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每日科技速遞」我國天基互聯網工程明年試射衛星

我國天基互聯網工程明年試射衛星

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日前表示, 我國以天基互聯網接入為主要目標的“虹雲工程”, 明年將發射技術驗證衛星。

由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組織實施的“虹雲工程”是基於小衛星的低軌寬頻互聯網接入系統。 由於沙漠、山脈和海洋等環境因素, 世界上還有一半的人口沒有接入互聯網, “虹雲工程”著力解決這一問題。 根據規劃, 到2022年, “虹雲工程”將實現全部156顆衛星組網運行, 完成業務星座構建。

——央視新聞

2017滬烏科技成果應用對接活動在疆舉行

日前, 上海市科委和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7滬烏科技成果應用對接活動"在新疆昌吉市開幕。 上海市科委總工程師傅國慶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本次活動以新疆科技需求和促進項目合作為主線, 共組織了上海14家科研院所、企業的近30個項目赴疆開展洽談交流, 項目主要涉及智慧安防、新材料與節能環保、現代農業、生物醫藥大健康等領域。 9項兩地合作專案簽訂協定, 協定金額達9900萬元。

——上海科技

微型二硫化鉬致動器“力大無窮”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微型裝置, 可拉動自身165倍的重量。 這種能像肌肉一樣工作、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新型致動器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未來有望在機電系統和機器人系統中大展拳腳。 相關研究成果8月30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人民網

食物中的RNA分子讓蜜蜂長成工蜂

也許“人如其食”特別適用於雌性蜜蜂, 這句西方諺語指飲食可反映一個人性格與生活環境。 而雌性蜜蜂依據食物的不同, 能長成不育的小個工蜂, 也能變成多產的大塊頭蜂后。

之前,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 蜂群供養年輕蜂后的食物中有一些特殊東西——一種名為蜂王漿的分泌物, 這就讓雌性蜜蜂最終出現分化,

分別成為工蜂和蜂后。

但現在, 一項新研究顯示, 工蜂幼蟲體內有一種信號分子, 抑制了其性發育。 而普通工蜂的飲食主要是一種花粉和蜂蜜的混合物, 這些“蜜蜂食料”裡大量摻雜著一種微小核糖核酸(miRNA)。 這些非編碼的RNA分子能説明調節蜜蜂的基因表達。

——科學網

人工智慧大幅提高引力透鏡分析能力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文章稱,美國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SLAC)國家實驗室和斯坦福大學的最新研究首次表明,人工智慧神經網路可以準確地分析引力透鏡,且比傳統的方法快1000萬倍,報告發表于英國《自然》雜誌上。

——《科技日報》

全球熱浪或致飛機無法起飛

全球變暖導致的氣溫上升,將使得世界各地許多飛機在未來幾十年裡更加難以起飛。

這一結論來自最近一期《氣候變化》雜誌刊登的一篇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在一天中最熱的時候,10%到30%的滿載飛機可能必須要清除一些燃料,減少一些貨物或乘客,或者乾脆等待氣溫降低之後才能正常起飛。

這份報告的首席作者、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生伊森·科菲爾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重量限制可能會讓航空公司付出不容小覷的代價,並影響全球航空業務的發展。”

——科學網

生物乙醇產業可促經濟和環境效益雙提高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開發投資公司首席科學家岳國君8月31日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院士大講堂”作報告時表示,除了作為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促進能源結構優化外,發展生物燃料乙醇產業對我國還有兩大重要意義:一是促進農業健康發展,提高農民收入;二是改善生態環境。

——《科技日報》

我製成世界首個集成自由電子光源晶片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黃翊東教授團隊成員劉仿副教授,帶領科研人員日前研製出了集成自由電子光源的晶片,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無閾值切倫科夫輻射,是我國科學家率先實現的重大理論突破,加速了自由電子雷射器小型化進程。相關研究論文近期發佈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光子》上。

——人民網

中國造船業躋身世界前列向“造船強國”轉變

世界最大水泥運輸船圓滿交船、亞洲最大改建半潛船順利交付、全球最大集裝箱船將在上海建造、世界最大LNG動力汽車運輸船建造與設計合同生效……近期,一系列世界之最、亞洲之最船舶的建成或訂單的落地讓中國造船業再次成為全球焦點。

據韓國《亞洲經濟》報導,近日,法國海運公司CMA-CGM與中國兩家造船公司簽署了建造意向書,訂單包括9艘2.2萬TEU級的超大型集裝箱船,每艘造價最高可達1.6億美元,9艘船隻的總訂單額達到了96億元人民幣左右。

——《人民日報》

人工智慧機器人專案問鼎張江大資料創新賽

9月1日下午,eBay·張江火炬大資料創新賽決賽舉行,11個入圍項目展開最後的冠軍角逐。最終,來自雲問科技的人工智慧機器人項目團隊奪得冠軍,他們榮獲1萬美元現金及免費入駐eBay·張江火炬大資料創新中心1年的使用權。

“極客融耀”大資料創新大賽是eBay·張江火炬大資料創新中心建立以來首個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項關於大資料、雲計算、AR/VR等方面的賽事。本次參加項目團隊所研專案包括空間智慧分析系統、智慧問答機器人、生物試劑B2B平臺等。

——東方網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文章稱,美國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SLAC)國家實驗室和斯坦福大學的最新研究首次表明,人工智慧神經網路可以準確地分析引力透鏡,且比傳統的方法快1000萬倍,報告發表于英國《自然》雜誌上。

——《科技日報》

全球熱浪或致飛機無法起飛

全球變暖導致的氣溫上升,將使得世界各地許多飛機在未來幾十年裡更加難以起飛。

這一結論來自最近一期《氣候變化》雜誌刊登的一篇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在一天中最熱的時候,10%到30%的滿載飛機可能必須要清除一些燃料,減少一些貨物或乘客,或者乾脆等待氣溫降低之後才能正常起飛。

這份報告的首席作者、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生伊森·科菲爾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重量限制可能會讓航空公司付出不容小覷的代價,並影響全球航空業務的發展。”

——科學網

生物乙醇產業可促經濟和環境效益雙提高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開發投資公司首席科學家岳國君8月31日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院士大講堂”作報告時表示,除了作為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促進能源結構優化外,發展生物燃料乙醇產業對我國還有兩大重要意義:一是促進農業健康發展,提高農民收入;二是改善生態環境。

——《科技日報》

我製成世界首個集成自由電子光源晶片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黃翊東教授團隊成員劉仿副教授,帶領科研人員日前研製出了集成自由電子光源的晶片,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無閾值切倫科夫輻射,是我國科學家率先實現的重大理論突破,加速了自由電子雷射器小型化進程。相關研究論文近期發佈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光子》上。

——人民網

中國造船業躋身世界前列向“造船強國”轉變

世界最大水泥運輸船圓滿交船、亞洲最大改建半潛船順利交付、全球最大集裝箱船將在上海建造、世界最大LNG動力汽車運輸船建造與設計合同生效……近期,一系列世界之最、亞洲之最船舶的建成或訂單的落地讓中國造船業再次成為全球焦點。

據韓國《亞洲經濟》報導,近日,法國海運公司CMA-CGM與中國兩家造船公司簽署了建造意向書,訂單包括9艘2.2萬TEU級的超大型集裝箱船,每艘造價最高可達1.6億美元,9艘船隻的總訂單額達到了96億元人民幣左右。

——《人民日報》

人工智慧機器人專案問鼎張江大資料創新賽

9月1日下午,eBay·張江火炬大資料創新賽決賽舉行,11個入圍項目展開最後的冠軍角逐。最終,來自雲問科技的人工智慧機器人項目團隊奪得冠軍,他們榮獲1萬美元現金及免費入駐eBay·張江火炬大資料創新中心1年的使用權。

“極客融耀”大資料創新大賽是eBay·張江火炬大資料創新中心建立以來首個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項關於大資料、雲計算、AR/VR等方面的賽事。本次參加項目團隊所研專案包括空間智慧分析系統、智慧問答機器人、生物試劑B2B平臺等。

——東方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