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人們是不是太重視醫療力,而忽視得天獨厚堪稱完美的生命力了呢?

《漢書·藝文志》說:“諺曰:有病不治, 常得中醫”。 這種說法與我們一直以來所接受的臨床醫學所宣傳的觀念是相反的。 作為全球醫療衛生臨床領域的絕對權威和主導者, 西方醫學所宣傳的觀念一直是:有病應該及早就醫, 以免自己的病程被耽誤, 由小病變成大病, 那樣子後悔也來不及了, 人生可沒有後悔藥吃啊。

為何在《漢書·藝文志》之中, 卻要說有病不治, 雖然達不到上醫之境界, 竟然也可以達到中(上中下之中, 非中西之中)醫之程度, 這句古諺語為什麼這麼荒唐呢?這麼刺耳呢?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就“有病不治, 常得中醫”的哲學深層內涵而言, 事實上指的是疾病調理時的內因和外因。 醫者所採用的醫療手段屬於外因, 而患者自體內部由潛意識主宰者元神所掌控的自然力系統元氣場的自我痊癒機制則屬於內因。 內因是疾病發展變化的根本, 而且自然力系統是不會出錯的;外因是疾病發展變化的條件, 外因會不會出錯則取決於醫者, 而醫者有上、中、下之分, 上醫可遇而不可求, 中、下醫則難免會有誤診誤治等出錯行為發生。

現代人在主觀觀念上有一個誤區, 即高估科技的能力, 低估生命自身的智慧。 也就是忽視機體內部由元神所主宰的隱性系統元氣場的自我痊癒機制, 認為患者的身體本身是軟弱無能、無所作為的。 一般人在罹患疾病之際, 急於擺脫疾病困擾, 把恢復健康的希望全部寄託於醫療力的作為之上。

日本江戶時期的漢醫學家吉益東洞(1702~1773), 曾經對《漢書·藝文志》裡“有病不治, 常得中醫”這段諺語, 發表過自己的看法。 他說:“余初聞此諺, 我業於醫, 以為大恥。 吾党小子, 慎莫惑病名醫論, 縱令誦解天下醫書, 諳計病名, 不能治病, 則焉能免此諺之譏”。

意思是說:自己最初聽到這句古諺的時候, 因為醫生是自己的職業, 所以覺得這句話是令醫者大恥之言。 我們這些醫者同黨, 沒有誰不小心謹慎地迷惑於眾多的病名和醫學理論, 但即使能熟讀和解釋天下醫書, 熟悉和精通所有的病名, 如果不能夠把病治好, 則怎麼能夠說此諺之譏諷無理呢。

醫學生

對於醫生而言,學習了那麼多醫學理論,讀了那麼多的醫書,記住了那麼多的病名和專業名詞。但如果治不好病,又有什麼用呢?怎麼能算是一個好醫生呢?!結果決定一切,如果治療以後帶來的好處少壞處多,甚至加速了病人疾病的惡化,乃至於導致病人死亡,還不是不如“有病不治”嗎?

創傷急救

人類的醫療力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產生發展起來的,而自然力或者說是生命力則是與生俱來的。在殘酷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漫長的時間歷程裡,人類這個族群之所以能夠綿延相續到今,依靠的就是自然力。醫療力和自然力合理的選擇應該是:急救時以醫療力為主,而普通的疾病和養生則是要以自然力為主的!

關鍵字:疾病 醫療力 自然力 元氣 國學

大哉!元氣、陰陽、五行!

美哉!華夏族群原生文明!

深層挖掘,傳播正向能量;

以文明道,再生華夏人文!

版權聲明

本文為自由文化學者郭文喜的原創作品,版權歸郭文喜所有。本號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部分內容和圖片取自於網路媒體,特此感謝!本文還有部分圖片來源於“東方IC”,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本文主要內容來自于作者專著《病因哲學:全民狙擊慢性病》(50萬字)。

作者郵箱:

13371757799@163.com

自由文化學者

郭文喜

2017年9月3日

醫學生

對於醫生而言,學習了那麼多醫學理論,讀了那麼多的醫書,記住了那麼多的病名和專業名詞。但如果治不好病,又有什麼用呢?怎麼能算是一個好醫生呢?!結果決定一切,如果治療以後帶來的好處少壞處多,甚至加速了病人疾病的惡化,乃至於導致病人死亡,還不是不如“有病不治”嗎?

創傷急救

人類的醫療力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產生發展起來的,而自然力或者說是生命力則是與生俱來的。在殘酷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漫長的時間歷程裡,人類這個族群之所以能夠綿延相續到今,依靠的就是自然力。醫療力和自然力合理的選擇應該是:急救時以醫療力為主,而普通的疾病和養生則是要以自然力為主的!

關鍵字:疾病 醫療力 自然力 元氣 國學

大哉!元氣、陰陽、五行!

美哉!華夏族群原生文明!

深層挖掘,傳播正向能量;

以文明道,再生華夏人文!

版權聲明

本文為自由文化學者郭文喜的原創作品,版權歸郭文喜所有。本號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部分內容和圖片取自於網路媒體,特此感謝!本文還有部分圖片來源於“東方IC”,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本文主要內容來自于作者專著《病因哲學:全民狙擊慢性病》(50萬字)。

作者郵箱:

13371757799@163.com

自由文化學者

郭文喜

2017年9月3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