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從高原到大都市,揭秘18年後藏族移民村裡的人生活的怎麼樣了?

為了保護生態環境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一些世代以放牧為生的牧民離開日漸脆弱的草場, 入住這座建在城市邊緣的戈壁村子,

這裡沒有他們熟悉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什麼都要從頭開始, 包括每天最基本的飲食。 第一戶人家:阿達(48歲)和他的家人。 圖為阿達和阿達媳婦, 二個兒子, 一個女兒, 一個孫子。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 人類活動和自然條件給長江源頭地區生態環境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

現在草場每年以2%的速度沙化。 為了緩解這種狀況, 自2003年開始, 政府給願意離開牧場的牧民提供新居, 並且前十年每月給每戶移民500元補助金。 圖為阿達的媳婦在做飯。

1999年年6月, 阿達一家從長江源頭牧區曲麻萊縣搬來的牧民共有260戶,

從曲麻萊縣生態移民開始入住。 到現在總共有700多戶。 圖為阿達手捧著獲獎證書上寫著:創業致富帶頭人。

第二戶人家, 伊西拉毛, 35歲, 丈夫在四川打工, 長年不回家, 兩個孩子在學校讀書, 週末才回家, 家裡只有拉毛一個人。 圖為拉毛坐在自己家房子裡。

伊西拉毛年輕的時候, 還獲得過昆侖文化民族村舉行的運動會的舉重比賽第一名。 圖為拉毛在家裡的經堂裡祈禱。

第三戶人家, 紮西, 50歲, 表面看起來很樂觀, 沒想到他的兩個兒子在一, 兩歲的時候感冒去世了, 老婆和別的男人跑了, 現在靠打散工為生。

紮西指著櫃子上的照片說:他有三個女兒,兩個女兒在讀中學,一個女兒在讀大學,也許三個女兒才是紮西生活下去的希望。

第四戶人家,拉姆永吉(30歲)永吉的母親(70歲),腿有關節炎病不能下地走動,長年在床上躺著。

拉姆永吉的丈夫在800公里的外地開飯店,還有一個男孩在上小學,家裡的牧區有800頭牛,1000多頭羊。因為爸媽年紀大了,還有病,所以需要在家裡照顧年老體弱的爸媽。圖為永吉手裡拿著手機給作者看,裡面有夫妻的合照。

永吉和女兒在家門口和作者告別。

第五戶人家, 卓瑪家有四口人( 婆婆 ,卓瑪, 卓瑪的丈夫還有讀書的兒子 ), 卓瑪的丈夫在村裡做保安, 卓瑪和婆婆的漢語不是很流暢。

鄰居家送來了一些羊血,準備喂 卓瑪家院子裡養的藏犬。

圖為卓瑪的婆婆站在院子裡準備餵食藏犬。

第六戶人家,才正東珠,49歲,家裡沒有牛羊,幫人家幹活。有二個孩子,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已經結婚了,今年二十歲。

才正東珠和妻子抱著孫女在家裡合影。

第七戶人家:鋼成艾(漢族)40歲,和父親 妻子還有兩個女兒 住在一起,,現在到處打散工。

鋼成艾的家裡也有一間經堂,一家人信仰佛教,每天都會在經堂裡拜佛。

鋼成艾一家人站在院子的門前和作者告別。

第八戶人家,小和尚多瑪迦一家,18年前是從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移民到格爾木藏民新村,現在8歲的多瑪迦白天去村外的寺院裡修行,晚上可以回家吃飯,睡覺。圖為多瑪迦和父親合影。

紮西指著櫃子上的照片說:他有三個女兒,兩個女兒在讀中學,一個女兒在讀大學,也許三個女兒才是紮西生活下去的希望。

第四戶人家,拉姆永吉(30歲)永吉的母親(70歲),腿有關節炎病不能下地走動,長年在床上躺著。

拉姆永吉的丈夫在800公里的外地開飯店,還有一個男孩在上小學,家裡的牧區有800頭牛,1000多頭羊。因為爸媽年紀大了,還有病,所以需要在家裡照顧年老體弱的爸媽。圖為永吉手裡拿著手機給作者看,裡面有夫妻的合照。

永吉和女兒在家門口和作者告別。

第五戶人家, 卓瑪家有四口人( 婆婆 ,卓瑪, 卓瑪的丈夫還有讀書的兒子 ), 卓瑪的丈夫在村裡做保安, 卓瑪和婆婆的漢語不是很流暢。

鄰居家送來了一些羊血,準備喂 卓瑪家院子裡養的藏犬。

圖為卓瑪的婆婆站在院子裡準備餵食藏犬。

第六戶人家,才正東珠,49歲,家裡沒有牛羊,幫人家幹活。有二個孩子,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已經結婚了,今年二十歲。

才正東珠和妻子抱著孫女在家裡合影。

第七戶人家:鋼成艾(漢族)40歲,和父親 妻子還有兩個女兒 住在一起,,現在到處打散工。

鋼成艾的家裡也有一間經堂,一家人信仰佛教,每天都會在經堂裡拜佛。

鋼成艾一家人站在院子的門前和作者告別。

第八戶人家,小和尚多瑪迦一家,18年前是從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移民到格爾木藏民新村,現在8歲的多瑪迦白天去村外的寺院裡修行,晚上可以回家吃飯,睡覺。圖為多瑪迦和父親合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