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梨園結義”,三個“80後”種出北京最大高效新型梨園

果農中間有句諺語:“桃三杏四梨五年, 棗樹當年就還錢。 ”說的是不同種類的果樹從童期到產果期需要的時間, 最快的是棗。 棗樹種下去, 當年就可以長棗賣錢, 收回成本。 而花費時間最多的就是梨, 梨樹一般需要生長到第五年才能結果。 農業投資整體上存在著投資回報慢、週期長的特點, 梨樹尤為突出。

北京市果樹產業發展基金(以下簡稱“果樹基金”)已經投資數十家果園中, 位於北京通州的梨享莊園則顯得頗具代表性。 我們將它作為一個標本, 管中窺豹, 以此瞭解北京市在推廣高效節水現代化果園栽培和管理技術的基本面貌。

為了扶持北京市高效節水果園建設和老舊果園改造更新工程, 2016年由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農業投資有限公司等共同發起了北京市果樹產業發展基金, 果樹基金自成立以來, 經過初期篩選, 已經投資包括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在內的27個項目。 梨享莊園是果樹基金重點扶持對象之一, 投資額約1000萬。

除了天災, 什麼都能控制

梨享莊園在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等部門的扶持下, 通過採用新型技術改造, 與傳統梨園相比有非常巨大的區別。 一切技術的改造, 本質是為了提高產量和品質。

早在2012年底,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有關負責人發現河北的一家梨園, 成功實現了矮化密植技術。

矮化密植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經存在多年, 作為一項果樹栽培領域的前沿技術, 我國鮮有成功案例, 仍舊在延續傳統果樹的栽培技術。 為了實現梨樹的高產優質, 決定推行這一先進技術。 三位有志於經營果品農業的80後——趙一楊、李智、趙鑫在得知這一技術之後多次進行考察學習。 以前三個人專攻領域是文化傳媒行業。

梨享莊園三位“80”後創業者, 從左向右以次是趙鑫、趙一楊、李智

(梨享莊園供圖)

隨後, 北京市果樹產業協會與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產業發展處給予了他們技術、資金等各方面的支持。 2013年初, 占地2000畝的梨享莊園建成。 目前, 在通州區永樂店鎮半截河村擁有1200畝, 另外, 大興區800畝。

梨享莊園栽植的品種是新梨七號, 它是由庫爾勒梨和早酥梨雜交的品種, 結合了庫爾勒梨的口感和早酥梨的個頭。 另外, 梨享莊園還種植有雪青梨和紅香酥梨。 新技術的實施使梨園裡的這幾個品種的畝產量, 從傳統的六千斤, 提升到了令人驚訝的一萬斤。

它是如何實現的呢?

據梨享莊園副總經理趙鑫介紹, 一般梨園的種植密度是每畝地五、六十棵樹, 新技術下每畝可以種植332棵, 是傳統技術下的6倍多。 起初, 從事多年果樹栽植的農民們都不能相信。 其實, 種植密度的提高源於特殊的種植技術。 每株之間行距壓縮到了只有0.7米乘3米, 樹高控制在2.55米。 一千多畝的大梨園, 一排排全部保持著整齊的樹形, 規劃統一的行間距。

3米寬的行距, 0.7米的樹間距, 樹高約2.55米

這樣的做法, 首先保證了大面積下的機械化操作, 方便管理, 節省人工成本。 40畝地需要一個勞動力即可, 梨享莊園的工作人員包含後勤在內不到30人。 其次, 2.55米的樹高保證了所有樹枝最大面積進行光合作用, 每個葉片每天將會受到6~8個小時充足的太陽光照射, 充分吸收光照, 不被其他樹枝遮擋。

要做到在3米乘0.7米的距離下保持樹形, 實現最佳生長條件, 需要兩項技術:拉枝和環切。 拉枝, 是讓枝條按照既定的方向生長, 做到光照充分。 根據當地的條件, 他們選擇了X形。 (南北向, 每隔3米, 便是一個樹行, 每個樹都是X形。)枝條擁有了較大的生長面積,既不會阻擋機械在行間作業,也會使光照更充分。環切,是指將樹枝的某個部位,用刀割一整圈,將樹皮下的負責疏導營養的形成層割破,阻止營養物質向外流通。將營養物質節省下來供給果子。梨享莊園的樹枝大約每40公分環切一刀。樹端2.55米處環切兩刀,較粗的樹樹端則需要環切三刀。節流營養將會停在分段處,刺激生枝發芽。經過環切,生長速度會大幅度下降。

另一件秘密武器,是“疏果”,減少不良果率。剪掉尚沒有長大的果子,在外行人看來可能非常可惜。然而為了將營養物質供給最有生命力、最優質的果子,還是得“痛下狠手”。其實,在傳統果園裡,疏果也是很正常的做法,但是梨享莊園為代表的新型果園做到更加精確的控制。最終,梨享莊園精准實現每棵樹大約80~100個果子,每25到30個葉子供養一個果子,創造最佳生長條件,保持果實的口感。通過這種方式生產出來的梨因為幾乎沒有渣滓,個兒大水多,被稱為“掛在樹上的礦泉水”。

掛在樹上的礦泉水

在傳統果樹生產者的概念裡,草威脅到農作物的生長,作為農作物的“敵人”,必“除”之而後快。但是趙鑫他們卻進行了“田間留草”。在新的種植模式下,草作為果園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仍舊發揮著獨特的價值。在接受中央電視臺《科技苑》欄目採訪時他解釋到,留下來的那些草會成為害蟲的糧食,進而轉移了害蟲們“進攻的火力”,避免害蟲啃食梨樹,有效減少了病蟲害。這些草在冬天有助於保溫、夏天隔熱。草最大的作用,是為梨樹提供了有機肥。每年他們會通過機械對林間的雜草直接進行粉碎。除草時,割草機離地保持10釐米,不破壞草的根系。這樣每畝地每年可以提供2到3噸肥料。通過機械化打草還田,使得土地疏鬆,每年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0.1% -0.2% 。除此之外,一些果園還會特定種植某幾種草類,讓草成為生態迴圈的以部分,這叫做“果園生草”技術。

傳統梨園需要5年才能結出果實,若要達到最佳出產狀態大約在8到10年。梨享莊園提前1年,4年掛果,6年(2018年)可以達到豐產期。現在,一棵梨樹(沒有到達豐產期之前)可以結出15斤左右的梨,而豐產期可達30斤。到了摘果期,高度不到3米的梨樹,不用架梯子輔助就可以完成授粉、剪枝、采果。結果早、產量高、節省人工,這都是高效節水密植果園的競爭優勢。

從密植、環切、拉枝、疏果,到田間留草,每一個環節背後都是三兄弟勤奮求學,不斷摸索,對細節與品質嚴格把控的結果。在趙鑫和小夥伴們努力之下,這片梨園煥發出了不一樣的生機。我們祖輩生長過的土地,現如今成為了年輕人創業的熱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結果,不知道的是背後付出的汗水與心血。

吃虧都是學習

梨享莊園三個80後小夥兒,幾年來,從“一無所知”到“無所不知”。他們的理想是,有一天讓“農民”兩個字不再是一種稱謂,而是一種職業。起初,當趙鑫指導這些農民時,面對著那些多年做農活的農民,會有很多意見衝突。一方面是多年農業經驗,一方面是最新的技術。但是事實驗證了新技術確實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新視角。在這個過程中,幾位創業者也曾多次碰壁。

最初,第一年栽植的計畫樹形是圓柱形(現在是X形),一個主幹多個枝條。但是栽植之後,枝條的長度超出了原計劃,長得非常快,長度也大。已經生長出來的枝條如果剪掉會很浪費,最終決定還是留著,畢竟有很多營養成分在其中。

在建園初期,他們聽別人說起“在行間種黃豆對土壤和樹都有好處”,因為黃豆固氮,還可以賣豆子賺錢。青的時候可以賣毛豆,等完全成熟可以賣黃豆,賣了錢還能補貼一下果園的開銷。三個小夥子聽完後覺得是件好事,就決定種黃豆。

然而,由於缺乏經驗,種出來的毛豆和市場上賣的毛豆相比豆粒小,當時市場價2元8角,梨園的豆子只賣了2元1角。從雇人割豆子到擼下毛豆,再裝運去賣,多道工序費時費工,賣豆子那幾天每天晚上9點才等到買家,但還是賠了錢。當晚就決定,不賣毛豆了,等到10月份賣黃豆。

種黃豆的樹行

等到了10月份豆子該收割了,才發現由於3米行距的限制市面上的收割機根本進不去樹行,這1000畝地只能用人工去收割,收割下來後北京周邊的脫粒機太小工作效率低,使用這種脫粒機估計需要兩個月才能完工。後來經過多方面打聽才知道東北有大型脫粒機,又趕緊派人到東北買脫粒機,前前後後大概花了一個月才把這1000畝地的豆子割完。最後還是連成本也沒收回。趙鑫說:“現在要我再種,肯定是還沒長成毛豆,我全部粉到地裡還田,做肥料,踏踏實實的。我太知道了,這錢花出去,心疼!”

在新技術學習方面,起初是河北專家過來專門指導,趙鑫作為技術方面的主要負責人,也前往學習。趙鑫說:“那年看了好多園子,河北、陝西、山西、山東哪裡都去。蘋果、櫻桃、棗也會去學學,抱著觸類旁通的心態,哪裡有什麼講座也都要湊去聽聽。現在做什麼,至少心裡不會打鼓了。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比較清楚。偶爾有拿不准的,也會去問問老專家們確認。”

人事易測,天災難防。農業生產活動中最可怕的事,是自然災害。相比病蟲害以預防為主,可以早發現早解決。最擔心的,就是天災,往往產生毀滅性的打擊。2014年,就在上千畝梨樹種下去的第二年,北京遭遇雹災,趙鑫用手一邊比劃一邊說:“有杏那麼大。當地70多歲老農說,一輩子沒見過這麼大的雹子。那真是百年不遇。”

2014年北京郊區遭遇罕見冰雹(梨享莊園供圖)

2016年春季,又遭凍災,梨花都被凍傷,產量大幅下降。“去年(2016年)我們還挺高調的,做了一些梨品的宣傳,希望能有個好的開頭。但是凍花了,今年就老實了。”說完他呵呵一笑。既有無奈,又有經歷之後的豁達。

被沙塵暴刮倒的樹枝(梨享莊園供圖)

今年5月初,北京一場罕見的沙塵暴席捲了京郊大地,梨園又一次慘遭“不幸”,梨園裡好多樹枝東倒西歪,有的枝子甚至被吹折。面對突如其來的“橫禍”,梨園經營者們只能大聲叫苦。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產業發展處方建輝說:“值得欣慰的是,今年梨園已經被納入了政策性保險,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梨樹相比其他樹種,以每畝4000塊的上限標準進行賠付。有了政策支持,果農們越來越安心了。”趙鑫和小夥伴們的如今的成績,離不開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以及果樹基金一路來的呵護。對於梨園的問題,主管單位及時應對解決,給予支持。而梨享莊園也僅僅是數十家新興果園其中的一個。

如今,梨享莊園已經遠近知名,河北、山東、山西很多地方的梨園經營者希望能夠學習梨園的先進技術和經驗,也希望給他們開班授課做指導工作。很多人前來,希望取得真經回去,指導自家梨園生長。然而趙鑫卻有些擔心,他說:“有很多人確實希望能指導他們一些技術,但是我們也是才掌握一些門道,還在摸索中前行,如果授課還是會擔心指導不好。怕丟人!”這其中有自謙,更是對其他人的負責,對梨園品質的嚴格要求。從梨園建成以來,最近5年大部分時間,趙鑫都是在園子裡度過,每天照例要去田地裡查看梨樹的長勢,出現任何問題,都要及時應對。

梨園也帶動了周圍農民的就業,因為採用流水化操作流程,無須過於複雜的指導,基本上農民只需要按照現成體系,在每個環節做好諸如環切、剪枝等單一工作即可。在過去,一個果農必須是全才,果園裡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熟稔。規模化產業化使得他們的思路也在逐步轉變。

目前,梨享莊園占地2000畝

無數可能出現的問題,有時候需要專家的應對。梨享莊園邀請了北京市果樹所所長魯韌強老師作為專家指導。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在研究果樹的矮化密植技術。那時候條件艱苦,向他一樣的科研工作者,都是吃在地頭、睡在地頭。

果樹基金為果農創造了機遇

三位80後兄弟種出北京最大高效新型梨園的背後,與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與果樹基金密不可分。目前,果樹基金已經入庫80多個專案,涉及總面積達4萬畝;投資專案27個,包括20家企業、4家專業合作社和3個家庭農場,投資總額1.23億元,支持果園面積達1.4萬畝。

梨享莊園投資了5000萬(其中來自果樹基金的貸款1000萬)。前期,高投入階段,要建成梨享莊園這樣規模與規格的果園,從第一年開始到進入結果期,每畝地需要投入4萬元左右。採用新技術就意味著高投入。即便如此,梨享莊園目前的配套設施還不是最完善的,如果加上鍍鋅管,綁青絲,使用防雹網等,這些裝配齊備,每畝地需要增加投入5000~8000元。

現代化的生長方式和栽培模式,作為果樹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經過政府有關部門大力扶持推行,正在良好向前發展。正因為如此,梨享莊園除了果樹基金的資金投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還給予了大力的政策支持,從政策性保險到滴灌技術的引進,都不遺餘力。起初,就連梨園平整土地使用的有機肥也是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給予支援。

北京市果樹產業發展基金已經投資27個,總投資額1.23億

果樹基金的投資週期是15年,其中10年為投入期,5年為回收期。基金投資制定了專門的投資管理辦法。北京市果樹產業發展基金總裁牟勇介紹到,目前基金規定只投資基礎果園,公司、合作社面積不能低於200畝,農戶必須在50畝以上。在投資擔保方面,也探索出諸多符合果樹產業的新興擔保模式。以固定資產諸如房產、樹木做抵押,或通過土地經營權的預流轉,將經營權抵押給基金。另外,互保、聯保等通過家人親戚作保的方式也被認可。一年多以來,符合基本條件的果園比較多,但是具體到每一個主體,又因為條件各異,需要進行篩選。

投資程式上,首先果園經營主體按照北京市節水灌溉農業矮化密植要求,向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提交申請,市園林綠化局初審後匯總提供給果樹基金,基金會組織果樹種植技術專家對果園進行評估。對於超過一千萬投資規模的,還會聘請農村金融進行評估。項目組將擬投資的項目報投資委員會審批,審批通過後,交商業銀行辦理委託貸款手續。果樹基金通過嚴格的流程審批,為數十家新型果園建設提供了可信賴的服務。

果樹基金在投資的過程中,也遇到過很多問題,這也是在農業現代化過程中必須面對的一些難題。農業是一個傳統行業,很多基本的現代商業規範尚未得到普及。比如一般農民們通過現金交易,工錢、肥料均沒有具體帳單明細,很難進行具體核算,這為核實果園投入增添了很多麻煩。這僅僅是果樹基金在推進新型現代化農業過程中,遇到的一個小例子。果樹基金從自身出發,也在不斷完善,從諸多方面調整,以推進果樹行業的發展。

牟勇說:“對於一些果園,後續還會有持續的投入和服務,隨著果樹產業發展,我們的經營策略實際上也在不斷變化。具體看果園的經營計畫,和各經營主體相協調。梨享莊園作為我們投的一個典型項目,我們也在後期進一步的監測中。”投資是一個持續動態的過程,果樹基金目前配套有12位專家專門負責投資指導,隨時跟進。另外,就投資資金的流向與使用規範,果園的後續發展進程,作為投資機構均有嚴格的把關環節。

2016年梨享莊園還掛在樹上的梨

發展4年,梨享莊園今年終於有望實現盈利了。去年,在京東和一些本地超市上架售賣,回購率高,市場表現良好。某個超市定價每斤8元,也很受歡迎。今年已經有幾個合作意向的平臺,包括每日優鮮、京東、華聯等。趙鑫說:“以前覺得吃東西沒有什麼講究,那幾年發現激素、農藥超標、三聚氰胺等等問題。再加上自己有了小孩,覺得更應該下一代找些安全的食品,於是我們幾個人一想,我們應該在食品安全上下功夫,現在我們的生產的水果獲得了中國和歐盟雙重有機認證。剛入行的時候,當時也不瞭解,就想先試一試,現在發現越做越有意思。到今天,我們可以說已經看到成功的曙光了。”

歐盟有機認證標誌

如今,梨享莊園已經拿下了歐盟有機認證,非常不容易。這體現的是背後的生產技術和配套設施的嚴格要求。起初,幼樹的病蟲害、土壤的肥力不足等等問題讓人心急如焚,如果使用普通農藥、化肥,會快速見效,然而有機栽培就前功盡棄了,他們堅持有機栽培,終有所獲。

與年輕人浮躁、啃老、擅長炒作、期待暴富等等印象不同,這三個城裡長大的八零後,投身現代農業,以他們開闊的視野,敏銳的現代經營理念,執著鑽研的精神,投身于擁有高效節水現代化果園栽培和管理技術的現代化果品生產領域,在"梨享莊園",一步一步實踐他們的"理想",他們的理想一定能夠實現!

每個樹都是X形。)枝條擁有了較大的生長面積,既不會阻擋機械在行間作業,也會使光照更充分。環切,是指將樹枝的某個部位,用刀割一整圈,將樹皮下的負責疏導營養的形成層割破,阻止營養物質向外流通。將營養物質節省下來供給果子。梨享莊園的樹枝大約每40公分環切一刀。樹端2.55米處環切兩刀,較粗的樹樹端則需要環切三刀。節流營養將會停在分段處,刺激生枝發芽。經過環切,生長速度會大幅度下降。

另一件秘密武器,是“疏果”,減少不良果率。剪掉尚沒有長大的果子,在外行人看來可能非常可惜。然而為了將營養物質供給最有生命力、最優質的果子,還是得“痛下狠手”。其實,在傳統果園裡,疏果也是很正常的做法,但是梨享莊園為代表的新型果園做到更加精確的控制。最終,梨享莊園精准實現每棵樹大約80~100個果子,每25到30個葉子供養一個果子,創造最佳生長條件,保持果實的口感。通過這種方式生產出來的梨因為幾乎沒有渣滓,個兒大水多,被稱為“掛在樹上的礦泉水”。

掛在樹上的礦泉水

在傳統果樹生產者的概念裡,草威脅到農作物的生長,作為農作物的“敵人”,必“除”之而後快。但是趙鑫他們卻進行了“田間留草”。在新的種植模式下,草作為果園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仍舊發揮著獨特的價值。在接受中央電視臺《科技苑》欄目採訪時他解釋到,留下來的那些草會成為害蟲的糧食,進而轉移了害蟲們“進攻的火力”,避免害蟲啃食梨樹,有效減少了病蟲害。這些草在冬天有助於保溫、夏天隔熱。草最大的作用,是為梨樹提供了有機肥。每年他們會通過機械對林間的雜草直接進行粉碎。除草時,割草機離地保持10釐米,不破壞草的根系。這樣每畝地每年可以提供2到3噸肥料。通過機械化打草還田,使得土地疏鬆,每年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0.1% -0.2% 。除此之外,一些果園還會特定種植某幾種草類,讓草成為生態迴圈的以部分,這叫做“果園生草”技術。

傳統梨園需要5年才能結出果實,若要達到最佳出產狀態大約在8到10年。梨享莊園提前1年,4年掛果,6年(2018年)可以達到豐產期。現在,一棵梨樹(沒有到達豐產期之前)可以結出15斤左右的梨,而豐產期可達30斤。到了摘果期,高度不到3米的梨樹,不用架梯子輔助就可以完成授粉、剪枝、采果。結果早、產量高、節省人工,這都是高效節水密植果園的競爭優勢。

從密植、環切、拉枝、疏果,到田間留草,每一個環節背後都是三兄弟勤奮求學,不斷摸索,對細節與品質嚴格把控的結果。在趙鑫和小夥伴們努力之下,這片梨園煥發出了不一樣的生機。我們祖輩生長過的土地,現如今成為了年輕人創業的熱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結果,不知道的是背後付出的汗水與心血。

吃虧都是學習

梨享莊園三個80後小夥兒,幾年來,從“一無所知”到“無所不知”。他們的理想是,有一天讓“農民”兩個字不再是一種稱謂,而是一種職業。起初,當趙鑫指導這些農民時,面對著那些多年做農活的農民,會有很多意見衝突。一方面是多年農業經驗,一方面是最新的技術。但是事實驗證了新技術確實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新視角。在這個過程中,幾位創業者也曾多次碰壁。

最初,第一年栽植的計畫樹形是圓柱形(現在是X形),一個主幹多個枝條。但是栽植之後,枝條的長度超出了原計劃,長得非常快,長度也大。已經生長出來的枝條如果剪掉會很浪費,最終決定還是留著,畢竟有很多營養成分在其中。

在建園初期,他們聽別人說起“在行間種黃豆對土壤和樹都有好處”,因為黃豆固氮,還可以賣豆子賺錢。青的時候可以賣毛豆,等完全成熟可以賣黃豆,賣了錢還能補貼一下果園的開銷。三個小夥子聽完後覺得是件好事,就決定種黃豆。

然而,由於缺乏經驗,種出來的毛豆和市場上賣的毛豆相比豆粒小,當時市場價2元8角,梨園的豆子只賣了2元1角。從雇人割豆子到擼下毛豆,再裝運去賣,多道工序費時費工,賣豆子那幾天每天晚上9點才等到買家,但還是賠了錢。當晚就決定,不賣毛豆了,等到10月份賣黃豆。

種黃豆的樹行

等到了10月份豆子該收割了,才發現由於3米行距的限制市面上的收割機根本進不去樹行,這1000畝地只能用人工去收割,收割下來後北京周邊的脫粒機太小工作效率低,使用這種脫粒機估計需要兩個月才能完工。後來經過多方面打聽才知道東北有大型脫粒機,又趕緊派人到東北買脫粒機,前前後後大概花了一個月才把這1000畝地的豆子割完。最後還是連成本也沒收回。趙鑫說:“現在要我再種,肯定是還沒長成毛豆,我全部粉到地裡還田,做肥料,踏踏實實的。我太知道了,這錢花出去,心疼!”

在新技術學習方面,起初是河北專家過來專門指導,趙鑫作為技術方面的主要負責人,也前往學習。趙鑫說:“那年看了好多園子,河北、陝西、山西、山東哪裡都去。蘋果、櫻桃、棗也會去學學,抱著觸類旁通的心態,哪裡有什麼講座也都要湊去聽聽。現在做什麼,至少心裡不會打鼓了。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比較清楚。偶爾有拿不准的,也會去問問老專家們確認。”

人事易測,天災難防。農業生產活動中最可怕的事,是自然災害。相比病蟲害以預防為主,可以早發現早解決。最擔心的,就是天災,往往產生毀滅性的打擊。2014年,就在上千畝梨樹種下去的第二年,北京遭遇雹災,趙鑫用手一邊比劃一邊說:“有杏那麼大。當地70多歲老農說,一輩子沒見過這麼大的雹子。那真是百年不遇。”

2014年北京郊區遭遇罕見冰雹(梨享莊園供圖)

2016年春季,又遭凍災,梨花都被凍傷,產量大幅下降。“去年(2016年)我們還挺高調的,做了一些梨品的宣傳,希望能有個好的開頭。但是凍花了,今年就老實了。”說完他呵呵一笑。既有無奈,又有經歷之後的豁達。

被沙塵暴刮倒的樹枝(梨享莊園供圖)

今年5月初,北京一場罕見的沙塵暴席捲了京郊大地,梨園又一次慘遭“不幸”,梨園裡好多樹枝東倒西歪,有的枝子甚至被吹折。面對突如其來的“橫禍”,梨園經營者們只能大聲叫苦。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產業發展處方建輝說:“值得欣慰的是,今年梨園已經被納入了政策性保險,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梨樹相比其他樹種,以每畝4000塊的上限標準進行賠付。有了政策支持,果農們越來越安心了。”趙鑫和小夥伴們的如今的成績,離不開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以及果樹基金一路來的呵護。對於梨園的問題,主管單位及時應對解決,給予支持。而梨享莊園也僅僅是數十家新興果園其中的一個。

如今,梨享莊園已經遠近知名,河北、山東、山西很多地方的梨園經營者希望能夠學習梨園的先進技術和經驗,也希望給他們開班授課做指導工作。很多人前來,希望取得真經回去,指導自家梨園生長。然而趙鑫卻有些擔心,他說:“有很多人確實希望能指導他們一些技術,但是我們也是才掌握一些門道,還在摸索中前行,如果授課還是會擔心指導不好。怕丟人!”這其中有自謙,更是對其他人的負責,對梨園品質的嚴格要求。從梨園建成以來,最近5年大部分時間,趙鑫都是在園子裡度過,每天照例要去田地裡查看梨樹的長勢,出現任何問題,都要及時應對。

梨園也帶動了周圍農民的就業,因為採用流水化操作流程,無須過於複雜的指導,基本上農民只需要按照現成體系,在每個環節做好諸如環切、剪枝等單一工作即可。在過去,一個果農必須是全才,果園裡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熟稔。規模化產業化使得他們的思路也在逐步轉變。

目前,梨享莊園占地2000畝

無數可能出現的問題,有時候需要專家的應對。梨享莊園邀請了北京市果樹所所長魯韌強老師作為專家指導。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在研究果樹的矮化密植技術。那時候條件艱苦,向他一樣的科研工作者,都是吃在地頭、睡在地頭。

果樹基金為果農創造了機遇

三位80後兄弟種出北京最大高效新型梨園的背後,與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與果樹基金密不可分。目前,果樹基金已經入庫80多個專案,涉及總面積達4萬畝;投資專案27個,包括20家企業、4家專業合作社和3個家庭農場,投資總額1.23億元,支持果園面積達1.4萬畝。

梨享莊園投資了5000萬(其中來自果樹基金的貸款1000萬)。前期,高投入階段,要建成梨享莊園這樣規模與規格的果園,從第一年開始到進入結果期,每畝地需要投入4萬元左右。採用新技術就意味著高投入。即便如此,梨享莊園目前的配套設施還不是最完善的,如果加上鍍鋅管,綁青絲,使用防雹網等,這些裝配齊備,每畝地需要增加投入5000~8000元。

現代化的生長方式和栽培模式,作為果樹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經過政府有關部門大力扶持推行,正在良好向前發展。正因為如此,梨享莊園除了果樹基金的資金投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還給予了大力的政策支持,從政策性保險到滴灌技術的引進,都不遺餘力。起初,就連梨園平整土地使用的有機肥也是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給予支援。

北京市果樹產業發展基金已經投資27個,總投資額1.23億

果樹基金的投資週期是15年,其中10年為投入期,5年為回收期。基金投資制定了專門的投資管理辦法。北京市果樹產業發展基金總裁牟勇介紹到,目前基金規定只投資基礎果園,公司、合作社面積不能低於200畝,農戶必須在50畝以上。在投資擔保方面,也探索出諸多符合果樹產業的新興擔保模式。以固定資產諸如房產、樹木做抵押,或通過土地經營權的預流轉,將經營權抵押給基金。另外,互保、聯保等通過家人親戚作保的方式也被認可。一年多以來,符合基本條件的果園比較多,但是具體到每一個主體,又因為條件各異,需要進行篩選。

投資程式上,首先果園經營主體按照北京市節水灌溉農業矮化密植要求,向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提交申請,市園林綠化局初審後匯總提供給果樹基金,基金會組織果樹種植技術專家對果園進行評估。對於超過一千萬投資規模的,還會聘請農村金融進行評估。項目組將擬投資的項目報投資委員會審批,審批通過後,交商業銀行辦理委託貸款手續。果樹基金通過嚴格的流程審批,為數十家新型果園建設提供了可信賴的服務。

果樹基金在投資的過程中,也遇到過很多問題,這也是在農業現代化過程中必須面對的一些難題。農業是一個傳統行業,很多基本的現代商業規範尚未得到普及。比如一般農民們通過現金交易,工錢、肥料均沒有具體帳單明細,很難進行具體核算,這為核實果園投入增添了很多麻煩。這僅僅是果樹基金在推進新型現代化農業過程中,遇到的一個小例子。果樹基金從自身出發,也在不斷完善,從諸多方面調整,以推進果樹行業的發展。

牟勇說:“對於一些果園,後續還會有持續的投入和服務,隨著果樹產業發展,我們的經營策略實際上也在不斷變化。具體看果園的經營計畫,和各經營主體相協調。梨享莊園作為我們投的一個典型項目,我們也在後期進一步的監測中。”投資是一個持續動態的過程,果樹基金目前配套有12位專家專門負責投資指導,隨時跟進。另外,就投資資金的流向與使用規範,果園的後續發展進程,作為投資機構均有嚴格的把關環節。

2016年梨享莊園還掛在樹上的梨

發展4年,梨享莊園今年終於有望實現盈利了。去年,在京東和一些本地超市上架售賣,回購率高,市場表現良好。某個超市定價每斤8元,也很受歡迎。今年已經有幾個合作意向的平臺,包括每日優鮮、京東、華聯等。趙鑫說:“以前覺得吃東西沒有什麼講究,那幾年發現激素、農藥超標、三聚氰胺等等問題。再加上自己有了小孩,覺得更應該下一代找些安全的食品,於是我們幾個人一想,我們應該在食品安全上下功夫,現在我們的生產的水果獲得了中國和歐盟雙重有機認證。剛入行的時候,當時也不瞭解,就想先試一試,現在發現越做越有意思。到今天,我們可以說已經看到成功的曙光了。”

歐盟有機認證標誌

如今,梨享莊園已經拿下了歐盟有機認證,非常不容易。這體現的是背後的生產技術和配套設施的嚴格要求。起初,幼樹的病蟲害、土壤的肥力不足等等問題讓人心急如焚,如果使用普通農藥、化肥,會快速見效,然而有機栽培就前功盡棄了,他們堅持有機栽培,終有所獲。

與年輕人浮躁、啃老、擅長炒作、期待暴富等等印象不同,這三個城裡長大的八零後,投身現代農業,以他們開闊的視野,敏銳的現代經營理念,執著鑽研的精神,投身于擁有高效節水現代化果園栽培和管理技術的現代化果品生產領域,在"梨享莊園",一步一步實踐他們的"理想",他們的理想一定能夠實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