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佛山為什麼能屢次躲過大颱風?四個原因

無論是今年的天鴿, 帕卡, 瑪娃, 還是之前著名的龍王, 對佛山都影響不大

一, 地理上不靠海, 屬於沿海中的內陸, 內陸外的沿海

廣東省地圖

一看地圖就明白, 佛山地處珠江三角洲的中部腹地, 猶如一條龍的腹部, 頭部四肢在抵擋颱風侵襲, 腹部並非首當其衝, 就算有很強烈的超級颱風, 經過沿海幾個城市的逐步阻擋消減, 到了佛山廣州等地時, 已經是“強弩轉末”。

“強弩轉末”是指,

颱風剛登陸時的猛烈大風大雨, 開始減弱趨勢的拐點。

佛山正處於這個拐點上, 地理上的優勢帶來了風調雨順。

在珠海深圳湛江汕尾等地人看來, 佛山是內陸了。 而在中部西部和北方的省份眼裡, 佛山是不折不扣的沿海城市。

所謂沿海中的內陸, 內陸眼裡的沿海。

二, 狹長“叉子”形入海口, 形成抵禦颱風的較長距離縱深

佛山高樓群

廣州高樓群

刀叉型入海口和兩岸地勢

從廣州出發, 流經中山東莞深圳, 這段上百公里的珠江水道及其兩旁, 是抵禦颱風的最初屏障, 為佛山廣州兩地的減弱風勢提供了地理縱深。


寬闊的海面, 較為曲折的兩岸, 颱風很難正面毫無遮擋保持強度, 抵達佛山廣州兩地。

何況颱風的路徑多變, 這樣的一個叉子一樣的地形地貌不斷在扭壞颱風的行進方向, 再加上廣佛兩地起伏高樓群的批次、梯次阻擋切割, 再厲害的颱風到了佛山廣州兩地也很難逞威。

三, 颱風登陸點基本在6個城市, 中山並非登陸熱點

沿海圖

佛山離中山很近, 中山屬於靠海城市, 如果颱風一年到頭總在中山一帶登陸, 那佛山廣州兩地也吃不消。

幸運的是, 由於太平洋等地的颱風形成和路線, 基本形成了氣候模式, 不愛在中山登陸, 總在廣東這幾個城市登陸:

由西向東:茂名, 陽江, 珠海, 深圳, 汕尾, 汕頭。

留心的你稍微注意下颱風的歷史就會發現, 颱風多數在這6個城市的之間地帶登陸, 其實也就是5個颱風登陸帶。

四, 最後一個原因:當然就是祖廟北帝了

佛山祖廟

佛山祖廟,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始建,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修,至清代初年逐漸成為一座體系完整、結構嚴謹、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廟宇建築。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和2010年祖廟兩次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廟建築群。

佛山祖廟與肇慶悅城龍母廟、廣州陳家祠合稱為嶺南古建築三大瑰寶,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祖廟不僅有黃飛鴻,李小龍、葉問等武術文化展示,還供奉了司管風調雨順的北帝。

根據陰陽五行來說,北方屬水,故北方之神即為水神。王逸《九章懷句》雲:“天龜水神。”《後漢書·王梁傳》曰:“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北方七神之宿,實始於鬥,鎮北方,主風雨。”因雨水為萬物生存所必需,故玄武的水神屬性。

三月三”北帝誕民俗活動

佛山人拜北帝,信北帝。這在國內的省份城市中,不是特別多見的。北帝屬道教文化,並非佛教文化。

千百年來佛山人都認為是北帝給佛山帶來了福氣運氣,也不讓風災水災侵襲破壞佛山和百姓生活。

時至今日,“三月三”北帝誕民俗活動有了更豐富的內容和發展,如“祈福肅拜、北帝巡遊、酬神唱戲和非遺展演”四大亮點,並融入現代文化元素,凸顯了敢為人先,開放相容的佛山人文精神。

佛山祖廟

佛山祖廟,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始建,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修,至清代初年逐漸成為一座體系完整、結構嚴謹、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廟宇建築。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和2010年祖廟兩次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廟建築群。

佛山祖廟與肇慶悅城龍母廟、廣州陳家祠合稱為嶺南古建築三大瑰寶,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祖廟不僅有黃飛鴻,李小龍、葉問等武術文化展示,還供奉了司管風調雨順的北帝。

根據陰陽五行來說,北方屬水,故北方之神即為水神。王逸《九章懷句》雲:“天龜水神。”《後漢書·王梁傳》曰:“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北方七神之宿,實始於鬥,鎮北方,主風雨。”因雨水為萬物生存所必需,故玄武的水神屬性。

三月三”北帝誕民俗活動

佛山人拜北帝,信北帝。這在國內的省份城市中,不是特別多見的。北帝屬道教文化,並非佛教文化。

千百年來佛山人都認為是北帝給佛山帶來了福氣運氣,也不讓風災水災侵襲破壞佛山和百姓生活。

時至今日,“三月三”北帝誕民俗活動有了更豐富的內容和發展,如“祈福肅拜、北帝巡遊、酬神唱戲和非遺展演”四大亮點,並融入現代文化元素,凸顯了敢為人先,開放相容的佛山人文精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