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考成績全省前100名的同學,都是怎麼學習的?太受啟發了!

提示:本文整理自網友留言, 內容較長, 閱讀需要9分鐘, 建議耐心閱讀!

牛哥的辦公室:

如果不算任何加分, 在省裡能排到前一百的人基本都是大學top5的學生, 這樣的學生估計對高中老師和高中課堂的依賴程度都很低, 主要是有選擇地聽課。

這其實是非常簡單的道理。 高中老師, 最好的情況基本是一本或211的師範院校畢業的, 少數能沖到985。 如果一個學生對這個老師依賴程度很高, 那麼他再怎麼跟在屁股後面學, 最好也是考到一個985或者211, 而這遠遠沒達到題目中說的“省內前一百名”的水準。 所以高考成績好的人不是95%主動學習,

而是100%主動學習, 老師的課也是主動選擇聽或不聽, 主動選擇聽哪些內容, 主動選擇該怎麼聽。 但這麼說並不是否定高中教育的重要性, 優秀高中的教育就像一桌滿漢全席, 對程度較薄弱的學生而言, 這是大補丸, 每道菜都值得嘗一嘗;對程度較好的學生而言, 有針對性的揀幾個菜就是, 所以這桌菜要做得精美, 那對所有學生都有好處, 只不過這個好處的體現方式有所不同。 高考有志於衝擊清北的學生, 在高三做卷子時必須超過同級老師, 討論問題時要和老師在題目話語權和對知識點的理解上平起平坐, 不然很可能是考不到清北的, 進省內一百名更是空談。 如果裸分能到省內前15, 那多少有一點運氣成分,
又或者是智力碾壓, 什麼叫做智力碾壓, 我舉個親身經歷的事情, 在我高二升高三的時候, 學校安排了一場虐心的聯考, 直接按著考綱出了一套比較難的題來虐我們, 然後我等剛學完高中知識的應屆生們不出意料的全都跪了。 唯獨有一個應屆生怒砍679分……本人是應屆生第二名, 緊隨大神身後, 607分……大神是我們那兒的中高考雙料狀元, 在河南是榜眼還是探花來著, 具體我也忘了, 總之你覺得對這種人, 有哪個老師能教得了她……

曾博:

填鴨式的學習基本可以保證你考上全省前5%。 實際上5%不難, 1% 是清華北大, 5%是復旦等;5%之後, 一般的211大學也不一定能上。

例如語文:基本知識一大部分是記憶背誦;作文可以記憶背誦模版,

寫字可以勤加練習。 死記硬背是可以的。 這主要和出題不可乙太超綱有關, 極少數難題主觀題也是給1%%用的, 不是給1%用的。

數學:看文科和理科, 也看省份。 但, 相當多數題是可以練習取勝的。 你如果可以有那麼一點點理解和智商, 可以大大提高你填鴨的效率。 基本上, 填鴨 繼續填 if 不會 else 填下一個鴨。 最典型的死記硬背就是求根、立體幾何基本解法、數列求和、複數、三角函數、排列組合、微分和積分公式等。 高級一點的死記硬背就是把題型歸類然後各個擊破, 綜合題或者變形題, 你智商高一點看出來後, 也可以立即用現有的解法解答。 前提是你的死記硬背不是真的只背答案;那麼如何帶有智商的死記硬背呢?這主要取決於你父母的水準,

和高中老師是否對你專門輔導。

英語:其本質就是死記硬背。 我高三對英語有深厚興趣, 導致我每天拿著牛津英英字典去問英語老師介詞的用法, 副詞從句的用法。 他瘋了, 我考了147。 當然, 這個得看興趣。 我所有科目都考得很爛, 是英語讓我上的大學。

理綜:生物的確是死記硬背, 但要看清楚題目。 三羧酸迴圈我當時都背了, 然並卵。 化學也有一點死記硬背, 主要是猜反應物、多選題、正確操作、實驗順序之類。 畢竟沒有人真有機會去把實驗都摸索一遍, 所以就算是1%%也有人背的。 物理你可以套公式, 但基本上只會套公式的人最後都不知道自己怎麼死的。 我認為物理的確需要對問題和物理情景的正確理解。 把這個物理過程在頭腦中放送一次,

設置好適用範圍和邊界條件, 你能把每一個關鍵細節都算出來, 就好了:高中物理反正是決定論的。 有一些簡化計算的技巧, 選取公式的原則, 這需要經驗和一定的數學水準, 可以適當依賴死記硬背。 總之, 如果你智商沒有, 只會死記硬背, 那麼5%應該不難。 大部分人的問題是連死記硬背都不願意, 懶, 沒興趣。 如果你稍微有點智商, 又願意死記硬背, 又可以得到好老師的指點(特指省會重點中學), 那麼10%%應該沒問題。 我數學物理之所以考砸了, 主要是本人智商極低, 又缺乏指導。

我認為高考的成績是合理反映你當時的知識水準的。 如果讓我重來一次, 我肯定會在高二下學期拿到20分加分之後, 系統地總結和複習往屆物理數學高考題,以及看一點外國高中數學教材,提高下自己的智商。

高考真的不難,可惜,我們很多人都沒有遇到好老師好家長的運氣和緣分。我們都只是一群毫無經驗的瞎子在只關心重本上線率的老師的教學大綱的指揮下決定自己的一生。

因此,從小學就開始關心和關注小孩的學業是至關重要的。那些沒有考上清華的人,他們不是輸在了智商,而是輸在了資訊、同伴和資源,輸在了父母的覺悟和家庭的條件。那些說什麼我家小孩學習全靠自覺,說明其父母毫無教育水準。這樣的孩子去了清華也泯然。當然了,一個社會的上層人士可不是這麼容易當的,需要靠一家三代人的努力。父母MIT博士的話,高中畢業去了哈佛,這才是正道。許多人這一輩子,也只完成了這件事的10%,因為父輩完成了0%,甚至更少。想想都覺得可怕;再想想,卻也不可怕。畢竟在第三世界國家,有書讀就不錯了。

劉璟:

自身情況:安徽,08年,高考全省第480名。。。

我的頭半段是被填鴨的,因為屬於自己的時間基本沒有,我們高一和高二頭半年就把高考內容刷過一遍了,高二後半年和高三頭兩個月在做競賽,課程和作業量大得很誇張,沒什麼機會自己去梳理。實話說這部分對我來說效果並不好,因為短時間內的信息量太大了,我的智商應付不過來,高二借著考少年班的機會去參加了一次高考(暴露年齡了= =),也就一本線加40多而已。最後的大半年基本上是我自己梳理為主,查漏補缺,因為最瞭解自己弱項的人還是自己。前面老師填的東西(不管高考還是競賽)雖然曾經一知半解,但自己梳理清楚之後就非常有用,08的理綜全國卷難成狗,我在最後的兩分鐘之內怒刷12道化學選擇題並一道都沒錯,不能不感謝之前的競賽填鴨。總結一下的話,填鴨很重要,牛逼的老師能教給你非常好的方法。但自己梳理必不可少,因為弱在哪裡,只有自己最清楚。如果弱點太多,那就一個一個來補,不要灰心,要相信自己來得及。我剛進高三的時候物理選擇必錯兩三個、大題必錯兩個小問,最後理綜物理選擇全對,大題拿滿。我高三開始時找到一本從1960s恢復高考開始的全國和各省物理高考真題集,按內容分類,有詳解。我每天做幾頁,一年過去一題不落地全刷完了。。。我覺得高考兩個詞:踏實,堅持。真的挺練耐心和定力的。。。

雨落長川:

我的同學絕大多數是前1%,我自己大概是千分之一的水準,姑且算個子集吧。

我覺得一門功課,想要比較穩定地保持高分,除了天賦異稟(比如輪子哥的數學,還有有實力角逐狀元的那群人),基本上都要靠自己主動學習。我自己除了數學,其他八門功課基本敢說從原理到方法再到答題技巧全部精熟且融匯貫通舉一反三,語文物理生物三門敢說比很多重點高中的老師水準還要高。

方技:

很多人不覺得智商碾壓這件事存在,最大的可能是他們還沒有努力到自己的極限。

很多人問我應該怎麼努力,我基本是閒扯一氣,因為我當年最後幾個月的努力很多人不可能複製出來。

唔……大概就是從起床之後三分鐘開始進入狀態,然後去掉什麼跑操時間吃飯時間,一直到晚上熄燈效率全開。那個時候聽到上課鈴是很慶倖的,因為上課基本就相當於休息了。為了省下去廁所的時間,我在教室的時候幾乎不喝水的。

有的時候真的感覺腦袋轉不動了,右手繼續做題,左手拿一袋咖啡,用牙撕開倒嘴裡,一口水順下去繼續做題。效果嘛,三月份考完自主招生回來大概550分,高考反正拿了609還感覺考的不好。從三月份135斤瘦到了高考完116斤,我身高185……三個月的時間反正我是已經盡力了,可是我發現的問題是,我絞盡腦汁做不出來的題有些人抬筆就寫,我背完忘忘了接著背,有些人背完記住了。我也曾經覺得,如果我真正努力是有可能和他們打兩把的,直到真正碰到了自己的極限,才明白我們班學霸說的那句很不甘的話“有些人,睡得比你早,起的比你晚,玩的比你多,學習就是比你好。”我一個普通人,能進前1%已經是極限了,再往上,前一百,我們都明白,單純憑努力已經做不到了。任何一個學校,只要它還想要升學率,它的講課都是面對大多數人的,不是面對少數大神,嗯。並且,大神之所以是大神,是因為大神填完鴨的時候你沒准才填了一半……人家已經自主學習去了你的鴨還沒填完……————————————————————唔……我是不是造成了一些誤解?我只寫了努力的事情了,是因為我很懶,方法什麼的懶得寫,可是並不是沒有啊……舉個例子,我無論學習多緊張,風吹雨打,每天都要睡八個半小時的,不能佔用睡覺時間學習這個應該是常識。另外我曾經買來很多年的高考真題總結選擇題答案的規律,這種事是一個認認真真本本分分的學生能幹得出來的?我最擅長的其實是蒙題。有人認為我只達到了身體上的極限,傻孩子,在思維達到極限之前身體是不可能達到極限的,這是在學習又不是在搬磚。體重不可控制的下降是因為吃再多也補不了大腦的消耗了。所以你說的那種是作死,不是學習。要明白,高三的第一要義是效率,第二要義是絕不能擠佔睡眠時間。

vczh:

按照高考成績來講,我當時在廣東差不多處於3%的位置。

我當時是這麼學習的:

語文:超級爛,但是我不知道為什麼開竅了知道改卷的老師喜歡看什麼樣的文章,於是靠高三的單元考試練了半年,終於挽救了我的語文成績。90分基礎分拿的不到一半,作文基本滿分。

數學:中學那點爛知識本來就少,所以學起來很簡單。我從小學的時候就被我爸騙去鑽研數學,當時的勤奮程度就跟我後來學習程式設計的勤奮程度差不多。所以到了高中其實我已經不怎麼學數學了,都在程式設計,所以實際上是在吃老本。三年級的時候看奧數的書學會了N元一次方程組,小學畢業的那個暑假看完了表哥初中的數學課本全部學會,初中開始看立體解析幾何(當然主要是為了學習圖形學),高中搞定了微積分(當然主要是為了學習圖形學),自己翻譯了沒有注解的九章算術(純粹為了泡妹紙,副作用:文言文滿分)。所以當時的狀態就是,每個學期發下來課本,三個晚上看完,然後再也不理了,都能保證班裡前2。

英語:本來初中不知道為什麼就放棄了,沒怎麼讀,後來找了個老師輔導了我一年。那個老師就是牛逼啊,重新找回了我的興趣,於是到了高中奮起直追(其實是為了看懂MSDN,當然主要還是為了學習Windows API),加上自己對看文章很有興趣,順便做了兩千頁的閱讀理解,後來保持在120+。

物理:就是背公式

化學:就是背公式

地理:除了天文部分基本滿分以外,對其他地方毫無興趣,基本0分

政治:除了對馬克思部分有興趣以外,其他地方毫無興趣,基本0分

歷史:基本0分(不過由於我喜歡看考古的材料,每次考試都還能到50,哈哈哈)

生物:學的還不錯

高考的時候X科選擇了物理,於是我不擅長的東西瞬間被壓縮成了1/6不到的比重——說的就是包含6門課的大綜合考試。所以你看我主要是為了更好的練習程式設計和對自然科學感興趣,才自然地保證了我的分數的,我當時對高考的態度也跟那些廢除XX科目黨差不多,但是因為我喜歡程式設計,所以還算比較理智。結果高考竟然考到了3%。其實這個成績比模擬考差多了,本來物理還是強項,但是高考物理粗心一下變成了分數最低的一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由於我當時的目的就是,能去華南皇家理工大學讀個電腦類的科目就好了,軟體工程也無所謂,反正我有錢。所以即使高三的幾乎所有模擬考試成績都特別牛逼,我也沒有去幻想什麼。後來志願(當時還要考前填的)就填了皇家理工,填了電腦和軟體工程,不服從分配。然後為了不讓老師廢話隨便寫了個廣外當backup,然後一批就空白了,下一個學校是廣東某工業大學。因為除了孫逸仙大學和皇家理工以外,廣東的其他一批學校的電腦都好爛,不想去。除了電腦以外的專業,不想讀。結果物理掛了,成績跌了一大截,正好落在軟體工程的範圍裡面。總的來說,我覺得這就是命好。話說廣東由於一貫來受到歧視,基本只有十萬分之一才能進清華北大,所以我從很早以前就覺得,學得那麼好沒什麼用了,反正很難去清華北大,還是把時間放在程式設計上,中學的日子才過的爽。

徐國曦:

2011年山東高考理科30W人,準確名次不知道,三四十吧,高中基本都是填鴨過來的,智商不夠做不到自己學習,主動式學習那是智商高的人做的事情,然而高考不拼智商,所以我這種低智商但是能刷題的人也被放進了TOP2。

來了清華發現別的都是假的,智商才是真的,四年下來被虐成傻×,成績太差不能本校保研不得已去了美帝的一所世界排名不如清華的大學讀研(QS排名,清華25,某校26),有找不到工作的危險【手動再見

Enzo Jiang:

上一本的真是什麼樣學的人都有,對於智商足夠考試正常發揮的人,就算跟老師聽不填鴨平時談談戀愛都是可以的,別問我為什麼知道,我高中在杭州地區是出名的松,高一高二雙休日全部完整過,高三也就週六早上上上課,從來沒有晚自習,高中三年三次秋遊兩次春遊都是去外面過夜的。。嗯。。杭州的同學應該知道了。。。

從我的觀察看,1%往上需要拼智商,然而真正特別聰明的人,基本高考前就被挑走了。還有一件事,家裡當老師的。。。

曹豐澤:

黑龍江省20萬考生,前5%大概是一萬人,應該可以上一個差不多的211。這麼大的分佈區間已經形不成什麼很好的統計規律了,我只能說,什麼樣的人都有。

考取一個分數主要需要三種要素:智商,勤奮和學習方法。達到同樣的分數,需要這三種要素進行組合。比如同樣考了600分,你可以聰明比較多,其他兩者少一點;也可以勤奮比較多,其他兩者少一點。我就總結這麼幾種吧。

特別聰明的,這類人往往最有出息,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好講的,天經地義。隨便玩玩就考了600分的人肯定比努力學了才考600分的人有出息。聰明這種東西具有明顯的普適性,學習上聰明當然寫代碼也聰明,賺錢也聰明,玩遊戲也聰明,把妹也聰明,做工作也聰明,看人看問題也聰明。那種只有某一方面好的弱智天才當然也有,但其實特別少。絕大多數的聰明人都是普適性的聰明,只是你們不願意承認罷了。

特別勤奮的。這種人吃棗藥丸,沒啥好說的。而且往往是早不是遲,他們的高分往往連高考都堅持不到,高二就不行了。

特別有方法的。這種人很少,而且方法當然要與以上兩種要素耦合。他們比較擅長總結,思維理智,往往是能做成一些事業的人,但是中規中矩。

以上這三種人都很少,其實比較多的是複合型的,三種要素都多少佔有一些,但也都不是特別大。

智商+方法的這種人,狀元一般都是這種人。

努力+方法的這種人,一般都能考一個不錯的大學,但是上了大學之後表現平庸。

智商+努力的這種人,這種人最可惜,明明很聰明,就是死用功,最後沿著錯誤的道路一條路跑到黑。特別可惜。

最最多也是最最平庸的就是像我這種三者複合的。有點聰明,比較努力,會些方法。這種複合特別適合應試,但是出來的學生也最平庸。就是什麼工作都能幹一點,熟練了也能獨當一面,但是開創性的事業就抓瞎了。中國就是像我這種學生太多了,太平庸。

總體評價:考了同樣成績的以上六個人,在未來的發展中,只有聰明的那個人最有出息,只有努力的那個人吃棗藥丸,聰明+努力的那個人是高品質的殘次品,而其他複合的是比較平庸的。我希望中國的高考制度改革就應當把那些只有聰明的人盡可能篩選出來單獨培養,他們才是民族的希望,像我這種比較複合的人作為執行層。

軒然:

山東省文科考生,官方公佈了分數段,考生可以估算,我大概能進前0.3%;高考這事兒,最愛產生黑馬,也有倒楣催的遭遇滑鐵盧,但是一考定終身,這就是現實。我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和觀察到的身邊同學的情況大概說說哈!

【特別聲明:以下情況均為大致規律,大家不要糾結於個案,或者舉極端例子來挑刺,真是一點意思都沒有。】首先要承認一點,高手建立在高智商的基礎之上,尤其是頂尖高手。我的同桌就是我們縣級市的中考狀元,看上去很調皮的一個人,後來證明這貨著實厲害,三年後的高考是山東省理科裸分榜眼,進了北大光華。同樣是做卷子,不管是我自認為比較擅長的英語,還是我承認學不好的數學,還是我比較有興趣但是能力有限不足以學好的物理、化學,人家都好像是不費吹灰之力,我可能要啃好久,還有好多即便講了我也不能很好領會的問題。

隔壁尖子班的一個女孩兒,挺萌的,後來考進上交,讀了王牌專業船舶工程,後來覺得女孩子當輪船工程師太辛苦,沒怎麼費心思複習就又考上了上交的金融系研究生,這是後話。高中的時候,她也是個吾等凡人不知道怎麼追趕的人。這樣的例子我還能舉不少。

既然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頂尖高手這一特定群的,我們不妨現實一點:不能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笨”,包括我自己在內。什麼貪玩兒啊,什麼男孩子調皮不知道用功啊,什麼還沒開竅以後就好了啊,都是家長用來自我安慰的鬼話。

這也是中國人的“面子”文化作怪,可以說是一種虛榮心;以後我當家長,如果孩子學業上不給力,我就很坦然地承認TA笨,再找其他出路罷了。我上高一的時候就認識到這個問題了,我覺得對我來說這是一種幸運,能夠很早擺脫這種不切實際的攀比。人和人在智力上的差距要比我們想像的以及我們的教育文化所宣揚的大。其次,教學方法。高中老師在應試教育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正是許多家長都不惜重金讓孩子進重點高中的原因。我所就讀的高中是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重點高中,偶出山東省高考狀元,考進這裡並且分在尖子班的同學都是以前各初中的前幾名!所以我們班配備的老師可以說是全明星陣容。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方法,比如獨特的筆記、板書、口訣……他們的任務不再是簡單地把你教會,說實在的,尖子班的同學完全可以通過自學達到“學會”的程度;他們的任務更多的是讓學生學通、記牢,掌握攻克偏難怪題的能力。

在日常的訓練上,我們做的也大都是老師選取的、拼湊的試卷,他們基於自己巨大的做題量,只選擇有挑戰性的題目讓大家訓練。印象非常深刻,我們高中做的地理試卷基本是老師一塊塊剪下來的題目、拼在一張大紙上,再複印出來,所以交到我們手裡來的試卷上都有一道道拼湊的痕跡。具體到個人,高下之分在於能不能緊跟老師的腳步並付出進一步的努力,不少可以稱之為高手的同學在老師的體系之外另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所以,跟同學搞好關係,借筆記來複印一下也是捷徑。最後,高考是看運氣的。比如,我們班和隔壁班的兩個高考狀元平時都是十名左右,幾乎從沒有在班裡進過前三名。所以題主所說的部分頂級高手,在平日裡可能只是能稱得上“成績不錯”,算是高手吧,但是絕對擔當不起“頂級”二字。不過,要承認,他們的智商也高,更重要的是心態好。

系統地總結和複習往屆物理數學高考題,以及看一點外國高中數學教材,提高下自己的智商。

高考真的不難,可惜,我們很多人都沒有遇到好老師好家長的運氣和緣分。我們都只是一群毫無經驗的瞎子在只關心重本上線率的老師的教學大綱的指揮下決定自己的一生。

因此,從小學就開始關心和關注小孩的學業是至關重要的。那些沒有考上清華的人,他們不是輸在了智商,而是輸在了資訊、同伴和資源,輸在了父母的覺悟和家庭的條件。那些說什麼我家小孩學習全靠自覺,說明其父母毫無教育水準。這樣的孩子去了清華也泯然。當然了,一個社會的上層人士可不是這麼容易當的,需要靠一家三代人的努力。父母MIT博士的話,高中畢業去了哈佛,這才是正道。許多人這一輩子,也只完成了這件事的10%,因為父輩完成了0%,甚至更少。想想都覺得可怕;再想想,卻也不可怕。畢竟在第三世界國家,有書讀就不錯了。

劉璟:

自身情況:安徽,08年,高考全省第480名。。。

我的頭半段是被填鴨的,因為屬於自己的時間基本沒有,我們高一和高二頭半年就把高考內容刷過一遍了,高二後半年和高三頭兩個月在做競賽,課程和作業量大得很誇張,沒什麼機會自己去梳理。實話說這部分對我來說效果並不好,因為短時間內的信息量太大了,我的智商應付不過來,高二借著考少年班的機會去參加了一次高考(暴露年齡了= =),也就一本線加40多而已。最後的大半年基本上是我自己梳理為主,查漏補缺,因為最瞭解自己弱項的人還是自己。前面老師填的東西(不管高考還是競賽)雖然曾經一知半解,但自己梳理清楚之後就非常有用,08的理綜全國卷難成狗,我在最後的兩分鐘之內怒刷12道化學選擇題並一道都沒錯,不能不感謝之前的競賽填鴨。總結一下的話,填鴨很重要,牛逼的老師能教給你非常好的方法。但自己梳理必不可少,因為弱在哪裡,只有自己最清楚。如果弱點太多,那就一個一個來補,不要灰心,要相信自己來得及。我剛進高三的時候物理選擇必錯兩三個、大題必錯兩個小問,最後理綜物理選擇全對,大題拿滿。我高三開始時找到一本從1960s恢復高考開始的全國和各省物理高考真題集,按內容分類,有詳解。我每天做幾頁,一年過去一題不落地全刷完了。。。我覺得高考兩個詞:踏實,堅持。真的挺練耐心和定力的。。。

雨落長川:

我的同學絕大多數是前1%,我自己大概是千分之一的水準,姑且算個子集吧。

我覺得一門功課,想要比較穩定地保持高分,除了天賦異稟(比如輪子哥的數學,還有有實力角逐狀元的那群人),基本上都要靠自己主動學習。我自己除了數學,其他八門功課基本敢說從原理到方法再到答題技巧全部精熟且融匯貫通舉一反三,語文物理生物三門敢說比很多重點高中的老師水準還要高。

方技:

很多人不覺得智商碾壓這件事存在,最大的可能是他們還沒有努力到自己的極限。

很多人問我應該怎麼努力,我基本是閒扯一氣,因為我當年最後幾個月的努力很多人不可能複製出來。

唔……大概就是從起床之後三分鐘開始進入狀態,然後去掉什麼跑操時間吃飯時間,一直到晚上熄燈效率全開。那個時候聽到上課鈴是很慶倖的,因為上課基本就相當於休息了。為了省下去廁所的時間,我在教室的時候幾乎不喝水的。

有的時候真的感覺腦袋轉不動了,右手繼續做題,左手拿一袋咖啡,用牙撕開倒嘴裡,一口水順下去繼續做題。效果嘛,三月份考完自主招生回來大概550分,高考反正拿了609還感覺考的不好。從三月份135斤瘦到了高考完116斤,我身高185……三個月的時間反正我是已經盡力了,可是我發現的問題是,我絞盡腦汁做不出來的題有些人抬筆就寫,我背完忘忘了接著背,有些人背完記住了。我也曾經覺得,如果我真正努力是有可能和他們打兩把的,直到真正碰到了自己的極限,才明白我們班學霸說的那句很不甘的話“有些人,睡得比你早,起的比你晚,玩的比你多,學習就是比你好。”我一個普通人,能進前1%已經是極限了,再往上,前一百,我們都明白,單純憑努力已經做不到了。任何一個學校,只要它還想要升學率,它的講課都是面對大多數人的,不是面對少數大神,嗯。並且,大神之所以是大神,是因為大神填完鴨的時候你沒准才填了一半……人家已經自主學習去了你的鴨還沒填完……————————————————————唔……我是不是造成了一些誤解?我只寫了努力的事情了,是因為我很懶,方法什麼的懶得寫,可是並不是沒有啊……舉個例子,我無論學習多緊張,風吹雨打,每天都要睡八個半小時的,不能佔用睡覺時間學習這個應該是常識。另外我曾經買來很多年的高考真題總結選擇題答案的規律,這種事是一個認認真真本本分分的學生能幹得出來的?我最擅長的其實是蒙題。有人認為我只達到了身體上的極限,傻孩子,在思維達到極限之前身體是不可能達到極限的,這是在學習又不是在搬磚。體重不可控制的下降是因為吃再多也補不了大腦的消耗了。所以你說的那種是作死,不是學習。要明白,高三的第一要義是效率,第二要義是絕不能擠佔睡眠時間。

vczh:

按照高考成績來講,我當時在廣東差不多處於3%的位置。

我當時是這麼學習的:

語文:超級爛,但是我不知道為什麼開竅了知道改卷的老師喜歡看什麼樣的文章,於是靠高三的單元考試練了半年,終於挽救了我的語文成績。90分基礎分拿的不到一半,作文基本滿分。

數學:中學那點爛知識本來就少,所以學起來很簡單。我從小學的時候就被我爸騙去鑽研數學,當時的勤奮程度就跟我後來學習程式設計的勤奮程度差不多。所以到了高中其實我已經不怎麼學數學了,都在程式設計,所以實際上是在吃老本。三年級的時候看奧數的書學會了N元一次方程組,小學畢業的那個暑假看完了表哥初中的數學課本全部學會,初中開始看立體解析幾何(當然主要是為了學習圖形學),高中搞定了微積分(當然主要是為了學習圖形學),自己翻譯了沒有注解的九章算術(純粹為了泡妹紙,副作用:文言文滿分)。所以當時的狀態就是,每個學期發下來課本,三個晚上看完,然後再也不理了,都能保證班裡前2。

英語:本來初中不知道為什麼就放棄了,沒怎麼讀,後來找了個老師輔導了我一年。那個老師就是牛逼啊,重新找回了我的興趣,於是到了高中奮起直追(其實是為了看懂MSDN,當然主要還是為了學習Windows API),加上自己對看文章很有興趣,順便做了兩千頁的閱讀理解,後來保持在120+。

物理:就是背公式

化學:就是背公式

地理:除了天文部分基本滿分以外,對其他地方毫無興趣,基本0分

政治:除了對馬克思部分有興趣以外,其他地方毫無興趣,基本0分

歷史:基本0分(不過由於我喜歡看考古的材料,每次考試都還能到50,哈哈哈)

生物:學的還不錯

高考的時候X科選擇了物理,於是我不擅長的東西瞬間被壓縮成了1/6不到的比重——說的就是包含6門課的大綜合考試。所以你看我主要是為了更好的練習程式設計和對自然科學感興趣,才自然地保證了我的分數的,我當時對高考的態度也跟那些廢除XX科目黨差不多,但是因為我喜歡程式設計,所以還算比較理智。結果高考竟然考到了3%。其實這個成績比模擬考差多了,本來物理還是強項,但是高考物理粗心一下變成了分數最低的一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由於我當時的目的就是,能去華南皇家理工大學讀個電腦類的科目就好了,軟體工程也無所謂,反正我有錢。所以即使高三的幾乎所有模擬考試成績都特別牛逼,我也沒有去幻想什麼。後來志願(當時還要考前填的)就填了皇家理工,填了電腦和軟體工程,不服從分配。然後為了不讓老師廢話隨便寫了個廣外當backup,然後一批就空白了,下一個學校是廣東某工業大學。因為除了孫逸仙大學和皇家理工以外,廣東的其他一批學校的電腦都好爛,不想去。除了電腦以外的專業,不想讀。結果物理掛了,成績跌了一大截,正好落在軟體工程的範圍裡面。總的來說,我覺得這就是命好。話說廣東由於一貫來受到歧視,基本只有十萬分之一才能進清華北大,所以我從很早以前就覺得,學得那麼好沒什麼用了,反正很難去清華北大,還是把時間放在程式設計上,中學的日子才過的爽。

徐國曦:

2011年山東高考理科30W人,準確名次不知道,三四十吧,高中基本都是填鴨過來的,智商不夠做不到自己學習,主動式學習那是智商高的人做的事情,然而高考不拼智商,所以我這種低智商但是能刷題的人也被放進了TOP2。

來了清華發現別的都是假的,智商才是真的,四年下來被虐成傻×,成績太差不能本校保研不得已去了美帝的一所世界排名不如清華的大學讀研(QS排名,清華25,某校26),有找不到工作的危險【手動再見

Enzo Jiang:

上一本的真是什麼樣學的人都有,對於智商足夠考試正常發揮的人,就算跟老師聽不填鴨平時談談戀愛都是可以的,別問我為什麼知道,我高中在杭州地區是出名的松,高一高二雙休日全部完整過,高三也就週六早上上上課,從來沒有晚自習,高中三年三次秋遊兩次春遊都是去外面過夜的。。嗯。。杭州的同學應該知道了。。。

從我的觀察看,1%往上需要拼智商,然而真正特別聰明的人,基本高考前就被挑走了。還有一件事,家裡當老師的。。。

曹豐澤:

黑龍江省20萬考生,前5%大概是一萬人,應該可以上一個差不多的211。這麼大的分佈區間已經形不成什麼很好的統計規律了,我只能說,什麼樣的人都有。

考取一個分數主要需要三種要素:智商,勤奮和學習方法。達到同樣的分數,需要這三種要素進行組合。比如同樣考了600分,你可以聰明比較多,其他兩者少一點;也可以勤奮比較多,其他兩者少一點。我就總結這麼幾種吧。

特別聰明的,這類人往往最有出息,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好講的,天經地義。隨便玩玩就考了600分的人肯定比努力學了才考600分的人有出息。聰明這種東西具有明顯的普適性,學習上聰明當然寫代碼也聰明,賺錢也聰明,玩遊戲也聰明,把妹也聰明,做工作也聰明,看人看問題也聰明。那種只有某一方面好的弱智天才當然也有,但其實特別少。絕大多數的聰明人都是普適性的聰明,只是你們不願意承認罷了。

特別勤奮的。這種人吃棗藥丸,沒啥好說的。而且往往是早不是遲,他們的高分往往連高考都堅持不到,高二就不行了。

特別有方法的。這種人很少,而且方法當然要與以上兩種要素耦合。他們比較擅長總結,思維理智,往往是能做成一些事業的人,但是中規中矩。

以上這三種人都很少,其實比較多的是複合型的,三種要素都多少佔有一些,但也都不是特別大。

智商+方法的這種人,狀元一般都是這種人。

努力+方法的這種人,一般都能考一個不錯的大學,但是上了大學之後表現平庸。

智商+努力的這種人,這種人最可惜,明明很聰明,就是死用功,最後沿著錯誤的道路一條路跑到黑。特別可惜。

最最多也是最最平庸的就是像我這種三者複合的。有點聰明,比較努力,會些方法。這種複合特別適合應試,但是出來的學生也最平庸。就是什麼工作都能幹一點,熟練了也能獨當一面,但是開創性的事業就抓瞎了。中國就是像我這種學生太多了,太平庸。

總體評價:考了同樣成績的以上六個人,在未來的發展中,只有聰明的那個人最有出息,只有努力的那個人吃棗藥丸,聰明+努力的那個人是高品質的殘次品,而其他複合的是比較平庸的。我希望中國的高考制度改革就應當把那些只有聰明的人盡可能篩選出來單獨培養,他們才是民族的希望,像我這種比較複合的人作為執行層。

軒然:

山東省文科考生,官方公佈了分數段,考生可以估算,我大概能進前0.3%;高考這事兒,最愛產生黑馬,也有倒楣催的遭遇滑鐵盧,但是一考定終身,這就是現實。我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和觀察到的身邊同學的情況大概說說哈!

【特別聲明:以下情況均為大致規律,大家不要糾結於個案,或者舉極端例子來挑刺,真是一點意思都沒有。】首先要承認一點,高手建立在高智商的基礎之上,尤其是頂尖高手。我的同桌就是我們縣級市的中考狀元,看上去很調皮的一個人,後來證明這貨著實厲害,三年後的高考是山東省理科裸分榜眼,進了北大光華。同樣是做卷子,不管是我自認為比較擅長的英語,還是我承認學不好的數學,還是我比較有興趣但是能力有限不足以學好的物理、化學,人家都好像是不費吹灰之力,我可能要啃好久,還有好多即便講了我也不能很好領會的問題。

隔壁尖子班的一個女孩兒,挺萌的,後來考進上交,讀了王牌專業船舶工程,後來覺得女孩子當輪船工程師太辛苦,沒怎麼費心思複習就又考上了上交的金融系研究生,這是後話。高中的時候,她也是個吾等凡人不知道怎麼追趕的人。這樣的例子我還能舉不少。

既然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頂尖高手這一特定群的,我們不妨現實一點:不能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笨”,包括我自己在內。什麼貪玩兒啊,什麼男孩子調皮不知道用功啊,什麼還沒開竅以後就好了啊,都是家長用來自我安慰的鬼話。

這也是中國人的“面子”文化作怪,可以說是一種虛榮心;以後我當家長,如果孩子學業上不給力,我就很坦然地承認TA笨,再找其他出路罷了。我上高一的時候就認識到這個問題了,我覺得對我來說這是一種幸運,能夠很早擺脫這種不切實際的攀比。人和人在智力上的差距要比我們想像的以及我們的教育文化所宣揚的大。其次,教學方法。高中老師在應試教育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正是許多家長都不惜重金讓孩子進重點高中的原因。我所就讀的高中是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重點高中,偶出山東省高考狀元,考進這裡並且分在尖子班的同學都是以前各初中的前幾名!所以我們班配備的老師可以說是全明星陣容。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方法,比如獨特的筆記、板書、口訣……他們的任務不再是簡單地把你教會,說實在的,尖子班的同學完全可以通過自學達到“學會”的程度;他們的任務更多的是讓學生學通、記牢,掌握攻克偏難怪題的能力。

在日常的訓練上,我們做的也大都是老師選取的、拼湊的試卷,他們基於自己巨大的做題量,只選擇有挑戰性的題目讓大家訓練。印象非常深刻,我們高中做的地理試卷基本是老師一塊塊剪下來的題目、拼在一張大紙上,再複印出來,所以交到我們手裡來的試卷上都有一道道拼湊的痕跡。具體到個人,高下之分在於能不能緊跟老師的腳步並付出進一步的努力,不少可以稱之為高手的同學在老師的體系之外另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所以,跟同學搞好關係,借筆記來複印一下也是捷徑。最後,高考是看運氣的。比如,我們班和隔壁班的兩個高考狀元平時都是十名左右,幾乎從沒有在班裡進過前三名。所以題主所說的部分頂級高手,在平日裡可能只是能稱得上“成績不錯”,算是高手吧,但是絕對擔當不起“頂級”二字。不過,要承認,他們的智商也高,更重要的是心態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