路。

甚至, 在我考上大學後也曾懷疑過:

讀書有用麼?

畢竟, 這些辛苦學習到的東西,

在踏入工作時, 很多都用不到。

直到聽到一個師兄痛的領悟:

求職不難, 難的是你沒得選擇。

大學時, 師兄活得瀟灑, 可非但本專業屢屢掛科,

除了遊戲技能, 別無他長, 求職時處處碰壁。

最終, 師兄只能選擇了一個沒有門檻的工作:

“沒得辦法, 畢業了不能再找家裡要錢了, 謀生第一。 ”

我並沒有拿這些故事去勸堂弟,

只是複製了龍應台寫給兒子的一段話給他:

“孩子, 我要求你讀書用功,

不是僅僅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

而是, 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

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

而不是被迫謀生。 ”

努力學習的意義是什麼?

這是我見過最好的詮釋。

02

一個HR朋友給我分享過一個985學生的故事。

那次, 朋友負責招聘了一個985學生,

同期進來的還有一個非985的學生,

倆人一個專業。

一入職, 朋友就感到不妙,

因為985翻著白眼跟他吐槽:

千萬別把我給他分到一個組,

他成績那麼差, 肯定會拖我後腿的。

“當時我就感到他的心態會出問題。 ”朋友說。

似乎, 起點頗高的985, 躺著就已經贏了的感覺。

反轉來得很快:不久後的轉正定級,

非985力壓985一頭。

985當然很不解, 找到主管問:為什麼?

主管說:是不是上次我交給你一個任務,

你沒接?

985一臉理所當然:那不是我專業的啊, 我不會。

主管翻了一個白眼:

可跟你一起進來的, 人家也不是這個專業,

但人家接了, 而且完成得很好。

985的臉, 刷地紅到了耳根處。

他當然知道主管說的是誰,

就是那個他看不上的非985。

不是自己熟悉的專業, 他視之如砒霜,

同樣是不熟悉的專業, 別人視之如蜜糖。

這個任務當然有完不成的風險,

誰也沒有義務去承擔這個風險。

但是, 這個義務, 本應是我們的權利:

可以多學一點本事, 讓自己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03

在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等名號之外,

梁啟超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教育家的名號:

一門三院士, 九子皆才俊。

大的有建築大師的梁思成,

小的有開創中國航太事業數個首次的梁思禮。

秘訣在哪裡?可以從1927年梁啟超給留美三年的梁思成去的一封信中略窺一二:

你該擠出一部分時間學些常識性東西,

特別是文學或人文科學,

稍稍多用點工夫就能有大的收穫。

我深怕你因所學太專一的緣故,

把多彩的生活弄得平平淡淡,

生活過於單調,

則生厭倦心理,

厭倦一生即成苦惱之事。

書宜雜讀, 業宜精鑽。

細細體味, 梁啟超的教育理念,

超前地把梁思成培養為了一個現代T字型人才:

豎杠代表專業性, 那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橫杠代表你知識的廣度,

如果兩個人才專業性差不多,

這時候就看誰具有更廣的知識。

試想, 若沒有博廣的見識, 僅僅是業務專精,

梁思成何以成為一代建築大師。

多學一點本事, 成為T字型人才,

讓自己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很誘人,

但也有很多誤區。

誤區一:很多人的努力只是假裝在努力。

於是你讀了和沒讀沒有任何區別;

課程買了很多, 永遠沒學過第二課;

…………

你學了很多, 但從不稍微多下點功夫,

自然沒有收穫,

於是在下一個相關機會擺在面前時,

只能尷尬地說:略懂略懂。

04

前面跟一個朋友聚會,聊起了現在的工作。

“現在幹得越來越沒勁了。”

“調崗或者跳槽,換個環境唄。”

“老了,挪個位置,新東西學不會了。”

這就是成為T字型人才的誤區二:

現在太晚了,學不會了。

我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一位姐姐,過去在一家食品工廠工作,由於學歷低,只能每天負責檢查產品外包裝是否合格。

時間長了她發現,經過她手的產品上寫“營養”“養生”等字樣的食品數量遠大於其他產品,

她認定這是一個好時機。

於是她花2萬多元報了一個營養師培訓課程,

每天抱著書本背食品營養成分表,

工作時還會特意查看包裝袋上的配料表等。

身邊的人都覺得她瘋了,年紀不小了還瞎折騰。

更瘋狂的是拿到四級營養師證後,

她索性辭掉了工廠的工作,

在一家藥房當坐診營養師,

一邊積累工作經驗一邊繼續准備考三級營養師。

幾年過去,這位姐姐已經是好幾家大藥房的營養專家,一周只需出診3天,曾經工作過的小工廠早已倒閉。

如果當初她也認定“太晚了”,哪有如今的體面的工作,想必會處處撞上人生的玻璃門,痛不可言。

認為都成人了,學很多東西都太晚了,

所以不願再努力學習,尋求上進,

正是比財富固化更可怕的認知固化,

很多事業上的崩潰,正緣於此。

05

成為T字型人才的誤區三:

眼高手低,總會輕浮地說別人不過如此,

你幹得我也能幹得來。

譬如,很多人覺得文章很好寫,

當作家的事誰都能幹。

前面,一個師弟,就向我來討教如何寫出爆款文。

我還沒說,他先啪啦說了一通:

就是講幾個故事,我覺得我會講故事哎,

我以前的議論文寫得也很好的……

電話這端,我無語淚千行:

我怎麼從來沒覺得這麼簡單呢。

其實楊奇函說過一段很好的話:

很多人認為寫文章、當作家的事兒誰都能幹,

但其實,作家的隱形門檻我們是看不到的。

這個隱形門檻就是持續有目的積累。

不止是作家,普通人和各個行業的牛人之間都會有這個隱形的門檻。

楊奇函讀書,會把觸動他的語言文字和自己的思考形成word文檔,反復讀、反復記;

雪球大V、《指數基金投資指南》作者銀行螺絲釘,隨手一貼就是一年半的定投記錄,方便日後進行複盤,監督檢查自己是否正確地執行了計畫;

…………

那些真正的牛人,往往都是斯坦福鴨子:

表面看起來悠閒,

可鴨掌正在水下不知道奮力劃拉了多少下。

06

知乎網友“只是個小影子”講過一個他表舅的故事。

他的表舅八十年代華南理工的大學生,純工科。

畢業後一路蹉跎,三十多歲時進了一個公務員單位,慢慢,也有房有車,雖然沒有什麼晉升機會,生活過得也波瀾不驚。

但他沒放棄學習,尤其是學習英語——

在家裡裝了個鍋,可以收到國外的台,

沒事就開電視聽英語。

還搞了個kindle,

買一個兩三百的文曲星啃英文小說。

大家都覺得沒意義,他學得甘之若飴。

一直到快五十了,單位有公派去美國,

有個硬性條件是託福要過關60,

他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考了個110。

于情於理,都只能派他去。

“我沒辦法做到萬人之尖,

只好比搞技術的多會英語,

比英語好的多會一門技術,

雖然技術和英語都沒有頂尖,

但這樣我也比很多人厲害了。”

人生有時機會就只有一次,沒人知道什麼時候來,

你能做到的就是增加抓住它的幾率,

增加這個幾率最好的方法,

就是讓自己成為表舅那樣的T字型人才——

在自己專業之外,努力多學一樣本事,

多花點功夫,

甚至不妨通過有目的的積累去精通它。

當你不知道從學習什麼開始時,

不妨從學習英語開始吧。

英語,不但是一種溝通語言,

讓你方便地在全球化的世界如魚得水,

更能習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助你在工作進入困境時柳暗花明,

在日後工作遇到隱形的門檻時,

成為你隱形的翅膀。

只能尷尬地說:略懂略懂。

04

前面跟一個朋友聚會,聊起了現在的工作。

“現在幹得越來越沒勁了。”

“調崗或者跳槽,換個環境唄。”

“老了,挪個位置,新東西學不會了。”

這就是成為T字型人才的誤區二:

現在太晚了,學不會了。

我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一位姐姐,過去在一家食品工廠工作,由於學歷低,只能每天負責檢查產品外包裝是否合格。

時間長了她發現,經過她手的產品上寫“營養”“養生”等字樣的食品數量遠大於其他產品,

她認定這是一個好時機。

於是她花2萬多元報了一個營養師培訓課程,

每天抱著書本背食品營養成分表,

工作時還會特意查看包裝袋上的配料表等。

身邊的人都覺得她瘋了,年紀不小了還瞎折騰。

更瘋狂的是拿到四級營養師證後,

她索性辭掉了工廠的工作,

在一家藥房當坐診營養師,

一邊積累工作經驗一邊繼續准備考三級營養師。

幾年過去,這位姐姐已經是好幾家大藥房的營養專家,一周只需出診3天,曾經工作過的小工廠早已倒閉。

如果當初她也認定“太晚了”,哪有如今的體面的工作,想必會處處撞上人生的玻璃門,痛不可言。

認為都成人了,學很多東西都太晚了,

所以不願再努力學習,尋求上進,

正是比財富固化更可怕的認知固化,

很多事業上的崩潰,正緣於此。

05

成為T字型人才的誤區三:

眼高手低,總會輕浮地說別人不過如此,

你幹得我也能幹得來。

譬如,很多人覺得文章很好寫,

當作家的事誰都能幹。

前面,一個師弟,就向我來討教如何寫出爆款文。

我還沒說,他先啪啦說了一通:

就是講幾個故事,我覺得我會講故事哎,

我以前的議論文寫得也很好的……

電話這端,我無語淚千行:

我怎麼從來沒覺得這麼簡單呢。

其實楊奇函說過一段很好的話:

很多人認為寫文章、當作家的事兒誰都能幹,

但其實,作家的隱形門檻我們是看不到的。

這個隱形門檻就是持續有目的積累。

不止是作家,普通人和各個行業的牛人之間都會有這個隱形的門檻。

楊奇函讀書,會把觸動他的語言文字和自己的思考形成word文檔,反復讀、反復記;

雪球大V、《指數基金投資指南》作者銀行螺絲釘,隨手一貼就是一年半的定投記錄,方便日後進行複盤,監督檢查自己是否正確地執行了計畫;

…………

那些真正的牛人,往往都是斯坦福鴨子:

表面看起來悠閒,

可鴨掌正在水下不知道奮力劃拉了多少下。

06

知乎網友“只是個小影子”講過一個他表舅的故事。

他的表舅八十年代華南理工的大學生,純工科。

畢業後一路蹉跎,三十多歲時進了一個公務員單位,慢慢,也有房有車,雖然沒有什麼晉升機會,生活過得也波瀾不驚。

但他沒放棄學習,尤其是學習英語——

在家裡裝了個鍋,可以收到國外的台,

沒事就開電視聽英語。

還搞了個kindle,

買一個兩三百的文曲星啃英文小說。

大家都覺得沒意義,他學得甘之若飴。

一直到快五十了,單位有公派去美國,

有個硬性條件是託福要過關60,

他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考了個110。

于情於理,都只能派他去。

“我沒辦法做到萬人之尖,

只好比搞技術的多會英語,

比英語好的多會一門技術,

雖然技術和英語都沒有頂尖,

但這樣我也比很多人厲害了。”

人生有時機會就只有一次,沒人知道什麼時候來,

你能做到的就是增加抓住它的幾率,

增加這個幾率最好的方法,

就是讓自己成為表舅那樣的T字型人才——

在自己專業之外,努力多學一樣本事,

多花點功夫,

甚至不妨通過有目的的積累去精通它。

當你不知道從學習什麼開始時,

不妨從學習英語開始吧。

英語,不但是一種溝通語言,

讓你方便地在全球化的世界如魚得水,

更能習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助你在工作進入困境時柳暗花明,

在日後工作遇到隱形的門檻時,

成為你隱形的翅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