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資培訓班參加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少?

農資培訓班參加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少

——是宣講成功經驗還是剖析失敗教訓?

作者:佟屏亞

參加某次種企管理人員會議, 企業老闆和經銷人員群聊觸及到很多常談問題的新看法。 其中之一, 就是——農資培訓班報名參加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少?

一、參會人員從多漸少的八個問題

種業達人萬飛(化名)總結農資培訓班出場人員從多漸少的八個問題, 托我在博客上披露共用;特別指出培訓班應該少講一些企業發展理論更多地剖析一些企業失敗教訓。

1、參加培訓班抱著聽一次念經就能立地成佛的虔誠心態學習,

第一次聽講感到很新鮮有道理, 再一次就覺得老生常談了。 拜拜了!

2、都是專家教授講課, 理論太深, 什麼戰略轉型、跨界整合。 要求學員要用心、有耐心。 缺一不可。

3、老師念的都是好經, 念經的人多, 讀懂的人少, 悟道的人更少。 別指望聽一次讀一次就能開悟邁步西天。

4、農資培訓班已逐漸成為一種“行業”, 但真正“會念經”的佛祖越來越少, 如果很多人都會“念經”, 真正的佛祖就失業了。

5、有些掛名自薦“職業教師”, 僅憑一件APP和一張嘴!書來本去, 缺乏實踐經驗, 不接地氣,

6、種子連年持續過剩, 種植面積是固定的, 千家種企以各種行銷手段爭搶獨木橋, 如果沒有“忽悠”的本領, 真正過橋的企業不會很多。

7、宣講企業成功的理論多, 分析判斷失敗的經典案例甚少或沒有,

現時期很多企業正處“迷途”, 讓管理者“現身說法”講述自己決策失誤過程, 一定讚歌無數。

8、要謹慎參加形形色色的培訓班。 沒有一個積極心態, 如果只是為了立地成佛, 還是多思勤學。

借用圖片

二、宣講失敗的案例比成功的經驗更重要

我很欣賞種業達人提出的“農資企業失敗的案例比成功的經驗更重要”觀點。

改革開放以來, 風起雲湧的農資企業給我國農業做出很大貢獻, 由於各種原因, 在市場競爭中有的曇花一現, 有的遭遇挫折再直不起腰。 成功的企業畢竟是少數, 而失敗的案例要多得多, 特別是重複錯誤重複失敗的案例更多。

有智者說, “成功是失敗之母”。 這話似乎與“盛極必衰”的古訓有關。

而“失敗是成功之母”則具有更現實意義。 歡慶成功的都是過五關斬六將之讚美, 追逐成功足跡乃世人之樂見;剖析失敗者足跡則為人所不喜, 因為失敗向來為人之所諱, 不會有人願意登臺“傳頌”。 高唱讚歌誰都愛聽, 吟誦挽歌為大家所忌諱。

走勝的公司各有各的絕招, 落敗的公司各有各的原因。 敗局是從勝利開始的, 鳳起於青萍之末。 失敗的教訓就是成功的階梯, 而且是“真金白銀”的階梯。 實際上, 任何別人的成功都無法複製, 而他人的失敗則可從中吸取教訓, 避免重蹈覆轍。

三、我提供可供剖析探討的種業兩例

我認為農資培訓班還是繼續辦下去, 要把剖析企業或行銷失敗教訓供作培訓內容之一。 我查閱保存資料舉出種子企業兩個案例,

一家是國營體制, 一家是民營體制。 希望深入剖析探討其發展經歷, 供作培訓素材。

一例:長城腳下一顆種業明星隕落

在中國種業短暫的發展史上, “名聲顯赫”的長城種子公司曾被授予高新技術企業、重點龍頭企業稱號, 一度被譽為種業界“黑馬”, 馳騁縱橫, 自詡要建成中國式的“先鋒公司”。 面對跨國公司進入和國內種業激烈競爭, 2001年長城公司投抱中國種子集團公司, 獲得名分“中種集團承德長城種業有限公司”。 其實兩家並非強強聯合, 只是兩廂情願各獲所需。 這正應了古人所說, “福兮禍所伏, 禍兮福所倚”。 2008年長城種子公司悄然隱去, 總經理的聲音消失, 造價4 000多萬元的現代化種子加工廠也被拆零賣廢了。

二例:隆平高科與屯玉種業整合失敗

山西屯玉種業是本世紀初期亮相的一顆耀眼的種業新星, 是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屯玉種業有員工400多名, 下屬15家子公司, 在全國建立了7個科研基地。 主要經銷玉米雜交種子、青椒種子、常規作物種子、中藥材、小雜糧、沙拉油、塑編制品等, 年產值達1.8億元。 作者多次造訪屯玉公司, 目睹發展變化的新面貌, 每一次都和董事長侯愛民進行長時深談。 2006年7月17日年僅52歲侯愛民因突發急症與世長辭。 隆平高科與山西屯玉種業2009年12月簽訂《合作協定》, 後因山西屯玉種業遺留巨額債務問題, 2010年11月隆平高科宣佈與屯玉種業整合失敗。

如果約請中國種子集團高管以及原長城公司、屯玉種業人員登臺演講, 在當前種業趨向兼併整合形勢下,估摸農資培訓班可能座無虛席,甚者一票難求!

(完)

在當前種業趨向兼併整合形勢下,估摸農資培訓班可能座無虛席,甚者一票難求!

(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