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看桐城∣濃濃鄉情過新年

在桐城, 鄉風鄉情, 最是過年濃。 清代詩人姚興泉的《龍眠雜憶》, 對此就有很生動的描述:“桐城好, 除日鬧轟轟。 呼童且把門神貼, 還歲先將年飯蒸, 徹夜爆張聲。 ”這就是那個時代桐城人過年時的寫照。

一、春節與“年”

過年, 這是中華民族深植血脈之中的傳統, 華夏兒女, 無論你在哪裡, 一個“年”字, 都會打動你, 都會掀起你心中無盡的鄉情與濃濃的親情;都會讓你想到故鄉的雪, 故鄉的河, 故鄉無盡的溫馨。 但我們若要細究春節和“年”的來歷, 你又瞭解多少呢?據民俗學者考證:春節, 在古代叫“元旦”。 在古人眼裡, “元”, 始也, “旦”, 晨也。 “元旦”合在一起, 即一年的第一個早晨。 詩經《爾雅》中, 對“年”注釋是:“夏曰歲, 商曰祀, 周曰年。 ”

其實, 自殷商時起, 人們發現月亮的每一次圓缺, 基本相當於一個月, 於是就把初一稱為“朔”;十五, 則稱為“望”。 而每年, 從正月初一的朔日子夜開始, 人們稱之為“元旦”,

或者叫“元日”。 所以, 姚興泉的《龍眠雜憶》中, 就有“桐城好, 元旦賀新年”之說。 桐城人也一直把春節, 叫做“元旦”, 這一稱謂一直延續到辛亥革命時期。

“年”和春節可不是一回事。 相傳, 在遠古時有種怪獸兇猛異常, 藏匿于深山密林之中, 人們叫它“年”。 年的食性很雜, 天上飛的飛禽, 地上行的走獸, 都在它的食譜之中, 人類更是在劫難逃。 年到來時飛沙走石, 天昏地暗, 一派凋萎。 年一走, 大地就萬物復蘇, 生機勃勃。 因此人們談“年”色變, 設法瞭解它的活動規律。 最終, 人們發現年的來去週期是365天, 每到這一時間, 年從深山來到人們聚居地飽餐一頓, 天亮時返回森林。 人們算好了時間, 每到三十晚上, 家家戶戶都提前做好了晚飯, 紛紛熄火淨灶,

把家畜關好, 躲起來吃“年夜飯”, 並祭祖祈求神靈保佑平安……這個故事, 讓我想起了桐城民間流行的年夜守歲。 而大年初一的開門炮, 就是驅鬼神, 後來民間有“炸發”之說, 意思是響亮的鞭炮聲預示著來年大吉大利、大發財哩!

二、春節, 食在桐城

春節是親朋聚會,

家家團圓之時。 “桐城好, 圓桌坐團團。 不速賓朋常入座, 略添肴核可加餐, 十坐也還寬。 ”姚落花在《龍眠雜憶》中吟誦的情景, 在桐城城鄉春節親友團聚時隨處可見。

在桐城, 熱鬧非凡的飯局, 卻有很古老的習俗在裡面哩!比如, 入席的坐次, 主賓、次賓, 上坐、下坐,

長幼尊卑, 坐之有序。 你可不能大意, 在這個翰墨飄香之地, 桐城人最注重的就是禮節。 記得兒時春節, 我隨父母走親戚, 臨到吃飯, 只見長輩們一番謙讓, 極盡客套, 我則找了個離好吃的最近的位子坐下, 父親剜了我一眼, 說:“小孩子不要上桌子。 ”我不情願地離開席位, 哪知個中原委呢。 在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 鄉村依然貧困, 親戚極盡所有, 好不容易湊了一桌酒席。 魚, 是鹹魚, 肉, 是臘味, 一桌最美味的是那碗山粉圓子, 燒得顫悠悠的, 十分誘人。 不一會, 親戚端來了一碗掛麵, 說是長壽麵, 還有常來常往的意思。 高高翹在碗中的肥雞腿很是誘人, 我一口咬去一半, 正覺得不怎麼爛, 這時只見親戚掛在臉上的笑容僵住了, 母親急忙上前, 欲拖下我手中的雞腿,為時已晚。後來才知,那雞腿是親戚家向鄰居借來擺樣子的。那年月鄉下有不成文的規矩,翹在碗中的雞腿是不能吃的,只有放在碗底、切成塊的才可食。我這一口下去,吃得親戚腿都發軟,現在想來,不知那親戚拿什麼還人家呢?!一晃多年過去,最近又遇到那位親戚,談及當年的那只雞腿,他笑得直不起腰來,說:“現在物質極大地豐富了,家家戶戶奔小康,都有吃的用的。可當年,你那一口也夠狠的,弄得我好幾個月都不敢見人家面,我沒雞腿子還人家呀……”

朝笏

在桐城,談及美食名吃有很多,聞名遠近的桐城水碗,泗水橋的水芹菜,仙姑井牌豆腐乾,方記水餃,糯米小粑,孔城米餃,青草麻豐糕,蒸的,炸的,炒的,氽的……不管什麼尋常菜肴,到了桐城人手上,都會製作得那麼精美,兼具文化品味!不信來看,桐城人善於想像,就連燒餅都做成了藝術品。外鄉人稱“大餅”,桐城人叫“朝笏”,是古時候大臣們捧在手上上朝面君記事用的,那是桐城人為紀念父子宰相張英、張廷玉,特意把燒餅切成扁長的“朝笏”狀烤制而成的。

走入桐城的庵堂古寺,喝靜心茶,吃齋月飯,這裡的“雞腿”“雞脯”“牛肉”“羊肉”全都是師父們用豆製品做的。師父們用巧思巧手,詮釋著那種素食養性的禪味文化。你若置身其中,在品嘗這種獨特的素食時,是否也會有所領悟,感受出幾分禪意呢?

豐糕

一種民俗小吃,就是一個地方的符號和特色;就是那裡的文化積澱,這種積累和沉澱,會融入人們的骨髓裡,融化到世俗風情中。桐城人的春節,桐城久積月累的深厚文化氛圍,就是這樣延續的……

三、桐城春節的鄉風習俗

桐城人吃罷年夜飯,守到零點,家家戶戶放“開門鞭”。最初單調的鞭炮聲,很快連成一片,震耳欲聾,直到硝煙彌漫讓你不見人影,新春的序曲和和煦的春光就是鞭炮迎來的。桐城人放開門鞭的傳統由來已久。

桐城很講究貼春聯。傳說,清康熙朝的文華殿大學士張英(人稱桐城老宰相),某年除夕之夜,見兒子張廷玉正在相府花園放鞭炮玩耍。老宰相想考考張廷玉,便吟出“除夕月無光,點數盞明燈替乾坤增色”的上聯。張廷玉(人稱小宰相)少年聰穎,略加思索,便吟出“新春雷未動,擊三通堂鼓代天地揚威”的下聯,真乃對得氣勢不凡,工整嚴謹。家鄉人很懷念親民善鄰的父子雙宰相,央視春晚趙微演唱的《六尺巷》讓桐城又火了一把!你若在桐城城鄉逛一逛,走一走六尺巷,一定會有感於相府人家的胸懷和氣魄啊!

桐城人有初一不出門之說,還有很多忌諱,如,不倒垃圾,不潑髒水,不說不文明的語言等。除夕產生的生活廢棄物,一般都堆放到初二去處理,民間有“倒垃圾”等於“倒掉財氣”的說法。其實,這些習俗也含有農耕社會的生活習慣在裡面。過去鄉下農田缺少肥料,把那些生活垃圾積攢起來,施到農田當上好的肥料使用,正是化廢為寶。從中也可看出桐城人精於計算、勤儉持家的美德。

大年初一不出門還與守夜的習俗有關。家家戶戶在除夕夜點上長明燈,漫長的守歲時光,打牌、玩耍、聊天、看書各取所需。一夜無眠,初一自然要補充睡眠。但青年後生是必須早起拜年的。他們一早起床,從祠堂祖屋的老長輩到全村鄰里鄉親,一一登門拜訪,“新年好”“恭喜發財”之類,一句簡單的問候,卻折射出千年的古樸民風……

春節有太多的應酬,太多的接待與被接待。但靜心細想,現代都市過於喧囂,生活節奏太快,人們離自然純樸的年俗似乎越來越遠,而置身小城或鄉村,去品嘗原生態、原汁原味的美食小吃,領略純樸的鄉風民俗,一定會讓你回味無窮!

欲拖下我手中的雞腿,為時已晚。後來才知,那雞腿是親戚家向鄰居借來擺樣子的。那年月鄉下有不成文的規矩,翹在碗中的雞腿是不能吃的,只有放在碗底、切成塊的才可食。我這一口下去,吃得親戚腿都發軟,現在想來,不知那親戚拿什麼還人家呢?!一晃多年過去,最近又遇到那位親戚,談及當年的那只雞腿,他笑得直不起腰來,說:“現在物質極大地豐富了,家家戶戶奔小康,都有吃的用的。可當年,你那一口也夠狠的,弄得我好幾個月都不敢見人家面,我沒雞腿子還人家呀……”

朝笏

在桐城,談及美食名吃有很多,聞名遠近的桐城水碗,泗水橋的水芹菜,仙姑井牌豆腐乾,方記水餃,糯米小粑,孔城米餃,青草麻豐糕,蒸的,炸的,炒的,氽的……不管什麼尋常菜肴,到了桐城人手上,都會製作得那麼精美,兼具文化品味!不信來看,桐城人善於想像,就連燒餅都做成了藝術品。外鄉人稱“大餅”,桐城人叫“朝笏”,是古時候大臣們捧在手上上朝面君記事用的,那是桐城人為紀念父子宰相張英、張廷玉,特意把燒餅切成扁長的“朝笏”狀烤制而成的。

走入桐城的庵堂古寺,喝靜心茶,吃齋月飯,這裡的“雞腿”“雞脯”“牛肉”“羊肉”全都是師父們用豆製品做的。師父們用巧思巧手,詮釋著那種素食養性的禪味文化。你若置身其中,在品嘗這種獨特的素食時,是否也會有所領悟,感受出幾分禪意呢?

豐糕

一種民俗小吃,就是一個地方的符號和特色;就是那裡的文化積澱,這種積累和沉澱,會融入人們的骨髓裡,融化到世俗風情中。桐城人的春節,桐城久積月累的深厚文化氛圍,就是這樣延續的……

三、桐城春節的鄉風習俗

桐城人吃罷年夜飯,守到零點,家家戶戶放“開門鞭”。最初單調的鞭炮聲,很快連成一片,震耳欲聾,直到硝煙彌漫讓你不見人影,新春的序曲和和煦的春光就是鞭炮迎來的。桐城人放開門鞭的傳統由來已久。

桐城很講究貼春聯。傳說,清康熙朝的文華殿大學士張英(人稱桐城老宰相),某年除夕之夜,見兒子張廷玉正在相府花園放鞭炮玩耍。老宰相想考考張廷玉,便吟出“除夕月無光,點數盞明燈替乾坤增色”的上聯。張廷玉(人稱小宰相)少年聰穎,略加思索,便吟出“新春雷未動,擊三通堂鼓代天地揚威”的下聯,真乃對得氣勢不凡,工整嚴謹。家鄉人很懷念親民善鄰的父子雙宰相,央視春晚趙微演唱的《六尺巷》讓桐城又火了一把!你若在桐城城鄉逛一逛,走一走六尺巷,一定會有感於相府人家的胸懷和氣魄啊!

桐城人有初一不出門之說,還有很多忌諱,如,不倒垃圾,不潑髒水,不說不文明的語言等。除夕產生的生活廢棄物,一般都堆放到初二去處理,民間有“倒垃圾”等於“倒掉財氣”的說法。其實,這些習俗也含有農耕社會的生活習慣在裡面。過去鄉下農田缺少肥料,把那些生活垃圾積攢起來,施到農田當上好的肥料使用,正是化廢為寶。從中也可看出桐城人精於計算、勤儉持家的美德。

大年初一不出門還與守夜的習俗有關。家家戶戶在除夕夜點上長明燈,漫長的守歲時光,打牌、玩耍、聊天、看書各取所需。一夜無眠,初一自然要補充睡眠。但青年後生是必須早起拜年的。他們一早起床,從祠堂祖屋的老長輩到全村鄰里鄉親,一一登門拜訪,“新年好”“恭喜發財”之類,一句簡單的問候,卻折射出千年的古樸民風……

春節有太多的應酬,太多的接待與被接待。但靜心細想,現代都市過於喧囂,生活節奏太快,人們離自然純樸的年俗似乎越來越遠,而置身小城或鄉村,去品嘗原生態、原汁原味的美食小吃,領略純樸的鄉風民俗,一定會讓你回味無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