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65年前1200萬噸級核爆:美國首枚氫彈讓世界著了火

1952年11月1日, 美國第一枚氫彈“常春藤麥克”在太平洋的埃內韋塔克環礁上爆炸。 “麥克”用來指代Million, 意思是百萬噸級。 雖然這枚氫彈高6米, 直徑為1.8米, 重達65噸, 看上去像個大暖瓶, 比一輛載重汽車還大, 飛機、導彈都無法運載, 沒有什麼實戰價值, 但是它卻用1200萬噸的當量證明了泰勒-烏拉姆方案的有效性, 也給全世界看到了氫彈的恐怖。

“麥克”的爆炸在外觀及效應上是可怕的。 當時地球上升起了世界上第一個人造熱核太陽, 零時發出持續的耀眼閃光和灼熱的熱浪。 火球直徑發展到3.5英里完全吞沒了埃內韋塔克及其周圍的島礁, 幾乎把島上所有的東西都氣化了。 原來小島的地方在沙子及珊瑚中形成了50米深、1.9公里直徑的巨大彈坑。 整個試驗用的2700米長的膠合板棚徹底消失, 混凝土掩體被部分燒毀。

“麥克”爆炸動態圖

爆轟波達到好幾公里遠, 在其經過的途中壓壞並掃除一切東西。 近處島嶼上的植物及動, 被熱浪及擊波清除乾淨, “麥克”的熱煙雲上升到32公里高, 擴展到160公里遠。 爆炸產生的熱脈衝在幾公里外可以感覺到, 持續好幾秒鐘。 一架作效應試驗的B-36D型飛機在離爆心水準距離24公里、12000米高處探測到52°C的升溫。

一些試驗瓶目擊者給出了各自對爆炸的描述:

——根據海上各種船隻中目擊人員提供的情況, 核爆炸景象難以描寫。 伴隨著極明亮的閃光, 人們馬上感覺到熱波, 距離可達50〜56公里。 在海平面看巨大的火球像升起一半的太陽, 短暫停留以後迅速膨脹,

在被雲霧室效應及飛雲部分遮蔽之前直徑達1.6公里。 爆炸後不久可以看到很大規模的雲霧室效應, 很快就出現巨大的蘑菇雲, 好像是支撐在灰褐色的莖上, 顯然莖是由被抽吸到空中的珊瑚粒子、碎片及水組成的。 在莖的底部周圍可見有一個水幕, 很快回落到原來小島的周圍。

——衝擊波及聲響大約在爆後2.5分鐘時到達海上船隻, 先是一劇烈的爆炸聲響, 隨後是拖長的、持續的隆隆聲。 耳朵感覺到的壓力脈衝時間及負壓時間特別長。

——開始時, 上部煙雲顯得非常白, 但在其上升擴展過程中, 在沸騰翻滾物質的陰影部分很快呈現出微紅的褐色。 大約在爆後30分鐘, 上部煙雲直徑大約為96公里, 其莖部直徑大約32公里。 莖與上部相接之處大約高13000米, 在相接處可以看到有無數拋射的手指狀物質……煙雲上升很快, 撞擊對流層頂而“散開”, 到大約56分鐘時, 整個煙雲好像達到了穩定狀態, 高度超過35000米。 到這時, 煙雲受風的影響開始變形直到日落時分……

——給予船隻上人員的第一個爆炸信號是比太陽亮很多倍的閃光, 接著是在他們背上的熱波可達80攝氏度,就像是熱烙鐵的短時接觸。雖然人們背對爆心,並把雙臂岸叉抱在墨鏡前,眩目的亮光仍然沒有被擋住。

——一個艦上領航員是這樣寫到:在距離爆心56公里之外,亮光至少等於10個太陽。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大約有32公里寬的火焰射向空中,有8公里高,持續大約7秒鐘。然後看見千百噸土被拋向夭空,爆後約20秒,煙雲開始形成。整個世界著火了。這真是我一輩子也忘不了的。

爆炸的植物學及生物學效應也是破壞性的:在“麥克”爆炸彈坑西南方向環礁湖22公里處有一個小島叫裡吉利島。勘察隊在那裡發現,樹木和灌木林在面向爆心的一面灼焦了或枯萎了。那裡很多燕鷗是有病的,有些停在地面而不願飛,有的羽毛烤焦了,特別是羽毛顏色較深的黑燕鷗及灰燕鷗。

“常春藤麥克”與其說是氫彈,不如說是熱核裝置

在恩格比島,當勘察隊沿岸邊走時,荒蕪的景象是深刻的,在島上平坦處有被衝擊波掃過以及隨後的水浪沖刷過的痕跡,,有被破壞但仍然立著的一座鋼筋混凝土建築物。看到了一隻鳥的屍體,但沒有動物,只有草木的殘根……在收集的樣品中好像是被燒死的魚,每一條魚的一側沒有皮。

在距離“麥克”爆點5公里處的博貢博戈和博加盧阿島的海灘外,一周前爆炸的效應明顯得驚人。爆炸前那裡充滿了棕櫚樹,鳥類數量很多,當時美軍曾認為:這是下風方向收集“邁克”試驗樣品的理想地點。他們曾打算在爆後回來收集樣品。現在11月8日重見該島時,發現他們的估計錯誤到何等程度,小島上的草木被衝擊波和熱全剝光了,棕櫚樹連根拔起。島上所有動物都已絕跡。博加盧阿上情況也一樣。

接著是在他們背上的熱波可達80攝氏度,就像是熱烙鐵的短時接觸。雖然人們背對爆心,並把雙臂岸叉抱在墨鏡前,眩目的亮光仍然沒有被擋住。

——一個艦上領航員是這樣寫到:在距離爆心56公里之外,亮光至少等於10個太陽。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大約有32公里寬的火焰射向空中,有8公里高,持續大約7秒鐘。然後看見千百噸土被拋向夭空,爆後約20秒,煙雲開始形成。整個世界著火了。這真是我一輩子也忘不了的。

爆炸的植物學及生物學效應也是破壞性的:在“麥克”爆炸彈坑西南方向環礁湖22公里處有一個小島叫裡吉利島。勘察隊在那裡發現,樹木和灌木林在面向爆心的一面灼焦了或枯萎了。那裡很多燕鷗是有病的,有些停在地面而不願飛,有的羽毛烤焦了,特別是羽毛顏色較深的黑燕鷗及灰燕鷗。

“常春藤麥克”與其說是氫彈,不如說是熱核裝置

在恩格比島,當勘察隊沿岸邊走時,荒蕪的景象是深刻的,在島上平坦處有被衝擊波掃過以及隨後的水浪沖刷過的痕跡,,有被破壞但仍然立著的一座鋼筋混凝土建築物。看到了一隻鳥的屍體,但沒有動物,只有草木的殘根……在收集的樣品中好像是被燒死的魚,每一條魚的一側沒有皮。

在距離“麥克”爆點5公里處的博貢博戈和博加盧阿島的海灘外,一周前爆炸的效應明顯得驚人。爆炸前那裡充滿了棕櫚樹,鳥類數量很多,當時美軍曾認為:這是下風方向收集“邁克”試驗樣品的理想地點。他們曾打算在爆後回來收集樣品。現在11月8日重見該島時,發現他們的估計錯誤到何等程度,小島上的草木被衝擊波和熱全剝光了,棕櫚樹連根拔起。島上所有動物都已絕跡。博加盧阿上情況也一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