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他幾乎靠一己之力拯救了中國千萬人

伍連德, 他幾乎靠一己之力拯救了千萬人, 1910年, 東北鼠疫。 東北1400萬人口, 最終死亡6萬餘人, 感染者不計其數, 僅傅家甸死亡就超過總人數四分之一。

東北地區甚至沒有像樣的西醫醫院, 醫生數量將將達到兩位數。 橫屍遍野, 疫水橫行。 口罩手套很少人使用, 對於文盲率接近100%的中國人來說, “傳染”“隔離”實在是很難理解。 當時的東北, 藥品儲備基本是個笑話。 而伍連德手上, 只有自己的學生, 和之前在東北的兩位連“接觸患者時自我保護”都不知道的醫生。

時值年末, 除夕很快到來, 大批闖關東的漢子們要帶著他們一年的收成, 帶著他們的老婆孩子, 以及帶著他們身上的鼠疫桿菌和因為鼠疫死亡的親人的屍體, 回到關內。 全國大爆發近在眼前。 伍連德到達後, 面臨的局面是無人、無藥、無錢、無地、無權、無力。

在當時的醫學界, 在對鼠疫桿菌進行了初步研究後, 以北裡柴三郎為首的科學家們普遍認知是鼠疫是由鼠傳染給人的, 而人與人之間不會傳染。 因此, 對抗鼠疫的方法也非常簡單:滅鼠!伍連德到了哈爾濱, 很快發現了問題。 哈爾濱的冬天動輒零下數十度, 老鼠怎麼會大規模活動?就算天地有異變老鼠亂跑,

跑一次也應消停了, 怎麼疫情還在不斷加重?他仔細調查了爆發最嚴重的傅家甸, 發現發生在這一區域瘟疫之疫源, 來自滿洲里的一個俄國人和當地人捉土撥鼠的窩棚。 土撥鼠, 亦稱旱獺, 屬齧齒類, 主要生存在蒙古、俄國貝加爾湖和中國東北地區, 是一種穴居於乾燥寒冷地帶的小動物。 要注意的是, 學名是旱獺, 和老鼠並不是同一個物種。

當時的東北, 儘管俄軍新敗於日本, 仍有大量俄國人在此。 俄國人鍾愛紫貂皮毛製作的各類服飾用於禦寒。 可人多貂少, 一皮難求。 而中國自古以來悠久的山寨傳統, 自然有許多精明之士想到了皮毛膚色相近的土撥鼠來代替紫貂。 到了1910年, 市場上的假紫貂皮已經到達了令人瞠目結舌的250萬件。 伍連德立刻讓助手想辦法找來土撥鼠進行研究。 12月27日, 一位旅店的店主患鼠疫而死。 伍連德趕到後, 立刻問小廝:之前是否有皮毛商人入住?小廝說:有, 一周前剛走。 傳染鏈漸漸浮出了水面, 接下來只需要在死者和土撥鼠體內找到鼠疫桿菌,

就能明確病魔所在!但是當時清政府禁止屍體解剖, 同行的兩位醫生極力勸阻, 伍連德不為所動, 毅然不顧風險, 和助手二人就地解剖屍體, 獲取了重要的臟器和血液標本。 回到實驗室, 在顯微鏡下很快在器官, 尤其是心、肺和血液中發現了大量的鼠疫桿菌!經過培養, 三天后出現了大量鼠疫菌團。 而與此同時, 在土撥鼠體內, 也發現了大量鼠疫桿菌團!伍連德確定這是人與人之間通過呼吸和唾液的傳染, 而並非鼠傳染給人。 立刻給施肇基發電報, 要求想辦法讓政府予以配合進行隔離。 在他的心中, 征服鼠疫, 指日可待。 在施肇基的支持下, 伍連德開始對哈爾濱進行全面布控, 尤其是傅家甸所有的公共設施, 旅館、飯店、商店, 均全面消毒,對病人和家屬實行嚴格的隔離,對有可能接觸病人者,必須呆在家裡自行隔離。

但是很遺憾,當時在東北的正真說話算數的,並不是中國人。而是把東北當成了殖民地的各國友人們,尤其是日本及俄國。想要控制疫情,必須爭取到他們的支持。伍連德首先拜訪了俄國時任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霍爾瓦特將軍。俄國當時已經派了醫學專家依沙恩斯基過來。所以拜訪時,二人並不相信一個來自中國的醫生會有什麼樣正確的看法。但是伍連德張口就是流利的英語,讓二人震驚不已,收起了藐視之心。伍連德告訴他們,他已經通過屍體解剖、樣品觀察以及細菌培養,得出了此地流行鼠疫的結論,並闡述了該病菌是通過呼吸和唾液傳播方式。霍爾瓦特出於保護俄僑的考慮,很快就將1300節火車車皮(內置取暖火爐)批給了伍連德醫生,使醫生有了一個較寬裕的臨時疫病隔離所。伍連德說服那密切接觸患者的人,並陸續將他們安置到這裡。病人則送到防疫醫院。相關家屬和一般接觸則在家裡自行監測。接下來是日本。哈爾濱瘟疫剛剛爆發之際,日本同樣也派了一名醫生來調查。這位醫生,恰好就是北裡柴三郎教授的學生。同樣,出身名門大派的他看不起來自中國的赤腳醫生們。直到伍連德的助手林瑞生告訴他,伍連德醫生是劍橋大學畢業的博士。但是,他仍然堅持著師門的“鼠疫源於鼠傳染人”的思想,在之前已經解剖了數百隻老鼠,並請伍連德觀看他解剖老鼠的樣本,堅持認為自己沒有從一隻老鼠身上發現鼠疫桿菌。因此,哈爾濱流行的並不是鼠疫。對方畢竟是鼠疫桿菌鼻祖的得意門生,伍連德深感難以說服對方,只得做罷。

1911年1月2日,政府第一批增援趕到。僅有一人。北洋醫學堂首席教授,法國人梅斯尼。時年45歲,比伍連德大13歲。與日本人一樣,傲慢的法國人並不相信伍連德的“人人傳染”的說法,堅定地認為滅鼠才是唯一可行的防疫方法。在談話中,他控制不住自己,面對伍連德揮舞雙手,瞪大眼睛喊叫:“你這個中國佬竟敢蔑視我,目無你的尊長。”甚至還要與伍連德搶奪防疫控制權。無人信,無人服,隔離工作舉步維艱,鼠疫發病和死亡人數每日飆漲,人人自危,戶戶驚恐。伍連德陷入了絕境,向施肇基求救。施肇基上報清廷。然而,在那個西方醫學遠盛於東方的年代,無數西方專家的反對下,一個僅僅初出茅廬的伍連德的說法,又如何能夠讓清廷大人們相信呢?歷史在此時展現出了它黑色幽默的一面。當時已經有很多人逃回了關內,鼠疫的恐慌開始在全國彌漫。

東三省與北京近在咫尺,清廷也開始了恐慌,擔心有朝一日,這個惡魔獰笑著撲向紫禁城。而伍連德所提出的隔離患者,全城戒嚴的方法讓清廷大喜過望,對施肇基的奏章,毫不猶豫地批准,直接任命任伍連德為東三省防鼠疫全權總醫官。並且免去梅斯尼職務。但是僅僅有朝廷的支持是不夠的。閻王好見,小鬼難纏。想要真正掌握話語權,還需要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歷史再一次垂青了伍連德,用另一個人的生命,為他掃清了所有障礙。這個悲劇人物,就是梅斯尼。被清廷停止職務後,不甘束手的梅斯尼去了俄方醫院,現場查看病人。為防止感染鼠疫,他戴上了白袍、白帽、膠皮手套來隔絕一切可能的與老鼠接觸的部位。但是很遺憾,他仍然沒有相信,那個比他小13歲的年輕中國醫官所說的,鼠疫會通過呼吸和唾液傳染。所以,他沒有戴口罩。1月5日,梅斯尼被停職後立刻去看病人,之後從醫院回到住處,一切正常。1月8日,梅斯尼開始出現低熱,頭痛,發燒。夜裡煩躁不安。1月9日,淩晨開始出現咳嗽伴有咳痰。立刻被送至俄方醫院搶救。1月10日,注射免疫血清,連續治療24小時後病情仍在加重,開始大量咯血,很快失去意識。血中檢測出鼠疫桿菌。1月11日,梅斯尼死於鼠疫。距離他來到哈爾濱,僅僅9天。

梅斯尼之死震驚了所有在哈爾濱的各國使館,以及當地政府。如果連中國醫學最高學府北洋醫學堂首席教授都不能倖免,那麼沒有人是安全的。在死亡的恐慌下,關內來的醫生們得到了無比的優待,政府高官們甚至騰出自己的官邸,請他們和自己同吃同住。而伍連德,也得到了當地政府的信任。儘管在大人們的眼中,這些關外匪民的生死遠不及自己身家性命緊要。但無論如何,在清廷、當地政府和霍爾瓦特的強力支持下,防疫控制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為了控制疫情,伍連德將傅家甸劃分為四個區域,隔離監控。

開始訓練大量醫務人員取代員警進行疫情監測。同時,調動了數百名軍隊及員警封鎖隔離區,尤其嚴禁毛皮商人進入。最重要的是,有了人事大權之後,果斷撤職了一些無能的醫官和隔離區官員。一系列動作一氣呵成,殺伐決斷之下,漸漸穩住了人心。但是面對鼠疫,僅僅有雷霆手段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千金妙方。儘管已經隔離,但是城中死屍無數,衛生狀況極差,處處危險,步步驚心。伍連德在梅斯尼的死上汲取了足夠的教訓,開始設計了棉紗做成的簡易口罩。這種口罩簡單易戴,價格低廉,他調動了大量人力物力,確保口罩源源不斷地供應給市民。這種口罩,後世被稱作“伍氏口罩”易感人群沒什麼好說的,只要不是外星人,都是鼠疫的易感人群。口罩解決了傳播途徑問題,那麼最後,就到了解決傳染源的時候了。其時土撥鼠已不多,真正威脅最大的傳染源,是那些死屍。由於死亡人數過多,且冬天木材緊缺,大量死者無法下葬,隨意拋在街道中。伍連德當機立斷,上書請求准許火葬。

靠著自己精純的政治手段和圓滑的外交技巧,加上鼠疫巨大的恐慌,施肇基成功說服了清廷,同意將棄屍予以火葬。這也是中國歷史上首次。1911年1月31日,大年初一。破舊歲,迎禧福。傅家甸卻全無過節氛圍。24000名中國人裡,已經有超過1/4死於鼠疫。兩千多具疫屍曝于荒野。防疫人員將屍體堆成22堆,每堆100具。伍連德要求文武官員全數到場,同時還有大量百姓圍觀。倒上煤油,開始了中國歷史上首次集體火化。同時,大量發放傳單,鼓勵百姓在新年裡多放鞭炮。不僅僅在心理上讓百姓們有了消災辟邪的安全感,更重要的是利用鞭炮散發出的硫磺味道滅菌,有良好的消毒效果。尤其是在全城燃放鞭炮,對彌漫在空中的病菌是一次極好的驅趕和滅殺。

2月6日,俄醫務總監馬里諾夫斯基醫生扺哈,經過認真考察,他立即在俄僑聚居地效仿伍連德的做法,開始焚燒病屍。俄國人共焚燒了1416具疫屍,其中1002具是從墳墓中挖掘出來後,再進行焚燒。同時,也對疫情嚴重地區患者接觸過的傢俱、生活用品等一併焚燒。

焚燒過後,全城死亡人數急速下降,感染者也越來越少。1911年3月1日,距離伍連德到達哈爾濱67天。深夜,所有防疫人員聚集在總部內,隨著零點鐘聲的敲響,爆發出熱烈的歡呼。24小時內,哈爾濱無一例死亡,無一例感染。之後數日,均無感染及死亡。伍連德宣佈,解除對傅家甸的隔離。並親率防疫人員走進居民區看望市民。百姓走上街頭歡慶,喜極而泣。劫後餘生,恍若隔世。此次東北的鼠疫流行,共吞噬6萬餘條生命,其中傅家甸為7200餘人。在此次防疫行動中,參與工作人員2943名,297人殉職,其中包括梅斯尼醫生。是他們用血肉之軀抵擋住了鼠疫,用自己的生命為後來者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和研究資料。

讓我們對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均全面消毒,對病人和家屬實行嚴格的隔離,對有可能接觸病人者,必須呆在家裡自行隔離。

但是很遺憾,當時在東北的正真說話算數的,並不是中國人。而是把東北當成了殖民地的各國友人們,尤其是日本及俄國。想要控制疫情,必須爭取到他們的支持。伍連德首先拜訪了俄國時任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霍爾瓦特將軍。俄國當時已經派了醫學專家依沙恩斯基過來。所以拜訪時,二人並不相信一個來自中國的醫生會有什麼樣正確的看法。但是伍連德張口就是流利的英語,讓二人震驚不已,收起了藐視之心。伍連德告訴他們,他已經通過屍體解剖、樣品觀察以及細菌培養,得出了此地流行鼠疫的結論,並闡述了該病菌是通過呼吸和唾液傳播方式。霍爾瓦特出於保護俄僑的考慮,很快就將1300節火車車皮(內置取暖火爐)批給了伍連德醫生,使醫生有了一個較寬裕的臨時疫病隔離所。伍連德說服那密切接觸患者的人,並陸續將他們安置到這裡。病人則送到防疫醫院。相關家屬和一般接觸則在家裡自行監測。接下來是日本。哈爾濱瘟疫剛剛爆發之際,日本同樣也派了一名醫生來調查。這位醫生,恰好就是北裡柴三郎教授的學生。同樣,出身名門大派的他看不起來自中國的赤腳醫生們。直到伍連德的助手林瑞生告訴他,伍連德醫生是劍橋大學畢業的博士。但是,他仍然堅持著師門的“鼠疫源於鼠傳染人”的思想,在之前已經解剖了數百隻老鼠,並請伍連德觀看他解剖老鼠的樣本,堅持認為自己沒有從一隻老鼠身上發現鼠疫桿菌。因此,哈爾濱流行的並不是鼠疫。對方畢竟是鼠疫桿菌鼻祖的得意門生,伍連德深感難以說服對方,只得做罷。

1911年1月2日,政府第一批增援趕到。僅有一人。北洋醫學堂首席教授,法國人梅斯尼。時年45歲,比伍連德大13歲。與日本人一樣,傲慢的法國人並不相信伍連德的“人人傳染”的說法,堅定地認為滅鼠才是唯一可行的防疫方法。在談話中,他控制不住自己,面對伍連德揮舞雙手,瞪大眼睛喊叫:“你這個中國佬竟敢蔑視我,目無你的尊長。”甚至還要與伍連德搶奪防疫控制權。無人信,無人服,隔離工作舉步維艱,鼠疫發病和死亡人數每日飆漲,人人自危,戶戶驚恐。伍連德陷入了絕境,向施肇基求救。施肇基上報清廷。然而,在那個西方醫學遠盛於東方的年代,無數西方專家的反對下,一個僅僅初出茅廬的伍連德的說法,又如何能夠讓清廷大人們相信呢?歷史在此時展現出了它黑色幽默的一面。當時已經有很多人逃回了關內,鼠疫的恐慌開始在全國彌漫。

東三省與北京近在咫尺,清廷也開始了恐慌,擔心有朝一日,這個惡魔獰笑著撲向紫禁城。而伍連德所提出的隔離患者,全城戒嚴的方法讓清廷大喜過望,對施肇基的奏章,毫不猶豫地批准,直接任命任伍連德為東三省防鼠疫全權總醫官。並且免去梅斯尼職務。但是僅僅有朝廷的支持是不夠的。閻王好見,小鬼難纏。想要真正掌握話語權,還需要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歷史再一次垂青了伍連德,用另一個人的生命,為他掃清了所有障礙。這個悲劇人物,就是梅斯尼。被清廷停止職務後,不甘束手的梅斯尼去了俄方醫院,現場查看病人。為防止感染鼠疫,他戴上了白袍、白帽、膠皮手套來隔絕一切可能的與老鼠接觸的部位。但是很遺憾,他仍然沒有相信,那個比他小13歲的年輕中國醫官所說的,鼠疫會通過呼吸和唾液傳染。所以,他沒有戴口罩。1月5日,梅斯尼被停職後立刻去看病人,之後從醫院回到住處,一切正常。1月8日,梅斯尼開始出現低熱,頭痛,發燒。夜裡煩躁不安。1月9日,淩晨開始出現咳嗽伴有咳痰。立刻被送至俄方醫院搶救。1月10日,注射免疫血清,連續治療24小時後病情仍在加重,開始大量咯血,很快失去意識。血中檢測出鼠疫桿菌。1月11日,梅斯尼死於鼠疫。距離他來到哈爾濱,僅僅9天。

梅斯尼之死震驚了所有在哈爾濱的各國使館,以及當地政府。如果連中國醫學最高學府北洋醫學堂首席教授都不能倖免,那麼沒有人是安全的。在死亡的恐慌下,關內來的醫生們得到了無比的優待,政府高官們甚至騰出自己的官邸,請他們和自己同吃同住。而伍連德,也得到了當地政府的信任。儘管在大人們的眼中,這些關外匪民的生死遠不及自己身家性命緊要。但無論如何,在清廷、當地政府和霍爾瓦特的強力支持下,防疫控制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為了控制疫情,伍連德將傅家甸劃分為四個區域,隔離監控。

開始訓練大量醫務人員取代員警進行疫情監測。同時,調動了數百名軍隊及員警封鎖隔離區,尤其嚴禁毛皮商人進入。最重要的是,有了人事大權之後,果斷撤職了一些無能的醫官和隔離區官員。一系列動作一氣呵成,殺伐決斷之下,漸漸穩住了人心。但是面對鼠疫,僅僅有雷霆手段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千金妙方。儘管已經隔離,但是城中死屍無數,衛生狀況極差,處處危險,步步驚心。伍連德在梅斯尼的死上汲取了足夠的教訓,開始設計了棉紗做成的簡易口罩。這種口罩簡單易戴,價格低廉,他調動了大量人力物力,確保口罩源源不斷地供應給市民。這種口罩,後世被稱作“伍氏口罩”易感人群沒什麼好說的,只要不是外星人,都是鼠疫的易感人群。口罩解決了傳播途徑問題,那麼最後,就到了解決傳染源的時候了。其時土撥鼠已不多,真正威脅最大的傳染源,是那些死屍。由於死亡人數過多,且冬天木材緊缺,大量死者無法下葬,隨意拋在街道中。伍連德當機立斷,上書請求准許火葬。

靠著自己精純的政治手段和圓滑的外交技巧,加上鼠疫巨大的恐慌,施肇基成功說服了清廷,同意將棄屍予以火葬。這也是中國歷史上首次。1911年1月31日,大年初一。破舊歲,迎禧福。傅家甸卻全無過節氛圍。24000名中國人裡,已經有超過1/4死於鼠疫。兩千多具疫屍曝于荒野。防疫人員將屍體堆成22堆,每堆100具。伍連德要求文武官員全數到場,同時還有大量百姓圍觀。倒上煤油,開始了中國歷史上首次集體火化。同時,大量發放傳單,鼓勵百姓在新年裡多放鞭炮。不僅僅在心理上讓百姓們有了消災辟邪的安全感,更重要的是利用鞭炮散發出的硫磺味道滅菌,有良好的消毒效果。尤其是在全城燃放鞭炮,對彌漫在空中的病菌是一次極好的驅趕和滅殺。

2月6日,俄醫務總監馬里諾夫斯基醫生扺哈,經過認真考察,他立即在俄僑聚居地效仿伍連德的做法,開始焚燒病屍。俄國人共焚燒了1416具疫屍,其中1002具是從墳墓中挖掘出來後,再進行焚燒。同時,也對疫情嚴重地區患者接觸過的傢俱、生活用品等一併焚燒。

焚燒過後,全城死亡人數急速下降,感染者也越來越少。1911年3月1日,距離伍連德到達哈爾濱67天。深夜,所有防疫人員聚集在總部內,隨著零點鐘聲的敲響,爆發出熱烈的歡呼。24小時內,哈爾濱無一例死亡,無一例感染。之後數日,均無感染及死亡。伍連德宣佈,解除對傅家甸的隔離。並親率防疫人員走進居民區看望市民。百姓走上街頭歡慶,喜極而泣。劫後餘生,恍若隔世。此次東北的鼠疫流行,共吞噬6萬餘條生命,其中傅家甸為7200餘人。在此次防疫行動中,參與工作人員2943名,297人殉職,其中包括梅斯尼醫生。是他們用血肉之軀抵擋住了鼠疫,用自己的生命為後來者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和研究資料。

讓我們對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