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永樂古道(東坑嶺古道),岩峰壯奇,古村依舊,已然三百年!

作者 坦克

東坑嶺古道, 系民間古通道, 古道發於永嘉縣東城街道陡門村, 行東坑嶺, 路東坑村, 過三節嶺, 止于樂清市淡溪鎮江嶴村。

古道全長3500米許, 累計爬升200米許, 塊石為基, 是古時永嘉古廟、陡門等地村民經江嶴去往淡溪等地的主要通道。 古道山色秀美, 岩峰壯奇, 老宅古樸, 風光旖旎, 一個半小時可至, 當去!

東坑嶺古道遠端與眠岩嶺古道 、九龍山古道 相連

古道起點過陡門村的村口牌坊, 行不久, 在公路右側的平板溪有石板橋, 右拐上古道

過石橋蜿蜒而上, 回眸陡門山巒俊秀, 流水淙淙

古道對面山坡有古道明顯, 是去往梅嶴的眠岩嶺古道

回眸雞冠岩高聳如嶂,藍天之下,越發雄偉

古道因行人稀少,有荒草占道,但尚可通行,一路沿塊石道行

上行半裡許,道有分歧,左邊塊石道行

荒草開始有些濃密,不日將會埋沒矣!

行一裡許,至平板溪,流水涓涓,亂石綴於平板溪

回眸遠山群峰連綿

複行過畜欄,路小橋,過小溪而行

古道開始密林行

複行半裡許,只見左側有高峰突兀,山窪一屋藏于田園,修竹相擁,此乃外壟自然村也。

沿荒原而行,高山峰秀,移步換景

林下行一裡許,道前亦有畜欄,擋於小橋前

過小橋,渡小溪,開始上嶺

嶺上道旁番薯、稻田相隨,一崖若屏

上行不到一裡,有古木秀與山坳

行前一庵掩趣于樟木間,人稱三港殿

路小庵,便是一片沃野,東坑村為密林簇擁,群山環抱,1958年前原與陡門村同村,後分置析出成村。

沿田園道右邊行,高山如屏,老屋古樸

回眸來時路,繞於沃野間

過村口辦公樓,右邊行

行百米許,道旁左側為去往江嶴村的古道,人稱三節嶺。

嶺不高,行200米許,至公路,左行

左行50米許,道旁右側,有去往江嶴的古道

古道下行,遠山有古廟佇立山腰

古道逶迤,道前峰兀俊秀

路稻田,

如是一裡半許,密林深處,有古屋隱現,便是江嶴村

複行200米許,至江嶴村中

一棵古樟,蟠枝虯曲挺拔於道口

道口旁有古樸的四合院矗立于高山下,門台依舊,寬敞大方,當年主人應是殷實人。

江嶴村古宅林立,依山傍水而建,其溪入楠溪而入東海,據村民介紹其村始建于清康熙辛卯年(1711),距今300餘年,原屬永嘉縣陡門鄉管轄,解放後土改時劃歸樂清縣四都鄉管轄,如今歸於淡溪鎮。

江嶴村有朱苔嶺古道經石角龍、止于丁嶴村。

下圖來自網路

回眸雞冠岩高聳如嶂,藍天之下,越發雄偉

古道因行人稀少,有荒草占道,但尚可通行,一路沿塊石道行

上行半裡許,道有分歧,左邊塊石道行

荒草開始有些濃密,不日將會埋沒矣!

行一裡許,至平板溪,流水涓涓,亂石綴於平板溪

回眸遠山群峰連綿

複行過畜欄,路小橋,過小溪而行

古道開始密林行

複行半裡許,只見左側有高峰突兀,山窪一屋藏于田園,修竹相擁,此乃外壟自然村也。

沿荒原而行,高山峰秀,移步換景

林下行一裡許,道前亦有畜欄,擋於小橋前

過小橋,渡小溪,開始上嶺

嶺上道旁番薯、稻田相隨,一崖若屏

上行不到一裡,有古木秀與山坳

行前一庵掩趣于樟木間,人稱三港殿

路小庵,便是一片沃野,東坑村為密林簇擁,群山環抱,1958年前原與陡門村同村,後分置析出成村。

沿田園道右邊行,高山如屏,老屋古樸

回眸來時路,繞於沃野間

過村口辦公樓,右邊行

行百米許,道旁左側為去往江嶴村的古道,人稱三節嶺。

嶺不高,行200米許,至公路,左行

左行50米許,道旁右側,有去往江嶴的古道

古道下行,遠山有古廟佇立山腰

古道逶迤,道前峰兀俊秀

路稻田,

如是一裡半許,密林深處,有古屋隱現,便是江嶴村

複行200米許,至江嶴村中

一棵古樟,蟠枝虯曲挺拔於道口

道口旁有古樸的四合院矗立于高山下,門台依舊,寬敞大方,當年主人應是殷實人。

江嶴村古宅林立,依山傍水而建,其溪入楠溪而入東海,據村民介紹其村始建于清康熙辛卯年(1711),距今300餘年,原屬永嘉縣陡門鄉管轄,解放後土改時劃歸樂清縣四都鄉管轄,如今歸於淡溪鎮。

江嶴村有朱苔嶺古道經石角龍、止于丁嶴村。

下圖來自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