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新民風建設」新“規”吹“綠”雲陽村 吹出脫貧新動力

下為正文

今年八月的一天, 驕陽似火, 大地被烤得發燙, 連空氣也是熱烘烘的, 讓人無處躲藏。 然而, 石泉縣雲霧山鎮雲陽村貧困戶李國烈為了生計,

不得不頂著烈日在外奔波。 記者見到他時, 他剛從工地上馱完貨回來, 拍打完身上的灰土, 他把套在驢身上的鞍子取了下來。

一年前的李國烈, 可是另外一副樣子。 老李一家四口, 母親長期有病, 一個孩子在上學, 藥費和上學的花費都是固定的開支。

靠著種幾畝玉米的收入遠遠不夠家裡開銷。 搖搖欲墜的土坯房裡, 十幾年沒有添置過一件新傢俱。 村裡為他申請了低保, 可日子仍舊過得緊巴巴的。 為此, 村上專門為他制定了脫貧產業計畫, 但多次上門卻沒有說動他。

記者友奎採訪

窮日子過怕了, 老李顯然不願意去冒險。 村幹部看在眼裡, 卻急在心上。 2016年, 雲陽村大力開展新民風建設, 宣導培育“誠、孝、儉、勤、和”的新民風, 制定了《村規民約》, 其中, “勤”就是鼓勵村民勤勞實幹, 轉變村民等靠要的思想, 提高貧困戶發展內生動力。

一年來,

村裡已經逐漸形成了腳踏實地, 積極進取的風氣, 可李國烈始終願意安於現狀, 為此, 村上結合村情民風, 積極探索創新, 開展文明戶評選活動, 建立獎勵制度, 設立五星級文明戶, 鼓勵貧困戶動起來。 村上還專門找到了李國烈的親戚, 上門勸解引導他。

誰都不想成為大家眼裡的落後者, 最終, 李國烈想通了, 開始了自己的行動。 在政策支援下, 他積極發展產業, 種植八畝黃花菜之外, 還養了兩頭牛, 一頭驢, 39只雞, 這幾天, 他用驢為工地上馱貨, 還賺了幾千元。

雲陽村書記 陳為保採訪

雲陽村五組村民 朱保光(錄音):通過家訓開展之後, 比過去要團結一些, 在某些方面, 疾苦方面, 有人關心, 有人問候, 互相幫助, 團結有愛。

一年多的新民風建設,雲陽村扭轉了“等、靠、要”的民風,為貧困戶注入了強大的發展內生動力,讓文明新風尚吹進了村子的每個角落,吹“綠”了家家戶戶。

一年多的新民風建設,雲陽村扭轉了“等、靠、要”的民風,為貧困戶注入了強大的發展內生動力,讓文明新風尚吹進了村子的每個角落,吹“綠”了家家戶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